沪教版加与减教案优质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合理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沪教版加与减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优质5篇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国旗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习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书p.22~23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看懂并会填写用集合图表示的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倍数、公倍数的有限与无限。

教具准备:

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2、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认识公倍数。

游戏激趣

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圣诞节)

对啊,圣诞老爷爷来给我们送礼物了,瞧!(出示图)

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应的都有一个学号,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你们的礼物在圣诞帽里;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你们的礼物在圣诞袜里。(请请学生站一站,选一两个说一说)(出示图,分别在两幅图的下面写上学号。)

观察一下,谁是今天最幸运的,为什么?(15、30号)为什么?

(图片:把15、30移至中间,闪烁。)

师:像这样3、5、15这样的数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例1

1、操作活动。

出示边长6厘米、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如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

2、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铺一铺,说一说。

3、汇报交流。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出示图)

(2)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8÷3=2……2,8÷2=4)(出示图)

(3)讨论:还能有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也能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满?(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演示:铺满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师:横里铺几个?铺了几行?)

(4)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

(板书课题:公倍数)

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用省略号来表示)

6、8是2和3公倍数吗?为什么?(尽管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同学们,要解决例1这样的题目就要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那么怎样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呢?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后面出示)

(1)你准备怎么去找,同桌交流方法

师:会了吗?请你们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师生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展示)为什么它们是6和9的公倍数?

(2)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讨论)

(师提示:先找9的倍数,想一想6和9的倍数公倍数是不是都在9的倍数里?能不能从中找出6的倍数来?)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交流(展示)

:可以先找9的倍数,再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

(3)学生说另一种方法:先找6的倍数……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交流(展示)

2、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几呢?(显示于例题上)

因此我们就说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3、我们有这样的3种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请你一下这3中方法。

4、那么(指着板书)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5、我们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

(出示集合图,一半一半地、边问边出示)

(课件显示将两个集合圈向中间靠拢,形成交叉状。)

师:中间部分应该填什么?(课件显示将两个集合圈中的相同的倍数移动到交叉部分,并在下面标出“6和9的公倍数”)

师:左边圆圈里的数表示?右边圆圈里的数表示?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又表示什么?(课件闪烁圆圈)

6、完成练一练。

先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然后完成填空。

汇报交流。(展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问:这里的省略号哪些同学点了?哪些同学没点?

师:像这样没有明确范围的我们可以加上省略号。

问: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0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校对。(先填6和8的公倍数)

这里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1)出示空白表,师生交流怎样看、怎样填?

(2)学生完成填表。

(拓展)

师:这里都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让你求4、5、6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呢?想一想。

补充表格,学生观察。

师:两个数有公倍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四个、五个、……同样也有公倍数。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看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游戏:(出示)圣诞帽、圣诞袜

4的倍数6的倍数

师:现在学号是几的同学最幸运?

怎样设计让尽量多的人幸运?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 9+5= 8+42= 46+9=

34+53= 28+12= 520+300=

?设计意图: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 25+38= 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设计意图:卡通人物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在课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世界:羊村迎接亚运会圣火这一情境进行复习,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在好奇、紧张、愉快中走进数学,通过复习20以内、100以内等的加法,让学生燃起学习新课的火苗。】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参观游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状态。】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从中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喻教于学,进行思想教育。】

(2)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特有的种数的统计图表,说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也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 5 3 9 6 7 4 3

+ 7 8 + 8 6 + 9 5 + 8 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 68+52 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设计意图:竖式计算是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学生扎实掌握。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 58+67 59+75 79+89

125 168 152 158 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笔算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掌握更多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暖羊羊为了感谢大家那么快就帮他配好了钥匙,就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农场。你们看,饲养园里养了什么?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想一想(扩展延伸)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能检查学生掌握本节学习内容的作用,还为下一节估算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98+25=123(种)

9 8

+ 2 5

1 2 3

答: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123种。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字,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的事。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你一定有许多朋友,在你和好朋友的交往中发生过争吵的事吗?发生过相互误解的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2、指名讲述,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正如大家所说,朋友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这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也是课文中的我和高朋友林童遇到的难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件事对他们有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5、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字音。

6、出示以下词语检查读:欲言又止骄傲自不量力简直证明

7、指名轮流读课文,读通顺,随机纠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问问别人。

2、全班交流。

3、提出不懂的语句进行交流,相互解疑。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回顾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1、出示“欲言又止”认读,联系一二自然段解释该词。同时体会林童此时的心理。

2、指导读第五自然段,联系上文以及“欲言又止”体会此时我的心理。

3、同桌分角色读12—15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师生合作读16—28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

5、分组合作读29—36自然段,小组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交流感受。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29—36自然段,联系全文体会我内心感受。

四、总结全文,指导实践:

学习课文后相信大家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如果你是林童和我的好朋友,你会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15、朋友之间

争演主角——不欢而散——消除误会——重归于好

(起因)

(产生误会)

(交流沟通)

朋友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六上苏教版科学教案8篇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8篇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6篇

冀教版四上科学教案8篇

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小三数学上册教案通用8篇

湘教版小学英语教案6篇

苏教版小三数学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