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结尾应当有力,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在选题时,最好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桥的发展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1
以前,中国饱受其他国家的欺辱和蹂躏,一点也不团结。中国被欺负时,没人愿意站起来;中国遇到困难时,没人愿意帮助它;中国面临问题时,没人想要团结起来。只招来一阵嘲笑和讽刺。圆明园的毁灭足以体现中国当时的窘迫与无能。
19世纪末,英法联军开始进攻圆明园。一路上,他们想打就打,想杀就杀。中国人民敢怒不敢言,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阻止他们!进入圆明园后,他们抢走了无数奇珍异宝,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他们就通通打碎,丝毫没有留下一点东西。最后,竟灭绝人性的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化成了一堆废墟。我们为圆明园感到叹息,为中国感到叹息。可仔细想想,如果当时大家都能团结一心,站出来阻止他们,结果一定不会这样糟。可竟然没有一个人呀!
但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就站起来了,堂堂正正地站起来了!我们再也不受欺辱了,而且人民也变得团结起来了。
这次5.12地震就最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大家一起重志成城,抗震救灾,连外国人也被我们感动了,纷纷向我们捐款、捐物……难道这不是团结的力量吗?
所以,要说中国人民变化最大的是什么?———那就是团结!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2
时间如同一台摄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七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七十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车;三十年前,风靡全国各地的是摩托车;而如今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各种交通工具像雨后春笋一般。这一样样老物品的消失,一件件新事物的诞生,都在叙述着中国七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爷爷说自行车的故事
小时候,爷爷有一辆二人自行车,听爸爸说,那是家里的长辈,是他们的大哥。爷爷看这辆车也像待儿子一样,没事就会擦擦。那时候,爷爷只要一拿出铁盆,洗的泛白的毛巾,我就知道他又要“干大事”了。于是,我便会将家里的圆木椅子抱出来,静静等在一边。一会儿,爷爷将车子推来,摆放好铁盆,将我抱到腿上。我喜欢看爷爷擦车。他将毛巾往水里蘸了蘸,然后拧干,一只手扶着车,一只手拿着毛巾,从车头到车身,从轮骨到脚蹬,一寸一寸地擦,宛如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他的眼中充满了我熟悉的慈爱。那时候村里都是土路,到处坑坑洼洼,无论是大人们去田间劳作,还是学生上学,主要靠步行。碰到雨天就麻烦了,衣服容易脏不说,还会迟到,要是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听着清脆悦耳的车铃声,大家就会羡慕不已。
但别以为买自行车就像买菜一样,那时候买车是有指标的,有时还需要托关系,找门路,不少单位员工购买还需要抓阄凭运气
听爸爸说摩托车的故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的代步工具,飞速进入大众视野。听爸爸说,当时如果那个小年轻有一辆摩托车,会有很多小姑娘为之倾心;同样的,如果女儿出嫁,有辆摩托车陪嫁,那肯定倍有面子。爸爸常说,他最大的愿望便是有辆摩托车。爸爸是农村出身,初中未毕业辍了学,跟着几个哥哥去上海闯荡。那时,老板家有一辆摩托车,在爸爸的描述中,那是一辆红色车身,带有蓝色条纹的车,车头是黑色的。当时我听了是不屑一顾的,心想这种车现在哪有人骑,这么土。但爸爸在描述时眼中总是不时迸发出亮光……事实是残酷的,爸爸日思夜想着拥有一辆摩托车,但家中兄弟姐妹多,但只给一人买不公平,人人都买又没有那么多钱,他只能每天看着路上的摩托车流口水
听我说轿车的故事
虽然爸爸的摩托车梦没有实现,但科技的发展给了他另一样礼物——轿车。在我九岁那年,家里有了第一辆轿车,在我看来,这一辆车可谓是一个救星啊。在此之前,每年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都要先坐公交车再转客车,最后还要步行半个多小时,一趟下来半天的时间都过去了。大人们还好,但细胳膊细腿的我哪能受得了,因此,每次到家我总是累的筋疲力尽,经常和爷爷奶奶抱怨。直到有一次,奶奶心疼地抱着我磨出水泡的脚,对爸爸说:“买辆车吧。”自从有了轿车后,爸爸开车一车到家,我只要美美地睡一觉就行了,别提多方便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交通工具在海陆空全面立体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而七十年来中国也完成了蜕变,高铁、跨海大桥等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它们彰显着中国的变化,向全世界宣布:东方的雄狮已经苏醒了!而我们也可以骄傲地说:“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3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一幅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图景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湿地正扮靓中国、润泽世界。迈上新征程,要进一步砥砺“三心”,保护湿地资源,守护我们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砥砺敬畏之心,让湿地保护意识更深入人心。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保护湿地资源,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切实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是人类对世间万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情感,指引我们葆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与清醒。心中有畏方能自警、自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资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心中有畏方能自律、自控,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守住湿地保护“红线”,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降低对湿地的污染负荷,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愿景一步步变成生动现实。
砥砺进取之心,让湿地保护措施更坚强有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党的__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在修复湿地生态、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出台《湿地保护法》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这一系列务实举措是中国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本前提,也是激励我们在生态保护道路上奋楫前行的强大动力。党的__报告明确指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守护“湿”意栖居的家园,要以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湿地保护工作,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更多重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加强资源管理,完善治理体系,健全国际合作平台,为绘就绿色家园新画卷、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砥砺干事恒心,让湿地保护成效更上一层楼。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生态的保护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以矢志不渝的恒心筑牢绿色家园的保护屏障。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中国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天蓝、水清、岸绿、鸟飞的“湿地新颜”让美丽中国的图景越绘越生动,越绘越亮眼。从荒漠戈壁到湿地绿洲,从“砍树人”变身“看树人”,“盈盈山水”在得到良好治理与修复的同时,更插上了“生态美”与“经济美”的双翼,绿色湿地既与乡村共美,也成为扮靓城市的“绿色宝石”。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要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让“水绕山转风景美”的“湿”意生活既属于我们,也属于未来。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4
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年代,对“改革开放”其实是有点陌生的。我只从书本上学到过说:“邓小平爷爷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那时起我就对“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充满了好奇。如今,我又从新闻上,报纸上听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于是,这个潜伏在我心里的名词又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缠着妈妈,让她和我说说什么是“改革开放”,说说她所经历的“改革开放”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妈妈说了,她记忆中“改革开放”的画面是从“一片黑白色过度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
哦,这不经深深地把我吸引了……于是妈妈打开了封存的记忆,从脑海里挖出了故事,打开了话匣子:
40年前,那是外婆家的穿衣服崇尚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外婆家穷,靠外公一人工作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新衣服是要过年才能有幸看到姨妈们穿的,而妈妈因为是家里最小的那一个,所以每次都只有羡慕的份,天天巴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可以工作赚钱,可以不用老穿姨妈们穿过的旧衣服。40年后的今天,商场里的各种衣服玲琅满目,什么款式应有尽有,妈妈说再也不要羡慕姨妈们了,自己每天都可以像过年一样穿新衣服。可事实上妈妈还是很朴素的。
40年前,自行车都属于“三大件”。
听妈妈说那时的“凤凰”牌自行车可是超级名牌,把妈妈羡慕地,天天巴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可以也有一部属于她自己的名牌自行车。40年后的今天,妈妈也早早地拥有了属于她自己的自行车,自行车也不再是什么“大件”的东西,反而成了人们绿色出行,有利健康的交通公具了。现在满大街都是小轿车,小轿车好像取代了自行车成了现在的新大件啦……
妈妈还说起了“过去40年前,筒子楼里冒黑烟;40年后的今天,高楼大厦遍人间……”妈妈的话匣子一打开,好像停不住,里面有许多许多的故事可以说。
妈妈说: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遇到过挑战,但他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哦————原来“改革开放”在妈妈的解读下是这样子的:“改革开放”就是让许多像妈妈一样的普通人民的好日子红红火火;“改革开放”就是让许多像妈妈一样的普通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明白了!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5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党员干部要悟出其中要义,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为工作出发点,不断做大、做强湿地保护篇章,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自我力量。
执“自然堪敬万物安”的“敬畏之笔”,书写珍爱湿地的“共识篇”。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平衡惠在千秋。自古以来,湿地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关系,爱护湿地,才能让人类长久发展,与自然在和谐共生中成就美好。当下,破坏湿地的行为仍是屡见不鲜,这样的行为不仅为当下人类的诗意栖居造成了重大的伤害,更是为子孙后代埋下了隐患。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好湿地环境保护的“看护者”,广泛向群众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社会营造起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让保护自然环境的红利惠及子孙后代。
执“天不言而四时行”的“生态之笔”,书写多措并举的“制度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湿地当有扎实的举措和制度,才能在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中,扎实向着建设美好环境的目标前进,让更多的人共享自然的馈赠。相关部门要根据生态的现状,出台更多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制度文件,一方面对破坏环境者以严厉的打击,来树立起保护生态的强大共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治理的“良方”,让更多的福祉向保护湿地倾斜,来绘就“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篇章。党员干部要做制度的“宣传者”“落实者”“作为者”,执好制度之笔,来为生态保护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执“青山绿水共为邻”的“福祉之笔”,书写造福人民的“功能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取得,靓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发展,更能为群众造就更多福祉。党员干部要认真抓好生态保护这项工作,通过建立恢复生态保护的相关机制,在湿地抢救恢复的有条不紊工作中,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来为城市营造出更多美丽的生态景观,来达到美化群众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目的,在走好生态保护之路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要执好生态保护之笔,在绘就山清水秀的动人篇章中,不断发挥自我的力量,做新时代环保的“接力者”。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6
中国的变化进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我们什么都有,根本没有长辈童年那么苦,经济也很落后。
我们整天生活在高楼大夏上,热了就开空调,饿了就大鱼大肉。晚上,点灯不怕黑,有蚊子就用电蚊香,就连穿的都是名牌衣服,电视想看就看,不是彩屏的,学习累了玩走入电脑,与同学聊聊天、打打游戏、听听音乐等等……。
学习上有不会做的,请叫学习机、点读机。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吃不完的零食,无悠无虑,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饥饿,什么寒冷。听奶奶说她们的童年是很苦的,她们小时候,连水笔都没有,只能写钢笔,铅笔,有一支英雄牌的钢笔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根本没有单面胶、修正带。钢笔写错字了,只能画几横。
晚上,点着煤油灯,在煤油灯下看书、写字。别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只能用一把扇子扇 ,而且,那时根本没有电冰箱,更不用说电脑,棒冰也只能等卖棒冰的人来了才能吃,卖棒冰的商人先从棒冰制造厂内批发一些棒冰,然后能放入厚厚的棉花木箱子里,走街窜巷的来叫卖。那时烧饭用的是大灶,根本没有煤气灶,奶奶放学后蹲在大灶旁烧饭,天天吃蔬菜,只有在特殊日子的时候,偶尔吃点鱼、肉。现在的我呢?妈妈老是苦口婆心的说“多吃点,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多身体才能长的高。”我呢?一边噘着嘴,一边嘟哝,老是叫我吃,真烦。
现在的科技多么的发达,和以前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乡间小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小茅屋变成了高楼大夏,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样样都有,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网络的时代,更是奇妙无比。所以,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更应该好好学习,积磊自己的智慧,长大了为祖国做出贡献。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篇7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有着大大大提高。
在以前人们只穿蓝色与灰色的中山装,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可是现在的人们穿的是五颜六色,穿的大多数是纯棉制品的。走在大城市里,你会察觉到色彩斑斓的衣服数不胜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吃的要求不断提高,过去的人们只求吃饱,可现在人们的要求却是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用科学的方法来分配一日三餐。
过去的人们住的是瓦房,贫穷的只能住草房,阴天只要下点小雨,就无法居住,而现在连农村的村民们都普及了楼房,很少有平房。再向大城市里走一走,高楼的普及,大厦的耸立,不禁令人感叹。
过去的人们上哪儿都是步行,很少的家庭能有一辆自行车。而现在的人们每家每户都拥有了。摩托车的生产,汽车的制造,把费力的自行车淘汰了。并且大多数的人家都有了私家车。随着'衣''食''住''行'的迅猛发展,高科技的成就也不甘示弱。过去的人们乘火车,现在高空中你会经常看到有飞机划过。'两弹一星'的成就,'三峡工程'的建成。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回首过去,再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中国桥的发展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