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多元化的教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小百科:油是常温下为液体的憎水性物质的总称,由一种或多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组成),与醇、酮和醚等碳氢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油的组成部分不极化,与脂肪的区别在于组成油的化合物的分子长度和分子之间的连接比较小。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2、初步学习在奔跑时用眼睛观察前方,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3、能听信号练习走、跑交替。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秋天起风时落叶飞舞、飘动的景象。
2、风婆婆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一起念儿歌《片片飞来象蝴蝶》,边做相应动作。
2、——小朋友看到风来了,小树叶会怎样?
——教师发出信号,幼儿根据信号做相应的动作:站立、跑、走、蹲下。
二、游戏过程:师幼一起玩游戏“风婆婆和小树叶”。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注意事项:教师来做“风婆婆”,幼儿来做“小树叶”,“小树叶”听“风婆婆”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幼儿在玩游戏时,要眼睛看前方,避免碰撞;嘴巴不张开,以免咳嗽等。
2、师幼共同玩游戏3~4遍。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运动能力调整走、跑的时间同时提醒幼儿按教师发出的信号行动。
3、表扬与大家一起玩游戏时没有碰撞到别人的幼儿。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捡树叶后,让幼儿手持树叶玩此游戏,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了规则意识,在奔跑时知道用眼睛观察前方,避免了碰撞。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与同伴合作运水。
2.探索管子运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拯救小鱼、干旱地区):防滑垫、防水围裙、防水鞋套、水桶、鱼缸、塑料盆、长软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绵、瓶盖、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篮、皮筋、针管、勺子等;背景音乐。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了解水有“流动”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种玩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玩水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共鸣。
师:你们喜欢玩水吗?你平时是怎样玩水的?
二、教师交代任务,鼓励幼儿小组合作探索各种运水方法。
1.请幼儿4人一组观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办法运水。
2.幼儿自主探索运水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各组运水方法,教师将方法进行归纳。
三、创设情境“拯救小鱼”组织幼儿进行运水比赛。
1.师:现在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鱼缸里的小鱼缺水了,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给鱼缸灌满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将鱼缸并排放好,比较水位高低。
四、鼓励幼儿探索用软管将桶里的水运到盆里,学习使用虹吸管。
1.讨论: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这些方法来运输方便吗?那我们家里的水是怎么运来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软管,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管子的不同。
3.幼儿小组合作尝试水管运水,发现水流方向与水管位置高低的关系。
提问:你运水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水从水管高的一端流出还是从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们觉得用什么工具运水比较方便?
小结:看来用水管运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种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区是怎样运水的,懂得节约用水。
1.讨论:他们是怎么运水的?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2.小结: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水用,那我们小朋友在用水时要节约用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
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
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储存食物、冬眠、迁徙、换毛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
活动过程
冬天你会怎么过?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引导】
小朋友们真会想主意,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裤子、鞋子和袜子,戴上帽子、手套、围巾等。还可以呆在家里用空调、炉火、取温器取暖。还可以通过做各种运动来增加热量,增强抵抗力。从而使自己更不会那么冷。那小动物们是怎么来过冬的呢?
动物怎么过冬?
1、冬天快要来了,天气冷起来了。森林里的动物要准备过冬。你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教师讲述与提问时,要有一种即将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
幼儿自由猜猜各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观看相应的幼儿活动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天气暖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松鼠、兔子、狐狸、狼长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暖和的大衣。蛇和青蛙钻进地洞里,熊躲进数洞里。雪下不着,风吹不着,它们舒舒服服睡大觉。蚂蚁、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会找不着吃的东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进洞里。这样,冬天它们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吗?动物们肯定会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4、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让幼儿分别说说它们的过冬办法。
模仿动物
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躲藏蜷缩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
2、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幼儿回答:“我是松鼠,冬天到了我要找好多食物存起来”“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我是蛇,我住在洞里。”“我是狮子,冬天到了我要换掉一皮毛”等等。
3、师幼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会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说得既具体又清晰。
4、幼儿如果兴趣浓,可再次游戏。
活动总结
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
储存食物--松鼠、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储存食物")
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
【延伸】
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气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鱼缸里养一条活鱼、土块儿、三只短蜡烛、火柴、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块、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引入
1、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 摸不到,没有颜色和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二、找空气
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请幼儿把瘦气球变成胖气球,往里吹气,气球吹鼓后问:“气球里面有什么?”让胖气球减肥变瘦气球,将吹鼓的气球口放开,请幼儿观察发生的情况(空气跑掉了,气球变瘦了)。
2、请幼儿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有气泡产生。说明人体有空气。
3、 师:今天老师再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认真看老师手里的塑料袋会变出一个什么秘密来?请看塑料袋怎么样了?(鼓起来了)谁能告诉我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请幼儿用手摸一摸。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发现哪里有空气呢?(气球、杯子、水、塑料袋。)
师:那就是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3f
三、感知活动:空气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1、请幼儿看一看杯子里的空气,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看见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看不见的。
2、请幼儿摸一摸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摸着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摸不着的。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气了,谁能告诉我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四、空气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l
3、那么空气有什么用途呢?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
(二)空气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实验:
教师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两个玻璃杯同时罩住两支蜡烛,一支蜡烛不罩,看看有什么变化?(盖上小杯子的最先熄灭,盖上大一点杯子的再灭,不盖的一直燃烧。)
师:你看蜡烛怎么样了?为什么灭了呢?(空气进不去,蜡烛就灭了。)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信息:那些物品是利用空气原理制成的。(如:救生圈、风筝、轮胎等。)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到处都存在的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实验和操作,孩子们掌握了空气的特征和用途,同时孩子们也喜欢上了科学小实验,特别是纸放进水里不湿的实验,孩子们反复做了几遍,才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是在观察土块里有空气时,通过投影仪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让孩子们座次摆成半圆形,做实验时离孩子近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篇8
一、活动内容:科学:纸站起来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寻找让纸站立与叠高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主动参与讨论,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
ppt图片、数量多的纸相机、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个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认不认识,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出示刘谦的图片,这是谁呀?(刘谦)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变魔术)请幼儿来说说看他所知道的关于刘谦的事。他厉害吗?(厉害)你想和他一样厉害,变成一个出色的魔术师吗?(想)老师也想。要不今天我们也来变一变魔术,好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开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张白纸,"今天我们就来变一变关于纸的魔术。"让幼儿观察白纸,说出白纸的一个特点--软,立不起来,好象没力气一样的。"软软的纸站得起来吗?(站不起来的)那现在请你自己动动脑,动动手,来试一试,变一变,让纸站起来,好吗?"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教师记录幼儿将纸站立的方法。
提问:
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
②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纸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纸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④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⑤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纸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①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②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纸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纸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彩色的纸,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纸来变变变,搭房子,看看谁是神奇的魔术师,房子搭得又高又稳。
2.幼儿尝试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延伸活动:幼儿合作搭建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术师,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和刘谦一样用更多的纸来变变变,搭更高的楼房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