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写好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环节和流程,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确保个性化教学,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7篇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创设情景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五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知

(5分钟左右)

1.师生拍手对口令

师:10可以分成几和8?

7和几可以组成10?

2.看口算卡片,开火车说得数。

3.看图片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算式解答。

(二)情景引入,自主探索

(谈话引入,出示草原课件图)(15分钟左右)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天使会带我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玩,小天使说她还会把她的'礼物送给爱动脑筋又听话的好孩子,你们想去吗?想得到小天使的礼物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2.师:看看,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啊?2生:小兔子。

师:听小天使说什么呢?“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出示课件和录音)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写出来,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作业,并用课件演示。

4.老师板书出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的。表扬“凑小数”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出示小羊图)(10分钟左右)

1.(1)师:看看,草原上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羊,你们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几名学生回答后,其余学生在纸上列出算式,并解答。

(2)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凑十法”的过程。

2.你们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再提示引导)

3师:今天我们帮小天使解决了那么多难题,小天使可高兴了,她说要谢谢你们呢!(出示小天使画面和声音)

(四)联系生活,应用实践(8分钟)

1.请学生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书上107页练习。

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又学会了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生活当中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它,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课前谈话交流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引出课题)

2、(出示主题图)看,一(3)班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提问:

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②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③问题是什么?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3、解题。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

a、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

b、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问: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5、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三、巩固练习:“我能行”

1、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课件出示)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97页“做一做”。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课件出示)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3、想一想。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们都合起来。(都用加法计算)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略。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2.培养加法验算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坚式计算例 3: 809+3764

3.竖式计算,把例3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相加.

4.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再调换两个加数位置相加,从中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同桌同学编题练习,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确: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计算,可以知道原来计算得对不对.

教师说明:为了使我们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就需要检验.我们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两次计算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的正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验算.板书:加法的验算.

今后我们进行加法计算时,要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教师板书竖式,并注意巩固计算法则.

(3)提问: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启发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结论调换加数位置并列出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运算的结果.指出:如果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同,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两次结果不同,则需要重新计算一遍.

在验算时,要注意调换加数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结果.

2.认识用原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1)向学生指出:在题目没有要求验算时,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数与计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师口述利用原竖式从下往上的验算方法.

3.教师小结加法的'验算方法及要求.

验算加法,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检验.

做练习的时候,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

4.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三)全课小结

教师明确:今后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觉地验算,可以在原竖式上验算.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6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咖啡猫图片,语音播放: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咖啡猫,如果你能完成下面的题目,我就带你们去参观星星幼儿园)

出示:2分成( )和1,3分成( )和1,~~~~~~

那9加几等于10呢? ( 生答:1)

引导:9加1等于10,我们可以说成9和1凑成10。--------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出示:9+1+2=``````` 请你们直接说出这几个算式的得数。(抽其中的两题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着9+1+5,9+1+2你怎么算的?)

二、新授

(一)创设情景:教师出示“学生打扫”的全景图。

1、咖啡猫就带着进入了星星幼儿园,那儿的小朋友打扫得可真起劲,学校就给他们送来了一些水。你知道一共送来了多少杯水吗?(12杯)

提问: 12杯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想学生的答案:``````` 请两个学生回答)

提问:我们想知道一共送来了几杯水怎样列式? (生答:9+3=12)[ 师板书:9+3=12]

过渡:9+3等于12是怎样计算呢?我们来听听电脑老师是怎么想的?(语音:盒子外有3杯水,盒子里有9杯水,看到9想到1,把3杯分成1杯和2杯,9杯加1杯等于10杯) [听完后,再请学生说一遍]

2、小棒演示:我们用小棒来试一试,9+3是怎么算的?

师述:左边摆9根代表盒子里的9杯水,右边摆3根代表盒子里的3杯水,接下来

怎么移动呢?每个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并悄悄告诉你同桌你是怎么移的。(看到9

根想到1根,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加1根得10根,10再加2得12)。[请好的小朋友说,再请一般的'小朋友说,3 个小朋友说好,就一起说。]

(二)、揭示“凑十法”

1、 如果没有杯子和小棒的帮助, 9+3=12怎么想呢?同桌讨论一下。

师生共同归纳算理:

(9+1) 问:为什么要加1,(9+1=10),我们就可以说,看到9想到1,1是哪里来的呢? (3可以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完成板书: ]

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到9想到1,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谁能像老师一样说一遍,他就是我们班聪明的孩子。

[ 请 四 个小朋友说,同桌说,一起]

2、揭题:像这样的计算方法叫“凑十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 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 ]

3、学校一共送来了多少杯水,你还能怎样列式? (3+9=12)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呢?

( 因为 9+3=12 所以3+9=12 ) ------请两到三个学生说一说

4、[ 媒体演示:咖啡猫说你们真聪明!]

咖啡猫送给你们一些三角形,左边有9个,右边有7个,要算9+7等于几可以怎样移动三角形呢?(从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也就是看到9个想到1个,把7个分成1个和6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6个得16个。(配合媒体演示)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遍。

方块和括号里的填写完。打开书本第76页,找到像屏幕上的题目例2,方块和括号里的填写完。

要求一共有几个三角形,还可以怎样列式呢?(7+9=16)

三、巩固练习

1、咖啡猫又带我们去看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正在摆圆片,我们用小棒试着摆。第一题男同学摆左边摆9根,右边摆2根,9+2怎样算?2+9呢?第二题女同学摆左边摆2根,右边摆9根。

2、(卡片出示) 下面我们进行卡片口算抢答,看谁回答的既对又快!

[抽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6=9+8=9+4=9+3=9+2=

2+9=8+9=4+9=3+9=2+9=

3、找朋友。

咖啡猫又带我们到操场上去玩找朋友的游戏,先仔细观察每个式子,再找朋友。

师小结:我们发现,9加几的算式中,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9先和1相加得10,10再和几相加得十几。

9+7 9+1+3

9+4 9+1+5

9+3 9+1+7

9+2 9+1+2

9+8 9+1+1

9+6 9+1+6

4、小结:你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抢小红旗,看谁写的多?

填写 9+( )=( ) ( )+ 9 =( )

四、布置作业

数学教案-9的加法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 73 +27

58+37 37+58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 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五)作业

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7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8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6篇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与反思5篇

二年级上册少先队活动课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及反思5篇

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