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创造出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真准备好适合学生们的教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绿四年级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绿四年级教案篇1
?秋天》一课是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绿四年级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朝一定方向跳,发展腿部的力量。
2、能遵守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蟋蟀头饰,指定一地方为"家"。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今天天气真不错,小蟋蟀们,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带领幼儿进行队形队列练习,由大圆走成小圆等。
二、基本活动。
1、真舒服呀,以后妈妈要经常带你们去锻炼身体。咱们蟋蟀可是昆虫里的跳跃能手哦!小蟋蟀们,你们长大了,现在你们也来学一学、练一练跳跃吧。
2、幼儿自由练习。并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跳跃方法。
3、强调双脚并拢跳的规范动作。咱们蟋蟀跳的时候是向前跳的。我们只有跳得远远的,连续跳得快快的,这样才能当最棒的蟋蟀哦!小蟋蟀们,现在就跟着妈妈一起来跳吧。
4、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脚稍弓,脚后跟抬起,脚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连续跳,注意脚落地时要轻。
5、幼儿跟着老师练习正确的连续跳。
三、游戏:蟋蟀找家。
1、讲解游戏规则,开展游戏:你们真能干,今天全都学会了连续跳,能够朝一定的方向跳得远远的、快快的。现在妈妈分房子啦,房子在场地的各个方向,当我发出口令说"出发"的时候,你们就找准一个"家",然后用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跳过去,好吗?
2、反复游戏数次。纠正幼儿不规范动作。
四、放松活动。
蟋蟀们今天真能干,表现得都很棒,大家现在一定都累了吧,来,都到妈妈这儿,我们来抖抖大腿,拍拍臂,放松一下。
教学反思:
中班孩子的肢体发展,高于小班,又低于大班。比小班的孩子会玩但没有大班孩子那种肢体发展协调能力,所以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规则游戏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能快乐的游戏,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立定跳的动作,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动作有些不到位,应该请幼儿多演示几次,教师还应着重讲解。给幼儿多次练习的机会,让幼儿熟练掌握。在朝不同方向跳和游戏"蟋蟀找家"的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同样应多提醒幼儿做好准备动作,以防幼儿肌肉拉伤。
绿四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图片欣赏表达
第二自然段盘古连续几个动作的分析,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
第七自然段排比句的学习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字词文章教学,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布置学生了解《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位伟大的神为我们开创了美好、开阔的生活空间,他就是(引读——)盘古。
2、他是一位怎样的神呢?请同学们看语文书p69右上角的图片。『出示:盘古的图片、盘古是一位的神』
二、开天辟地
1、引入:这样一位身强体壮的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板书:开天辟地]请你大声读读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读完之后,把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用“●”标示出来。
2、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你找到了哪些词语?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他一使劲……破碎了”
一使劲、一翻身、一坐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说明了什么?(盘古高大力大)你有这个力量吗?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
(男同学把他的神力读出来)
你们读的太好了,特别是“咔嚓”太生动了,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女生读)
(2)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
①你找到盘古的哪些动作?全班齐读这一句。思考:句子中哪些词语仿佛让你亲临开天辟地的现场?(猛劈猛凿巨石飞溅)
(4)你们读的真好!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一个“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的盘古正在“猛劈猛凿”
看到巨石飞溅、火光四射,你想到哪些词语?『出示词语』
怎样的凿和劈阿!谁来读。能读的更猛一些吗?请你把词语放在句子里朗读,把他威武神勇的样子读出来。看到盘古猛劈猛凿时,你想到哪些词语?『出示词语』(力大无穷、)
听到巨石崩裂、斧凿乒乓的巨响时,你又想到哪些词语呢?『出示词语』
②原来盘古开天辟地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啊,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次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
3、过渡:盘古就靠这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三、顶天立地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天和地分开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可以用个成语来形容。[板书:顶天立地](看图)
2、默读课文3-5小节,思考:在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盘古上要支撑着天,下要抵住地,防止天地的合拢,你试试,(学生做姿势一分钟)学生说感受突出盘古的时间长、累
②“一万八千年”说明了什么?(持之以恒、高大有力)读的慢
3、在漫长岁月中盘古意志坚定是何等的不易啊,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力大无穷、英勇无比、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所以文中第五小节还称盘古是个―――巍峨的巨人,让我们一起朗读第5段,把这个巍峨的巨人记在心中。
四、改天换地
1、千万年过去了,盘古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在他倒向大地后,他还用他身体的每一部分重塑一个丰富而美好的世界。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改天换地]
3、①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看看他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出示』
②那么这些生化出的世间万物又是盘古身躯的哪一部分变成的呢?『出示』
③看大屏幕,好好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你瞧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答:整齐)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请你用“”画出来,并读一读。
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齐读第七小节。
④啊,原来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赐予。『出示:初春,浮云悠悠,微风拂面,那是盘古;听,隆隆的春雷,啊!那是盘古
,告诉人们;雨露甘霖从天而降,那是……
踏在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大道上,那是盘古用为我们铺就的幸福之路;游遍千山万岭、三山五岳,我们感受到盘古是多么的强健有力;倘佯于奔腾的江河、浩淼的湖海,我们充分领略了盘古
留给我们的生命之源……』
?出示:你还有哪些想象吗?
,那是盘古;
,那是盘古;
,那是盘古……』
4,就这样,(引读第八自然段——)就这样是怎么样呢?
5、同学们这样美好的世界是谁给予我们的?是他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的盘古。齐读第七小节。(配乐)
五、总结全文。
1、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请同学们看着盘古的塑像,此时,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盘古大神,
,公开课《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
2、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的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山河的图片)
3、让我们再一次深深的记住:盘古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大神。
六.拓展
1、除了《开天辟地》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故事,你了解吗?自己读一读。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2、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
3、咱们今天学习了用整齐的句式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自己这样的句子,先请同学们回去思考『出示』
绿四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3、根据对话画出线段图。
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
1、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 、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习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跷跷板和天平能够左右平衡的原理来讲解等量关系,让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意思列出一条用文字表示的等量关系式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看天平列等量关系式的题目能够容易写出,可是对于纯文字的题目,要求从里面找出等量关系,学生很多确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说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文字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在这一块确实需要再进行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多读题,学会找题目的中的关键量,然后再用题目中给出的数字条件用合适的运算符号跟关键量准确的串联起来,列出我们需要的等量关系,列出其中一条等量关系后,要善于提问学生,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样的等量关系式,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绿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对重点词语在理解和诵读中逐步积累,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灵活运用。
(二)过程方法目标
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朗读、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三)态度情感目标
充分认识到大自然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懂得避免悲剧发生所应采取的措施,并由此深刻认识到爱护地球与人类生存的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爱护地球与人类生存的统一关系。联系课文内容,写写菲格雷特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说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准备课上提出或先与同学讨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的字查查字典
葬礼 咆哮 无奈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不辞而别 奄奄一息 慕名而来
(3)通过电视新闻、报刊图书或电脑网络等途径,寻找一些关于自然环境遭受人类破坏的信息和图片;另外再找一些关于描写瀑布的诗句和词语。
(4)对教师下发的课外阅读材料《趵突泉的喜忧变迁》读一读。
2、教师准备
(1)本课的重点词语写在黑板上。
(2)做好多媒体课件。
(3)课外阅读材料《趵突泉的喜忧变迁》(提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导入
1.教师板书“葬”,同时让学生说说“葬”字的写法,学生表达与教师书写同步。然后请同学读读这个字,平舌音要读准。
师:什么叫“葬”? “葬”是会意字,从字形上就可以领会“葬”字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葬”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在丛草中,从字形上看,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草的形状,中间是个死字)
2.教师板书“礼”,问:那么“葬礼”是什么意思?(掩埋死者遗体的仪式)
3.教师板书“特殊的”,问:老师在葬礼前再加上“特殊的”,此时,你产生那些问题呢?(是为谁举行葬礼?哪些人参加葬礼?为什么称特殊的葬礼?葬礼的经过是怎样的……)(教师随机在板书的课题下面打上几个大小不一的问号,问号的大小根据问题是否重点决定)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带着刚才的问题认真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通顺。碰到读不通读不好的地方自己回过去再读读,直到通顺为止。读完后再静静的想一想,刚才的问题是否都能够解决了,该怎样来回答。
2.组织学生交流,先请提问的同学来回答。教师随机点评,并将黑板上的问号逐一擦去。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已经将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不少。那么,通过刚才的认真朗读,你从课文的文字当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或者有了那些新的认识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然后再交流一下你的收获,看看谁会读书。
4.组织学生交流,首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每个学生谈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然后四人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做好点评。(引导用“因为……所以……“来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也说说喜欢的愿意。
7.小结
再读课题,说一说为什么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
8.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1)描写瀑布的诗句有哪些?
(2)描写瀑布的词语有哪些?
三、学习词语
1.黑板出示词语
特殊 葬礼 减少 下旬 重演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生命垂危 奄奄一息 不辞而别
毫无节制 乱砍乱伐 水土流失
慕名而来 流连忘返 饱含深情
拉丁美洲 巴拉那河 塞特凯达斯瀑布
菲格雷特 生态学 环境学 专家教授
2.指导朗读,对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讨论一下。
3.引导学生思考,对哪些词语进行了归类,说说理由。
4.再读一读这些词语,对于一些成语,要读出词语的意思来,读出语气来。
5.指导写字
滔:右下部首要写得匀称
慕:最后两笔是水平两点,不能写成垂直两点
四、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五、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和课外补充材料
2.通过电视新闻、报刊图书或电脑网络等途径,寻找一些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有关信息和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准备下节课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朗读、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共同的家园——地球。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的形象揭示和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领会爱护地球与人类生存的统一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情感基调
集体读课题,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这个葬礼特殊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举行葬礼的对象特殊,主持葬礼的人特殊,参加葬礼的人特殊等方面来加以说明,教师自然导入课题:所以说,这是一个——生:特殊的葬礼)
二、精读“瀑布今昔对照”部分,究其原因,激发感情
1.品读瀑布昔日的壮观景象
(1)师:同学们,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的瀑布,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语言描述,来感受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景象。
①指名朗读相关段落(第二自然断)
幻灯出示重点句子和相关图片: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②看看左边的图,读读右边的句子,说说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出示:这是一条 的瀑布。(读后交流并填空)
③师:结合图片品味品味其中的词语,你对哪个词语感受最深,就具体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深入品析)
“咆哮而下”,咆哮的本来意思指什么?读到这个词,你仿佛听到什么样的声音?(这个词写出了瀑布声音大,像发怒的野兽,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谁能读好这个词语。(如果朗读不到位,教师评价:瀑布不在咆哮)
第二个词是“滔滔不绝”,在这里,“绝”指什么(用完,没有)?读到“滔滔不绝”这个词语,你眼前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写出瀑布水量巨大,永远也流不完)——谁能读好这个词(根据朗读效果评价:水量不大、水量大一些、水量很大)
第三个词是“一泻千里”,这里的“泻”指什么?读到“一泻千里”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写出瀑布流速很快,流得很远。)你会自然想起古代哪位诗人写的什么诗句?——谁能读好这个词?(根据朗读效果评价:流得不够快、流得不够远、流得很快很远。)
④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师:这一句话,只用了三个词语,就写出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水声之响、水量之大、水速之快、水流之远”。现在我们将这三个词语放到句子中,想象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将这句话读好。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评价(气势不大、有点气势、气势很大、气势雄伟等,反复多次)——教师范读——学生评价——集体朗读
(2)下面我们就通过录像观赏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
播放录像片段(两遍),在关键处定格——师:假如你是当时的游客,你就站在大瀑布的面前,你会如何赞美瀑布?(学生发言,教师随机点评)
(随机板书:雄伟壮观)
2.品读瀑布现在的可悲模样
(1)师: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让游客留连忘返。但是,几年过去了,许多慕名来而的游客,见到的又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教师出示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配上音乐,教师范读。)
(2)师:同学们,几年过去了,塞特凯达斯瀑布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着实令人惋惜。如果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可以用“雄伟壮观”来形容,那么此时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
出示:这是一条 的瀑布。
(如果学生说出“逐渐枯竭”,教师引导:在你眼里,逐渐枯竭的瀑布是怎样的?如果学生说出“生命垂危”,教师引导:“生命垂危”本来是形容什么的?你为什么用来形容瀑布呢?如果学生说出“奄奄一息”教师引导:奄奄一息本来是形容什么的?你为什么用来形容瀑布呢?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语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辨别,哪个词是直接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后两个词语是写人的,是间接写瀑布的。)
(板书:逐渐枯竭)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语言。
师:同学们,赛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有咆哮轰鸣、震耳欲聋的水声,现在有吗?它曾经有滔滔不绝、奔腾不息的河水,现在有吗?它曾经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急流和气势,现在有吗?它的周围曾经有葱茏茂密的森林,现在有吗?
在逐渐枯竭的瀑布面前,过去的一切都看不见了也听不见了,现在能够看到的是细细的流水、是黑黑的悬崖,听到的是流水低低的叹息。这就是我们心中的逐渐枯竭的瀑布的模样了。
(4)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这条逐渐枯竭的瀑布的?
幻灯出示: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①指名朗读——问:你朗读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家听出来了吗?(反复多次,要抓住“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消亡”等关键词评价,看看意思是否读了出来)——集体朗读。
②师:同学们,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是“无奈”,请问什么叫无奈?(启发:塞特凯达斯瀑布愿意变成这副模样吗?但他有没有办法支配自己的命运?“无奈”的意思就是:不愿意变成这样,但没有办法,不得不变成了这样。同学们,塞特凯达斯瀑布为什么会变得这样无奈呢?此时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向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文的内容,替塞特凯达斯瀑布把心中的无奈说出来。)
③学生自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说——评价(反复多次)
教师评价语
从你无奈的述说中,我听出了你对自己过去的眷恋,你是一条怀旧的瀑布。
从你无奈的述说中,我听出了人类给你造成的巨大伤害,你是一条理性的瀑布。
从你无奈的述说中,我听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无情践踏,你是一条忧伤的瀑布。
从你无奈的述说中,我听出了你对人类的控诉,你是一条愤怒的瀑布。
从你无奈的述说中,我听出了你人类的规劝和希望,你是一条关注人类命运的瀑布。
三、精读“举行葬礼”部分,试写总统演说辞,揭示主题
教师过渡:同学们,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逐步枯竭,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但塞特凯达斯瀑布再也无法改变自己走向消亡的命运,他流尽了最后一滴水,就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流下的最后一滴绝望的眼泪,孤独地离我们远去。(出示人们举行葬礼的幻灯片,配上悲哀的音乐)
1.师:1986年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葬礼。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这位总统在葬礼上表达了哪些意思。
指名读——指名说(两层意思:一是对大瀑布的美好回忆;二是对人们的号召与动员)
2.师: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包含深情,动人心弦。下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一写这段演说辞。因为时间有限,只要简要地写上一段。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引用,但要自己组织语句来写,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语言文字。
教师出示格式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昔日的瀑布……可是,如今的瀑布……希望通过这样的葬礼……
(教师事先下发草稿纸,半张按照格式以填空形式出现,半张可以不按照格式写,只要写出两层意思就可以了。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并物色发言人,酝酿点评)
3.指名上台演讲,进入角色,教师点评。
4.师:(指着板书)同学们,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短短几年中逐步枯竭,最终走向消亡,这真是大瀑布的悲剧。(板书:大瀑布的悲剧)
四、补充图片资料,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其实,许多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着,下面请看一组图片(幻灯出示)
(1)出示“白色垃圾 污染水源”图片,问:这是什么的悲剧(水源的悲剧)
(2)出示“水质污染 鱼儿遭殃”图片,问:这是什么的悲剧(鱼儿的悲剧)
(3)出示“乱砍滥伐 群山荒芜”图片,师问:这是什么的悲剧?(群山的悲剧)
(4)出示“水土流失 田地干旱” 图片,问:这是什么的悲剧(田地的悲剧)
(5)出示“一潭浊水 维系生命” 图片,问:这是什么的悲剧(生命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2.师:同学们,《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给我讲述的是大瀑布的悲剧,但在我们的眼里,这仅仅是大瀑布的悲剧吗?(不是,这实质上是人类的悲剧)
板书:将“大瀑布”擦去,改成“人类”
3.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还替菲格雷特总统进行了演说。假如再进一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我相信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此时此刻,假如把我们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教师小节:同学们,大自然是慷慨无私的,它已经向人类恩赐了许多许多,但我们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我们人类的悲剧不再重演。
板书:不再重演
五、课外作业
读读补充材料《趵突泉的喜忧变迁》,看看趵突泉原来的喜是什么?后来的忧是什么?最后的喜又是什么?看看它的喜忧是如何变迁的?看看我们如何使趵突泉曾经的悲剧不再重演了。
板书设计:
特殊的葬礼
雄伟壮丽 逐渐枯竭
(大瀑布的)悲剧
(人类的) (不再重演)
绿四年级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