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现在社会中经常遇见的一种文体,大家应该知道写心得体会就是要将我们的内心感受进行梳理,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
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可是对党的认识却总是象隔着一层薄雾。小时候觉得成为一名党员是一件很遥不可及的事情,因为共产党在我心中是一种神圣而高大的形象。多年来,通过学习党的基础知识课,阅读一些关于党的书籍,增进了我对党的认识;而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接触那些优秀的党员,也拉近了我和党之间的距离。
在我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跟任何政党的成员都必须具有这个政党的共同信仰是一样的,这是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如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没有共产主义信仰,那他的入党动机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纯洁的。曾经一段时间,党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形象形成的阴影遮蔽。个别党员的不良行为使我看不清党的真正面目,还对党所犯的错误抱着不容悔改的态度,对入党也失去了原有的热情。现在我已认识到不正之风只是个别党员的现象,这是任何党在发展阶段都不能完全杜绝的现象,我不应该以偏概全,否定了整个党;更不应该不容许党犯错误,党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不犯错误,党也是一样的。当我能正确区分开党的错误和不正之风的区别时,我也更明确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光是有为大家服务的心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其次,我作为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强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组织观念。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虽然其内部机制存在问题,但它毕竟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它具有坚硬的外壳;而社会主义民主虽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它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很健全,共产党员是社会的先进分子,理应有比较强的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促进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对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是不行,因此组织观念也是一个党员必不可少的。
另外,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党的最终目标决定的,他集中体现在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准绳。党来源于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只有以平常人的心态待人处世,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才能做到这一点。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热情更加强烈,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标准。作为一名普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理念上、作风上和行动上都受到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与培养。在政治上我坚信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更加自觉、紧密地把自己的成长、事业、人生与党的要求、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怀着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平凡的工作也有不平凡的意文,立足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基层、为职工服好务。用全部的热情投身到交通建设事业中,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还应在思想上和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那些交大的学友们。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奋强,为了交大的明天,在白色恐怖之中浴血奋战。作为手无寸铁的学生,即使不能战斗在第一线,也要奋战在各个文化领域。几次护校运动更是让我十分的感动。由此我感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世纪之初,是一个反思过去、面向未来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我们能否从世界政治经济的总格局出发,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失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历史性巨变,展望下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到,我们党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0多年来、建国50多年来、建党85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继续,也是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事业的继续。
当前,我们党已经有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的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尽管前进的道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生活中的,但是,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坚定信念。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伴随着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并借助互联网及广播、电视等各种现代传媒,对我们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等产生着空前、迅速、复杂和深刻的影响。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定向能力,学会在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正确的观察、思考和选择。
总之,特殊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每一个圆梦人,应该具备远大的政治眼光,敏锐的政治头脑,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我深深懂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工作中,我将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始终用三个服从要求自己,即:个性服从党性,情感服从原则,主观服从客观。做到业务绩能,以任劳任怨、勤勤肯肯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在思想上,我将不断的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是我会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地加强对自己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站在时代的风口,面对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广泛战场,引入好培育好激励好一支胡杨般的干部队伍,让胡杨林厚植在一个又一个战场,影响时代,推动时代。引好胡杨苗,充实事业新鲜血液。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动事业,首要就在于不断充实更新好干部队伍。这就需要,一方面,各级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寻找人才,依托各种来源,在考察真才实干的基础上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将年轻的、颇具才干的人才吸纳到队伍之中,让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要落实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地的安家落户、子女教育、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把人才这株胡杨苗引好,使他们扎下根来。育好胡杨树,锤炼事业中坚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强力量,就需要持之以恒给干部教育松土施肥,使胡杨树茁壮成长。要做好问需,从工作实际、工作特点、干部需求出发,将需求调研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摸清情况,有的放矢。要做好谋计,依托当下的实践形态、媒介形式,推进干部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既重理论,也重实践。要做好供给,干部教育要依托党的理论思想、基层教育资源合理搭配培训内容,使干部既修好思想必修课,也修好业务选修课。以问需谋计供给的养分,培育好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植好胡杨林,打造事业肯干队伍。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聚合队伍,关键在完善制度、营造环境、激励有为,真正促使队伍根系向下,勤钻研,敢干事。要激励有为者,对有为的干部,应视若珍宝,从精神、物质、职业发展上加以激励,使优者得奖有为者有位。要完善容错纠错,提供合适的容错空间,鼓励干部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试错,以主动作为代替腾挪闪避。同时做好关心关爱,在暖心的同时,促使干部担当作为,真正形塑一支肯干队伍。厚植胡杨以成林,把干部引入培养成一株株能扎根、敢担当、善作为胡杨,从而聚合成干部队伍的胡杨林。使干部队伍从内陆到边陲,从沿海到大漠,干事一地做到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筑就好我们事业的强劲根基。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炼和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揆诸世界政党史,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建党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时空,而是跨越历史阶段,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改革起到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
建党精神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和重要借鉴
传承建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突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认识,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属性,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纲领就明确写明申请入党须“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体现出鲜明的政治要求。1939年,为纪念抗大成立三周年,毛泽东更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作为抗大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因此,提高思想水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自身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突出政治忠诚,强调政治担当,恪守政治规矩,提高政治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其次,要强化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这是党在早期重视组织建设的重要例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组织建设是党的基础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必须增强制度意识,要将制度作为提升组织工作质量的保障,依托制度治党,推进组织建党。
再次,要严明纲纪、忠诚为民。纪律是否严明,事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得出的结论。虽然党的一大没有明确党的纪律问题,但是党的二大突出了“要有集权精神与铁似的纪律”。由此可见,早在党的创建时期,就已经注意到了纪律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是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把纪律挺在前面,实现管党治党由“宽松软”向“严紧硬”的转变,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使党风政风得到明显好转。
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实现新时代新阶段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铸就的改革开放精神,是建党精神的时代体现,既反映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实践活动,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整体历史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
建党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形塑过程,共同体现出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间时间短暂,早期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缺少系统化的研究,也未能独立思考中国的问题。蔡和森就曾认为,“我们的运动成熟,必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使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政策上带有明显的教条主义色彩。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在受挫后毅然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即是对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探索。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明确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使之“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改革开放同样体现为打破思想上的枷锁,走出一条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之路。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建立所形成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浦东开发开放体现出来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世界、扩大开放”“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的浦东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建党精神的时代体现。
建党精神为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动力支撑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肯定“十三五”时期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吹响了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号角。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忆往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还嘲弄:“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成功。”到今天,中国政府面临的已不再是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发展奇迹背后的奥秘,就在于建党精神塑造下的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质和流淌在“血液”中的红色基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建设的目标,而“三步走”战略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了党的十九大,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2035年为界点分为两个阶段作出战略安排,勾勒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在建党精神中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忠诚为民的价值追求集中力量迈向既定的发展目标。
回顾峥嵘岁月,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意志鼓舞着我们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代在变,任务在变,蕴藏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历史中的红色血液从未改变,标志党的历史起点的建党精神仍然在传承。从历史传承中继续做好新的答卷,从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建党精神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责任、担当、使命,更是攻坚克难的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篇4
没党哪来新中国?没党又哪有我们现在逍遥美好的生活?我们的今天是党用他们的汗血换来的!
昨天,一张张条约,使中国的清朝越加无能,每一张不公平的条约,都点点滴滴的压迫着平民百姓,压迫着中国财产。外国向清朝索要,清朝又向百姓索取,当时的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这时封建时代没了,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开始了!它的开始注定着人们以后将要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它,多少英雄妻离子散?可他们不顾,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它,又有多少好男儿牺牲!江姐、陈安宝、刘眉生、高志航、冷云、李靖宇……他们一个个英勇牺牲,一个个为国效劳。
刘胡兰,一位年仅100岁的小姑娘,早已加入党员,成为一位女烈士,在敌人的刀下宁死不屈,就被侧死在刀下,当时,她才是一个年仅100岁的小姑娘,年仅100岁的小姑娘啊!
董存瑞,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为了保证战争胜利,为了保卫国家,他手托药包,奋力呐喊,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的牺牲了。
还有王甲士、张自忠、司徒飞,他们无不精忠报国。
二十八年的战争终于胜利了!东方的太阳立刻驱散了乌云,金光照射下,整个中国焕然一新:座座大厦如树木般耸立在大地上,柏油路,水泥路,公园,花园,星罗棋布。战斗机,飞机,也在天空中飞行。
今天,20_年的神舟5号发射成功,20_年的申奥成功,20_年的世博会举办成功,20_年的神舟7号太空行走已圆满完成了任务,种.种成功,标志着21世纪中国的非同凡响,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等都向前进了一步的台阶!
没有党,哪有新中国?又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有生命换来的!
哦,党在我心中!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篇5
一百年砥砺风雨,一百年沧海桑田,新中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壮大,我们已迎来百年华诞。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站在今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年轻干部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感悟精神力量,锻造“四力”,对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溯源和创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持续奋斗,开辟更加辉煌恢弘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真理似火,理想如炬,以“胜寸心者胜苍穹”之力乘风破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李大钊先生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自此,中国上下开启了一股马克思主义引领的思想革命。一百年春风化雨,我党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回望来时路,多少满怀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经受住了重重难关、挫折考验,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光辉征程的确是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用信仰和鲜血铸就的。真理和理想就是滋养人生的阳光和空气,是安身立命之本。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争做“心中有真理,眼中有理想,胸中有丘壑,脚下有力量”的矢志不渝追梦人!
勿忘初心,不负使命,强“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力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从积贫积弱到苦心孤诣托举航天的五彩强国梦,从疫情肆虐到同舟共济奏响抗疫的英雄壮歌,从水患突发到万众一心汇聚抗洪的磅礴之力……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历史长河中愈加坚定、愈显坚毅。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上进一步确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践行初心和使命体现在扎根于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身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更要注重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把握实情的工作方法,学会用“土办法”“泥土思维”,把事情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做到勿忘初心,奋斗有我;不负使命,强国有我!
无畏牺牲,不惧强敌,提“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力英勇拼搏。中国共产党从困难重重、满目疮痍的年代中矫健走来,小小红船变成巍巍巨轮自有属于它的历史逻辑。据统计,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英雄,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和苦难,他们重气节、敢斗争、会斗争,始终不曾改变自己的本色,灼灼红心始终闪耀中华大地。“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革命先烈深刻诠释了何为敢于亮剑、敢于冲锋、不惧牺牲,给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树立了先进榜样,他们就是是照亮前进道路的一盏盏明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再多的英烈故事和精神风貌也需要传承发扬,年轻干部需在心中埋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种子,脚踏实地注入实践的动能,立志成为追梦路上的闪亮坐标。
永葆忠诚,不负人民,增“愿得此身长报国”之力砥砺前行。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自古以来将士们冲锋陷阵、誓死不屈、为国献身的背后皆有忠诚勇敢的鲜明标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史为鉴,观照现实,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流露出人民领袖的深情为民情怀,也彰显出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年轻干部要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新征程中的年轻干部当以忠诚为楫,以实干为基,坚持人民至上,向英雄模范致敬和学习,学会以人民视野锤炼党性,为民办实事注重在日常状态不放松、关键时刻不动摇、危急时刻能冲锋,真正将心血奉献在我们所热爱的这片沃土!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篇6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那电光石火般的文字,吸引着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心驰之、神往之、践行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1月,毛主席复信蔡和森,对其提出的“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这年夏天,上海石库门,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为着同一理想走到一起。
当他们举起右拳,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也就具备了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精神特质。
1934年,领到红四方面军为优秀党员签发的党证,陈波特地缝了一个小皮囊别在腰上,将党证贴身携带。几年后,陈波在一次滚雷试验中遭遇意外,苏醒后第一件事,便是用仅剩的那只手焦急地寻找党证还在不在。
历长征,越封锁,战甘南……“独臂将军”陈波一路走来,那张鲜血浸染的党证始终牢牢系在腰间。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狱中留诗“伫看十年后,红花开满地”的邓中夏,坚定“信服科学的社会主义”的钱学森,认为只有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的黄文秀……
回望百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向着理想坚定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那里继承的,不仅仅是真理和理想,更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而这也恰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井冈山上的艰辛求索,到“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创举,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不断寻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3页纸,近500字,用铅笔写在16开的白纸上,年深日久,纸面已微微泛黄。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份看似平常的手稿,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拟就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以“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论自觉,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立足中国国情,回应时代要求,总结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旗帜上闪耀着一道道真理的光芒。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昔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高唱着“要为真理而斗争”微笑饮弹、从容赴死。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听到父亲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在庆祝大会电视直播中响起,“七一勋章”获得者、与党同龄的百岁老人瞿独伊,双眼透出神采。
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