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作文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有明确的中心立意的作文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要具备的,提高写作文的水平,平时就要多多观察生活以及广泛的阅读,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民族精神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8篇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看到这十二个大字足以看出中华文化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精髓,他的传承和继续以融入我们的骨头和血液中,和我们息息相关。他已悄无声息,无时无刻如影随形了。

就拿小小的汉字来说吧!它以经历了五千年沧桑史,从最初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的雏形——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再到我们常用于书写的楷体。汉字小小的身影即像变形金刚一样在升级、变级。又像吴承恩笔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历经磨难、历练本领越变越强大了。还因为有了这小小的汉字,才有了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又才有了“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满目春色。把人们拉入身临其境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去,足不出户就“穿越”了。就因为有这小小的文字才出版了《本草纲目》《资治通鉴》。这些好的东西才得以被现代人借鉴、沿袭、升华。汉字的成就真的不可小窥!

说过了小小的汉字,再来谈谈我们刚刚余热未消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进入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忙碌和准备了。女人们开始蒸各色的年糕,白白的馒头上上粉色摇身一变粉粉大大的桃面,害羞的伏在供桌上,各色小动物,小鸡、小兔、小刺猬形态万千,面点不光饱了眼福,还撑破肚皮。男人们也开始杀猪、宰羊犒赏众乡里和自己。各色小吃荤素搭配,好吃的都粉墨登场了,色香味具全,琳琅满目,就像古代帝王摆大宴一样,七大碟八大碗搬上了餐桌,满足人们食欲同时还杀死馋虫,一举两得。孩子们穿上各色的新衣,大人们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含着浓浓的关爱之色。吃饱喝得,带上鞭炮、烟花爆竹拥上大街了,大街上以是人山人海,每家每户每个店铺大红对联张贴,红红灯笼高挂,彩旗飘扬。那三十晚上更是鞭炮齐鸣、震耳欲聋,窜天猴“噌噌的”冲破云霄,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整个夜晚,犹如彩虹般美丽,这注定是个不眠的夜晚。

大年初一,大人把孩子早早的赶出被窝,把庭院收拾利落带去长辈家拜年。人们说着喜庆的年话,最高兴的是孩子们还得了实惠,大大小小红包拆开攀比着、奔跑着,人们都喜上眉梢,直到破五浓情才淡一淡,初七吃面条才消一消浓意,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才收回游荡的心,回归从前平静的日子。

以上这两件只不过是中华文化冰山一角,只说明我举例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至今天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而正是这些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他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想复制是远远不可能的。

我们是炎黄子孙,接力棒已到我们的手上,我们要肩负起重任,好好保护好这些老祖宗的东西,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2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被罗马帝国所占领,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也早已被波斯帝国所消灭,其文化也被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分别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些血统与传统,培育、造就了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美德代代相传。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叠被子,懒得洗袜子、洗衣服,懒得收拾书包、收拾书桌,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

事实上,家长并不太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溺爱、宠爱和放纵,使得独生子女们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只顾传授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成绩上去了,道德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开始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不讲孝敬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扼制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该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我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更是五花八门,他们集古人之精华,三千多年来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晋中市教育局鹿局长《孔子和儒学》的讲座。

谈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那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圣人——孔子。孔子,是中华民族导师,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与老子,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并称人类五大宗师。他删去了《诗》《书》,定《礼》《乐》,著《春秋》《易经》。“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宋人对他的赞美,可见他的功名之大。元成宗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孔子提出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直影响后来。

这次大讲堂还提到五字真言:“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也。仁,就是要关爱别人,只有关爱别人,才能让世界充满爱,爱满天下。仁的本质是爱人,仁爱的根基是孝悌,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人,才能做到仁爱,连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有什么资格提仁爱!“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先要自己有利益,先关心一下别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做。

义者,急人也,急人所急,帮人所困。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把,这样,你的心灵会得到满足,别人的麻烦也迎刃而解。

礼者,恭人也,懂得伦理,知礼守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同学,老师,家长,长辈,我们要注意礼貌,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在与人辩论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能伤害他人,知礼守法。

智者,识人也,了解别人,识人善任。我们要了解别人的长处,懂得发现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

信者,诺人也,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必须去完成,不能食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我们要懂得羞恶,懂得礼让,懂得明辨是非。

听了这次讲堂,我颇有感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认识了2566年前的伟大圣人——孔子, 还 分析了“五字真言“,了解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者四部经典。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4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春节

大年初一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春节。春节又叫做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一为亲人团聚,联络亲情,礼仪往来;二则祭祀祖先,感念天地,缅怀先人;三是辞旧迎新,展望未来。春节的各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传承了数千载的古老节日里,我们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每到这个时候,一家人便团聚在一起,美美地吃着团圆饭。那香糯的年糕,敦厚的汤圆,红通通的香肠,油亮亮的腊肉,勾动着我们的味蕾,牵引着人们的情思。这种中国独有的美食,饱含了人们对年的深情。

每到这个时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假期,真正的亲人团聚。因为不管相隔多远,亲人们总是会及时赶回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人们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小孩们也放下了书本,全心的投入了春节的各种活动:贴春联、祭祖、串门、放烟花……

每到这个时候,便是孩童时的我最乐呵的几天了。穿着新衣,攥着压岁钱,和小伙伴们一起开无忧无虑地到处跑,放着烟花,在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欢快的笑声四处飞扬……夜幕降临,明亮的窗前,透出一家人围在桌前,热热闹闹吃着饭,看着烟花的画面,那种满满的幸福感是金钱不可替代的。

通常我们这些春节活动会持续到正月十五。有时候,我们会去放孔明灯。那大大小小的孔明灯,飘荡在空中,随着风起起伏伏,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与祝福,慢慢飞向高处。远远望去,与天上的繁星相映衬,热闹,明亮。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洋节洋文化流行起来,并且愈演愈热了。看着那些商家贴出来的各种广告,大街小巷的年轻人孩子们或提着南瓜灯,装扮成女巫等怪模样,或扮着堆满笑容的圣诞老人分发糖果,或写满爱意的花式情人节表白……我有点疑惑了:这些欢乐的脸后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些节日的意义呢?商家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促销罢了,大多数的人们也不过是跟风罢了。

与此同时,有的人还在叹气:这个年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说:没意思的不是年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当人们盲目崇拜西方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很多人未曾用心去感受,那些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仍扎根在我们的心底,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让我们重新拾起传统文化的精髓,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让我们继续弘扬传统,将华夏文明继续传承!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5

中国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的文房四宝,喝的中药,吃饭用的筷子,过节庆祝的鞭炮,皆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噼里啪啦的响声,带来的是传统文化的特色。

鞭炮本是驱魔辟邪的,在没有火药的时代,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发出声音,以驱逐瘟神,这反映了古代人民渴求安康的美好愿望。小时候,逢年过节,爷爷总要放长长一串鞭炮,那时候我总害怕,只远远地躲在大人后面,再悄悄探出头看看鞭炮,现在,我知道,鞭炮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平安的渴求,是从千年前传下来的美好祝愿,那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手指与筷子的灵活配合,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前邀请别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别人拒绝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听到大人说:“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每当我看到外国人惊讶于筷子,认为用筷子是件很困难的事的时候,我的心里便有一股自豪感,这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骄傲。在我刚学用筷子的时候,总是对会对自己发脾气,觉得用筷子太难了,不如勺子方便,爷爷就会说:"你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应该会用筷子。”当时的我理解不到这种感情,而前段时间的杜嘉班纳辱华事件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在视频中他们称筷子是小棍子形状的餐具,该视频激起国人愤怒,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歧视,华人纷纷抵制该品牌,这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对华人的影响,我们从小受传统文化熏陶,早就习惯了这些的存在,又怎能让别人随意戏弄呢?

唐诗宋词,颂的是我泱泱大国。

从小时候便摇头晃脑的三字经,到后面令人惊叹的诗词曲,都满载我们的回忆,当我们读到一首诗,往往会惊异于其中的一个字或-句,可就这么一个字一句诗,语人又会琢磨思索多久呢?从前诗人作诗来记住眼前美景,加今我们用一张照片代替。

当我们看到雪景时,可以用一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作庭院作飞花”,而不是一句好美匆匆带过。

这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需要做的是努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论现在的科技有多么发达,中华传统文化也不能被取代。

现如今,又有多少人在关心中华传统文化呢?香道,放灯,送穷,内宴冷餐等文化已经快要被人遗忘,我们应该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艘满载货物的船,而我们就是那河水,我们要为这艘船推波助力,让它永远驶向远方。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6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没有传统的延续,便没有如今的灿烂文化之光,而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以我们华夏儿女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的笔墨古韵流香,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其实是长在骨子里,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书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审美情趣产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书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尊老敬老之风淳厚而深远。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些都是说,孝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来,孝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这股文脉给中华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孝。

书法乃中华艺术文化之魂,孝乃中华道德文化之根。

我们要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魂。没有根就不会长出参天大树,没有文化的根就不会有社会的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当我国观察人类文化的进展时,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们在传承文化与弘扬美德的同时,也应观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强大的祖国能在五千年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我想,应该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深深地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心底涌动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为我们的灵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巅迈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每个华人注入到心灵。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也许,我们还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动青春;也许,我们还在题海战术里挑战困苦;也许,我们还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岁月……但莫忘初心,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要秉持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携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谱写历史新篇!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7

中华民族是一个屹立在东方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更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中国正起着巨大作用,但却也面临巨大危机。在今天,中国虽然在国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却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传统文化的没落,西方文化的盛行。这却也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

197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而牺牲,那些被人记住了的,那些没被人记住的,数也数不清。今天的中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忘记了今天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失去了战斗力,将会变的不堪一击。在这个崇洋媚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底线,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着每一行的学问,这些学问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表现,不管哪一行,我们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中国每个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当我们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中国由千万个家庭组成,中国是千万个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过别人,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华文化虽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却依然默默地传承。民族精神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在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篇8

小小木偶戏,悠悠闽南韵

一只木偶,几缕悬丝,演绎万千故事。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木偶们或舞枪弄棒,或笔走龙蛇,台下的人看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拍手叫好,这便是我们闽南特有的木偶戏。古老的中国孕育着千样文化,闽南木偶戏文化便是这其中的一颗闪亮的金星。说到木偶戏,我跟它还有一段“渊源”呢。

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回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这段时间木偶戏团刚好来这里演出,爸爸说要带着我这个城里的“土包子”去看看热闹。走近一看,锣鼓喧天中,小木偶们在表演者灵活的指挥下,正在演绎一出《三打白骨精》。只看见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诡计,提棒便打。一会儿又见白骨精装模作样,诈死逃脱,徒留师徒几人争辩不休……我一下子沉浸到这个故事中,好像也成了受了委屈的孙悟空,气愤不已。突然,锣鼓声戛然而止,观众们拍手叫好,我这才从木偶的世界回到现实中。这一场木偶戏,让我震撼,也让我那颗好奇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想了解木偶戏更多的知识。这些没有生命的木偶人,是谁赋予了他们这样的生气呢?爸爸带着我去采访了表演者,他告诉我,小小的木偶并不好控制,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他们必须反复练习,小小木偶戏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啊。这样的的坚持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对奇妙的木偶戏更加着迷了。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查阅了资料,原来,小小的木偶竟是这样“大有来头”。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三国就已有人偶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人偶表演故事。明末清初时木偶戏开始在闽南各地落地开花。在一场场的木偶戏表演中,传承着我们闽南特有的文化,同时也架构起了闽南和在外侨胞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可惜的是,后来就很难得看见木偶戏的表演了。这么精彩的木偶戏经历了千年历史的考验,难道要从此销声匿迹了吗?后来有一次看报纸,我欣喜地得知,我们的木偶戏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木偶又将焕发出新活力。不仅如此,小木偶还代表我们泉州,走上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我们的闽南魅力,传播我们的闽南文化。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人像我一样,喜欢上这独特的木偶戏。

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蕴育着古老而又神奇的闽南文化,并一代代的传承着。作为一个小小闽南人,我有一个大大的闽南梦。我梦想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让我们的木偶戏等闽南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人们也爱上我们深爱的家乡——泉州。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8篇相关文章:

精神文明社区工作计划通用7篇

精神文明社区工作计划7篇

温州的作文300字作文8篇

诚信作文300字作文8篇

写运动的作文400字优秀作文8篇

墙的作文400字初中作文优秀8篇

作文400字小学生作文8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作文参考8篇

作文小鸟的家作文8篇

作文400字小学生作文精选8篇

中华民族精神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