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以其独特的感受性,反映了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深度交融,通过反思心得,我们能够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基石,助力未来的成长,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篇1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与引导,却适得其反的现象时有发生。碰到类似的事情,我苦恼过,也思索过: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总是指责孩子,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实,只要有爱心、有创意,家庭也同样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我对她说:“孙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因为文字和语言相比,语言比较羞涩,有时难以启齿,文字比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们和孩子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我们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拿出来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能重温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较深刻。与暴风骤雨式的训斥相比,用文字,不仅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让她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她的关注和爱心,从而更有利于父母走进孩子的心扉。如此经常一来一往,家庭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篇2
我想,孩子的于每个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每个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我们是怎样关注的?我们关注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去我们的孩子?该怎样引导我们的孩子?让她们的人生能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走下去。这是我的一个困惑,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11月的第三个周未,我有幸在青园小学的阳春厅听到了曹萍教授有关家庭的讲座,本人受益匪浅。
曹萍教授首先讲到爱的能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爱是互相的,而且要让双方都感受得到,只在双方感受到了对方的爱时,才能说明爱的表达方式是正确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必须具备这个给予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他的人生才会完整。而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是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而辛苦赚钱,而孩子却常常抱怨这不如意那不如意,对父母的辛苦却视而不见;父母下班回到家里,忙家务做饭,而孩子却还嫌饭菜不好吃,挑肥捡瘦的;父母把最好吃的留给他,最后演变到好吃的东西就只能是他吃,别人吃了就不行。为什么会这样,曹萍老师说这是错误的表达爱的方式造成的,这样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我想我们给孩子爱没有错,孩子们也没有错,但一定要让她感受到那是我们在爱她,同时也要给她爱我们的机会。所以亲子关系中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讲座过程中曹教授还讲到了小学生习惯的培养:听、说、写,劳动,思考。对我们家的小家伙,尤其那个写字,我真的是很头痛。我觉得她对这个橡皮擦的依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只要下笔,写不到几个字就要擦一下,好象已经形成习惯了。既耽误时间,作业本又不够清洁,而且书桌也总是很脏。曹萍教授说的这个“落笔就对”,我想应该可以给她进行一点这方面的单项训练。
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意识。这点我深有感触。我们家的小家伙,每到周末就最爱睡懒觉了,睡到十点不叫还起不来。记得有个周末,大概是11月13日吧,那天我正好有点事脱不开身,她爬起来就直嚷饿,没办法,我说那你自己去买吧,她兴奋得跳起来,还做一个“耶”的手势就跑着出去了。她走了之后我跟在后面看着她过马路,她小心翼翼的左边看看,再右边看看,然后慢慢的走,当走到马路对面边上的时候才飞也似的跑了。我这才放心的回家,不一会儿,她就神气的提着几个包子回来了,自己高高兴兴的在那里吃呢,还兴奋的说:“今天运气真好,一到马路边两边都没车,马上就过去了,没耽误一点时间”。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每次8点多钟,我们大人都还没起床,她就赶紧爬起来去买早餐,这几周以来都是这样坚持的,她再没有睡过懒觉。
曹教授所说的孩子被肯定就会有自信,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赏识,但在生活中很多失败的例子,比如孩子经受不起挫折等。这就是曹教授所说的一个“度”的把握。而且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家长的表达智慧在里面的.,一个表达的逻辑层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个层次去说话,沟通才会有效。
曹教授讲了很多,也讲得很具体,其实从她的智慧里,我学到得不是具体的方法,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对父母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周围人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等。父母更重要的是一种榜样的作用,我想孩子的人生不是出来的,是她自己走出来的,在这个人生道路上,他该怎么选择,取决于她所受到的影响。也让我想起了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一动分阴阳”,虽然说的是世界万物,但用在亲子关系上的意思就是说,成人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正反两面的结果,如果这个行为所产生的是好的结果,那对孩子所产生的就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一种成材的。如果所产生的反应是负面的,那么这种行为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负面的引导,对她的人生就是一种破坏。相信家长们都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太严格,太霸道,孩子就会撒谎,而撒了谎,父母又会更严厉的批评,最后导致了孩子的叛逆。所以说孩子有问题,家长应该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过多的责怪孩子。所以说我们的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因为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此用一句话告诫自己:“自己,反思自己,然后影响孩子。”
非常感谢能听到曹教授的讲座,生动的语言,广博的学识,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虽然还不能完全透彻的领司她其中的精髓,为了孩子的积极向上,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我、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篇3
家庭是整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经过家庭,家长把自我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必须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欢乐无忧的生活。
(二)及早让孩子学会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漠漠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齐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能自我吃,可是我们坚持让他看我们大人是怎样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漠漠自我就学会吃了,并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他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他自我做,比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可是只要他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他干活,他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干了。并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他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三)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__x懂事。”这样孩子会十分高兴,还有可能去之后帮忙拖地了。
(四)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所以在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能够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五)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漠漠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之后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此刻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漠漠也跟着学会了阅读,虽然时间坚持不了多久,可是习惯是慢慢培养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会好的。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理解。虽然专家都不提议孩子那么小就学唐诗古词之类的,可是我觉得虽然孩子还不懂,可是多读点这类的诗词能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节奏感。至于儿歌音乐之类的,多读多听肯定是有好处的,关键是漠漠很喜欢这些,我觉得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
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篇4
我们知道,要开车必须有驾照,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而做父母,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无证上岗了。所以我觉得与其孩子,不如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学习放手,给孩子真正的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静下心来反思,还是我们大人的原因。在家里,父母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每天几个人围着一个人转,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炼自已的能力呢?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它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是相通的,是能够相互促进的。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逻辑性强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尽量放开手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二、学习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他反射出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
所以,家长要孩子还得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就算我们家长没有多少说教,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平时,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每位家长都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
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可以率先捧起书本;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家长就得有时间观念;想要孩子不挑食,家长在餐桌上就不要挑三拣四;想引导孩子完成目标,家长监督起来就不能时紧时松;要想孩子不说谎,家长就得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自律不能片面设定在学习一个方面,而应该把自律的培养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处。
三、学习沟通,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家长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责备。这样的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那就只有沟而不会通了。因此,我们要放下传统的家长尊严,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他们主动交心,让他们愿意与你分享心事。
自从孩子上学后,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学习展开的。于是,我们和孩子们的交流就放在每天吃晚餐的过程中,问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津津乐道,有开心,有烦恼,我们对孩子的所有话题表示非常感兴趣,从孩子的述说中去发现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想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醒孩子应注意的事项。有时候,还会问问他们今天课上学了什么内容,在他们讲给我们听时,我们有时会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他们就会按上课的内容来纠正,这样,孩子不仅就记住了上课的内容,还让他们很有认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轻松开心的聊天,无形中让我们亲近了与孩子们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学习型家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篇5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来,以至于让别人都认为我太溺爱她了,不让她哭一声,事实上是:我想让她的内心富足一些,有时候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的婴儿,一个要吃奶都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和拖延的婴儿,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强行喂过一口饭的婴儿,她能不好带吗?
朵拉现在10个半月,不认生,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如果认识的.人还会主动让别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见,打过招呼后会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说话,但就是不主动让人抱,记性非常好,今天认识的人,明天见了,离30米外就开始大声喊人家,别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围一圈人,你问她谁打她的,她会用手指出那个打她的人来,她不干好事了,你装作生气打她,她会给你扮个脸来取悦你。有意识自己给自己穿鞋,虽然鞋子都反了,但还是会拿起来往自己脚上放。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现在是满地爬,满家翻腾,没有一样东西能放过的,开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盖在自己脑袋上,推着板凳满家跑,除去睡觉,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只是保证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行,其余随她自己去吧。
家庭小课堂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课堂管理心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