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在逻辑上严谨,论据充分,才能令人信服,出色的作文能够让情节更加紧凑,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青田的风俗作文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1
秋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有很多节日在秋天绽放。在秋天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在中秋节那天可以吃上香喷喷的月饼,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团圆饭了,就因为这原因所以我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的月饼有两种味道,一种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种是月饼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欢吃那种幸福的月饼。
今天是中秋节,我就在赏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阳台上等待着月亮升起的时刻。
看呐。那带这一圈金环似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微云,向上,向左,再向上升着。突然,月光的颜色光泽变淡了,它高高的挂在那里。那圆圆的脸颊,挂着温柔的笑容,静静的望着大地。几多银灰色的薄薄的云围绕在它的身边宛如仙女的丝绸翩翩起舞。当时是我就想起了几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宫阙,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梦境中,哦!是谁把我的梦境打破了,原来是妈妈叫我去吃我最爱的椰奶月饼了。我想我的最爱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当时我就嚎啕大哭,后来还是我吃到了因为哥哥他以大欺小呗! 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爱,而哥哥却只能看着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请求恳求月亮再圆一些,让还没回家的游子也让若隐若现地想猜家里人现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钟,两分钟……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2
我们家乡宝清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例如:过年时吃的杀猪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说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谁不是馋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其实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难,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红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馅后和面。先把红豆放进锅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捣碎,捣成豆泥状,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然后开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个大面团。因为是粘米,所以做的时候要撒些面粉,这样它就不会粘到面板上了。再把这个面团揪成一些拳头大小的小面团,整齐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来该把豆馅放进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实很简单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团上按一个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馅放进去,最后把它团成一个团,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刚出锅时,看着它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一个个雪娃娃,让人不忍心下口。当你拿起来时,香气扑鼻而来,当你咬上一口时,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赏着冬季的美景,让人无法忘怀。
以前,在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谁家杀了猪,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杀猪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鲜的血肠再加上猪肉一起放到锅里炖,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宝清,更爱这里地风土人情!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3
每年的元宵节,我的家乡都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板凳龙。那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走亲访友,热闹非凡!
天黑了,祠堂的活动场上锣鼓声响起,舞龙仪式即将开始。他们有的敲小鼓,有的打铜锣,还有的打铜镲,咚咚咚……当当当……
我好奇地凑前去,定睛观察。原来盘踞的龙身还没拼好,由一条条板凳拼组而成,每条板凳上各安装着一个灯笼,这就是我们村的特色“板凳龙”。每家每户分管一小节龙身,由家里的青壮年负责扛举板凳龙在全村穿行,以此庆贺丰年。突然,响起一阵阵高昂的喝彩声,巨大的板凳龙出发了。村长高声喝彩:“祝愿全村风调雨顺!祝愿全村五谷丰登!祝愿全村人民平安顺利!”在村长带领下,大伙都齐声应和。金碧辉煌的灯饰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紧跟在板凳龙尾巴的小伙伴们拼劲地敲锣打鼓,我也使劲把铜锣敲得砰砰响。有个姆妈认出了我,拉着奶奶的手,笑眯眯地说:“阿命,长这么高了!明年也可以去舞龙了!”姆妈的话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奶奶抚着她的手说:“是啊,一晃眼我们都老了。以前元宵节只能摆几把花生招待亲戚。现在大家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甜点,多丰盛呀!日子真的越来越好啦!”
板凳龙在村落里时而蜿蜒迂回,时而急速前行,火红的灯光把板凳龙渲染得十分威猛。五彩的龙头在青壮年的肩膀上晃动,花花绿绿的龙鳞闪闪发光,铜铃般的眼睛射出两道金光,犹如一条神圣的金龙。在村民们激昂的喝彩声中,整个村庄都陶醉在欢乐的海洋里。
咚咚锵,咚咚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散发出无尽的喜悦。五光十色的烟花把夜空装扮得鲜丽炫目,金灿灿的板凳龙好像在祝福家乡越来越美好。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4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中秋节。中秋节在我得家乡那可是有许多的习俗呢!
八月十五,在这一天我们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记得那次中秋节让我至今难忘。早上奶奶拿着面、葡萄干、豆沙做起了月饼。先把馅做好,再把面和好,先把面放到模具里,加上一点馅再加一点面,最后再按一下一个圆圆的月饼就做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由于是第一次做把顺序弄反了先放的馅然后才放的面。月饼做出来以后我和奶奶都哈哈大笑,奶奶一边笑一边教我怎么做月饼。照着奶奶的样子我和奶奶把所有的月饼都做好了,放进烤箱里烤一下月饼就做好了。闻起来香香的我似乎忘了这是刚唠出来的就用手去拿月饼,可月饼没吃着还把自己给烫了一下,这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呀!我等月饼凉了一会再吃,真是太好吃了!我没忍住多吃了几个,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能再吃了,一会儿要吃饭了而且月饼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呢!”我可怜兮兮地对奶奶说:“就在吃最后一个,就一个。”奶奶看着我无奈的说:“唉,真是拿你没办法。”我横盼竖盼终于盼到了晚上。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着月饼。我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手里的月饼,突然跳起来站到大家面前说到:“我终于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了,因为月饼和月亮一样代表团团圆圆!大家都互相望了望,不约而同地笑着说到:对!对!
中秋节就是要吃月饼,就是要赏月就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5
大年三十儿一早,我和妈妈一起到徐家汇买春联。
我们来到了买春联的店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挂满了红红的中国结、“福”字和春联,还有红包袋等。店铺里挤满了顾客,他们都忙着选购物品,我和妈妈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到了柜台边,认真地挑选起来。
我们这儿看看,那儿瞧瞧,不一会儿,就选中了一副满意的.春联,上联是“年年顺景好运来”,下联是“岁岁平安福星照”,横批是“新春大吉”。回家后,我和妈妈一起贴春联,我们先把门上的旧春联取下来,再把门打扫干净,最后妈妈把新的春联贴上去。妈妈让我当她的助手,帮她看贴得斜不斜。不一会儿功夫,新春联就贴上了门。看着喜气洋洋的春联,我心想:新年真的来到了,我又长了一岁。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6
台下看戏的老人家,入迷,有戏的地方,就有它们。公期、乔迁、嫁娶,喜庆的事儿,总会有它们的存在。家乡的传统风俗,少不了琼剧。
海南自古以来,民间崇尚“神道”,拜公敬神,乡镇村落都有各自的“神期”,演戏酬神之风隆盛。凡庙会必演戏!
那一天,村民们得知琼戏班子来我们这表演琼剧了。家家户户纷纷购买一大袋的糖果,接着用一张大红纸按照从大到小的辈分写下自己家里人的姓名,一块集中放在一个红色大盘子里。为了预留好座位,村里人还要早早地拿上自家的椅子,放在搭好的戏台面前,等待琼剧表演。
吃过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陆续赶到公庙,大概7点就要拜八仙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做海南戏前都给出资的神坛炉主拜八仙,祈求生意兴隆,事业顺利。拜八仙后,唱戏的人会按照红纸上的名字全念一遍,就从台上往下撒糖果,观众们纷纷起身接糖果。据说,接到的人,会有好运。小孩接到健康快乐,大人接到升官发财,老人接到长命百岁。
二胡、唢呐、花鼓……三十多种乐器同时奏起,琼剧开始了。后台里穿着华丽戏服,化着浓妆的演员就位,一一亮相登场。整个演出全是海南话,演员们全情投入,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正气凛然。神态和表情更是非常传神且有看头,村民们不觉沉浸其中,有时还会和身旁的人商讨一下剧情,评论一下演员的唱功和演技,不过很快又沉默了,继续沉浸在剧情里。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公仔戏,又称木偶戏。顾名思义木偶戏就是由演员躲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的戏剧。那些制作精良的各色木偶人物最是引人入胜了,它们一个个穿着特制的戏服,在木偶师高超操纵技术和委婉深沉的琼剧唱腔配合之下,时而瞠目结舌,时而嬉笑怒骂。这时台下的观众无不全身心投入进去,因为他们的思绪早就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了。
琼剧是海南人心里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对家乡风俗最深刻的记忆。
青田的风俗作文篇7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同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故乡粽子,看着精彩的故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青田的风俗作文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