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优秀的作文是一座桥梁,连接我们与读者,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豆腐桥作文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豆腐桥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淮南,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但那里的特产可不少。像什么淮南牛肉汤,虽然辣且不伤身体,味道也不错,就别的地方就是做不出哪个独特的味道。还有淮南的豆制品,那是个不可不提的话题。但在众多的豆制品中我最喜欢那白白嫩嫩的“八公山豆腐”。淮南的豆腐现在是驰名中外,话起这个豆腐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淮南王刘安招集八位仙公在八公山炼长生不老的丹药,可是炼到最后却成了一炉白白嫩嫩的豆腐。”因此豆腐便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虽然这个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但有那些勤劳的人民还有什么不行呢?古代八公山勤劳的人们选用优质的大豆和珍珠泉中的泉水用特制的石磨,把大豆磨成豆浆,然后经过煮沸,点卤等工序就制作成了色鲜味美的豆腐。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已用机器来制作豆腐,既省事又省力还快捷方便。
家乡的豆腐白嫩如玉,润滑爽口,一吃到嘴里就化了,豆香怡人。豆腐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也有很高的蛋白质,因此人们用这个豆腐做出了许多美味佳肴。传统的制作方法有,小葱拌豆腐,麻辣豆腐,青菜炒豆腐。而现在人们制作方法越来越多,
有珍珠豆腐,清汤白玉娇,口袋豆腐,葡萄豆腐人们拿豆腐来做豆腐宴,用来招待八方宾客。吃了豆腐的人都赞不绝口。
还有豆腐可以做工艺品,这里汇集了许多能人巧手,他们将一块柔软如棉的豆腐雕刻成各种形状。每当我走到那些工艺品前时,发现它们是徐徐如升、惟妙惟肖,使我产生对那些雕刻师傅由衷的敬佩,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国粹,让世人认识我们中华大地的精髓所在。记得有这么一部电影叫《满汉全席》中就运用了豆腐的雕刻,而赢得了一局比赛。
人们吃豆腐可以易消化易吸收,延年益寿。听说有一个村子的老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一位记者问一位老奶奶她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说了很多,但说得最肯定的是她经常吃豆腐。淮南的豆腐给淮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淮南每年都举办“豆腐文化节”。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宾客来品尝八公山的豆腐,订购豆腐,还有很多外省企业家见淮南是个风水宝地都纷纷来投资建厂。那小小的豆腐成了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我爱家乡的豆腐,打开我们的胸怀迎接每一位四方游客,淮南的'“豆腐”也越做越精细,越做越可口,给淮南市民的生活锦上添花。
豆腐桥作文篇2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摊子很简陋。店主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每天下午5点多,这里总是人头攒动,我钻进去一看,原来卖的是臭豆腐呀。一块小小的豆腐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吗?我百思不得其解。躲在一个角落偷看着。这些豆腐和那些普通的豆腐一样,乳白色的,方方正正。
但不知怎么回事,走了一回油锅便变成金灿灿的了。出锅以后,放在盘子里,撒上一些绿油油的`香菜,把甜辣酱浇上去,一盆色香味样样俱全的臭豆腐就出炉了!红红的辣酱`、绿色的香菜,再加上金色的豆腐,让人垂涎三尺。我禁不住馋虫的请求,快步走上前,掏出袋中仅有的一元钱,拨开人群,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轻声说:“你好,我想要一元钱的豆腐。”说完,便匆匆溜到了位子上。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豆腐就上来了。
我用鼻子一闻,真香呀!我顾不得多想,抓起一块就往嘴里送。“烫死了。”我大叫。手中的豆腐也掉了下来。可我不甘心,用牙签扎了一块,吹了又吹,放在嘴里轻轻咬了一口:外脆内嫩,外黄内白,香菜的野味,辣酱的麻辣,甜酱的香甜,融合在一起,是多么美味呀!我食欲大增,吃了一块有一块,不知不觉已是黄昏了,妈妈把我抓了回来,一顿臭骂:“你看你,啊!吃的嘴巴都红了,啊!以后不准吃这么多!”我漫不经心地“哦”了一声,心却早已飞向了那个豆腐摊。这就是我最爱的美食——油炸臭豆腐。
豆腐桥作文篇3
美味的臭豆腐,香香的臭豆腐.
每当夏季来临或逢年过节的时候,红山区广场会有许多风味独特的小吃。如:油炸臭豆腐、麻辣烫、羊肉串、火爆鱿鱼、章鱼小丸子等等。在这些小吃中,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油炸臭豆腐了。
妈妈带我去洪山区广场旅游时我都会被炸臭豆腐的独特的味道给吸引住,总会让妈妈给我买上一份,一饱口福。远远地你就会看到“周渔臭豆腐”上面醒目的对联“如吃一回臭豆腐,三日不知肉滋味。”横批是“臭名远扬”。呵呵,有趣吧?
“阿姨,给我来一份!”我急忙把钱递给摊主。“哎,好。”随说着,只见摊主阿姨把油烧热,然后把六七块臭豆腐块依次放入油锅中。呲啦~~~~~马上就有几块臭豆腐身上炸出了小泡泡。一分钟左右,当臭豆腐炸成金黄色时,阿姨就会用漏勺把臭豆腐全部捞出,放进一次性小餐盒里,再往臭豆腐上浇点儿臭汁,撒上一点香菜,再淋上一些辣酱,一盒美味的臭豆腐就诞生了!
其实呀,这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可香着呢!看着一个个可爱的“黄金宝宝”,闻着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赶紧用小竹签扎起一块放进嘴里。哦!入口酥软,臭中有香,再轻轻地一咬,外焦里嫩,那真是满嘴香气四溢。转眼间,一小盘臭豆腐就会被我“消灭”个精光,只留下一点儿参汤。
豆腐桥作文篇4
好香啊!一回家,我丢下书包直奔到厨房,原来妈妈又在炸臭豆腐了。看着妈妈手持漏勺,全神贯注地盯着油锅里翻滚着的臭豆腐,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了一丝丝期待,感动和心疼。
从我记事开始这道菜就常常出现在桌上,在各种美味的氤氲中,这丑丑的臭豆腐显得格外不同。你瞧,方块形的灰黑色的表皮,被妈妈炸得略显金黄,都说咱们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可这色真的是其貌不扬,闻一闻,一阵奇怪的味道,香似乎也不大谈得上,味嘛,每次我的妈妈都吃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的我倍感好奇,不清楚妈妈为何一直做这么臭又难看的菜,我每次都只是看看,筷子却遇到它就绕道走。一次看着妈妈吃着一块臭豆腐,享受地眯起眼睛,我终于忍不住问:妈妈,臭豆腐真的这么好吃吗?嗯,不仅好吃,而且臭豆腐还有来历呢?不过一说到故事我就更来劲了,便缠着妈妈说故事。妈妈拗不过我,便开始娓娓道来:相传康熙八年,王致和考状元,屡次不中,为了维持生计继续复考,就在安徽会管内做豆腐卖,可是正值盛夏,豆腐剩了好多没卖出去,倒掉太可惜,突然想到家里以前会做酱豆腐,于是把豆腐切成小块,加上盐和花椒封在坛中,时间一长才想起来,赶忙打开坛子,臭气扑鼻而来,豆腐全变成绿色了!他自己尝了尝,味道却鲜美无比。不过再好吃也没你曾祖母做得好吃,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说到这里,妈妈突然陷入沉思。其实我似乎知道她在想啥:每次回老家她都会缠着曾祖母做这道菜,边吃边和曾祖母谈笑,感觉那时的妈妈像个天真的孩子,无忧无虑。妈妈经常说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不在身边,她就跟着曾祖母一起在湖南老家生活,那时候不像我们现在有那么多好吃的,每次想吃零食时,曾祖母总会笑着喊她小馋猫,然后乐呵呵地为她做一道臭豆腐用来解馋,臭豆腐是妈妈同年最美好的回忆,夏天坐在竹椅上边吃边听曾祖母讲故事,冬天围在灶前边吃边听故事,带她一起做农活……但是自从曾祖母去世以后,她便开始自己做,每一次做臭豆腐,妈妈总会特别专心,特别入神。我知道那一块一块鼓鼓臭豆腐里包裹着全是她儿时的回忆,承载了她对曾祖母的思念!
一块臭豆腐混和着曾祖母对妈妈的爱,现在又传递着妈妈对我的爱,我突然觉得这丑丑的豆腐格外好看。听着妈妈的话,我不自觉地夹起一块臭豆腐,豆腐一入口,香酥可口,咀嚼时酱汁顺嘴流淌,刹那间嘴里充满微妙的臭香,配上绝妙的汤汁,撒上芝麻,真是人间美味!
哎呀!说了这么多,不好意思,要失陪了,因为又有臭豆腐出锅了!我这个小小品尝家要去品尝的佳肴了!先不跟你们讲了,下次再见!
豆腐桥作文篇5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华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味的小吃数不胜数。我是个资深的小吃货,在众多的美食中,我最爱吃的就是妈妈做的又麻又辣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看上去就特别美味:一个个又白又嫩的小豆腐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上面还有红红的“小被子”——辣子酱。在周围还有一些葱花,肉丝等。远远的看如同在绿草丛中盛开了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让人垂涎三尺!
麻婆豆腐的做法很简单:先准备好豆腐、郫县牌的豆瓣酱(因为这个味道香一些)、肉丝、生姜、葱花等。开始做的时候先把豆腐切成1厘米的正方体,之后将肉丝炸熟,再放入郫县的豆瓣酱炒匀,最后将切好的豆腐放入锅中,撒上姜蒜和清水,水淹住豆腐就可以了。盖上锅盖,约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装盘了,最后撒上葱花,一盘色、香、味、形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麻婆豆腐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夹一块就往嘴里送,啊,好烫!那时我才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什么意思。第二次我吸取教训,吹一吹,再吹一吹,先尝一口豆瓣酱,再吃一口豆腐,这豆腐吃起来嫩嫩的,简直就是神仙才能品尝的美味,用一句话概括“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我敢说谁见这麻婆豆腐肯定是“口水流了三千尺”好了不说了,再说下去盘里的豆腐就要被我爸抢光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这人间美味?那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快去吧!
豆腐桥作文篇6
星期六下午,我跟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玩,姥姥说:“明天做豆腐,犒劳一下你们全家。”我听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吃完晚饭,姥姥便开始挑黄豆,她把里面的砂子和坏黄豆全拣了出来,然后,把干净的黄豆倒入缸里泡着。我问姥姥:“为什么不明天早晨泡?”姥姥说:“明天泡不透,今天晚上泡着,到明天早晨才能泡透,只有泡透的黄豆磨出的豆浆才好。”我高兴地点点头说:“噢,明白了。”
第二天早上,姥姥把泡透的黄豆倒入机器磨成浆。再把浆倒入锅里加热。听姥姥说刚开始烧豆浆可以用大火,快开了的时候再用小火加热,如果不这样,煮沸的豆浆会从锅里跑出来。我问姥姥:“如果跑出来怎么办?”正在烧火的妈妈告诉我:“跑出来千万不要慌,只要倒一点生水就可以了。”
“这么简单!”
看着我不屑一顾的表情,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别认为这么简单,这可是我们的老祖宗经过许多年才得出的经验呢!我小时候,你姥姥曾给我讲过一个关于烧豆浆的故事,她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家人做豆腐,在烧豆浆时,一直用大火,豆浆被烧开的时候,这家的女人还没做好准备,看着直往锅外跑的豆浆,慌得不知怎样做才好。她的丈夫倒是反应挺快,赶紧盖上锅盖,谁知豆浆不但没被压住,反而把锅盖顶了起来,他一看不好,又和他儿子急忙到院子里抬起一盘磨,还得意地说:‘这么重的东西压在锅盖上,看豆浆还往哪里跑。’可是等他们抬到锅台前一看,傻了眼,锅里早没豆浆的影子了。一顿香喷喷的豆腐就这样泡汤了,一家人只能看着满地的豆浆叹息。这可都是缺乏知识造成的呀。”
豆浆烧开后,姥姥赶紧用舀子把它们盛在早已准备好的缸里,接着又往里加了一种叫卤水的东西,然后把缸盖好。看着我不解的眼神,姥姥说:“还要焖一会儿,豆浆才能成豆脑。”
等再开缸时,原来的豆浆果真成了豆脑。妈妈告诉我:“晓歌,看到了吧,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具体原因,等你以后学了化学就知道了。”
我还没弄明白妈妈的话,姥姥就已经把豆脑倒入筛子里了,再用笸箩把浆水压出来,豆腐就做成了。
我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豆腐,心想这次可没白来姥姥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难怪妈妈常说生活处处即学问,还真不假,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豆腐桥作文优秀6篇相关文章:
★ 爷爷的桥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