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实际经历是心得体会的基础,它使我们的文字更加真实、生动,更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结核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1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为了让学生了解结核病的危害性,掌握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4月1日下午第二节班会课,古镇小学开展了预防结核病知识宣传主题班队活动。
这次主题班会由各班主任组织,主要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和结合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结核病的危害、病征、预防和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肺结核的严重危害、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还懂得如何预防的秘诀,如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教室里要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平时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身体水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从而达到了解预防及宣传的目的。
此外,学校还利用宣传栏张贴了“肺结核知识”宣传挂图,学校还要求各班级出一期“预防肺结核”防治知识板报,发放“预防肺结核致家长”一封信,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做好学校结核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保障师生健康。
本次活动让广大的小学生了解了结核的相关常识,并通过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向父母讲解,将宣传资料带回家给父母看,从而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整个宣传活动有序开展,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2
2024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是的!我们可以终止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结核病是世界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之一。每天有近4400人死于结核病,并有近3万人罹患这种可预可治的疾病。自2000年以来,全球防治结核病的努力估计已经挽救了7400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宣传海报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首选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次选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等。
临床标准治疗方案:
仅适用于初始活动性肺结核,复杂性等特殊性肺结核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对于初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按照上述治疗方案基本都能治愈,切记不能私自停用药品和改变药品服用疗程。
由于治疗肺结核时,联用药品较多、服药时间较长,在服药期间要学会自我识别可能发生的药品副作用,必要时及时就医!
常用药物副作用及处理策略如下:
?异烟肼】
常见副作用为步态不稳、麻木针刺感;深色尿或皮肤黄染(可能与肝损伤有关);食欲下降;视力模糊等。 建议服药期间有任何不适及时检查,若出现异烟肼中毒可以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6拮抗。
?利福平】
最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呕吐等,一般程度较轻均可耐受。另外可能发生一过性肝酶升高,加强监测即可。 因为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与很多药物均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联合一些其他药品时更应该咨询药师,注意加强监测。
?吡嗪酰胺】
主要副作用为关节痛(主要有高尿酸血症引起,一般为轻度,呈现自限性)、消化道不适等。
?乙胺丁醇】
发生较多的副作用为视神经炎,表现为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红绿色盲和视力减退等。
?链霉素】
发生率较高的副作用有听力减退、耳鸣;排尿异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等。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发生率高的副作用有:头晕、失眠;qt间期延长;皮疹;胃肠道不适;肌腱疾病等。
药师提醒: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禁止饮酒,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若您和你的家人正在服用上述药物,有任何用药疑问均可以咨询药师或者医生,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用药心得!
#健康2024##好内容我来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3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积极开展学校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学生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具体预防工作计划如下:
一、要在地方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常见季节性的传染病的`预报工作和预防工作,如:春秋两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预防虫媒传染病。
二、定期开展结核病、菌痢、麻疹、水痘、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卫生所通过画廊、网络定期进行个人卫生习惯、卫生防病、自我保健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学校总务处卫生所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认真按照学校预防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开展健康教育,监测师生健康状况,施行食品卫生监督,加强食堂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
四、师生生活饮水供应充足,确保师生饮用开水或卫生达标水。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公共卫生达标建设,校园绿化覆盖率达标,教室、阅览室、学生宿舍、饭厅等公共场所要具有良好的通风,空气清新。
六、校园卫生有专人负责,每天对废物及时进行清理,处理垃圾有定点场所并定期进行常规消毒,消除蚊虫滋生地。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4
编者:
任美欣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她也是佑安医院援助大凉山防治艾滋病的第七位医务工作者,他们在大凉山上履行救死扶伤的职业信条,把知识、技术和爱都献给了这里的百姓,每个人都用日记的形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国家抗艾的故事。这一期,随着任美欣的脚步,一起感受首都医者对凉山美姑县人民的爱和关心。
早防早治,我在美姑走进校园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
2024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为广泛深入、科学宣传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动员大家参与和关注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美姑县卫生健康局及美姑县教育局组织发起,联合美姑县人民医院、美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同开展了“终结结核 健康校园”主题宣传活动,3月21日我们一同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健康大餐”。
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相互间接触频繁,一旦有肺结核患者发生,很容易在学生中传播蔓延,青少年学生活动范围广,社会活动和交往逐渐增加,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再加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内分泌、营养状况的影响,感染后容易发病。美姑县不仅是艾滋病的高发地区,也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在去年进行的结核病筛查工作中校园成为结核病的重灾区,给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防治结核可谓刻不容缓。
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健康讲堂、与学生答题互动、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我们普及了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防病意识。
作为传染病领域的北京帮扶专家,我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均有着深切的诊疗体会。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基础知识,并介绍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是一个互相促进病变进展、恶化的过程。一方面,hiv感染能影响结核病的自然史,hiv阳性病人感染结核菌后,结核病发病率较hiv阴性者高30倍。一般情况,一个hiv阴性者感染结核菌后,在他一生中有10%的机会发生结核病;而hiv阳性者,在一年中就有10%发病,结核病也是aids病人的主要死因。另一方面,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也可加剧hiv感染的病程。如果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被结核分支杆菌激活后,可以促进hiv病毒的复制。学生们听后均很震惊,表示没有想到艾滋病与结核病关系如此密切。我进一步向学生们介绍了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告诉他们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深刻了解了结核病的危害,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保持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尽量避开他人,合理规划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注意保持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和健康心理,不断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为防治结核病贡献自己的力量。
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使在校师生了解了结核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倡导了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同时,提高广大学生群体的知晓率,让大家一起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早日实现终止结核流行的目标。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5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谁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今天我们的广播就来聊一聊春季如何强身防病的话题,《讲究卫生,预防春季传染病》。
同学们,春天气温回升,适宜多种微生物滋生繁殖,很容易引发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因此,在春天,只要稍不注意卫生,是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而这些疾病的引发大都是由于我们不注重卫生习惯,不爱洗手,饮食不注意,随地乱扔垃圾等小细节而造成的。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口”这一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因此,讲卫生,防疾病应从我们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6
马玙和王撷秀两位医生,为中国结核病防控事业奉献了一生。她们的故事深深激励了我,希望你们也能有所收获。
——比尔·盖茨
视频加载中...
结核病,英文简称tb,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每年导致约150万人死亡,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由于缺乏有效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且感染后病人需要经历长达六个月的治疗,控制结核病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再加上耐药结核菌的威胁日益加剧,很容易让我们对根除结核病的进展丧失信心。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我对中国的结核病防控依然满怀希望。中国在结核病防控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提前五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的结核病防控目标,将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60%和80%。
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对结核病防治的创新与投入。医生和研究人员合作研发了固定剂量复合剂,把服药量从13粒降到了3粒。新型诊断工具的使用把耐药结核病(mdr-tb)的诊断时间从两个月缩短到了两小时。
2009年至今,盖茨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探索并试点了结核病防控的创新模式,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中盖项目创建的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应对耐多药结核病挑战的全球典范,并在浙江、吉林和宁夏三省得到了推广,服务9000万人口。盖茨基金会正在和中国政府探讨如何进一步向全国推广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
梅琳达和我很荣幸能通过基金会的工作与伙伴们携手致力于遏制结核病在中国的发展。今天我想分享两位中国医生为结核病防控事业奋斗终身的故事。她们的故事深深激励了我,我希望你们也能因此受益。
如果你见过马玙,就会明白,她就是每一位结核病患者都希望遇到的医生。她耐心、一丝不苟,对病人尽心尽力。她在医疗领域工作了64年,一直奋战在抗击结核病的一线。
1955年,刚大学毕业的马玙加入了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今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当时,结核病在中国仍然非常猖獗。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结核病常与死神相伴,民间也有一句传言:“十痨九死” 。那时令马玙最痛苦的,就是面对无法治愈的病人。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只有三种: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治疗一个病人需要耗时一年,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非常严重。很多人因为无法坚持治疗而死亡。后来,随着利福平等药物的引入,马玙才振奋起来,患者的治疗周期终于能缩短到6个月了, 治愈率也提升到了90%以上。
结核病医生面临的工作十分危险。由于长期和病人打交道,马玙也患上过结核病。患病期间,她愈发体会到患者经历的痛苦,也愈加坚定了她与结核病战斗到底的决心。
正是因为成千上万个像马玙这样把一生奉献给了结核病诊治的人,中国的结核病传播成功得到了遏制。
当被问及从医60多年的体会,马玙强调,创新很重要。没有好的诊断工具和药物,医生在面对垂死的病人时是无能为力的。她还表示,合作也极为重要,单靠医生不能战胜结核病,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王撷秀是众多与临床医生并肩作战的公共卫生专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她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一家结核病医院工作。当她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每年仍有大约30万人死于结核病时,王撷秀决心找出这种可怕疾病背后的成因。
在随后几十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她发现结核病不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过时的诊疗技术和公众意识的缺乏常常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未经治疗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一年就能感染10至15人。此外,漫长的治疗周期和昂贵的费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负担,中断治疗和选择性用药还会导致耐药性。王撷秀不无感慨地说:“因此,这不仅需要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还需要有效的防控策略、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作为资深的疾控专家,王撷秀的主要工作是为国家结核病规划提供技术建议和倡导政策的支持。当谈到中国在2010年提前5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结核病防控的目标时,她讲到,中国是当时唯一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在2015年将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与1990年相比降低50%,这对结核病负担全球第二的中国而言,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当时,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目标,国务院召开了三次全国结核病防控的电视电话会议,向各省政府下达了结核病防控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结核病防控计划,最终提前实现了防控目标。
谈到结核病防控的未来,王撷秀说,要根除结核病,我们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医院、疾控中心以及基层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这三方的协调合作问题;第二,耐药结核病的诊治问题;第三,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问题。这也正是她过去10年作为专家参与中国卫健委和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项目(中盖项目)主要努力的方向。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7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的传染病,治疗周期长。正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导致了人们对结核病避之不及,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结核病的传染性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结核病患者受到了他人的排斥和歧视,造成了他们自卑焦虑的心理;6个月以上的治疗周期,患者容易丧失治疗信心,由于种种原因而自行停药。这些都加剧了结核病防治工作以及督导管理工作的困难。
作为一名社区结核病访视医生,首先在了解病人病情的情况下,向病人说明对方所服用的药物名称、分别服用时间及服用剂量,其次说明用药按时规律全程的重要性及科学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键月末痰送痰检查的必要性。让病人从心理上接受了解自己患病情况,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同时树立起患者治愈结核病的信心。其次即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家督员)说明该病的传染源,易感因素,易感者及临床症状。让病家家属注意消毒隔离,若有疑似症状必须及时就诊排查。许多结核病患者服用药物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访视员一定要认真处理好这种矛盾能让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对待患者一定要有百分百的耐心,我曾经在随访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离休干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了,不良反应比较明显,打电话预约访视时就能感觉到他妻子的情绪很不好,到了以后病人不原意出来见我,我照例先到卫生间看了他的晨尿颜色,他的妻子给我看了每天用药督导卡片,说他闹情绪,两天没有用药,我站在病人房门外给他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现象是正常的,请他一定要坚持服用下去等等。一个小时后患者情绪稳定了,终于开门出来了,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要吃药,小年轻不要小看我老头子。听到这话我就放心了,我详细嘱咐他服药注意事项,消除了患者顾虑,患者表示接受。临走时,老阿姨站在门口一直目送我下楼,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职责的.重要性。
对待患者一定要有百分百的耐心和爱心,23岁外地来打工的小姑娘,用药3月后发现自己皮肤变黑了,自行停药三天,我打电话过去,她冲我发脾气,说疼痛可以忍受,但是不能毁容,说着说着痛哭起来,我给他解释这是药物的副反应,病治好了,停药后就会好的。之后和她聊家庭,聊工作,畅想未来,小姑娘终于意识到停药的危害了,之后一直坚持用药,现在结婚了,收到她喜糖的时候,工作的成就感让我开心了一天。
在无数次的督导工作中,我慢慢地成长起来,深刻体会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结核病督导管理员的工作质量,能把结核病患者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情来解决,更是督导工作取得成功的秘诀。回想走过的历程,沥沥在目,令人难忘。工作的辛苦,收获的甘露,就像一杯陈年老酒,直浇心田,回味无穷!
结核的心得体会篇8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入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根据20xx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全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92/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00/10万,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约有400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有四分之一具有传染性。据此估算20xx年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523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134万。因而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在结核病防治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普及防治知识,形成有效防治机制。
结核病的防治,首先是提高社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这有利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在社会中形成群策群防的工作机制,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
二、加强健康宣传,减少歧视。
虽然人类早已开始研究并使用能治愈肺结核的短程化疗药物但由于长期恐惧和误解导致人们对结核患者存在着歧视现象。研究显示对结核患者的区别对待和歧视现象广泛存在社会歧视很有可能在治疗中导致结核患者自信心下降降低服药的依从性不配合随访管理不利于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因此在结核病防治中,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传染病,这样才有助于减少歧视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心理支持,提高抗痨信心。
由于结核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期服药,使患者及家属在精神上、经济上、社会上、治愈成功值等方面产生负担感,情绪上出现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困扰。社区医生首先要说服患者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帮助患者家属建立情感支持体系,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重视患者,指导患者与家属制订饮食和锻炼计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护理干预计划的实施,逐步提高患者抗痨信心。
四、建立医生、患者及家属三位一体督导联动互动机制
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管理,社区医生不仅仅在治疗上对患者进行督导,也要及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从侧面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情绪、心理、生理上的反应,积极指导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在患者、患者家属和社区医生之间形成互动循环督导系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
结核的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