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优秀的教案是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汉字坐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汉字坐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兴趣,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尝试进行图画、象形字、汉字的对应匹配。
3.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汉字产生的规律并对相似性原理进行运用和迁移。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教学cd《仓颉造字》。
2.汉字演变过程示意图;象形文字、图卡和汉字卡若干套(山、火、水、月、日);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汉字宝宝(山、火、水、月、日)让幼儿认读,导入活动。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汉字吗?汉字有什么用?
小结:很多地方都有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的汉字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
2.欣赏教学cd《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1)教师: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知道吗?
(2)播放故事后提问:是谁发明了汉字啊?他是怎么发明的?(可视情追问:没有发明文字时,仓颉想了哪些办法记录他管理的工作?这些办法好吗?他后来又想了什么办法?)(3)幼儿发言后教师小结: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发明了象形字,后来的人们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进一步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
3.大胆想象与匹配,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1)教师出示"人"的外形,引导幼儿猜想:看到这张图片后你们会发明什么字?(可视情追问:为什么或根据什么发明"人"字呢?还有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肯定幼儿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变过程:你们的想法可真棒!我们来看看仓颉根据人的外形发明的象形字"人",和后来人们把它变成的简单的"人"。古代的人记录下来的字就像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后来,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简单,变成现在的汉字,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国人真了不起。
(2)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图片,提问幼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字呢?
(3)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小结: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汉字是最优秀的文字,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汉字创造的。现在有很多的人从不同的国家来中国学习汉字。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努力学习汉字,长大后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的汉字,喜欢中国!
4.游戏:找个朋友变变变。巩固对汉字演变过程的了解。
(1)游戏:找朋友。放背景音乐,幼儿每人选择一张卡片(事物的外形卡、象形文字卡、汉字卡),玩"找朋友"游戏(3人一组)。找到的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找对,将结果展示在白板上,展示时引导幼儿说:我是图片……我是象形字……我是汉字……句式。
(2)游戏:变变变。教师出示目的字:口、大、小、人等,鼓励幼儿和朋友一起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字形,及时发现并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合作行为。
5.拓展讨论,迁移经验。
提问: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创造了字宝宝,还有一些科学家找到事物相似的地方发明了很多的东西。你们猜猜,科学家看到小鸟在天空飞发明了什么?潜水艇是根据什么发明的?解放军在森林里战斗为什么要穿上迷彩服?它是根据哪种小动物的本领发明的?
汉字坐的教案篇2
设计理念
通过图画出事物把两个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激发学生了解汉字、认识汉字的兴趣,对孩子进行汉字文化的熏陶。并了解古代人造句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桌、毛、笔、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
2、13个生字;会写“毛、用、元、示、写、字、笔”7个字。学习新部首“秃宝盖”、“宝盖头”、“竹字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咸悟汉字表意的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难点: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正确书写。
课型:
新授课。
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
教具:
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教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看课文插图,这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字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继续探索汉字的奥秘吧!
二、读文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教师范读课文。
2、利用投影演示“山、羊、鸣、休、笔”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出示相应的生字,分组自学生字。
3、检查生字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小组读。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教师纠正学生发不准的音。
2、小老师教读。
3、游戏巩固生字。
4、同桌检查生字识字情况。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描一描生字。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生字写得更好看。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稍上一点起笔。
“毛”字的竖弯钩从竖中线的左边一点起笔。
“写”字,注意“竖折折钩”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字”字,提醒学生注意“宝盖头”和“秃宝盖”的区别。
“笔”字,重点指导“竹字头”的写法。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
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字”?了解了古代造字的两种基本方法,使我们认识了“爷、桌、毛、笔、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13个生字;会写“毛、用、元、示、写、字、笔。”
后记:
1、通过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像形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的造字方法是怎样的。这样学生马上意识到,今天也是学像形字。
2、学生学的很好,很快掌握生字的读音,并根据生字组了很多词组。
3、本次识字课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角色表演、游戏等,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嘴、动手,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读下面生字。
yézhuōmáobǐyuánnínyongyángchéngbiǎoshìxiūxī
爷桌毛笔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
2、组词。
用()写()字()元()笔()示()
二、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1、要求学生读爷爷和元元两人不同说话的语气:爷爷的话要读出亲切的语气;元元的话要读出活泼、好奇的味道。
2、分组读,分角色郎读要求同上面第一点。
三、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yòngchùjīmáowǔyuánbiǎoshìxiězìmáobǐ
()()()()()()
2、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笔()字()写()
四、课外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汉字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练习了朗读课文,还练习读拼音写词语、写出汉子的部首。同学们回去以后要动脑子想一想,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汉字坐的教案篇3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个实践活动,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培养了我们的能力,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也做了很多调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处理这些信息呢?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搜集的信息、资料等,用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课题)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思考:怎样撰写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2)研究报告首先要有一个标题。
(3)要写出研究的目的。
(4)要写清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5)要把研究结果整理出来。
(6)要对研究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7)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三、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资料?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四、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汉字坐的教案篇4
?课程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 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商朝使用的 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 察和区分 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 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甲骨文。
2、小篆。
难点:
1、甲骨文评价。
2、草书、楷书、行书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如果你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能快速准确地将一件事告诉你的同桌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字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呢?
二、新课讲授
(一)甲 骨文
1、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出 示刻画符号若干,让学生研究。
2、问:什么叫 甲骨文?为什么要刻在龟甲、兽骨上?都刻了些什么?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有什么意义?
3、抽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识读(表格)、仿写 甲骨文(十二生肖),认识它是一种成熟与完备的文字?
4、小结甲骨文。
( 二)金文
1、学生阅读教材。
2、现在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叫做司母戊鼎呢?
3、商周时的金文各有何特点?这些金文对今天来说有何作用?(西周时,有人将文字统一成“大篆”。)
(三)小篆和隶书
1、学生阅读教材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 差异很大,很不方便于交流,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文字统一起来,怎么样统一的?
3、汉朝流行的字体和小篆有何不同?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1 、学生阅读 书上的本目内容,找出草书、楷书、行书出现与成熟的年代或先后顺序。
2、动手仿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几个字,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草书”、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楷书?后 来为什么又出现行书?
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五)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六)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汉字坐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2、通过对应比较,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了解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
活动重难点: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象形字课件一份;
2、各种印有汉字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生活中汉字,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在哪见过字?(集体观察讨论)
1、小朋友,你们认识字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字
2、原来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字,字有什么用处呢?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
二、观察比较不同文字,了解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1、出示各国的字体,比较汉字与其他国家文字的不同,
(1)方块字
(2)横平竖直
1、现在,咱们看看屏幕上有好多字,谁来说一说你认识哪些字?
2、这些字小朋友认识吗?
3、这些字是别的国家的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我们的中国的字叫汉字
4、大家来看一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和别的国家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英文是字母组成的,我们的汉字是方方正正的,写起来横平竖直
三、对应比较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1、出示 “马”的演变过程课件,讲解象形字分别出示古代“马”字和现代的“马”字,观察比较汉字的演变
2、对应比较几个常见字的象形写法,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1、我们的汉字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这些字是现在的汉字,以前的字可不是这个样?咱们来看几个古代的字
2、(出示四个马)你觉得这是字
(出示现代马)谁认识这是什么字
3、其实这些字都是一个字,就是马字
4、这是最早的马字,小朋友看像什么一样?马头在哪?马腿在哪?这三画是什么?这些字像画画一样,叫象形字
人们觉得这样写字太麻烦,就把字越写越简单,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四、观察不同字体的汉字,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1、出示“百福图”了解汉字的不同字体
2、游戏操作卡片,观察不同汉字不同写法
(1)笔画粗细不同
(2)有的一笔一画,有的笔画相连
3、字有什么用处?(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1、现在的字就同一个字也有多种写法(出示“百福图”)谁认识这是什么字?,大家来数数这个福字有几种写法?(总结)你数了几种?告诉小朋友就这个字就有一百种写法,
2、这些福字有什么不一样?
(1)笔画粗细不同
(2)有的一笔一画,有的笔画相连
3、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黑体我要上学了)这几个字也有好多写法,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4、筐子里有好多字,就是“我要上学了”,但是有五种不同的写法,小朋友仔细看,把写法一样的字摆成一排,就像黑板上我要上学了这样摆
5、幼儿游戏,教师发现问题 谁愿意在黑板上摆?3人
6、我们来看一看,这3名小朋友摆的对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7、过几天,我们小朋友就要上学了,在学校里就会认识更多的字。
汉字坐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愿意认读常见汉字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日,水,月,山,火的图片以及象形文字的图片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下面老师贴一个你们说一个(太阳,水,月亮,山,火)
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汉字宝宝(大声读出日,水,月,山,火)
谁来把这些汉字宝宝贴到对应的图片下面(幼儿积极参与)
师:好,小朋友们真棒认识这么多汉字宝宝,接下来呀,老师要给你们看一些奇怪的字宝宝(展示象形文字),它们和今天我一开始看到的汉字宝宝是同一个字,只是长得不太一样,这些字宝宝有些像画,你们看看那是不是呀,好,老师要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些字对应的贴起来。
师:现在老师要说说这些奇怪的汉字宝宝了,她们有一个名字叫做象形文字,它们呀是根据实物的形状变化而成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的汉字大部分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所以可以说象形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父母。
师:其实,我们今天学习汉字也留着一些象形的影子,小朋友有时也可以根据这个来了解你不认识的字的意思,比如旦,太阳出来,就是早晨的意思,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好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让幼儿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汉字坐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汉字西的教案8篇
★ 汉字火的教案7篇
★ 汉字主的教案7篇
★ 汉字田的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