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发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认真准备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2、表演歌曲《圆圆和弯弯》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圆圆和弯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圆圆和弯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揭题、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3复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4、引导用动作表演歌曲: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5、学唱歌谱
1)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教师弹奏指名学生试唱)
2)视唱歌谱
3)用竖笛吹一吹)
6、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重点练唱:切分音和一字两音、连线、休止处——唱——处理:唱出丰收的喜悦。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和竖笛伴奏、即兴表演——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如时间够的话进行)
分组编创歌词——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2、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3、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学生学唱第一乐段。
(4)指导学生有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师范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指导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明确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4)学生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
(5)指导学生用连续的声音演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三乐句。
5、学唱结束句。
(1)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面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学生演唱结束句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演唱结束句。
6、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7、学习f大调。
(1)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认识降记号、还原记号。
三、结束新课。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有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
2、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唱准切分节奏︱55.︱56i︱的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
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进教室。
2.学做简单的`蒙古基本动作
1)谈话导入:我们祖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组成的(56个),说说你知道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族?
2)教师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跳一段舞蹈让学生说说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3)看了之后说说你们喜欢哪几个动作。跟随老师做做动作。
总结:同学们舞姿跳得很美,那你们的歌声会是怎样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歌曲《大雁湖》,让同学们在蒙古的大草原上尽情歌唱同时我们领略一下那里的风景。
二、寓教于乐
1.听录音范唱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
2.再听音乐说说歌曲内容。总结: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3.听教师范唱歌曲。
4.歌曲短小让学生自己随琴唱唱。
5.学唱难句: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先听教师范唱,教师在啊哈嗬下面划出节拍,学生跟老师一起边唱边划拍。)
6.大雁湖那么我们用心的赞美以一下再跟琴唱唱这一乐句。(衬次“啊哈嗬”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粗犷豪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指出切分节奏xxx的唱法,歌曲有几个这样的节奏并唱唱切分音。
8.随琴慢速轻唱歌曲。(数次)
9.师生接唱。(分组接唱)
10.随音乐伴奏唱唱歌曲。
11.请个别同学唱唱。
12.随琴慢速唱唱曲谱。(教师帮助学生碰到有困难的乐句一起纠正唱唱。)
13.师生曲谱接唱。
14.再次完整有感情的唱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1.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了。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呢?(开始学过的蒙古动作加进去)
2.放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蒙古动作。
3.跟随老师的琴边唱边做动作。
4.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舞蹈,其他同学伴唱。
总结:同学们唱得那么好,舞得也那么精彩,你们还会创编歌词吗?
5.以《大雁湖》的旋律创编歌词。(提醒学生旅游过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或者我们自己家乡等好地方值得你赞美的。)
6.请创编好的学生念念歌词,再随琴唱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7.假如让你们随音乐画画你会画出怎样的一副画呢?学生自由说说。
四.完美结果
同学们不但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蒙古族的热爱,还用了美妙动听的歌声抒发了对大草原赞美之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编出更多更好的歌词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随《大雁湖》音乐边唱边出教室。
课后反思
1、优点:
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很多的形式方法来完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
2、缺点:
有些地方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明显。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也做的不够。
3、改进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段的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虚心请教,不段的提高教学水平。成为创新教育中的新型老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5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13|53|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4
13|5-|5432|1-||
lilililuli
(要求: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
(2)听音模唱
要求:根据已给的那个音,判断出上面的音。
三、巩固《国歌》
1、回顾国歌的创作背景
2、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
说说什么是三连音,碰到重音记号应该怎么样?
3、唱《国歌》
齐唱、指出缺点、生唱、个别唱、跟录音唱……
四、复习《歌唱祖国》
1、回顾《歌唱祖国》的名称、作者、歌曲所反映的现象等。
2、听《歌唱祖国》
3、生跟琴哼唱旋律
五、:
教学反思
国歌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内容,但是,因为最初的学唱的是从简单的模仿,连读音都有些缺失。所以学唱时,先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本班孩子学唱这首歌曲时,读音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节奏的旋律都有些问题。特别是渐强,渐弱,孩子们基本没有概念。所以教学就从孩子们的最弱处开始,通过划拍教学,孩子们对于节奏的掌握有了质的飞跃。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 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 x 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