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整,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需求,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
(甘肃省兰州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部分中_考)如图所示,若有一个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当他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a)
解析:由题意知:v2=2al
(v2)2=2ax
解得x=l4,a选项正确。
(河北省唐山一中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1时,乙从距a地s2处的c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ab两地距离为(b)
++s2?24s1
++s2?2?s1-s2?s1
解析:设甲前进距离为s1时,速度为v,甲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vt+12at2-12at2=s2-s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as1,解得t=s2-s12as1,则ab的距离s=s2+12at2=s2+12a?s2-s1?22as1=s2+?s2-s1?24s1=?s1+s2?24s1,b正确。
(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目前我省_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m
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解析: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山西省太原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制动后加速度为5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滑行的距离;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解析:(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t1=0-v0a=0-30-5=6s
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x1=v0t0=30×
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2,则x2=0-v202a=0-9002×?-5?=90m
(2)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x=x1+x2=18+90m=108m
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所以三角警示牌距车的最小距离:Δx=x-d=58m
答案:(1)90m(2)58m
?二】
(北京交大附中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
在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
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
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解析:根据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内、b熊的位移大于a熊的位移,则b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熊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时刻a的图线斜率大,则a的速度较大,故b正确;根据斜率表示速度,可以知道,在这1h(小时)内,b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匀速,故c错误;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a熊在40min时刻和50min时刻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错误。
(多选)(山东省德州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逐渐减小
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时刻,丙的加速度大于丁的加速度
解析:“x-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可判abd正确;“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t2时刻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所以选项c错误。
(湖南省长沙一中20xx~20xx学年高一模块检测)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超级高铁)”。据英国《每日邮报》20xx年7月6日报道,hyperloopone公司计划,将在欧洲建成世界首架规模完备的“超级高铁”(hyperloop),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速度可达每小时700英里(约合1126公里/时)。如果乘坐hyperloop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600公里的路程需要4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速度1200km/h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oop的说法正确的是(b)
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一定相等
加速时间为10分钟
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m/s2
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32分钟
解析: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由逆向思维可得:加速与减速时间相等,故a错误;加速的时间为t1,匀速的时间为t2,减速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由题意得:2t1+t2=t,而t=40分=2400秒,2×12at21+vt2=x,而v=10003m/s,x=6×105m,v=at1,联立:t1=600s=10分,t2=1200s=20分,a=59m/s2,故b正确,c错误;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解得:,故d错误。故选b。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的树用了3s,通过bc两相邻的树用了2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
解析:汽车经过树a时的速度为va,加速度为a。
对ab段运动,由x=v0t+12at2有:15=va×3+12a×32
同理,对ac段运动,有30=va×5+12a×52
两式联立解得:,a=1m/s2
再由vt=v0+at
得:+1×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2
知识点一质点的概念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在以下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知识点二参考系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示()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
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
如果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
知识点三坐标系
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坐标轴的正方向设为向下,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2m,,2m,1m
,0,,0,-1m
如图3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她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
人教版必修教材,仅以自由落体为例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学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和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和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不利,这里作了改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然后总结出定律,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最后是定性应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确定。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形象思维(过程描述和想象)、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
2、难点:根据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和发现定律科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空间对称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热爱物理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
3、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总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们的总和即为机械能总量);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由对象、条件、结论组成)和外延(宏观、低速,惯性参考系成立);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能量只在机械动能和势能之间转化);
(4)初步会用定律分析实际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__和能量转化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来过程: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领悟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实例探究+演绎推理法,提高探索发现能力;
(2)理解构建机械能守恒定律结构的方法及其意图(机械能守恒定律来龙去脉结构化,使学生形成知识组块,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初识寻找守恒量的意义;
(3)初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间对称美。
三、教学方法
(一)教学手段的选用
投影仪和电脑。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利用多个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机械能守恒问题中的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指导思想:(1)有利于学生参与对概念、规律等内容的探究认识过程(主体性、探究性);(2)顺应学生认知、能力、心理和情感发展规律(发展性、和谐性);(3)遵循发现物理规律的一般程序、思维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性和规律性)。
2、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法。
四、学法指导
(一)基??
学生通过初中机械能定性知识的学习、高中绝大部分力学知识和本章功、功率和动能定理的定量学习、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物理知识结构、思维的深度(独立性、独特性、发散性与批判性)和认知方法策略等方面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物理规律由来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力、应用力,物理学科学美(简单、对称、和谐和多样统一)的鉴赏力均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宗旨
针对定律由来的实例探究和实例分析推理过程,创设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情境,遵循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究发现式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深度,逐步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探究步骤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发现能力。
(三)措施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探究、叙述,实现“三个发现”,感悟“两个模式”,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
1、三个发现,培养探究发现能力:
(1)发现功能关系w其它力=e2-e1;
(2)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实质是w其它力=e2-e1的一种特殊情况;
(3)发现快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__和能转化法)。
2、两个模式,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
(1)思维模式:从生活情景到物理模型建构的思维过程(重过程):
(2)体验模式:强化物理观念的形成(重联系)。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基本知识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
思考判断
(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
(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3)20__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
探究交流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
?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基本知识
(1)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思考判断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
(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
三、矢量和标量
基本知识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
(3)运算法则
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
思考判断
(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
?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加强感官印象,加深对平抛运动特点的理解。
3.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4.能够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计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
a.如何设计实验。
b.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c.通过实验处理结果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三、通过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我们进行的都是定性的观察,如果要定量地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必须设法描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师:为了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我这里提供几种方法供同学们自己选择
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如图,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
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约15帧照片。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斜面、小槽、小球等实验仪器(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验图如下:
1、将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端处于水平位置。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线或气泡水准,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
2、将描迹记录纸衬垫一张复写纸或打字蜡纸,紧贴记录面板用压纸板固定在面板上,使横坐标x轴在水平方向上,纵坐标y轴沿竖直方向向下(若用白纸,可事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x、y坐标轴线),并注意使坐标原点的位置在平抛物体(钢球)的质心(即球心)离开轨道处。
3、把接球挡板拉到最上方一格的位置。
4、将定位板定在某一位置固定好。钢球紧靠定位板释放,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分水平抛出。
5、下落的钢球打在向面板倾斜的接球挡板上,同时在面板上留下一个印迹点。
6、再将接球挡板向下拉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打出第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拉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平抛的钢球下落时的一系列迹点。
7、变更定位板的位置,即可改变钢球平抛的初速度,按上述实验操作方法,便可打出另一系列迹点。
8、取下记录纸,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线。如图所示。
实验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记录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使平抛轨道的平面靠近板面。
(2)调节斜槽末端水平,使小球飞出时的速度是水平方向。可将小球放于此处调节到小球不会左右滚动即可。
(3)贴坐标纸时,可以用重锤线帮助完成,使重锤线与坐标纸的一条线重合,则这条线就是纵坐标。
(4)坐标原点是斜槽末端处小球球心的位置。
(5)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
(6)选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来测量x,y的值可减小误差。描点时,应使视线与所描的点齐平。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相关文章:
★ 物理初中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