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部分,用于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能够指导教学过程,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点书法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点书法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上下结构的字
2、正确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这里有一位小朋友写的名字,大家猜猜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出示“六字亲意”,指名回答
公布答案:指名分析,楚中天写成林蛋大的原因
总结:要写好字,首先要把字间架结构放正
二、引导观察
1、我们来看“六”是什么机构?(上下结构)
2、范写指导:从上往下分层写
3、学生模仿写
4、点名写,评议
5、范写“声、岁、尖、走”边写边讲述
6、学生自由练习写
教学反思: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上下结构中字头要端正,看准竖中线
2、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看到“林蛋大”的笑话,所以我们深深指导字要写端正才不会闹笑话,今天我们再学习上下结构的汉子
二、引导观察
1、范写“井”
2、学生仿写3个
3、我们再学习“云”起笔是横,横要平,竖中线一般在横的中间
4、学生模仿写3个
5、范写“石,春”让学生仿写
6、自由练习
7、布置作业:“瓜、象、多、伞”
教学反思:
(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上下结构的字,字底要支撑好上面的笔画
2、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评讲作业:好的投影展示,写的不好的投影指导,让其他学生避免犯错误
2、展开今天课堂内容,出示“定”的下片
二、引导观察
1、让学生观察“定”分析书写结构
2、分析,下层的“工”是字底,承托上面的'笔画
3、范写引导
4、让学生在田格上范写3个
5、小组评议
6、范写“衣忘变”
7、学生自由练习
三、总结
上下结构的字要整体分析在田字格的占位情况再下笔,上下结构的上下层不能分离成为2个字,要书写规范,多练习多书写才会把字写得工整。
教学反思:
点书法教案篇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捺的写法、捺角捺尖的写法。
教学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这一笔象什么,老师出示课题,第七课 捺的写法
请同学观察“捺”的特点:1、它象一把笤帚; 2、上细,下粗,出尖 3、在斜线上
捺的写法:先左上,转锋斜下行,边行边按,把笔毛铺开,到捺角处,慢提平出锋,(由于此笔划较难,老师讲述要准确,演示要稍慢,让同学看清楚)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七课作业,范字的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1、园行;
2、笔顺;
3、在田格中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硬
笔字要求捺画出锋自然。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是的
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希望同学们课下多练习,老师要了解课下练习的实例,以多种办法表扬,促进同学们的进步。
点书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运笔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运笔方法,是指书写点画时书写工具移动运行的具体方法,又称“行笔法”。
钢笔的运笔方法借鉴毛笔的运笔方法。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每一种点画的书写都要按照这个方
法,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其点画就不完美。起笔、行笔、收笔等动作各有要领。
1.起笔。有露锋和藏锋两种。钢笔写字大都为露锋。只有个别笔画(如平捺或单独出现的捺)例外。起笔有作顿、轻作顿、不作顿三种。一般起笔有提、有按、有轻、有重。
2.行笔。是运笔第二步。通常提笔运行。但行笔时不能简单地平拖而过,要讲究轻重快慢,提按顿挫,如人在行走时,两脚必须一起一落,随时结合着才能行走,提按动作也是如此,才按便提,才提便按。
3.收笔。回锋收笔是完成整个点画书写的最后一步,有起必有收。收笔方式有两种:一是回锋收笔。笔锋行到点画尾处,不能直接提起收笔,而应放慢速度,稍作停顿,如垂露竖画应将笔锋向上回收;横画则将笔锋向左回收。使起笔与收笔相互照应。点画含蓄,浑厚有力。二是出锋收笔。即笔锋直接顺势出锋,在空中收笔。如撇、捺、悬针竖等,锋芒外露,挺劲犀利。
由于用笔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所以线条才表现出刚柔粗细的变化,字的结构就有了如同音乐、舞蹈等美的造型及韵律,字才耐看,有品味。
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点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笔写好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点: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有侧点、垂点、挑点、撇点、长点等。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如人的眼睛,顾盼生情,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或象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势猛力足;或象苹果中的内核,浑厚圆润。
点是笔画和笔法的基础。所有笔画都是从点开始延伸的。它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右侧点:因点取侧势,故叫侧点。写法是落笔要轻,向右下45°按笔,再顺势斜下顿笔,然后笔尖向左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线条由细到粗,颜色由浅到深。如:“泛、掠、滨”等。
(2)左垂点:因形似垂露,故叫垂点。写法是由轻到重,从右至左下呈15~20°,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由细到粗,由浅到深。如“小、滨、东、京”等字中的垂点。
(3)挑点:形似挑画,但比挑画短小有力。写法是落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由慢到快,从右下45°顿笔,转笔向右上呈45°,迅速用力挑出。如:掠、匀、羊等字中的挑点。
(4)撇点:形似短斜撇,但更短小些。写法是向右下45°落笔,然后转笔向左下45°迅速撇出。如六、只、总、普等字中的撇点。
(5)长点:是侧点的延长,故名。写法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如“女、以、李、英”等字中的长点。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硬笔书法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点书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硬笔字的历史,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根据要领书写与例字类似的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
教学难点:
学生在例字中归纳和总结书写的要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汉字书写历史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硬笔书写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和母体,作为书写工具,毛笔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秦代以后的事,先秦时期,中国书法都是硬笔书法。根据文献考证和实物对比,甲骨文、金文、篆、古隶、秦隶等书体都可判定为硬笔书体。
字体,又称书体,是指文字的风格式样。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中国文字有篆、隶、草、楷、行、燕六种书体。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等等。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现在也指技术制图中的一般规定术语,是指图中文字、字母、数字的书写形式。
作为中国人,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法技法上讲,关键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到底是要写好结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二、出示例字,分析结构,授之写法。
1.“永”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2.出示例字,分析“十” “千” “上”的书写规律。
教师总结:一般这样的字在书写时要让它横平竖直,这样结构比较稳重——稳定原则。
拓展例字:“丁”、“干”、“王”、“士”等。
3.尝试练习,巩固写法。
练习:“十”、“千”、“上”、“丁”、“干”、“王”、“士”的写法。
(1)学生练习
(2)交流探讨
(3)展示和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描仿、对临活动中实践,培养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并能在书写中有自己独特的表现)
4.出示例字,分析“人” “火” “央”的'书写规律。
教师提问:“人” “火” “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书写这类例字时,在结构和笔画上我们要注意什么?(讨论)
教师总结: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长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对称的,而且撇捺的末端右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对称原则。
拓展例字:“八”、“九”、“冬”、“大”等。
5.尝试练习,巩固写法。
练习:“人” “火” “央”、“八”、“九”、“冬”、“今”、“大”的写法。
(1)学生练习
(2)交流探讨
(3)展示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字例的书写练习,及时巩固写法,增加练笔次数,进一步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书写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三、总结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字。它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汉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经验综合性特征,它倾向于对事物作经验的整体把握。倾向于让步,中和,这些思维特点都在汉字中有所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更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点书法教案篇5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点书法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 玩24点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