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教材的教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瓶和盖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__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__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难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总水量中的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其实,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随着人口继续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告急已经在近年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收集的关于水环境的资料。
生交流。
师:书上小熊猫告诉我们,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生交流。
二、中心阶段
师: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小胖一家就做的特别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练习。
1.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平年)365×60=21900(千克)
2.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
1224÷12=102(元)
3.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1224-4×12=1224-48=1176(元)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胖一家为了节约水资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你们知道吗?我们上海市为了节约各种能源,也提出了“做节约型城市”的口号,作为上海市的一名小公民,你能谈谈你想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生交流。
三、练习阶段
1.竖式计算(*要验算)
28×72=208×36=* 6800×340=4838÷49=2681÷86=8234÷26=
2.递等式计算
(20xx-159)÷172340÷78×208082349-80×27
3.应用题
1)一套西装450元,一件衬衫45元,一套西装的价钱是一件衬衫价钱的几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买12张课桌、10把椅子,每张课桌99元,每把椅子302元。去买时要带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绿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 倍还多1朵。三种花一共有几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大(小)字卡,月历和数字卡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
1。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2。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3。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1)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2)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3)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教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小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
(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xx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大头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过?
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
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万以内口算加减法
1、口算方法复习。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小结: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
时间:3分钟。
三、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整理。
(1)口答。
根据238+482=72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230=30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
数学瓶和盖教案篇8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儿童逻辑思维训练,家长应该尽早让孩子接触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数学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数学思维训练教案,请参考!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
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
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2)
括号里应该填几?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2 、 5 、 6 、 7 、 11
8 、 10 、()、4 、18
6 、 10 、 12 、9 、20
(表1)
2 、 13 、 5 、 6
4 、 11 、 5 、 7
7 、()、 4 、 10
7 、 11 、 1 、 12
(表2)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3)
巧填运算符号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使
4 4 4 4=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巧填括号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4×6+24÷65=15
(2)4×6+24÷65=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 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
又问:“做完数学作业 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
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
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0÷(6×□)=20
2、125×(28÷□)=50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8)
如果△×□=〇 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1)□÷〇=△ (2)〇×△=□
(3)〇÷△=□ (4)□+〇=△
(5)〇□ =△ (6)△=〇÷□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9)
小马虎在做一道计算题(1800□)÷25+192时,没有注意题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照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1968。
这道题应该得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0)
有一个同学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
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这个小数应该是多少? 四年级同学思维训练题(11) 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已知数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求得相应的数。
从数列中找规律,一般有两种方法:
(1)、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要填的数。
(2)、根据相邻两个或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请你先找出下面各列数的规律,然后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10、14、( )、( )…….
(2)18、19、21、24、28、( )…….
(3)2、4、8、16、( )……..
(4)12、2、10、2、8、2、( )、( )
(5)1、1、2、3、5、8、13、21、( )、()
(6)2、3、5、9、17、( )
(7)99、36、15、( )
(8)0、1、3、8、21、( )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0)
有一个同学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
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这个小数应该是多少?
★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 假说思维训练
★ 思维训练《损失了多少》
★ 思维训练《密室的盗窃案》
★ 学生思维训练题有哪些
★ 思维训练:六顶思考帽
★ 左右脑思维训练办法
★ 如何训练宝宝的理性思维
★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 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瓶和盖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