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教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案中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升参与感,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象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象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粉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 1 1 | 3 1 | 1 3 | 1 —|,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 (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大象的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旋律的亲切,舒缓,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边唱歌曲边和老师做游戏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袋鼠图片,袋鼠快乐生活的视频。
2.歌曲《袋鼠》的录音。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那今天呢老师又带了一位动物宝宝,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呢?(教师出示袋鼠图片)。那刚才小朋友门卡闹的是哪位动物宝宝?(袋鼠)。好,现在呢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袋鼠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袋鼠宝宝他是怎么生活的?(教师播放视频)唉,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袋鼠宝宝他们生活得快乐吗?喜不喜欢袋鼠?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快乐的袋鼠宝宝呢?(想)老师也很喜欢袋鼠宝宝,所以呢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袋鼠》,我们先听一听袋鼠宝宝是怎样唱的吧!(播放录音)
2.学唱歌曲袋鼠。教师:听完这首歌曲,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袋鼠宝宝,乖乖??)那老师再唱一遍,小朋友们仔细听听还有什么。 ①教师范唱。老师唱的好不好听?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学一学呢?(想) ②师幼一起学唱歌曲(可轻轻摇头)。小朋友们谁知道歌词“乖乖”和“相亲相爱”是什么意思?(请幼儿回答)幼儿:乖乖—袋鼠宝宝。教师:那你们的妈妈爱你们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理解相亲相爱一词)。
③教师和幼儿再来一起学习歌曲。四.延伸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唱儿歌。(动作里面可体现出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的感情。游戏可多进行两次)。五.结束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教的儿歌小朋友们学会了没有?那回去呢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不好?附儿歌:袋鼠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着乖乖。
乖乖和妈妈啊相亲又相爱,相亲又相爱。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效果还不错,幼儿表现很好,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有所体现,但是毕竟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不足之处还是比较多,主要有:1.教师自身设备—耳麦声音太大,听觉效果不太好。2.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准备的太多,不宜小班幼儿学习。3.在准备过程中把课前需要做的东西拿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认识代数和了解袋鼠的活动,这也是导致课堂导入太多的主因。4.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在事先准备音乐时没有和自己要教的音乐配套起来,导致幼儿听起来模糊不清。希望在这第一次的过程中多总结,多积累,快快成长,成熟起来。
大象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备感亲切”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板书:语】师:谁来给这个字组个词?
2、(板书前加了一个“鸟”字)师:顾名思义,“鸟语”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那鸟的语言就是鸟儿用来交流的工具。
3、大家想听听看吗?(播放鸟语录音)
4、师:听完你有什么感受?
那就让我们快快步入神奇的鸟语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
出示朗读要求:(1)先读准课后的字词,再读读课文。(2)找出文中的长句子,多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二)分小节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读第1小节。(1)随文指导生字词
“矫健”(正音、通过出示图片释意);“软语”(从“软”字着手释意)
(2)指导概括第一段(第1小节)段意
(“我”爱看鸟儿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相机板书:爱鸟】
2、指名读第2小节。
(1)师:从这一小节中。老师听到了一位神人,他是谁?(公冶长)指导生字“冶”(正音;分析字形)
(2)师:他神在哪里?(他能听懂鸟语)(3)师:他听懂了什么鸟语?(燕子的呢喃软语)
(4)听一听燕子的呢喃软语。(播放燕子的叫声。理解低低的,轻柔的,像在说悄悄话。)
(5)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指导朗读,读出燕子的呢喃软语。
(4)师:公冶长居然能听懂鸟语,真令人羡慕!你想拥有这项特异功能吗?(想)小作者又何尝不想呢?
3、指名读第3小节。
(1)课件出示: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学生齐读。
(2)师:这里的'公冶长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表示特殊含义)出示引号的作用,供学生选择。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否定和讽刺
(3)师:这里加上引号的公冶长是特指哪一类人?(通晓鸟语的人)
(4)指导概括第二段(第2-3小节)段意
我想和“公冶长”一样精通鸟语,能与鸟儿交谈。 【板书:想做“公冶长” 】
4、指名读第4小节。
(1)师:大家见过布谷鸟吗?(出示布谷鸟图片)听(播放布谷鸟叫声)
(2师:这次老师用“布谷布谷”问你们,你们分别用“种田织布”、“勤劳刻苦”来回答老师,好吗?师:布谷布谷?
生:种田织布。
师:布谷布谷?生:勤劳刻苦。
(3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机灵的小布谷鸟。学着叫一叫。
就请大家用“布谷布谷”的叫声来回答老师的问话,好吗?
师:你做什么?
生:布谷布谷。
师:你喜欢什么?生:布谷布谷。
可小作者从这“布谷布谷”的叫声中却听出了什么?指名答(种田织布、勤劳刻苦)
(4)师:这次老师用“布谷布谷”问你们,你们也用“布谷布谷”的叫声来回答老师的问话,好吗?师:布谷布谷?生:布谷布谷。师:布谷布谷?生:布谷布谷。
5、刚才的对话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有趣、无拘无束)
(齐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鸟儿。)
指名读剩下来的第5小节部分。
(1)注意“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写,师板书,生书空。(2)“疏忽”是什么意思?(粗心大意)“怠慢”呢?(态度不积极)
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都是形容学习态度不认真的。
6、指名读第6小节。
(1)大家看过喜鹊吗?(出示喜鹊图片)它的叫声你听过吗?(播放喜鹊叫声)
(2)师:喜鹊是报喜之鸟,能预报喜讯,你见过喜鹊报喜吗?(没有)
作者也没有亲眼见过喜鹊报喜,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谁能找出来?
(据说)“据说”是什么意思?(听说、传说)
(3)小结:正因为这是个美丽的传说,所以,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指导理解“倍感亲切”:a、倍:加倍;b、你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倍感亲切”的感觉?(偶尔翻到一本曾经痴迷的故事书;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乡)试着说一句话。
7、指名读第7小节。
过渡:作者除了与布谷鸟、喜鹊进行了交谈,还和哪些鸟儿也进行交谈的?
(画眉、黄莺、百灵)师:仅仅是这些吗?(不是)从哪看出?(省略号)那还会有哪些鸟儿?
(麻雀、鹦鹉、海鸥、乌鸦、鹰)
那和这些鸟儿交流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句子)
师:学到这里,谁来概括一下第4小节到第7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
(“我”通过与布谷鸟、喜鹊、画眉、黄莺、百灵等鸟交谈之后,明白了很多道理)【相机板书:与鸟交谈】
师:这就是课文的第三大段。
8、过渡:鸟儿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你想跟鸟儿成为好朋友吗?
?相机板书:与鸟为友】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鸟语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一份贵重的礼物,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去倾听,都能听到最美妙的声音。
2、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多搜集一些鸟语,下节课上,我们一起讨论、交流,并重点学习运用这一课的表达方式。板书设计:爱鸟
想做“公冶长”鸟语与鸟交谈
与鸟为友
教学反思:
?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因为他们阅读后就会自动发现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公治长是通晓鸟语的专家,明白“人有人言,鸟有鸟语”;能很快找到警醒自己的那最有价值的语言:“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大象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象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并让幼儿按故事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欺负弱小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3、初步培养幼儿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过程:
一、进入。
(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
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学习词“高高兴兴”)。
2、插入老虎。
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小兔子们怎么办?
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学习词“窜”)。
3、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救它们呢?(练习喊声“救命呀!救命呀!”)
4、出示大象。
大象怎样才能救它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结:
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声连忙跑过来说:“快!快从我身上跑过去。”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扩散性谈话。
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
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
(结果可以有多个)
三、教师演示教具,幼儿完整讲述一遍。编故事题目。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总结:
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大象的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随着我爱小动物的开展,作为大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大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反思了我们的语言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围绕“大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反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大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
儿的讲述。
(2)、请两位幼儿分别上来讲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他两在讲到“大象救小兔”时什么地方讲的不一样?
延伸部分: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大象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种菜的教案6篇
★ 马的剪纸教案6篇
★ 马的拼音教案6篇
★ 翠鸟的教案6篇
★ 我的情绪教案6篇
★ 不挑食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