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教学教案推荐7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中设置互动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认真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潮的教学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观潮的教学教案推荐7篇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教学,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关键:

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数学活动。在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课件出示: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讨论,教案《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特点是: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发现的规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3、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4、正比例关系: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小结: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追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

(2)字母表达关系式。

如果字母y和x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k(一定)

(3)质疑。

师: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三、巩固练习

(一)想一想: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2、根据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

把表填写完整。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二):练一练。教师适度点拨引导,强调正比例关系判断的关键。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4、画一画,你会有新的发现。

彩带每米4元,购买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

①填一填:(长度:米,价格:元)

②画一画,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再顺次连接起来。看发现了什么?

板书:

正比例的意义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k(一定)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热爱劳动。

二、活动过程:

1、队活动仪式

(1)整队。

(2)出旗。

(3)唱队歌。

(4)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三、活动开始

(1)小品表演引入:

主持人: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可有的人拥有一双勤劳的'手,有的人拥有的却是一双笨手,现在就有这样一双手,请大家看看。

小品表演《手的自白》

(内容:小主人的一双手,除了做作业、吃东西、玩,什么也不会干,因为爸爸、妈妈冲着小主人,什么都不让他干。)

主持人让孩子们发表看了小品后的感想。

孩子们再次发表建议小主人应该做哪些事。

(2)考一考

大屏幕出示3句劳动谚语,指名朗读。

(3)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开展三项竞赛

a、穿衣服——拿起衣服穿好扣齐扣子。然后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个同学,依次进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b、穿鞋子——系好鞋带后,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个同学,依次进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c、整理书包——书本、文具等摆放整齐并拉好拉链,然后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个同学,依次进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又快又好的小队奖给小红旗。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主持人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事,还准备做些什么事。

(5)辅导员总结讲话。

四、活动结束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呼号

退旗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3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进行预防灾害,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老师非常高兴。相信大家在假期里过得非常愉快。现在开学了,老师想要讲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安全”。新的学期,安全将时时伴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新闻回放:

?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车祸》

同学们看完这条新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发言)

师:转瞬间,36条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葬身火海了,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又必须面对的是安全,只有安全的警钟常常响起,只有把安全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那么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

(师生讨论师总结)

三、校园的安全隐患:

1、学生在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校围墙存在的安全隐患。

3、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意外伤害的隐患。

师: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四、学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注意课间安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跳绳、踢毽。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校园围墙的安全:不要攀爬围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不要过去玩耍,更不能向围墙外面乱扔垃圾、石子等危险物品。

3、交通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应该走路右边行走,在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不骑自行车;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

4、讲究饮食安全: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在校外无证摊点上吃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注意实验课的安全:在上实验课前要听老师讲解注意;在做实验时要按要求来做。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并按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危险

6、每位同学还要注意心理安全: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猜疑、让家长来学校为你撑腰,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理解,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

五、校外安全:

1、要有“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教室内使用充电器、热得快、等电器;不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报告保卫科或教师。

2、要学会自护自救,要提高自我防御能力。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的人和事。

3、自我防范意识。同学们受到意外伤害,很多是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我们只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我们要注意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上学放学时尽量不要独行,不要走小路,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

4、紧急电话:“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事故报警。注意,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总结。

这里我就本期的安全工作向同学们强调以下要求:

1、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

2、认真吸取近几年来安全事故血的教训,树立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严禁学生擅自下河、池、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游玩),洗澡、钓鱼等。

4、严禁到高速路施工场地或危险楼房、地段、桥梁、游玩、逗留。

5、注意户外活动安全,确保学生不在危险地带玩耍,不做危险游戏,不私自外出游玩。

6、不准攀爬电杆、树木、楼房栏杆、不翻越围墙、不上楼顶嘻闹。

7、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准骑自行车上路,不攀爬车辆,不在铁路、公路上停留、游玩、奔跑、嬉闹。

8、防火安全。不准玩火,不准私自上山带火,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随便放烟花,爆竹。寄宿学生要有监护人,注意做饭用火安全。

9、严防煤气中毒。住房内要注意通风,严禁晚上将煤炉放置室内。

10、不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在雷雨时避于树下、电线杆下或其它易发雷电的地方。

11、不准随便吃零食、野果,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12、不准进行不安全的戏闹,如抛石头、土粒、杂物,拿弹弓、木棍、铁器、刀具等追逐戏打。

13、不准未告知家长私自外出。外宿和远游,防止被绑架、拐骗或走失。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面对生命我们要珍惜、敬畏。把安全意识化为行动,让危险远离我们的生活,有平安健康才有幸福梦想!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形成“安全”的浓厚意识。要时刻有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警钟常鸣,永记心间!

最后,希望同学们自觉遵守学校安全规定,每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5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牜”。

2、正确、流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生日优秀教学设计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板书图卡,优秀学习小组旗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提问:1、同学们,你们熟悉刚刚播放的歌曲吗?是什么歌呢?

2、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讨论)

3、平时,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可是,你们听说过借生日吗?

老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的故事,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了。

(二)初读课文

1、 借助你们的拼音朋友把课文读一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 用手挚告诉老师全文有几段?

3、 提问:课文主要是讲谁和谁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 借生日优秀教学设计

1、 指名读1、2自然段。

2、 认识两段中的字词

放着、布熊、快乐、怎么(指名读,齐读)

认读彩色生字球:放、布、熊、快、怎

(特别是“放”、“快”进行扩词练习,并用“快乐”造句。指名读准字音、组词,将生字球作为奖励奖给小组)

3、 提问:

① 课文中是谁过生日呢?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妈妈走过来,祝小云生日快乐。)

② 小云过生日,收到礼物了吗?是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呢?小云是怎么发现礼物的?(早晨,小云醒来一看,枕头边放着一只可爱的布熊。)

仿说练习:可爱的布熊,可爱的( ),( )的( )

③ 小云收到礼物是什么心情?(课件出示图,学生观察,体会小云高兴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读第一段。

④ 正当小云开心和高兴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指导朗读:因为小云没见过妈妈过生日,感到很奇怪。“从来”这个词要读重些,读出奇怪的语气。(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⑤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笑着说:“我忘了。”)

⑥ 妈妈真的忘了吗?(妈妈不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着别人,自己的生日就不过了。)

4、 板书:过生日

5、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云会怎么想?她会怎么做?怎么说呢?我们一起来读读3、4自然段吧!”(师生齐读3、4自然段)借生日优秀教学设计

6、 认识两段中的字词:

早饭、上班、拿出、礼物、正要、今天(指名读,齐读)

认读彩色生字球:饭、班、拿、正、礼、物、今

(特别是“班”、“正”进行扩词练习。学习新偏旁:饣(饭)、牜(物)。指名读准字音、组词,将生字球作为奖励奖给小组。)

7、 提问:

怎么想的?(我要向妈妈妈一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妈妈)

听了妈妈的话,小云是 怎么做的?(把小布熊放进了妈妈的包里。)

怎么说的?(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小云的话,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小云经过思考想出了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总是”要读重些。学生练读。

8、 (课件出示图,观察妈妈的表情)提问:

① 小云放进妈妈包里的那只小布熊就是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妈妈看到小云把生日借给自己是什么心情?心里会怎么想?(小云知道关心自己了,欣慰地笑了。)

② 小云把生日借给了妈妈,那自己还过不过生日呢?她是怎么想的?(自己和妈妈一起过生日。小云是想把自己的快乐与妈妈一同分享。)

③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

9、 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10、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四)拓展与巩固

1、 说说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以及你的家人是怎样关心你的?(讨论,指名答)

2、 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去关心你的家人呢?(分小组讨论,汇报)

3、 作业设计:那么请自己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吧!

总结谈话: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去爱身边的人,去关心他们,大家都要学会互相关心。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6

课 题:《社戏》鲁迅 课 时:3课时

设计思路:以小说情节,作品中写景的价值和作用,作品反映的主题及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竞赛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知课文情节。2、珍视少年生活。 教学方法:竞赛式

教学媒体:幻灯 教学重难点:课文情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 :

1、 导入 :

教师语:当今社会,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张个性的张扬,主张自我发展,今天,教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竞赛学习,展示学习成果。鹿死谁手,我们在竞赛中见高下。我们已经按课前自愿组合的团队(每5-8人)分组坐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社戏》。

2.形音义知识必答竞赛:

2.1 教师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形音义幻灯片。

2.2 生齐读并要求识记之。

2.3 生默看记课文下注知识,并关书准备竞赛。

2.4 教师宣布竞赛规则:每学习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听写三个词语,说出一个指定词语意思。按正确数量给每组记分。

2. 5 竞赛开始:

3.基础知识抢答竞赛:

3.1 教师宣布规则(抢到机会并回答正确,给相应的组别记分)

3.2 教师公布下列问题,学生抢答:

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节选自他的哪部集子?

3.你还学过他的什么作品?

4.社戏这篇小说围绕看戏写了哪些人物?(至少说出5个来)

5.小说所展示的是中国哪个地区的民俗风情?是什么时令?

4.小说情节的竞赛:

4.1教师宣布竞赛规则(下列8个问题,每组都将分到一个,拿到问题会,各组分别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由组长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回答,老师将根据回答情况分别给每组记1-3分。)

4.2 教师出示幻灯片,(8个问题)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未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为什么这样说,何以见得?

2.小说中详写了我和一群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经过,但戏前却遇到了不少的波折,它们是哪三个困难,又是如何一一解决的?

3.看戏的波折解决了,我们月夜出航,途中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语句折射了我的这种心情?

4.到了赵庄,看到了戏,我认为最好看的是哪一折?而最怕看的'又是哪一折?我对看到的戏本身满意吗?看戏困了的时候,有谁为我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戏还没有演完,我们却相约回家,(月夜归航)时,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6.归航途中,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偷了哪些人家的?当时有什么顾虑,又是如何消解的?

7.六一公公发现偷豆一事后,说了并做了些什么?

8. 对那夜的看戏生活,现在感觉如何?文章哪个段落表达了这个意思?

4.3生讨论几分钟,开始作答。教师板书,并给相应的组别记分。

5.教材情节的引申发散:

5.1 生齐读文章末段。

5.2 教师小结:该段表达了作者对一去不返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追忆,其中又充满了一种失落的美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美感。这种失落的美,向往的美,无不撩动我们每一位在座同学心灵深处对童年生活的积淀,那就敞开你的心扉,让我们聆听你的故事,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5.3 生讲童年的趣事,教师给相应组别加分奖励。

5.4 类比我们的生活感受,谈谈自己对文章末尾一句的理解。(教师板书,给相应的组加分)

6.教师总结:

童年生活真是美好,让人追思,给人遐想,人生分为童年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时期,像双行马路的中线一样,不容许任何人折返。日历总是一天新过一天,新的人生历程从来都不通知任何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如期而至。

当我们步入人生的另一个境界,我们生命的存盘便随之越来越灿烂,越来越厚重。

同学们,为我们将来的人生多一分灿烂,多一分厚重的记忆,我们今天,只争朝夕,快乐的,自由的,努力生活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我们努力生活的结果吧,教师总结竞赛比分。给取胜组别掌声。

(你们人生的记忆里又多了一份灿烂)

7.课后思考问题:

1.作品的中事件的详略问题,

2.作品的线索问题,标题的作用。

板书及灯片资料: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分析。2.感知平桥村的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人情美的认识深化。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式 教学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

1. 导入 :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 知了先生的童年的一段生活,同时回味了自己的童年美好生活,那么是什么东西让鲁迅先生对那段生活尤感美好的呢?走进小说,我们发现,作品中的浓浓真情,淳朴民风,如缕缕春风,丝丝暖阳,包容了你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试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上去发现,去挖掘,他们都有哪些值得你我去捡拾,去珍藏的美。

2. 教师板书小说中主要的人物。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祖母 母亲

3. 教师要求先探寻双喜这一人物。并提出如下要求:

a. 在文中找出写双喜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b. 按下面的句式做出点评。

课文第 段,写双喜的 内容,是从 方面刻画双喜的,可见双喜具有 性格?所以值得我去喜欢。

c. 生讨论几分钟,示意学生点评,教师边点拨,边板书。

4. 按第3点的步骤,依次讨论,分析六一公公,阿了、桂生、祖母和母亲。

5. 教师对以上人物形象进行小结。

真诚 淳朴 友爱 热情 善解人意 无私

6. 引申发散:

真诚 淳朴 友爱 热情 善解人意 无私给了童年的迅哥儿太美的回忆,他的世界也因此变得美好。试看我们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我们今天做得怎样?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诚信、友爱的。

7. 生讨论,并发言。(注重引导学生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并适时给予表扬。)

8. 教师小结,并准备结束本节课。

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助,一句贴心的话,将给我们的社会添助一份美好,一份温馨,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齐唱歌曲《让世界更美好》会唱的大声唱,不会唱的小声跟上。

9. 课后思考:

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及相关资料(略)

第三课时(略)

设想:

教学重点:情景交融的写景特色。

教学过程 :

1. 认识作品的情景交融,认识作品多角度的写景技巧。

2. 学以致用,教师给定一个写景范围(比如:春天来了)要求学生写一个作文片段。

3. 交流评比。

观潮的教学教案篇7

一、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九、课后反思:

观潮的教学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反思优质6篇

观潮教案反思通用8篇

观潮四年级教案最新8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教案最新6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教案参考8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教案8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8篇

头的教学教案推荐8篇

春的教学设计教案推荐5篇

观潮的教学教案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