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我教案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活中的我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生活中的我教案8篇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其作用。

2、尝试设计幼儿园里的标志,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视频、常见的生活标志的图片、彩笔蜡笔若干、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知道标志的重要性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兔子先生,他今天要出去散步,那么在路上他都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呢?

2、教师播放《兔子先生去散步》视频。

3、提问:兔子先生去散步的时候在路上见到了什么?(一些标志)都是什么标志?兔子先生在路上走,没有看到小心斜坡和小心坑洞的标志发生了什么事?(在斜坡处摔倒了,掉进了坑洞里)

4、总结:标志是生活中对人们的一种指示,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和怎么做,如果我们不认识标志或者不看标志,有时可能会发生危险。所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

二、认识常见的'生活标志

1、生活中我们会在很多地方看到标志,标志上有什么?

马路上有安全标志:红绿灯、禁止鸣笛、禁止拐弯、斑马线。

厕所有标志:男厕所、女厕所。

大楼里有标志:紧急出口。

公共场所有标志:禁止吸烟、节约用水。

其他标志:饮用水标志、高速公路紧急电话标志。

2、常见标志都有什么特点?

形状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颜色多为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蓝色的。

3、总结:认识了这些标志,生活中会很方便,尤其是一些安全标志,可以防止危险的发生。

三、设计标志

1、引导幼儿想一想,在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标志。

我们班里哪里有危险的地方?(电源插头、水桶、门。)

幼儿园哪里需要贴上标志?(草坪、厕所、洗手处。)

2、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绘画。

3、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标志,并说说可以粘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5、实物投影仪1台。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暴运钞员的照片;公安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

(这个环节,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了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此时感受同伴欣赏与鼓励,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探索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防盗门。)(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孩子从住宅小区——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等多方面思考,教师及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新村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录象。并将拍摄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并拓展视野)(在交流中注重体验。当孩子介绍家庭报警器,请他临时安装在活动室的门上当场演示;讲到密码锁时,请幼儿猜密码,感受密码的奇妙功效。)(在交流中及时生成新的课题。幼儿在讨论电子警察时,有幼儿说到公路上的装置,“这个电子系统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还有哪些装置?”教师把这个问题还是抛个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

3、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新的知识,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益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独特改良描绘出来)

5、活动延伸: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活动反思:

1、活动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

2、教师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能感受到同伴的欣赏与鼓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并熟悉一些高科技防盗手段,使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幼儿设计创造防盗发明,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摆弄各种各样的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小兔家(矮柜、衣架、小兔一家的合影等)。

2、各种各样的夹子(食品夹、发夹、衣服夹、被子夹等)。

3、三组幼儿操作材料:一组,用夹子打扮娃娃;一组,把食品分类;一组,晾衣服。

4、特殊夹子:封袋夹,核桃夹,报夹、锅夹、饺子夹等。

5、藤编篓,核桃,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来,出发吧!(听音乐四人一组搬箱子进入活动室。)

小兔家到了,我们把箱子放下来。(幼儿依次放好。)

2、师:兔妈妈还没到,我们一起把搬来的东西整理好,给兔妈妈一个惊喜,好吗?

⑴、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搬的是什么?(分别出示箱子里的物品。)

⑵、(给孩子看食品篓)“哇,有这么多好吃的呀,该摆到哪里呢?”

“这是小兔的洋娃娃,我们帮她摆到柜子上吧!”

“哇,还有好多小兔的衣服、被子呢,快去帮她摆放好吧”

3、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自由选择夹子进行探索并交流。

师:你们可真棒呀,把搬来的东西都整理好了!老师刚才也搬了一大箱东西,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出示夹子。)你们玩过夹子吗?

师:请你们来玩一玩夹子,和好朋友说一说这些夹子都有什么用。(注意出示完以后及时盖上箱子的盖子。)

孩子玩一玩,说一说,夹一夹。

师:现在请你们把筐子子里的夹子都夹到身上,(不好夹的拿在手上)回到位置上。

师:来,每个人多带几个夹子,全部带到位置上。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你拿的什么夹子?有什么用?(可请幼儿到前面介绍。)有意识介绍几种,为分类作准备。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送夹子了。怎么送呢?(出示标记,标记夹在一含篓子上。)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2)、尝试运用夹子帮小兔收拾房间,了解不同夹子的功用。

师:“小兔家有这么多的夹子,要放到哪里呢?”教师引导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夹子完成任务。(音乐)“你们看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放到了一起,等会儿请你们把相同的食物放到一个盘子里。注意不能用手拿哦!想想用哪个夹子来帮忙。”

师:娃娃的头发有点乱,请你们来帮娃娃打扮头发呢,该用哪种夹子呢?

师:还有这些衣服、被子,你们要找合适的夹子将它们夹到绳子上。

⑶、师:“现在四个人一组商量一下,你们玩什么,要请哪个夹子来帮忙。”教师请幼儿同伴间商量,请每个组派一个小朋友说一说并找到相应的夹子(分别请各组幼儿去操作。)

⑷、集体检查幼儿收拾、整理的情况。

小结:(带幼儿参观)终于收拾好了,小兔家很整洁!

4、拓展经验。

⑴、教师拿出一大包薯片,作为孩子们劳动的奖励,给每个孩子分享一片。

(神秘地)出示封袋夹,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悄悄打开夹子)这也是一种夹子,你们认识吗?

师:你看吃剩下的薯片我们可以把袋子的口封起来,看我!(边说边拿封袋夹封住袋口)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个夹子把袋口封起来?(防止灰尘、不会坏、保鲜等)——咦,这个夹子真神奇!

⑵、师幼互动,尝试打开核桃。

师:(出示一个核桃)小兔家还有核桃呢,可是它不知道怎么打开,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幼儿说出摔、拍、敲、咬、踩等,)

师:我这儿有个夹子,谁来试试看,能不能用它打开核桃?

师:这个核桃夹用处可大了!(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夹子呢。

(出示ppt长长的报夹、锅夹、饺子夹等稍作介绍)——夹子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5、延伸活动:回到家里、到超市去寻找各种各样奇妙的夹子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4

微教案:

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 放大镜 ”的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凸透镜在 放大镜 中的应用,并了解 放大镜 的 实质 和知道 放大镜 成像的特点。

教重难点 :

知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

突破方法:

放大镜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学生对其成像习以为常!利用拍摄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的实验,能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素材 ,拍摄照片和录像,制作课件。

课程背景 :

?生活中的透镜》 在排版上有所改变的。 旧人教版是放置在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今年是新教材改版的第一年, 其 位置是放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

这一节的内容由四个知识点组成:

一,照相机

二,投影仪

三,放大镜

四,实像和虚像

放大镜 是第 三 个版块内容。这节课 是 针对 放大镜 而设计的一节微课。 放大镜成的像,完整的描述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但虚像和实像在这节书的最后才涉及到,所以设计上跟《照相机》一样,放在讲授《虚像和实像》时再进一步加以,所以在这节微课中就不提及了。

教学过程:

一, 放大镜的'实质

教师通过图片简单展示放大镜实质就是凸透镜。

二,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结合视频中的实验来讲解 :

1,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且像物同侧 ;

2,放大镜离物体越远,像越大。( 离物体较近时 )

三 ,

教师这节微课主要要求掌握的内容。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 声音信号 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数学生活话,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生中到处都有数字,同时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来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去体会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达到会运用数字的目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字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让同学们爱上数字,本着这样的设计背景和《纲要》的精神,我设计了本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字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乐趣。

2、通过生活实际中找数字,让同学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找到生活中的数字。

难点: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有数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数字。

2、电话、表、数字卡片、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qq星成长体操》

二、师生互动,检查课前准备。

1、让同学拿出从家带来的带有数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让同学们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数字。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三、数字的作用:

1、出示:119、120、110等数字,让同学们说说这些数字在生活中见过吗?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2、出示电话号码,让同学们说说它的作用,并用数字卡片摆摆自己家和自己亲人的电话号码。

3、用数字表示数量,说说你有几枝铅笔,你几岁了,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等等。

四、课堂延伸:

1、猜数字:找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数字,让同学们,通过大了,小的了方式,让同学们猜,从而让同学们知道数字的比较大小。

2、老师拿出钱,让同学们玩物品买卖游戏。

五、教师总结后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本课的教学首先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学要以幼儿生活为基础,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我创设了多个活动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也都能积极的参与,体验生活经验,学习知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学生物品买卖的活动环节组织的不够好,人员分配上有点问题,另外还应该养成学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习惯。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生活中的我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

(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生活中的我教案8篇相关文章:

梦中的家园作文8篇

作文雨中的故事8篇

雨中的母爱作文优秀8篇

作文雨中的故事优秀8篇

独特的我教案7篇

我理想中的作文优秀8篇

大班的我绘画教案7篇

心目中的桃花源作文8篇

我记忆中的作文模板8篇

我生命中的光作文8篇

生活中的我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