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我们应提前准备教案,设计吸引他们的教学环节,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前一段,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播放了迎“奥运”暑期全国中学生挑战杯“玩骨牌”大赛,我被孩子们的创意和智慧深深的感动了。启发了我设计本次幼儿活动课。玩骨牌,看似简单,却需要集体智慧,它的玩法五花八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多米诺骨牌颜色鲜艳,有助于环保,对孩子身心健康无害,放单线、多线、文字等各式各样多米诺外,还可充做积木、搭房子、盖牌楼、制成各种各样的拼图,做各种各样的益智游戏。通过玩骨牌游戏,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懂得做事要预计到后果。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骨牌,培养幼儿玩智力游戏的丰富知识和技能。
2、让幼儿认识多米诺骨牌玩具,研究骨牌玩具的名种玩法。
3、使幼儿增长见识,懂得做事要预计后果。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套多米诺骨牌玩具。
2、有关多米诺骨牌挑战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师:a:玩玩具。
b:玩游戏。
c:画画。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新玩具,看看这是什么?
2、介绍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师:骨牌据说起源于中国,后来以意大利传教――多米诺的名字来命名,到了十九世纪,多米诺已成为世界性的运动,爱到了男女老少的欢迎。那么,多米诺骨牌怎么玩呢?我们来试试看吧!
幼:a:我用骨牌搭房子。
b:我用骨牌盖牌楼。
c:我用骨牌搭积木。
师:孩子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玩法,接下来,我们看几幅骨牌挑战图片,看看骨牌还可以怎么玩?
3、观看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幼:a:长长的一条龙。
b:“六一”儿童节图形。
c:我看到了“20xx”数字。
师:大哥哥,大姐姐们真聪明,那下面你们也来动手试试看,想摆什么就摆什么图形。
4、幼儿动手再次玩骨牌,提问。
(1)你摆的是什么?
(2)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出来的?
5、体验多米诺言骨牌的乐趣。
有的小朋友还没摆完,不小心碰倒了其中的一块,接下来的每一块都会倒下,其乐无穷。这就是骨牌的有趣之处,我们自己试试看吧!
6、幼儿再次玩多米诺骨牌。
帮助幼儿分析原因,鼓励幼儿再摆。
师:有的小朋友的多米诺推一块,就全倒下了,有的`没有全倒下,为什么呢?我们要注意骨牌只有一次推动的机会。
7、幼儿尝试合作摆多米诺骨牌(教师事先构图)
师:我们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倒其他的,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边摆边想。
8、表扬鼓励,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的宝贝们玩的高不高兴?(高兴)你们的挑战很成功,下次活动,我们一起动手亲自来做骨牌,看看谁是这方面的能手。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活动难点:
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透明杯、鹅卵石,记录表。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四只透明杯分别贴上标记、一只食用匙; 每组四种实验材料,分别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操作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师:老师这里有一块鹅卵石,我把它放入水中,请你们猜一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操作台上进行操作)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师:请你们看看桌上放着哪些东西?
请幼儿观察:杯内的果珍、方糖、白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丰富词汇:粉末状、固体、结晶体。)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幼儿猜想并记录。
师: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张表格,横着这行分别是什么?(果珍、方糖、白糖、沙子)猜猜竖着的图案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在想、看见的东西),现在请你把你的猜想记录到表格中,如果你觉得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放在水中会消失不见,那你就打勾;如果你觉得它不会消失,那就打叉。请小朋友轻轻走到桌子旁边,记录好之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3、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吧。做实验时,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贴好标记的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纸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幼儿走到桌子旁操作并记录,操作完成后及时回到座位。)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哪种东西消失的快,指导幼儿做记录。
(4)幼儿拿记录纸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消失的最快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6)师:现在老师也来做一遍,看看我的猜想对不对。(教师在操作台上做实验,并记录表格。)我们看看什么东西在水中一下子就不见了?什么东西在水中要好久才消失?
(7)教师讲解、展示大记录表。
教师小结:一些东西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在水中可以溶解的东西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三、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融化速度与水温有关
实验二:
(1)师:请你拿一些糖加入两个杯子中,一个加上凉水,一个加上热水,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糖溶解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在水中可以溶解的.东西,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四、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扩展知识
出示ppt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
这些东西在水中能溶解吗?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4、师: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也是可以溶解的。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在认识倒影的基础上,尝试用对称的方法绘画倒影。
对对称绘画感兴趣,体验对称作品的美。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绘画简单对称图形的经验。
(材料准备)大水盆、绘画用具、绘画底板等。
重点:认识倒影,理解认知画面的对称 难点:掌握对称画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倒影
1、讲讲说说:生活中的倒影
提问:倒影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倒影?
2、请幼儿分组上来在大水盆旁,看看水面中的倒影。
3、结合图片,欣赏生活中倒影的画面。
重点讨论:倒影是什么模样的?它和水边的景色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重点小结:倒影是水边景色的影子,外形和水边的景色是一样的,但上下方向不一样,和水边的景色上下颠倒了。这样的画面就是对称的画面。二、学画倒影
1、出示“水中倒影”范例。
讨论:岸上有什么?什么模样的?屋顶在那里,墙壁在那里?
倒影中的屋子会是怎么样的?倒影的.屋顶在那里,墙壁又在那里,怎样把它画出来?
2、个别幼儿上前试画。在绘画过程中难点小结:
(1)先沿着岸边,画出和岸上屋子连接在一起的部位——墙壁;再画墙壁上方的屋顶。两边是对称的画面。
(2)仔细观察,看看除了大的东西倒过来对称,很多细小的东西也倒过来了——门、窗等。
三、幼儿绘画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提醒幼儿观察,看清对称的外形和方位,仔细耐心地绘画。
2、成功作品展示,感受对称的美。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2、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因,动手制作不倒翁。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
2、每人一份沙子,纸团、鸡蛋壳(半个)、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展示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鼓励幼儿游戏。
1、展示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鼓励幼儿游戏。
(1)教师:桌上有许多玩具,请你玩一玩,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幼儿自由玩不倒翁玩具。
(3)教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请你用动作学一学。这些
不会倒的.玩具接触桌面的部分都是一样的吗?
2、幼儿观察不倒翁玩具,找到它们不倒的原因。
(1)教师:请你再次观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为什么能摇摇摆摆却不倒的
原因。
(2)幼儿再次游戏,独立寻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你找到原因了吗?
(教师小结:原来不倒翁很轻,下面比较重,接触左面的底部是半圆形
的,而且里面的东西是固定的。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玩具。
教师:这里有沙子、橡皮泥、纸团等材料,请你将橡皮泥捏成片状粘到鸡
蛋壳底部,看看谁都能做出不倒翁,再请你改用在鸡蛋壳中装沙子、纸团能否做出不倒翁。
4、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1、教师:你们制作出不倒翁了吗?你是怎样制作的?
为什么只有用橡皮泥才能制作出不倒翁呢?将纸团放进乒乓球或鸡蛋壳中
会怎样?为什么呢?将沙子放进乒乓球或鸡蛋中又会怎样呢?为什么呢?
2、想一想你们的不倒翁都是上面轻轻的,下面比较重,橡皮泥都是固定在半圆形底部的中间吗?
3、幼儿自己制作不倒翁,体验成就感。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感受白云的形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棉花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
活动准备 围棋子, 丝瓜瓢儿, 瓦楞纸, 棉花,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听“白云飘飘”这首歌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白云飘飘白云飘飘
白云飞得高
白云飘飘白云飘飘
向我微微笑
[展开]
1.摸摸材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前面都有哪些物品啊?
摸摸这些东西你有什么感觉? 说说分别用手和脚摸的感觉。
(围棋子滑滑的,圆圆的,凉凉的/丝瓜瓢儿粗糙的,表面凹凸不平/瓦楞纸 高低不平,有嘟噜噜的声音/棉花萱萱的,松松软软的,有弹性,很暖和,轻飘飘的)
2. 分出围棋子。
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
让我们把黑色的围棋子和白色的围棋子分开吧。
3. 体会一下瓦楞纸的声音。
用手挠瓦楞纸,听听它有什么声音?
4. 用活动纸上的材料装饰出白云的`样子。
①看看白云的照片,谈谈白云的样子。
②用语言描述一下白云的样子和感受。
③用棉花装饰出白云的样子。
④比较一下我做的白云和照片里的白云有哪些差异。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科学》下p。6~7。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2、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边哈,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1、观看画册《变化的温度》。
2、教师指导幼儿按画册上的要求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