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需要重视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我们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激情,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米的种植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米的种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通过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掌握分辨乳蓄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大家要注重自然规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培养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么一日三餐我们除了五谷杂粮和蔬菜,还会吃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吃肉,除了肉我们还可以改善下子自己的生活喝点牛奶。大家身边应该有订牛奶的`同学,那大家知道这牛奶从哪里来?我们吃的牛羊肉又从哪里来呢?好的,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解释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
【板书】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过渡】那么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首先我们以阿根廷为例,为大家介绍大牧场放牧业。
【播放幻灯片】出示面向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提问】师:大家把幻灯片上的图片和书本结合起来后,发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
生:有牛肉和羊毛。
【讲解】对的,主要产品有牛肉和羊毛。那么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提问】那么大家就不禁会想了,为什么在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呢?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讨论下。
【播放幻灯片7】
【讲解】大家结合了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还有社会经济当地的交通情况之后可以了解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1.干旱、半干旱气候,不宜发展种植业2草类茂盛,牧草优良3.地广人稀,地租低廉4.交通便利,市场广阔5.技术先进,集约经营
【过渡】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到的区位条件来分析、分析下其特点。
?讲解】大家可以发现1.面向市场2.生产规模大3.专业化程度高4.依赖交通和保鲜技术5.重视科技应用;这五个主要的特点。
?提问】在学习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位条件以及特点之后,那么老师就需要大家延伸一下了,请大家结合中国草地资源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分小组讨论中国能采用大牧场放牧业模式吗?如果可以,那是为什么?如果不行,那又是为什么?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出一个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米的种植教案篇2
学习目标
观察种子的生长,尝试用图画记录种子生长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事先在小盆里种植绿豆或蚕豆,种子长叶后,把植物移放在展览区。
种植所需的材料,例如棉花、透明塑料杯、绿豆和水等。
“种子长大了”补充操作材料(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请幼儿到展览区,帮教师拿取种着绿豆的小盆。
2、将幼苗带土取出,与幼儿一起观察幼苗的叶子、茎和根。
3、建议幼儿种植绿豆,向幼儿展示所需材料,并示范种植的'步骤:
把棉花放在透明塑料杯的底部,然后倒入少量的水。
把绿豆放在湿的棉花上。幼儿在自己的塑料杯内种植绿豆。
4、请幼儿把绿豆带回家中种植,并观察和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教师也可让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种植活动。
5、一星期后,请幼儿把绿豆和“种子长大了”补充操作材料带回幼儿园,报告绿豆的生长情况,并分享种植的乐趣。
活动评价
能种植绿豆。
能完成“种子长大了”补充操作材料。
米的种植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学会区分生熟西红柿。
3、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水桶。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四、锄草(西红柿成活后进行)
1、引导幼儿认识杂草,学会从根、茎、叶的不同来区分杂草与西红柿。
2、组织幼儿为西红柿锄草。(提醒幼儿不要弄断西红柿的枝和叶、不要弄脏衣服和鞋子)
五、采摘西红柿。
1、引导幼儿观察西红柿的果实。
师:"西红柿的果实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红柿。
提醒幼儿要摘熟的西红柿,别把生的西红柿摘下来。
3、品尝西红柿。
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带到教室里清洗干净。
师:"西红柿有那几种吃法?"(幼儿自由讨论并交流)将西红柿切成片状让幼儿品尝,
师:"今天吃的西红柿是谁种出来的?西红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吗?"
记录活动:
从移栽到收获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西红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米的种植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玉米苗太密集不利于成长,学会理性舍弃。
2.发现问题能积极探究解决方法,体会劳动的不易。
活动准备
1.幼儿用的遮阳帽
2.小铲子、小篓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又到“西嬉菜地”来啦,今天没来好好观察了,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到菜地里转一圈,然后听到老师的铃鼓声就快快的回到老师身边来。
幼儿自由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时间一天天过去,植物宝宝在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大自然可真神奇,今天老师也想去观察一样植物。
带领幼儿来到玉米地前。
师:嗨,孩子们,还记得这是你们种的什么植物吗?
师:经过小朋友精心的选种、播种,我们的玉米宝宝发芽了、张叶了,现在来和你们的玉米宝宝打个招呼吧。
1.师:你和你的玉米宝宝说了什么?
2.师:我和玉米宝宝打招呼的时候,玉米宝宝偷偷告诉我她不开心,因为她越长越大,感觉有点挤。
二、观察讨论
1.师:请你看一看你种下的玉米长了几株玉米苗?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
2.师:看xxx小朋友和xxx小朋友的玉米苗分别有几棵?它们长的一样吗?
找二处数量不一样的玉米苗,请幼儿观察苗少的和苗多的有什么区别
3.师:我们发现苗少的玉米长的高,长的大,有很多苗挤在一起的就长的比较矮小。
4.师:怎样才能让玉米长得又高又不拥挤呢。
幼儿讨论
5.教师小结:一块土地的营养就这么多,如果苗苗太多了,它们就相互争抢营养,而且挤在一起阳光不充足、空气不流通,玉米就会长的瘦瘦小小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件事,就是间苗。
请园艺奶奶示范间苗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
1.师:小朋友看到园艺奶奶是怎么间苗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园艺奶奶边操作边讲解要领。(把多余的苗拔掉,留下1~2棵比较强壮的,每株苗之间的距离为20公分距离。)
2.师:谁来说说园艺奶奶是怎么间苗的?
幼儿回答,老师补充完整幼儿的回答。
3.师:20公分有多长呢,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根20公分的小树枝。
幼儿开始间苗。老师观察幼儿,适时给予帮助。
4.师:有的小朋友不太舍得把玉米苗拔掉呢,可是为了让玉米长的更大更快,我们必须要把小的、太挤的苗苗拔掉哦,加油!
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新本领,给玉米间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今天的活动记到玉米宝宝成长日记里。跟玉米宝宝说再见,过几天我们再来看你!
米的种植教案篇5
一、教学总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2、行为与习惯:鼓励学生养成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并能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小实验,增长学生的自然常识,学习小种植的基本方法。
4、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与种植有关的小观察、小实验、小游戏等研究性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二、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难点:通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小实验,增长学生的自然常识,学习小种植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人们特别是农民在春天会进行哪些种植活动,有条件的可拍摄照片或录象。
2、布置学生动手做黄豆、绿豆等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来研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3、让学生在家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种大蒜、种花的实践性活动,并及时作好有关记录。
4、师生共同开辟教师室植物角,作合理布置。
四、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2、行为与习惯:鼓励学生养成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并能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小实验,增长学生的自然常识,学习小种植的基本方法。
难点: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过程
活动
(一)——新闻发布会
1、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们知道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科学道理吗?
2、组织学生开展“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了解农民在春天进行的农事活动,在介绍中可适时展示相关照片或播放录象。
3、结合谚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理解只有春种才能秋收的重要性。活动
(二)——评选小小研究员
1、乐乐猴: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照顾与呵护,种子发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实验研究,你观察到什么,获得哪些知识?小组交流一下。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3、评选十佳“小小研究员”,乐乐猴发奖。
4、乐乐猴总结发言:同学们真是出色的小小研究员,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这三者可是缺一不可呀!活动
(三)——“种瓜种豆”展示会
1、乐乐猴:同学们还开展了小种植活动,现在,让我们举办一个“种植种豆”展示会吧!
2、分组展示小种植的成果,要求挂上自制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作物的名称、种植日期、使用工具和管理方法。师生自由参观。在参观的同时评一评“种植小能手”。
3、乐乐猴:你们种得可真不错!是怎样种植的?又是怎样管理的?请大家谈谈。
4、交流感受。在种植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体会?有哪些感受要告诉大家?活动
(四)——动手装扮植物角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植物角,讨论管理措施。
作业设计: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照顾与呵护,种子发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实验研究,你观察到什么,获得哪些知识?小组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小实验,增长学生的自然常识,学习小种植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与种植有关的小观察、小实验、小游戏等研究性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难点:通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小实验,增长学生的自然常识,学习小种植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
(五)——“学有榜样”故事屋
1、同学们,我们把今天的学习活动在校园的花坛旁边进行,你们感觉怎么样?
2、是呀,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么美的环境离不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位85岁老人的故事,好吗?
3、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马永顺会被评为“全球500佳”,他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4、过渡:马永顺老人已经走在前面,用实际行动为地球妈妈添绿,向地球妈妈献上一份最美的礼物。我们可不能落后,得赶快行动起来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
活动
(六)——“花草树木作用大”擂台赛
1、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花草树木作用大“展开知识竞赛,根据活动情况选出本期擂主。
2、原来花草树木的作用这么大,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了一个与树木有关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在哪一天?那一天要进行什么活动?
3、演示课件:歌曲《热爱地球妈妈》,学生学唱。
4、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同学们,为了让地球妈妈更美丽,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你准备怎样做?
5、学生讨论发言。
活动
(七)——小剧场:《和小树小草叫朋友》
1、随着擂台赛的结束,我们的小剧场即将开演了。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跳皮筋》、《打游击》、《护绿小队在行动》这三个剧目,自己挑一个剧本,自由组合表演小队,赶快编一编、练一练。
2、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时发给头饰,尽可能请几组学生表演。
(八)——护绿小队在行动
1、谁来说一说:你看见了哪些不爱护花草树木的表现?
2、组织学生成立护绿小队,做学校、社区的“护绿小卫士”。
3、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定期交流。
作业设计: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同学们,为了让地球妈妈更美丽,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你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春天的种植
马永顺“全球500佳”,花草树木作用大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米的种植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健康教案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