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第1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教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教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教师: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教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教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教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教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复习写数、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教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教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教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教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教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教师: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119页第4题。
教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教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教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教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教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教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2
数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的读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计数、每个十个小方二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较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思品教育)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朋约能坐多少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试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在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流畅发。
4、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358
师:这是多少?请你写出来。教师板书:写作:358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三百五十八。
(3)教师拨203
①请你写出这个数,并请1人板演,注重强调格式。
②在练习本上,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630。
1、请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2、请学生核对。
3、师:说一说这个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5)、同桌互相拨数、认读。
(6)、完成第69页面的做一做第1、2两题。
1、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
2、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板书设计:(略)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 1000 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数位:千位,感性认识计数单位: 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及观察、操作、思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2.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生活,收集数据
1.问:生活中有许多较大的数,谁说说有那些较大的数?对于较大的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的会读,有的会写,有的知道数的组成等。)
2.揭示课题:对于较大的数,你还想学会哪些知识?(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二、激趣迁移,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一小堆正方体。(10个)
(1)这有一小堆小正方体,谁能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问: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板书:个)好,那你来数数看。(学生数,课件演示,一个一个的出示小正方体)
问:正好数了几个一?(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2)出示问题: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较大一堆小正方体。(100个)
(1)这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谁能很快的数出有多少个?(100个)你们是怎样数的给大家说说,并数数看。(有的可能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可能10个10个的数。问:哪种办法又快又好?(生:10个10个的数。)
(2)我们一块来数一下,好吗?齐数。(课件演示:10个10 个的数。)问:正好数了几个10?(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个。板书:百)
(3)出示问题: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 )。
3.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
(1)这有更多的小正方体,怎样能很快的数完?数数看。(学生试着数)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交流后,问:哪种方法更好?有的说出一百一百的数。)
师生共同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的数)
问:正好数了几个100?(10个)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0个,板书:千)
(2)出示问题: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
(3)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指名说。)
A、当物体个数较少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b、当物体个数较多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
c、当物体个数更多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
三、数数竞赛,突破难点
关于数数,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做一个数数比赛。
1.从198数到206,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大声数,开始。
2.从985数到1000,同桌对数,一个同学先数,另一个同学接着往下数,开始。
3.从890数到1000,男女对数,比比哪一队数的流利(一十一十的数)
四、自主学会读、写法及组成
师::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现在我们来做个估数游戏。
1.估一估,我们二年级有多少人?(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50人,有5个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273人。)
问:谁会写这个数字,集体在本上写出来,指名板演。 齐读。
问:这个数字谁能说出它的组成?(273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后其他学生回答。)
2.第二个游戏,考考你,一年有多少天?(365天)学生回答后,组织自学。第一步,在本上写下数;第二步,读一读;第三步,说说它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出示课件:
问;谁会拨126、304、580?
问:谁能说出126、304、580这三个数的组成?
问:这两个数中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
这两个数中的0哪个读出来哪个不读出来?(读一读再说)
板书:126、304、580
拿出计数器:同上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69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
(1)每种物品各多少钱?
(2)妈妈带了1000元钱,买这三种物品够吗?答后追问: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妈妈选中了照相机,该怎样付钱?
(自己想一想,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3.我校有多少学生?估估看。(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50人,有30个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1664人。)
(组织自学。第一步,在本上写下数;第二步,读一读;第三步,说说它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六、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 例2 写作:126 读作:一百二十六
10个十是(一百) 写作:304 读作:三百零四
10个一百是(一千) 写作:580 读作:五百八十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考
教学用具: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2、情境;小朋友在电梯里说出自己家的楼层。你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几楼?
3、填空:4+( )= 8 6+( )= 10
5+( )=9 8+( )= 10
二、加法表;
(1)观察有什么规律,可以讨论
(2)汇报
(3)开火车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学习减法表:
方法同上
四、小结
板书:
加法表 减法表
略 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巩固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重点:
复习大括线题,区分求整理与部分的题
教学难点:
弄清部分与整理的'关系。看图说图意
课前准备:
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7-3=4 6+2=8
(二)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3+4=7 7-3=4
4+3=7 7-4=3
(三)在○里填上+ -号 订正:3-2=1 6+3=9 4-4=0
3+2=5 6-3=3 5+2=7
(四)填空并回答问题
1、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西红柿有几个?3个,蘑菇有几个?3个土豆有几个?4个茄子有几个?)
2、哪种菜最多?(土豆)哪两种菜的数量同样多?(西红柿和蘑菇同样多)西红柿、蘑菇、茄子共有几个?(3+3+2=8)
(五)口算练习7题1.自己计算注意方法2.小组订正互查互改1+4+3=8
板书:
3+4=7
4+3=7
7-3=4
7-4=3
7-3=4
6+2=8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五节车厢的火车图片,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图片各一张。
2、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的动物卡每个幼儿一套。
3、幼儿人手一套1-5的数字卡。一个小圆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去旅游”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贴绒火车和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数一数)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要乘火车去旅行,什么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坐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老师说动物,幼儿举数卡)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玩游戏:
(1)、给小动物排队。教师要求幼儿将桌上的小动物排成一排,然后分别说说排在第一到第五的小动物分别是谁。每个幼儿排的顺序可以不一样。
(2)、给小动物传球。教师让小朋友将求传给第几个小动物,幼儿就将桌上的小圆片传给第几个小动物。
(3)、要求幼儿将1-5的数字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摆在桌子上,然后教师说将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幼儿就迅速将该小动物找出放在第几个数字下面 个小动物。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6
体现新课标的: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本单元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要求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设计: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物图-手指图-点子图-数”的过程感受有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体会数的不同表达形式及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2、3、4、5,掌握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1、2、3、4、5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的玩具和小朋友,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手指告诉老师物体的数量是几.
2、用圆点表示1、2、3、4、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1)一个太阳、伸出1个小手指、画一个点子用1表示。(板书:一个点和1)
(2)2只小鸟、伸出2个小手指、在一个点子上再添1个点。(板书:两个点和2)
(3)3个小朋友玩秋千、伸出3个小手指、两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3表示。(板书:3个点和3)
(4)4个小朋友玩压板、伸出1个小手指、三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表示。(板书:4个点和4)
(5)5个小朋友玩转椅、伸出5个小手指、4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5表示。(板书:5个点和5)
3、数序:给这5个数排排队。(从小到大)谁最小?谁最大?从大到小怎么排?
4、进一步建立数感。老师指几学生摆出同样多的圆片。
(1)3
(2)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吗?4152
5.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请你在桌子上摆出1个圆片。再摆一个是几?2是怎么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3跟2有什么联系?……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中间数。相邻数。抢答游戏。
(3)教师提问,全体抢答。
3的前面是几?4的后面是几?谁在2的后面?谁在5的前面?1在谁的前面?4在谁的后面?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1和3的中间数是几?
(4)学生提问,全体抢答。
(5)同桌互相提问、回答。
(6)介绍单数和双数。
将2和4两个数向上推出。
为什么老师把2和4推出来了呢?
教师演示:2根铅笔——1对4根铅笔——2对
像2和4这样成对的数,我们叫它双数,你还知道哪些双数?
教师演示:3根铅笔——1对还余1个
像3这样,分完后还剩下单个的1,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单数。你还知道哪些单数?
6.比较大小
7.指导书写
(1).观察占格位置(要使学生一看就知道从哪里起笔,怎么拐弯,在何处收笔。同时教材了让学生模仿写数字的练习格,使学生在学写数字之初,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和在方格中的布局,一方面为独立写好这些数字打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才美观、漂亮。)
(2)教师先示范每个数字的写法。把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演示清楚。并说明每个数字在写字格中的布局。
(3)接着让学生按每个字的笔顺进行书空练习,或在桌子上比划。
(4)最后让学生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和写。
三.巩固练习9页
1、数一数(课件)图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连线
3、看图,先画圆点,再写数
4、圈一圈
四.:说说书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五.作业:用1、2、3、4、5分别说两句话
板书:田格写1、2、3、4、5
课后反思: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学生对事物数量,数序以及大小掌握的比较好.再让他们数数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初步感受数的意义。但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书写不太美观。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
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
5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