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供更多实例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教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经验,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下雨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下雨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勾线、晕染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下雨天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动态。
2、能用冷色、灰色表现下雨天的色彩。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在下雨天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观察人们的衣着特征以及雨滴从天上掉下来时形成的线条;幼儿体验过自己撑着雨伞或穿着雨披在雨中行走的感受。
2、各种雨具(雨伞、雨披、雨鞋)。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表演避雨的情景。
教师:下雨天,你会怎么办?
2、引导幼儿回忆下雨天人们的衣着特征和动态。
(1)教师:人们在下雨天怎样让自己不淋湿?打伞时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穿上雨披时,我们能看见的是哪些部位?
(2)教师:雨从天上落下来时像什么?(像一根根的线)想一想下雨的时候,天空是什么颜色?(灰白色)
(3)幼儿表演有的穿雨衣、雨鞋,有的两人共撑一把伞,有的在屋檐下躲雨的情景。
3、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尝试画出下雨天的景象。
(1)教师:要画出下雨天人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怎幺样,天空是什么颜色。
(2)教师:穿雨披和打伞的人都可以用先勾线再染色的方法进行绘画,天空可以用大号笔刷上淡淡的墨。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5、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是下雨天的?
(2)引导幼儿侧重从下雨天人们不同的避雨方式、人物动态、色彩和构图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下雨天”灰蒙蒙的场景和色调比较适合运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在表现人物方面,方法各异:有的幼儿先用勾线冉染色的方法表现穿雨披的人;有的用勾线的方法画出人物头部,用毛笔侧锋的方法两三笔完成身体轮廓,简洁、形象、生动;很多幼儿画了打雨伞的人,但也各不相同,有一人打伞的,有两人共撑一把伞的。在表现天空的颜色时,有的幼儿运用了较深的颜色晕染天空,用较粗的线表现雨和闪电,说“这是个雷电交加的下雨天”;有的幼儿运用了淡淡的蓝色和细细的线条,说“这是和风细雨的下雨天”。
小百科: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下雨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3、知道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4、懂得雨水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
1、透明杯子1个、玻璃板1个、玻璃纸1张、50-60℃热水(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吸水布、温度计1个、a3纸及展示板1个、油性笔1支、篮子1个、实验方桌1个。
2、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动画片。
3、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露珠、太阳和风等图片投影片。
活动过程:
一、谈论:雨中出门的感受(5’)
1、说一说:各自喜欢或不喜欢下雨天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4位幼儿回答)
(喜欢:天气变得凉爽、空气清新;不喜欢:出行不方便、空气潮湿阴冷。)
追问:雨天可以做哪些事情?(1-2位幼儿回答)(室内活动、观赏雨景、阵雨后看彩虹。)
2、思考: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3-4位幼儿回答)
追问:为什么人们会说春雨贵如油(就是春天下的雨就像油一样宝贵)?(1-2位幼儿回答)
(春天种子要发芽需要雨水,小树长大、开花也需要雨水。另外,春雨下得少。)
小结:雨天虽然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小动物要靠着雨水来解渴;雨水使空气清新,连马路也会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自然界万物都不能缺少了雨水。
二、实验:雨从哪里来(15’)
1、猜测(2’)(1-2位幼儿回答)
师:既然雨水是这么重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幼:水蒸气升到空中后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后会变成雨点掉下来。)
2、实验验证(10’)
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发现雨水形成的奥秘吧!
教师操作:(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全部过程由教师操作。)
第一步:教师将热水倒进杯子里,让幼儿观察上升的水蒸气。并拿出玻璃纸和玻璃板,让幼儿先看,再触摸,感受两个都是透明的,并且玻璃板比玻璃纸的温度低。
第二步:先用玻璃纸盖住杯口1分钟,让幼儿观察玻璃纸上发生的现象(水雾,实际是很多微小的水珠形成的,在显微镜下就看得清楚)。
师:你们看这一块不透明的地方是不是很像云彩啊!
第三步:再改用玻璃板盖住杯口2分钟,让幼儿观察玻璃板上发生的现象(小水珠,并且慢慢变大,如果时间够长会看到水珠最后会掉下去)。
提问:为什么玻璃纸上只形成一层很微小的水珠,而玻璃板上会形成大水珠?
(水蒸气在玻璃纸和玻璃板上都凝结成小水珠。但由于玻璃纸上的温度高,玻璃板上的温度低,小水珠只有遇到冷的东西时才会凝结成大水珠。)
3、解释实验,思考雨的形成过程(3’)
实验记录:教师边解释边在展示板上画图。我们开始把热水倒进杯子就是模拟太阳光照射海水,使海水经过太阳光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会往上升,碰到玻璃纸后就变成很小的水珠,这些水珠就像云朵一样。因为玻璃纸的温度也是比较高的,杯子里面的水珠就不会再变大了。只有当我们换成玻璃板后,玻璃板的温度很低,小水珠就会变成大水珠,最后就变成雨点落下来了。
小结:雨水形成的过程是地面上的水经过阳光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温度降低就变成云朵,云朵遇到冷空气又凝结成雨点落下来。
三、欣赏故事《小雨点旅行记》(10’)
1、欣赏多媒体故亊《小雨点旅行记》(7’)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在看的过程中要注意,小雨点在旅行途中都遇到了哪些“亲戚”?
2、从投影片“小雨点的亲戚”里,为小雨点找“亲戚”。(3’)
提问:请你们去图片中找找谁是小雨点的“亲戚”?(集体回答)
追问:说说你们的理由。为什么浪花(表哥)、冰雹(表弟)、雪花(表姐)和小雨点是“亲戚”?(因为它们都是水变的)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气体、液体和固体,还有不同的样子:水珠、雪花、冰雹。
思考:小雨点的其他“亲戚”(云、雾、霜、露珠等)(1-2位幼儿回答)
(结束前可以把玻璃板拿起来,让幼儿观看上面的水珠掉下来的过程,就像下雨一样。)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小雨点的其他“亲戚”。然后写在记录本上明天带给老师看。
下雨美术教案篇3
一、环境创设
1、收集有关雨天和雨后景色的照片贴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观看并交流相关的生活经验。
2、环境中设置“雨具区”,请幼儿从家里带各种雨具,如雨伞、雨衣、雨鞋等,分类摆放,方便下雨时带幼儿开展雨中的活动;也可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小伞吊在活动室供幼儿欣赏,或为集体活动、表演游戏所用。
3、在自然角中,将幼儿收集的雨水与自来水分别接在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雨水和自来水有什么不同。
4、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材质不同的废弃物品,如奶粉罐、饼干盒、小塑料桶等,放到教室外的屋檐下,等下雨的时候,与幼儿一起听听雨滴落在不同物品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二、生活活动
1、小雨天里,带幼儿去拍摄一些有关雨天的照片(雷雨天要避免外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逢雨天就带幼儿观察雨。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雨落在地上、窗户上、滑梯上声音,说说是大雨还是小雨。每次观察时,都问问幼儿的感受,鼓励他们画下“今天的雨”,可以整理成属于幼儿的《和雨一起玩》小书。
3、引导幼儿观察雨后周围植物的变化;观察幼儿园的下水道,发现雨水最终流进了下水道。可启发幼儿思考:雨停了,雨水不见了,雨水到底区了哪里呢?等。
三、家园共育
1、请家长在家帮助幼儿学习如何穿雨衣、雨鞋,学习使用雨伞。
2、欣赏幼儿带回家的绘画作品,耐心倾听幼儿讲述对雨的认识和感受。
3、父母带幼儿一起在雨天散步,充分感受不同的雨的差别,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与幼儿一起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鼓励幼儿细致观察雨天的变化。
四、教学活动
1、“大雨小雨”:幼儿学习控制乐器音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能随音乐有节奏地演奏铃鼓和碰铃。
2、“雨天里的多多”:幼儿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感受雨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糖果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想象的内容,感受想的乐趣。
4、“狂风暴雨变出来”:尝试用梳子、棉签作画来表现风和雨,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
5、“雨伞家族”:能根据排序卡上提示的模式完成排序,并能按照自己编排的规律进行模式排序。
五、区域活动
美工区:
(1)“美丽的雨伞”:幼儿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装饰雨伞。
(2)“雨点画画”:幼儿体验用水在地上作画的乐趣。
益智区:
(1)“小蜗牛找朋友”:能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分类,手口一致地点数。
(2)“共伞”: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进行数字与数量的对应。
科学区:
“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种类,关注天气的变化,能用天气牌对应相应的天气。
表演区:
“大雨点,小雨点”:练习铃鼓、碰铃的演奏方法,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
阅读区:
?下雨了》:结合雨中的体验和发现,尝试续编诗歌《下雨了》,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建构区:
“小动物盖房子”:学习综合利用平铺、垒高、架空、封顶等技能,搭建各种形状的带屋顶的房子。
生活操作区:
“倒水”:练习倒水,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下雨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下雨时雨点滴落的场景,能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大胆地表达。
2、运用多种色彩表现雨景,继续学习用水粉颜料、水粉笔在玻璃板上涂满颜色。
3、初步尝试用橡皮在玻璃板的颜料上勾画雨滴的样子。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细致观察过下雨的场景;认识橡皮。
2、水粉笔,灰蓝色、灰绿色、白色等水粉颜料,玻璃板,宣纸,铅笔上的橡皮(或旧橡皮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
教师:下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动作学一学。
2、出示操作材料,与幼儿一起讨论表现雨滴的方法。
(1)与幼儿讨论天空的表现方法。
教师:下雨的天空怎么表现?上次在使用水粉笔刷天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橡皮并示范用橡皮在玻璃板的颜料上直接勾画雨点,引导幼儿学习。
要点提示:
1、用水粉笔在玻璃板上刷颜料的时候,注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序地刷,朝同一个方向刷。
2、橡皮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能自然地将幼儿已经刷好的颜料划出一道痕迹来。这样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可以在玻璃板上勾画很多自己喜欢的事物。
3、幼儿创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橡皮勾画雨点。
(1)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水粉笔,有序地刷底色。
(2)提醒幼儿勾画雨滴的时候不要集中在一起。
(3)提醒幼儿及时印制自己的玻璃版画。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勾画雨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互相欣赏用橡皮制作的玻璃版画作品,交流各自的经验。
☆区角活动美术区:继续尝试运用橡皮在涂抹好颜料的玻璃板上作画。
☆家园共育帮助幼儿收集橡皮,最好是铅笔头上的橡皮。
活动反思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3、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为每名学生创造每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关注不善于发表见解的学生。板书,电脑操作我都尽量让学生来完成,让学生感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教学思路清,语言精: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5、存在不足:
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下雨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语言描述下雨的场景。
2.体验用绘画表达雨景的情趣。
3.感受雨天的有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经验。
课件准备:“雨声”音效及图片;《下雨啦》视频。
材料准备:图画纸、颜料、各种大小的画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效及图片,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时的景象
——听,这是什么声音?
——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
二、播放视频,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下雨的场景
——下小雨时,雨点是怎样的?
——下大雨时,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三、发放材料,引导幼儿动手自由创作雨景
1.鼓励幼儿想一想在画纸上如何表现出小雨、中雨和大雨的样子。
2.幼儿自由创作雨景图,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展示作品,鼓励幼儿表达想法,感受雨天乐趣
——你画的是什么雨?
——为什么会这样画?
下雨美术教案5篇相关文章:
★ 下雨真好作文7篇
★ 我下雨了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