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写作格式上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样才会更加有逻辑,我们在写心得体会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楚,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1
“这几天,忙着处理支教物资的事情呢!”国庆假期,浙江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从湖南回到了浙江宁波的家乡。前些天,在湖南溆浦山区,由她牵线捐建的29所学校全部建成。这几日,在宁波家中,她仍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山区,安排起当地学校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的落地事宜。
全国道德模范周秀芳,原本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的她常常辗转于贵州、湖南两地,进行长期支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支教奶奶”。
周秀芳的支教路从20xx年开始。“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支教梦’。”周秀芳说,50岁时,她曾因年龄大而被拒绝过支教申请。直到20xx年,看到贵州省惠水县招募支教老师,“不甘心”的她又燃起了这个梦想。
支教之路,远非易事。山路陡峭,蜿蜒曲折,走访学生时,周秀芳常常手脚并用,抓着身边的树枝、茅草,一点点艰难前行。艰苦的物质生活对她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如果不保养膝盖,晚年或许就要在轮椅上度过。”医生曾这样告诫过周秀芳。
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她的支教脚步。在贵州、湖南执教后,周秀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更多的人关注起这些教育资源贫瘠的地区。
电话、微信、微博……在周秀芳的支教事迹被广为报道后,她收到越来越多的爱心捐款。如今,周秀芳已不仅仅是一名支教老师,更化身为一名“爱心搬运工”,将来自遥远的爱意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大山深处。
“因为周奶奶和其他奉献爱心的叔叔阿姨,我们才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观音阁镇颜家垅村兴华希望小学的小美(化名)说。前不久,在周秀芳牵线建成的第29所希望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小美第一回听到了宁波鄞州的老师进行的视频同步授课。
这一次,周秀芳又在溆浦山区连续待上了数日。为了带领着爱心人士一起走访学校和村子,年逾古稀的她经常忙到深夜,才躺下休息。
最终,在周秀芳的奔走和呼吁下,宁波地区爱心群体先后捐建了36台多媒体一体机,并相继投入使用。“我们想让这里的孩子也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谈及筹划多媒体教室的初衷,周秀芳坦言。
这个国庆假期,从湖南回到宁波,周秀芳还是没有闲下来。接起一个又一个电话,她又询问起了一千多公里外大山里的孩子们上学的事情……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2
今年七月,华坪女高将送走它的第十届毕业生。20_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也自己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十二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张桂梅说,当她走进华坪、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本以为一两年之后就会离开,没想到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
“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的安慰。”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3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平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共产党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党旗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五星红旗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4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xx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5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感动,令我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的心灵,发出动人之声。
陈陆,36岁,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陈陆带领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陈陆英勇牺牲。
张定宇,57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俞贺楠,36岁,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薛牛坊村第一书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驻村干部),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18年俞贺楠主动请缨扶贫,到山西贫困村薛牛坊村任第一书记,他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优势,在党建引领、消费扶贫、产业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使薛牛坊村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至0.47%,实现整村脱贫。俞贺楠父亲患脑梗塞长达14年,2020年初母亲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脑转移,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他把父母从沈阳接到山西大同天镇县一块居住。
……
得到殊荣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可,他们是怎样变得这么伟大的呢?
是的,他们都是普通人,可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爱国。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6
出生于1957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年8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她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来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记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可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1997年4月,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变得特别黑,但肚子却越来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想到承担的4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边是学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边是自己的生命,怎么办?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1997年7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6230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篇7
每次寒假结束都会在学校里观看《感动中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的感动的品质,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热泪盈眶!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国旗,国歌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__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关文章:
★ 人物外貌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