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心得体会参考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是为了把心中所感记录下来铭记于心,在写心得的时候,我们要抒发好个人的内心感受,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抗疫英雄心得体会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参考8篇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1

也许我们无法将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名字一一诉说,但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消防官兵,他们本同我们一样,也为人子、为人母,有着自己的家庭和幸福。但当他们穿上隔离服的那一刻,他们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他们有的与我们年龄相仿,但危险降临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民情怀无不令我们为之动容。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冲在前、干在先,有担当与责任意识,不传谣、不造谣,及时公开透明信息,给公众以的信心与安心。自觉遵守组织规定,配合领导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村庄、社区,外出返乡人员要及时上报进行备案登记,对火车站、超市等人员密集地区做好人员、物资及交通工作的查验工作,对疑似症状人员要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将疫情扩散可能性降到最低。

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鼠年春天到来之际,我们经历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冬天。但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冬天快要结束,春天也必将来临。防控疫情阻击战,我们也必将取得胜利。此刻我们所坐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让我们约定,待到繁华盛开时,携手共进更加美好的明天!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2

2020年的庚子春节,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们面戴口罩,眼神中互相是戒备与疏离……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时刻牵动着14亿人民的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却有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用尚且稚嫩的肩膀,众志成城,扛起了爱的桥梁。

那一天,白衣着身,是英雄出征战场的铠甲。近日,网路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最美的背影,点赞最多的一张照片就是几位医护人员,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站成一排,赶赴病房。我们在过年,他们在帮所有人过关,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因为你们的坚守,让我们不再恐慌,因为一袭白衣,让我们看见最美丽的铠甲。曾经将名字写在校服上的90后们,变成如今将名字写在防护服上的一线战士,防护服下的他们,也和你我一样,是子女、是父母、是挚友,是鲜活灿烂的普通人。他们怕吗?当然。但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克服恐惧、义无反顾地顶上去,是他们,面对肆虐的疫情,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是他们,用逆行的单薄身躯,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正如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所形容那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这群90后,是拥有着隐形翅膀的天使。

那一刻,青丝斩断,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1月26日,一则光头护士的新闻一度引起关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身为90后护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她果断将两个孩子送离了身边,并且因为毛发也可能沾染病毒,所以自己在家毅然剪掉了齐腰长发光头明志。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样拥有长发的我,更能理解这一决定的深重意义。女孩儿爱美,剪掉长发尚可,但是剪成光头,哪怕男士,又有几人有此勇气?当大家感动地说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单霞却觉得剪个光头真心没什么,只是为了我好戴帽子,好穿防护服,好上战场,好保护自己和同事。因为穿上了这身白衣,戴着护士帽,有了信仰,即使害怕也不能后退,为了切断传染源,努力救治病人,他们做的事情,比剪发还多得多。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我也不会做逃兵,这些话,都出自一名95后的小女孩之口,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疫情爆发到现在,从除夕夜开始,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未离开。因为有这样一群年轻巾帼英雄无私勇敢,在病毒面前毫不害怕,舍身为民为国,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为之战斗的决心,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信心。

那一句,义无反顾,是赤子心怀感恩的大爱。24岁,恰是青春正好的年纪,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佘沙,却有远超这个年纪的担当和感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她,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医院发布召集第二批援汉医疗队成员的通知后,她就主动报名请战,在她和护士长的申请理由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那句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与此相似的,还有一名95后男护士许汉兵所说的,生在中国是件幸运的事情,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奋战抗肺炎一线的他,在防护服上郑重写着精忠报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看似简单,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为了家国大义,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的代价,他们,为我们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澎湃爱国情。年轻的90后,曾经被人们称作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质疑,我们是否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否能扛起中国走向未来的坚定脊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90后在严峻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奔赴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探访疫情真相的青年记者;除夕夜整装待发,支援前线的解放军医疗队;各地医院,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心系武汉,捐助物资善款的海内外爱心人士。无数感人肺腑的事情中,90后用实际表现告诉社会:我们,一定行!滴水汇成江河,有14亿同胞站在我们背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请相信每一个人的付出,相信阴霾过后终有灿烂彩虹。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3

初次见到您是在一张照片中。照片中的您因为动车上没有座位,就挤在餐厅的一个角落,疲惫地睡着了。八十四岁的您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因为武汉出事了:武汉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百姓们吓得惊慌失措。您的到来就像一束阳光,给了老百姓希望。您的到来就是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地的老百姓是这样说的:“看到钟南山,我的心里就踏实。”这是一种多大的赞美和信任啊!老百姓们为什么这么信任您?因为您的逆行改变了十七年前的非典结局;因为您的心中有信念;因为您路见不平就开怼;因为您敢自己打脸;因为......所以老百姓们信任您。您就是我们新时代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有了您的带头,一批又一批的医生和护士都纷纷踏上了支援武汉的道路,一车又一车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武汉。

尽管医生在尽的努力救治病毒感染者,专家也日夜不停地研究治病的药物,可怕的病毒还是迅速地向全国各地蔓延。爸爸妈妈没有袖手旁观,也参与到这次艰难的战“疫”中。当口罩成了有价无市的稀缺品,爸爸毅然拿出家里储备的许多口罩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妈妈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就更辛苦了。她不但要在家长群里仔细排查与确诊病人或是被集中隔离人员有接触的学生和家长,提醒家长做好防护。还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主动配合小区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交通要道值守、环境消毒整治等工作。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不能给全国上下一心的战“疫”添乱。我能做的就是牢记钟爷爷的话“不出门,不出门,不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这个社会总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喜爱造谣。我们不能相信谣言,不制造谣言,也不传播谣言。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4

抗“疫”英雄张定宇

在2020年1月份,在本应家家团圆的春节,在辞旧岁迎新年的中国,一场储蓄已久的疫情爆发了,它像一只贪婪的大手,把幸福与快乐挥散,把人类拉向痛苦的深渊,它以飞快的速度在全国蔓延,它吞噬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它让一个又一个人陷入了绝望。它就是形式sars,但却比sars更加恐怖,残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白衣天使迎难而上,抗疫英雄层出不穷,在可怕的新冠肺炎面前,中国人如同觉醒的雄狮,咆哮着,奔跑着与疫情战斗。

张定宇,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伟大或许是司马迁口中的“重于泰山”吧。张定宇,1963年12月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

在忙碌的金银潭医院中,总有一个佝偻的背影,他就是张定宇院长,年过五旬的他身患渐冻症,妻子在好几十公里外的医院因感染新冠病毒隔离治疗。每天凌晨两点入睡,凌晨四点有起床工作,在急诊楼中,他穿着白大褂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眼镜上沾着水珠,混着雾气。他那已经发病的双腿,走路颤颤巍巍地;脱下口罩,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他那被消毒水浸的一块一块往下掉皮的双手;他坚守抗疫一线的背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默默无闻工作后的汗水,是人民幸福与快乐的源泉。

张定宇院长在记者采访中笑着说:“我为什么不歇?我以后有的是时候歇,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些呢?我看着你们做,我会很难受的。”身患绝症的张定宇院长跟记者打趣。

张定宇,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名字!

他,是疫情克星,他,是抗疫先锋!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5

疫情发生以来,呼伦贝尔市住建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在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在突击队伍中,有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积极上进、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抗压能力强,在这场战“疫”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用实际行动 践行入党誓??

“全国都在抗击疫情,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样也是队里的年轻同志,疫情防控中的基础工作就请组织放心交给我吧!”呼伦贝尔市城建档案馆赵健秀---一名94年的女孩子虔诚地说。除了和其他队员一起到社区值守,她还主动承担起第四小分队最繁琐的排班和值班统计工作。第四小分队共计25名队员,每名队员的情况都不同,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得到适当休息,尽量减少队员超负荷工作,她充分考虑每名队员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个人需求等,合理调整排班,确保每名队员都能够有更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执勤回到家,不管有多疲惫,她都能够及时统计、汇总各类资料、数据和台账等,经常加班到深夜,全力做好突击队的各项信息保障工作。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曾说:“共产党员宣誓的时候说过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这个时候不管平时入党你是什么样的想法,这个时候不管怎样你都得上去,为了信仰上去也好,为了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赵健秀说她对这段话感触颇深,这就是党组织的考验,她深深地体会到入党不只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不只是宣誓的时候的信誓旦旦,是真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刻,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刻,愿意坚定的冲在最前面,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她认为这是她要扛起的责任,她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坚强决心。在值守期间,她认真做好来往人员和车辆登记,对未佩戴口罩的居民进行耐心劝导,说服成功后的小小成就感让她倍感喜悦。她说,劝说成功一人戴上口罩,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得到安全,防控疫情就少一份风险。为了方便登记没有办法戴手套,手被冻僵,在喝到热心群众送来的热水时,她的心里暖暖的、甜甜的。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赵健秀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温暖,用勇气叩问初心,贡献着年轻的力量,和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同志们并肩作战,坚决打赢这场防疫总体战、阻击战。

哪里需要 我就在哪儿

“辛苦了叔叔!”一个小男孩儿一边向青年突击队的郭外问好,一边从怀里掏出两瓶“红苹果”软饮迅速放到他的手里,然后飞快的向他家的方向跑去……还不等郭外婉言拒绝,小男孩儿已不见踪影。94年的郭外说,有很多这样热心群众的暖心反馈,给了他很多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让他更加坚定了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的信心。在没有成立青年突击队前,郭外就已经踊跃加入到所居住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得知所在单位也要成立突击队后,他毫不犹豫地再一次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来。一次值守夜班,清晨6点半左右,一位年长的女士在小区进出口门前伫立等候,他便上前询问,她说她是来给姑娘照顾孩子的,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在本地医院上班,疫情期间每天都要很早到单位,孩子太小没人照顾,她知道现在有规定是从晚20:00到早7:00小区实行宵禁,因为还没到可以进出的时间,所以就在门口等等,等到了规定时间再进小区。听到这些,他深受感动,很感谢这位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把她请到搭建的帐篷里,虽然帐篷里没有那么暖和,但足以抵挡清晨刺骨的寒风。到了解除宵禁的时间,按照规定检查了这位女士的证件,“孩子,辛苦了,把衣服穿厚实点,别再感冒了”,临走时她留下了这句暖心的话语。还有一次,有位居民跑来值班车上询问:“我儿子是从郑州回来的,现在已经过了隔离期,而且没有发热的现象,能不能解除隔离?”郭外认真负责地向居民解答,“好的,非常感谢,你们辛苦了,这样严格的管理,我们住在这里都很放心!”郭外说,虽然疫情用一层口罩把人与人之间隔离开来,看不清每个人的表情,但大家并没有因为这样就变得疏远和冷漠,居民群众用最朴实的话语和自觉的行动给我的反馈,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认可,在疫情肆虐时,有这样的群众能够和我们共同面对、共同抵抗,怀揣理解和支持,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个冬天虽然很冷,但心却很暖。

站好每一班岗 守护每一个人

89年出生的李思凝和的96年出生的郭念博都是平日工作中话不多的年轻人,但做起事来都非常认真、负责。主动加入到青年突击队后,他们默默付出,毫无怨言,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守护好每一个人。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反馈和认可,能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主动扛起这份责任,凸显了他们的勇气和时代担当。“你们的严谨和严格,让我们居民更加安心地居住在小区里,真的太辛苦了,谢谢你们!”“天这么冷,你们真是我们的战士!”“谢谢,辛苦了!”……执勤工作中,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些暖心的话语,这些温暖无时无刻不感动着这些年轻队员,鼓舞他们更加努力、用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而队员的细心和负责也同样温暖着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天气变暖,小区楼房屋顶上的冰雪开始滑落,细心的李思凝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看到有居民路过,就及时告知,并随时关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和感谢,她说:“我们‘战’在这里,就想对每一个居民负责,不只是疫情中的排查、登记、量体温,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也都会留意、留心,能帮忙的、能多做的,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奶奶您好,您这是要出去做什么啊?”一次执勤中,郭念博遇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要出小区散步,考虑疫情期间风险较大,同时担心老人一个人出门在外会有不便,于是他建议老人在小区院内散步,但不管怎么劝说老人都坚持要出去,于是他为老人作了登记,并叮嘱:“出去要注意安全,您慢一点走,别在外面待太久,早些回来……”老人点点头慢悠悠地离开了,直到看不到老人的背影,郭念博才安心的回到岗位。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回来了,手里抱着一联儿酸奶,看见他下车,就要把酸奶给他,郭念博见状一边感谢,一边婉言拒绝,然后搀扶着老人一直送到单元门口,看着口齿和听力都不太好的老人进了门才放心离开。他说,我局结对的社区属于老旧小区,有很多老年人,平日里也都会帮助他们做一些事,他认为这是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应该做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够换来居民的平安和健康,这是他最期望看到和努力想要做到的,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守护这里的每一个人。

这些年轻的心时刻被疫情的动态所牵动,时刻为居民的健康和安危所着想,在抗“疫”战斗第一线朴实的散发着光和热,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地践行在战“疫”前沿。坚实地站好每一班岗就是他们对抗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疫情不退他们将始终如一,继续坚守和守护,一起等到春暖花开,共同庆祝“久别重逢”,牢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嘱托,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6

抗“疫”英雄吴红卫

新冠病毒,体积虽小,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它如一块巨石坠入水中,把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冲在了一线。吴红卫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队伍。在他刚到湖北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因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而且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再加上严实的防护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相应地因这样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视线模糊,这样导致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吓倒,吴红卫坚持了下来,并为自己能在国家危难时机而尽力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适应,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他又面临新的考验。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极低,这既影响了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早日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监护病人的治疗工作,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在日记中写道“进入病区的前几天,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伤看作是一种高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这就是今天我要称赞的抗“疫”英雄吴红卫。他大爱无疆、他医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隔离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们晋城人的骄傲。我们等着你的早日归来!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7

一线天,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又因景观奇特而闻名。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1:350,这些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前方要战“疫”,后方要守护群众,你们和你们一样在战“疫”一线的工作者才是最美的“一线天”。

近日,总书记在调研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这场战疫中,能否守住社区这道最有效的防线,关键看你们。有你们坚守,所有社区就会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在战“疫”一线,你们如磐石一样坚韧。常说,身在其中,方知其中“味”儿。其实,在战“疫”一线的你们也有苦、也有累、也有烦,只是你们从不怕!

战“疫”一线不怕苦,因为你们把这“苦”默默地落到了心底。越是饱尝苦难的民族,越能理解灾难的意味,我们是从苦难中走出来,一往无前的民族,你们的“根”就扎在这样的民族之上。越是历经沧桑的国家,越懂得自强的重要。在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度,除了勇往直前,没有退路,你们的“脚”就踏在这样的土地上。在战“疫”一线的你们,呈现出了“中国人”的脾气,“中国人”的硬气和“中国人”的志气。面对1:350,只有强大的内心才能盛下这样的“苦”,只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容纳这样的“苦”,只有举国的同心才能战胜这样的“苦”,这在你们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你们身上彰显得更加直截了当,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不屈的意志,中国昂然的毅力,中国惊人的品格。平生多磨砺,天地由我行。我们知道,你们把这“苦”默默的落在了心底。

战“疫”一线不怕累,因为你们把这“累”渐渐地用到了极致。疫情就是命令。生长在这里就会坚决地守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这是你们对命令的“回应”。防控就是责任。工作在这里,就会勇敢地守好这里的每一块阵地,这是你们对责任的“回答”。累过极致,就不感觉累了。为了打赢防疫阻击战,无论风雨,你们连轴转、“开夜车”。每天醒来就同时间赛跑,排查、预警、管理、服务,恨不得如哪吒有个“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化作“千手观音”,驱除这场“疫”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白天与黑夜。众人捧柴火焰高,是源于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力量的累积。正如庆幸的是,我们处在可以让数据“跑步”的时代,很多地方已经运用这些技术,把社区工作者和一线抗“疫”工作者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你们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战斗在第一线。

战“疫”一线不怕烦,因为你们把这“烦”悄悄地躲到了静处。基层一线是群众的“天然”防线。记得在做村官时,一位退休的老村官告诉我,把基层工作做好,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耐”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想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一方面,要坚持严防死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角落;另一方面,要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安慰群众的腻烦心理,要安抚群众的抵触情绪,追本溯源,就是要“耐”烦。只有“耐”烦,才能守住这“天然”防线。反求诸己,在战“疫”一线的工作者也有“烦”,更需要安抚、安慰,只是你们在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这种“烦”悄悄地带到了角落里,看一下家里人发来的信息,刷一下朋友圈,甚至是低声的抽泣几声,第二天黎明,你们还是接着干!

“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瞩目仰望,你们就是那万丈青天!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篇8

乌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往日暄闹拥挤的车站,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行人霎那间按下了暂停键,时光仿佛间都凝固似的,一切都寂静了下来,静的有点可怕……

一夜之间,风声鹤唳,“新冠病毒”尤如幽灵般悄然降临在华夏大地上,毒烟缭绕,蔓延蔓延……人们不由自主的感到无助、迷茫、恐慌,口罩、酒精、消毒液,纷纷一抢而空,口罩成了春节不可或缺的年货。

这次春节,很是漫长,为了阻断疫情传播,国家号召我们都宅在家中减少外出。初一一动不动,初二纹丝不动,初三岿然不动……学校推迟开学,工厂延迟开工。我在家中上网课,爸爸妈妈则进行网上办公,空余时间我们一起做仰卧起坐打羽毛球,增强免疫力,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宅在家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关注疫情成了这个春节的头等事。每天我都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战疫情》特别节目,时刻关注疫情的数据。面对不断上升的确诊病例,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当看到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又只身赶赴武汉;当看到李兰娟院士坚持一线病房,每天只睡三四小时;当看到起早摸黑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消防战士、环卫工人;当看到基层公务员、社区志愿者,为减少病毒传播挨家挨户摸排统计,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多日揪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正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我们的一方平安,他们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将安全送给了大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汇集全国精英的医疗队来了;企业加班加点全力生产的防护服口罩消毒液来了;海外华人华侨满载物资的包机来了,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浙江清零,上海清零,广东清零……人们重新焕发出往日的自信、坦然和从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至疫去,山河无恙,你我相约,一起在实中的操场上奔跑,一起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一起去江城赏樱花。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参考8篇相关文章: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300推荐7篇

读后感小英雄雨来的读后感6篇

写医生抗疫的作文6篇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范文5篇

教师抗疫优秀个人事迹5篇

志愿抗疫个人事迹材料7篇

英雄作文400字6篇

2023年抗疫党员事迹材料7篇

优秀护士抗疫个人事迹5篇

大学第一课体会心得体会参考8篇

抗疫英雄心得体会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