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读者认识我们内心世界的文件,优秀的作文一定是离不开大家平时的努力,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风传承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1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为了把后代培养成人,无数父母心甘情愿当“牛”做“马”。但是,真正让自己的儿女成龙做凤,光有无私的爱心还不够,还需要用好家风培养好后代。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风都会在孩子的意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们性格、品质、价值观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心情舒畅、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学习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荡、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的重要性,便是家风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人父母有义务、有责任把家庭料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尽管使孩子具有高尚品质的责任未必完全在父母身上,但为人父母在心甘情愿当“牛”做“马”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家风,用好家风培养好孩子,责无旁贷。如果因为家风不好而使自己的孩子不像“爱德华”而像“珠克”,不仅会让父母伤心失望,对社会也将贻害无穷。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几句话,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风。
这也正是有些贫困潦倒、目不识丁的人之所以能把孩子培育得成名成家,而有些腰缠万贯、学富五车的人却做不到,原因在于有比金钱、物质和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如何做。
家风也是父母之风,父母的良好品质是孩子的无价之宝。父母的缺点就是孩子生命的伏险。父母的品质、作风、性格、爱好,都会自然地在孩子心灵上。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2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依稀还记得春节时期央视有关家风的调查和访谈,人们都淡褪了对家风的重视和理解甚至是漠视。传统的家风,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需在此基础上革故鼎新,培养后人践行八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孝”为核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我们后继人则任重而道远哉!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3
?一纸家风拂面》
庚子年生日后,我恰满16岁。那天依然陷在网课的忙碌旋涡里脱不开身,不曾想午睡醒来时在床头发现了爸妈的一封书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里的琐碎话语必不会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诉说,怀着好奇与揣度,我展开了信纸。
“近夏日炎长,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家既不是诗书之家,也非繁盛望族,甚至只是上几代都是庄稼人的寻常百姓,自然不会有像题挂在客厅的书法大字、小时便被要求的背诵的家训那样化形的家风,他们更偏向字面意思,化为无形的清风,散在生活中,浸润着从懵懂到成熟的我,潜移默化间,蓦然回首,发现家风已悄然润泽了每一寸心田。
父亲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爱书。小时候我字还未认熟,每夜倚在床头等爸爸熄灯,只见他捧着一本老旧装订的厚书,凑在灯下,暖黄的光亮萦在他的镜框上,绕着他翻页的带着粗茧的手指,最后落在页面有些斑驳的书面上,上面缀着无数个我还认不清的字。有时我会凑过去问这是什么书,父亲没有转头,只一字一顿地回答我:《三国演义》。尾音上扬,浸着欢喜。
于是我有样学样,也开始读书。后来,我也爱上了读书且一发不可收拾,那时我还不懂,长大后等自己拿到梦寐以求的书向友人介绍时,开口后才惊觉语气同那时的父亲像了个七分。
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小时候的书大多是父亲的,但因为他工作忙,数量不多,只占了柜子小小的一隅,剩下摆满了杂物。渐渐地,杂物被撤下来,我的书登上了厅堂。随着年纪增长,书的数量逐渐增多,很快超过了父亲的那方小小,在升上高中之前已经把那个大柜子放满。每次提出买书,父亲也不拦,反倒乐呵呵的,甚至会找我借书看。
父亲在信中再三提及了读书的益处,我一一看下来,用心记住。时至今日,文学已经成为了我缀在不长的人生之路前方的长庚星,甚至是一个习惯,闲时阅读是消遣,忙里阅读是激励,得意时静读,失意时抄书......这样浸在文字里时,我恍然想起,是少时的那阵家风,把我这颗小小的种子刮到了这片文学的土壤,我才能在此生根发芽。
“进退有度,以礼待人”
接下来的字迹是母亲的。
母亲是个朴实且热情的人,小时候放学遇到暴雨,她会送缩在路边挡雨的小孩回家;路边捡到钱包,她会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电话,直到对方得知并来领回;好几次她为外出务工还没找到住处的亲戚朋友提供暂时的居所。
这样一个热情的人,她从小教导我时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我很小便被教导独立,也因此早早地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有眼不见,有耳不闻,有口不言”,这是最早被母亲漆在房间墙上的话,我记得清楚。
她在信里写道:“尊重,是人际交往第一要领。”
除却言传,这在母亲平日的举动里也能找到身教。母亲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尊重我的意见,尽管那时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她从未看过我的日记,进我的房间会事先敲门......渐渐的,更懂事一些,我也学会尊重她的观点,尊重她的生活和私人空间。
我知道,比起母女,她也希望和我成为朋友,我亦然。
后来,带着这样的教导,我走过了小学,走过了初中,如今走到了高中。期间遇到过和朋友们的友谊的开始与逝去,也经历过争吵和分歧,每次沮丧时,想到母亲的话:尊重对方,和而不同。便渐渐地从面红耳赤中恢复冷静。
实践赋予理论力量。每一次的挫折,都会加深对过往知识的理解。
母亲也曾回答过我:“善意和热情是我能回馈给过去帮助过我的人唯二两样东西,而尊重和礼貌,是我送给你,在你那段没有我的未来里,能帮助你走下去的登山杖。”
是了,这样的家风潜移默化着我,让我变得更谦卑,能以一个舒适的姿态去探索未知。
“祝夏安”
父亲母亲的谆谆诫言如在目前,结尾收笔的弧度好像也带着真切的期盼,我一时不想再用清风一词形容它,家风,家风,更像是过去的人们凝了半辈子的心血,给予后来者的礼物。你切实抓住它了,便不再是风,而是护佑你向前的旗帜;反之它便是风,一直拂动你的心帆。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4
?灯火暖人心》
秋夜,凉风轻起;湖面,月影浮动。静坐天台,仰望星空。我们看到,远方的灯火也一盏接着一盏地亮起来了……
中秋佳节,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愉。左手提着灯笼,右手拎着礼盒,我和父母有说有笑,朝着家的方向走去。黄昏将至,街市却不减繁华。云边薄薄的光晕,像是笼着金纱的梦,要将温暖揉进每个人的心底。这良辰美景,怎不叫人高歌一曲?走进小区,我看到家家户户从阳台透出的灯火通明,似乎能听到欢声笑语,闻到饭菜飘香。“今天张婆婆这么早就休息啊。”妈妈喃喃自语道。顺着她的视线,在一片光亮中,其中一个漆黑的阳台尤其醒目。“可能是出门没回来呢?”我不以为然,“我们也快回去吧,我饿了。”忽略父母担忧的目光,我催促着他们快找钥匙。
晚饭很丰盛,但显然父母吃得心不在焉。妈妈干脆放下碗筷,一度跑到窗边张望。“还是熄着灯吗?”我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我们还是去看看吧!”爸爸拍案而起。我们急匆匆地准备着,临出门也不忘顺起一旁的月饼,风风火火地赶往张婆婆家。“张婆婆在吗?张婆婆!”我们一边按门铃一边大声呼喊,焦急地等待回应。当门推开的一刹那,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啊——是你们啊。”她苍老的脸上,三分茫然,七分落寞。“是的,婆婆中秋快乐!”我赶紧递上月饼,笑着祝福。“多谢多谢,进来坐坐吧。”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刚要摆手,妈妈却连声说好,我有些不解。当我们进入客厅,感受到空气的每一寸冷清,我才恍然大悟——婆婆是一个人过节,我们要给予陪伴。这天夜里,我们扛了几把椅子上天台,谈过、笑过、感慨过,静静坐在椅子上,感受晚风拂面而来。风虽凉,心生暖意。“进入社会,人与人的距离感会越来越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做人的温度。与人为善——是长辈赐予在外打拼的孩子最朴实的四字箴言。”回家路上,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道,“这是家风,不能忘。”
“与、人、为、善。”我默念着,若有所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流传百世的至真名言,无不是筛选了千年的文化锦囊。而老一辈单单只挑了这四字作为家风,让向善之风在后辈心里劲吹,我们更应铭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也。”说来轻巧,践行却谈何容易?身处冰冷的高楼,我们如何拒绝冷漠,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善意?相信吧,善良是灯,可以穿透碍眼的迷雾;坚守吧,善良是火,可以融化冻结的隔膜。
悄然之间,我看到充满爱的灯火,点缀长空。温暖了你我,也温暖了这座城市。
“我懂了,我也会传下去的。”我在月圆之夜许下誓言。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5
每个家庭都会有各自良好的家风。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的良好家风是勤俭节约。
每次和妈妈逛街,妈妈总不舍得乱花钱买衣服,不会像其他孩子的妈妈那样大手大脚的花钱。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妈妈才会适当的花一些钱,这就是勤俭节约;每次看到爸爸穿着破旧干净的衣服和袜子时,我总会心疼不已,吵着闹着要爸爸买新的,可爸爸每次都满不在乎的说:“没事,你看,这还能穿嘛,不用买!”这就是勤俭节约。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所以,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小朱去逛街。当我们走进一家服装店时,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件漂亮的白色羽绒服,帽子上还有一个毛绒绒的小球,煞是好看。我惊喜地走到那件羽绒服旁,仔细地看了又看,正好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一边轻轻地抚摸着衣服,一边啧啧称赞道:“漂亮,就是漂亮!”小朱看到我这么喜欢这件衣服,便笑着说:“你穿这件衣服一定很好看,既然那么喜欢,就买了它吧!”听了小朱的话,我翻看了一下价格,“哇哦,真贵呀,两百多块呢!”我吓得跳了起来,连忙摆摆手,“不不不,还是不要了吧!”
“哎呀,你家又不是没有那几个钱,叫你爸爸妈妈给呀!”这时,我耳边响起了爸爸、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脑海中浮现出了爸爸、妈妈平时勤俭节约的画面,我斩钉截铁的说:“是,我家是不缺那几个钱。但是,我爸爸、妈妈从小就教我要勤俭节约,所以,我不会买这件衣服的。我现在也不缺衣服穿,我要买学习用品!”小朱看我态度这样坚定,沉默了,一言不发。“小朱,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勤俭节约呀。爸爸、妈妈挣钱也不容易。”我诚恳地对小朱说。小朱听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道:“嗯,我懂了。小秦,谢谢你的提醒!我今后一定不乱花钱了。”看到小朱这样明白事理,我心里像吃了蜜糖那样甜。
勤俭节约是我家的家风,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攀比浪费为耻,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6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家风是什么?是家庭中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是摸不着的风尚习性,是家人们举手投足间的真实流露。它经过长时期的汰选、沉积,是一辈又一辈人的思想结晶。
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倡“节俭”,坚决否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三国时期著名人物诸葛亮就曾在《诫子书》中教导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这一中华美德,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它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勤俭的人。我小时候,奶奶就用行动为我贯彻着“节俭”的家风。以前,奶奶和爷爷在长岛租了个房子,就在部队大院旁边。小时候,妈妈很少给我买玩具,正巧奶奶就住在部队家属楼旁住,许多人家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玩具还好好的,就扔了。奶奶就把玩具捡给我玩,我不想奶奶被人叫做“捡垃圾的”,一开始我死活不要,奶奶却跟我说:“做人,不能浪费,要节俭。这些玩具好好的,不是也能玩吗?我们可以把省下的钱用在刀刃上。”奶奶说得很对,我也照听。爷爷可谓最能说了,没事就找我谈心,给我讲大道理,而爷爷讲得最多的,就是“节俭”二字,这些话我至今都深深铭记在心。
接过了爷爷奶奶“节俭”的棒子,妈妈秉承了全部精髓。妈妈从穿衣到吃住,都没有什么好的,贵的,反而把钱都省在有用的地方,如果有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说我的学习用品,妈妈绝对是毫不犹豫地买,买,买。妈妈还生了一张巧嘴,可谓“铁齿铜牙”。一买什么东西,这“伶牙俐齿”就派上用场,货比三家后,妈妈来了口水战,为那么一点钱,争得“你死我活”“礼尚往来”。妈妈从来不让步,说得卖家都得后退一步,我看不惯了,妈妈却头头是道地说,“能省一点是一点,这一点一点地积累下来,将会变成巨大的财富。”这话说得我无言以对,只能认同。节约的思想,一点点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灵。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节俭”也如阳光温暖着我了,一切,就像预定好了一样,我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节俭”这颗小小的种子,经过爷爷奶奶播种,妈妈的培养,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话说,从小到大,我从没多花一分冤枉钱,不管多少钱,都不揣着,生怕掉了。在攀比风气极重的现在,我也是做好自己。简朴、节约的品质,已占据了我的整个心头,我也一定会去遵守,去继承,更要发扬起来。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讲排场,吃饭时实行“光盘行动”,不只注重服饰……不管在哪,我都会把“节俭”铭记于心,并会让我的子孙后代继承并发扬光大。让“节俭”的心态,激发我们的本性;让被利益蒙蔽的双眼,回归最初的本真;让“节俭”永生不息,万世不竭。
千千万万的小家,成就祖国大家;千千万万的家风,成就中华美德。树立家风,继承发扬,让家规、家风,成就一片乐土。
家风传承的作文篇7
家风,是一面镜子,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和家风有关,它照应了我们家庭的氛围;家风,是一种秉性,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留传下来的优秀品格,在我们的身上是不可磨灭的;家风是子孙后代学习的典范。好的家风意味着有好的品质与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家的好家风虽未形成文字,但却在每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流露出来。
爷爷告诉我:“勤劳致富。”他也以身作则了,他从来就没想过要休息,一直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直到现在他还在学习先进的技术,设计新奇的产品,为社会做贡献。他,用实际行动把家的天地给撑了起来。现在他虽没“致富”,但他有信念,有勤劳、坚持的品性,他一直在为他的目标努力着。总有一天他会取得成功。
奶奶认为,人心要善,心中不能想着去占别人的便宜。奶奶是佛教信徒,所以她一直很相信有因必有果,做了坏事会受到上天谴责的。所以要行善积德,多做一些好事。每逢下雨,邻居不在家,她都会帮邻居收衣服;每次起大风,把垃圾吹进来,她便会把整个楼道都给扫一遍,让邻居们省心。现如今,她已经为社区做了很多事,邻居们都念她的好。
妈妈经常劝我多参加集体活动,她坚信集体是打开人际交往的一把必备钥匙。她还告诉我不懂得要向同学请教,同学不懂的也要主动去教他们,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可以进步。妈妈还告诉我要友善对待同学,心胸要宽阔一些,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争吵,这样只会伤了和气。
粑粑告诉我要有礼貌,看见熟人要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爸爸还常常在我耳边念叨:“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人走出去要像个人样,有精神,不能软绵绵的。”是啊,精神风貌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我在这一方面还略有欠缺,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我家的家风教给了我很多:爷爷告诉我要奋斗,要努力;奶奶告诉我要善良,乐于助人;妈妈告诉我要与人交往,友善待人;爸爸告诉我要有礼貌,有精神。这些便是我家的好家风。
家风传承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 讲勇气的作文7篇
★ 母亲的事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