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俗作文模板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结构严谨的作文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增强读者的理解力,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段落的长度,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短的情况,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作文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民俗作文模板7篇

家乡民俗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家乡民俗作文篇2

家乡民俗——拔拔灯我的家乡在南安市英都镇,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不是春节,而是每年的正月初九。

这一天,家乡的昭惠庙前都会聚集数万名群众,以“拔拔灯”的形式期盼丰年,场面甚为壮观。听老人们讲,这项民俗活动开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可谓历史悠久。又逢农历正月初九,下午二、三点,村民们就开始准备“灯阵”。这次,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允许我跟他去“拔拔灯”,我心花怒放。只见游灯者在一条近百米粗大的缆绳上悬挂几十甚至上百盏红灯笼,称为一阵,共有二十多阵。各阵间还穿插着“大鼓吹”、“拍胸舞”、“舞狮”等。二十多阵的灯队排成了一条长龙,前望不见头,后望不见尾,人心攒动。我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灯海之中。夜幕降临时,气势磅礴的“拔拔灯”便开始了,我随着队伍缓缓前进,人潮如流,穿梭于村落之间。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燃放烟花、爆竹,俗称“迎灯”。

霎时间,鼓乐声、爆竹声、人的嘈杂声汇集在一起,震耳欲聋,好不热闹!抬头一看,空中火树银花,绚丽多彩。转身一瞧,两旁的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充满喜庆的气氛……“拔拔灯”民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据说“英都拔拔灯”还荣登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呢!

家乡民俗作文篇3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乡民俗作文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件事写了中国人民过节的主要传统,虽然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民俗,但是,每个家庭不能少的就是……

爆竹,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放爆竹烟花的习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管你还在城市里,乡村里,还是等等地方,都能听到爆竹的声音。我的故乡广东,就和所说的一样,每天都有爆竹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吵得人睡不着觉,但是这也是一种民俗习惯。

爆竹有很多种类,比如有:联排放的小连续放的有冒烟的,有没烟的,有彩色的,又有没颜色的。

小孩子们都争吵着要去放爆竹,大人们也喜欢放爆竹,有调皮的小孩子,喜欢把爆竹点着了之后再跑,十分可爱。

除了放爆竹,过年还有一个不能少的环节,就是发红包。大人们发红包,小孩子们收红包,这种习惯,一直从古至今传承下去。孩子们,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

家乡民俗作文篇5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家乡民俗作文篇6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乡,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的东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风,傣族有泼水节,彝族、白族有火把节。而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县和三圣之乡之称的汤阴县。

可能大家并没有听说过这座小县城,没关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去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乡风乡俗吧!

说起庙会大家都并不陌生,相信每个地方都有新年庙会,而我们家乡每年都会为了纪念岳飞在岳庙街,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在这一天整条街上都会热闹非凡,这么热闹当然不会少了民俗节目,跑帷子、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背阁、抬阁、小车旱船等各种民俗表演活动让你眼花缭乱。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也会携亲伴友走上街头品美食,观赏节目,在充满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当属汤阴帷子舞。它是活跃在豫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称经纬舞,家里人都叫它跑帷子。听家里老人讲,跑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不断发展而演变为模仿排兵布阵的娱乐活动,而后又被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跑帷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会手持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顶端扎上帷帽,周围挂上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100名舞者随着鼓声不断变换出百余种阵势,气势磅礴。舞蹈表演时,帷子手踏着鼓点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节奏的来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带河铜铃就会颤动一下,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舞前龙头开道,舞后凤尾告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不谋而合。20xx年以来,汤阴县加大了对帷子舞的保护力度,并且于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便是我家乡具有特色的民俗节目,只是听我讲大家肯定无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时间,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我的家乡,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民俗作文篇7

我家住在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过着幸福快乐无比的生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山乡田园生活,有着山里人宽宏、热情。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会有一些风俗节日让大家欢声笑语、心情舒畅。

我生长在山野里,喜欢农村,喜欢山里的生活,更喜欢家乡的风俗节日。我庆幸生在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乡的习俗让我快乐、童趣无限。

我就拿两个不同的例子给大家讲讲家乡的民风习俗吧!

去年我们家办了一场喜事———————哥哥结婚。这天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太阳从云缝里探出了脑袋,好像也来看热闹,家里也来了很多客人,是来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兴哼着小调东瞧瞧西看看。我听长辈们跟我说,你去给哥哥打洗脸水,他会给我红包的。我想这怎么回事呢?但我没有这样做,觉得都是自家人了,没必要吧。现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家乡的'风俗。

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们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着哥哥嫂嫂背了一块肉到嫂嫂的娘家去,听长辈们说这叫做“回门”。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着了,就找来了一辆摩托车,带着我和嫂嫂“回门”去了,来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经“虚着了眼”哥嫂们才办完事,哥又带我和嫂嫂回家去。这天我过得即高兴又劳累。

家乡的习俗除了婚娶,还有丧葬出殡独具风味。记得前几天我们村子有人过世了,人们也来悼丧。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当时状着胆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殡那天下午,“灵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据说这样做就是把死人的“灵魂”赶出去。路上还要一边洒灵纸一边放鞭炮。把尸体抬上山盖好棺木,儿子们要跪在棺盖上用锄头挖三锄土,以表示亲手把亲人埋葬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唉!多有趣呀!欢迎到我家乡来欣赏吧!

家乡民俗作文模板7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模板5篇

家乡的桥教案模板7篇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作文模板8篇

家乡建筑作文7篇

热爱家乡的作文7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7篇

家乡的季节作文7篇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7篇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7篇

家乡风俗的作文参考7篇

家乡民俗作文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