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用到体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为了让心得体会更具逻辑性,合理安排段落结构是关键,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去了历史博物馆参观,而这次参观让我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进门,就有一种浓厚的古代艺术气息,有很多的陶瓷、首饰出现在我眼前,接着我向里走去。一路上都是各种各样古代工艺品、钱币、武器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各种著名遗址,有姜寨聚落遗址、玉门关遗址……我突然想起我学的古诗中就有玉门关这一地名。据工作人员介绍,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九十公里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隔壁,真是壮观。在第一展厅中,我发现了古代人的由来,先是南方古猿变成能人,再变成直立人又变成早期智人,最后才是人。从图片中看出人的脑子越来越大,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技术,旁边介绍了麦积山石窟和彬县大佛寺石窟。让我对历史遗址大有了解。
此次参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丝绸之路。它讲述了张骞出使罗马13年开辟了这条路。从沙盘上可以看出,这条大路横贯亚欧。从洛阳出发,一直通到欧洲罗马,途中经过撒哈拉盆地、天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喀什……,一路上应该翻越不少山峰,并且要经过匈奴奇兵出没的地方,路上水源极少,戈壁风沙极大,一路上真是艰难险阻,困难重重。
这次参观,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仿佛我也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给我上了一节无比奇妙的历史课。这次参观让我永生难忘。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2
今天,我和父母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前八座宏伟的汉白玉雕像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博物馆由方形底座和巨型穹顶组成,分为四层,各有特色。一楼是青铜博物馆,二楼是陶瓷博物馆,三楼是书画博物馆,四楼是货币博物馆。
我们带着有序的参观团队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来到青铜博物馆。里面的青铜器令人眼花缭乱,达丁、西尊、黄丸等青铜器历史悠久。达丁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前,古人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图案的宏伟青铜器,真是令人惊叹!
参观完青铜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陶瓷博物馆。我发现了两件非常不同的瓷器。一种叫如潘瑶,是北宋时期的一种茶壶。它的质地很硬,直到现在都没有磨损的痕迹。我觉得一定是古代无名艺人的.心血。相反,大汶口文化中的黑陶空心高柄杯,质轻易碎,壁厚只有一毫米,故称“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文物,我最喜欢的是青花瓷。雪白的瓷器上画着蓝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光着头,仿佛在找人比拼;有的两条龙纠缠在一起,好像在打架;有的努力飞向天空,仿佛摘太阳……看着这些矫健的龙,不禁暗暗赞叹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飞逝而过,很快就离开了博物馆。回头看看身后的博物馆,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绘画和书法沉淀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3
金秋十月,充满着丰盈和喜悦。我们在班主任孙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碑林历史博物馆。金秋时节的碑 林,以它特有的古朴和凝重迎接着我们。我们在这里参观学习、感悟历史、放松心情,收获颇丰。
说起碑林博物馆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博物馆本身即为孔庙旧址,其建置可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
我们在碑林里面徜徉流连、大家依照顺序,参观了七个展室。我们仿佛走进了时间隧道,穿越到兴盛华丽的大唐、含蓄蕴藉的两宋、承古萌新的明清、波澜起伏的民国......
一股沧桑而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这一切让我们炫目、让我们欣喜、也让我们沉思、让我们叹息。我们欣赏着一块块碑文石刻、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建筑,时而惊叹、时而沉默。在这里,书法已经不是书法,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背后精彩的故事;石碑已经不是石碑、而是一部部凝固的历史读本和五千年的文明印记;文物已经不是文物、而是一段段耐读的往事烟云和华夏文明的精华积淀......
我们仿佛看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和尚、苏轼、黄庭坚等一个个书法大家、文化名人向我们走来,我们仿佛在和一段段精彩绝伦又凄美迷离的历史篇章对话、我们仿佛经历了一番心灵的文化苦旅。在这里,大家没有喧嚣、没有嬉闹、没有妄言,只有顶礼膜拜地去欣赏和感悟。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会在教学中遇到许多与文化史有关的内容,这次在碑林的实地考察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很多同学表示,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会努力地把在碑林博物馆看到的精彩片段和历史教学结合起来,让自己的历史课堂更加精彩!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金秋十月,我们充实、我们欢喜!徜徉碑林,我们感悟、我们收获!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4
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历史博物馆,不妨你也跟着我一起去吧!
我们一走进博物馆,一幅迷人的景象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块纱布里面站着一个巨人——他就是铜立人像。它形态各异,而且还有两只长长的手臂,好像要抱你一样。可见,它具有浓浓的民俗文化啊!接下来,我看到一个文物好像在金鸡独立,结果,我上前一看原来是铜人首鸟身像啊。它像奥运云一样,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然后,我又看到了一颗巨大的牙齿,它会是谁的牙齿呢?原来,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的牙齿。它巨大无比,呈土咖啡色。
突然,我的眼睛被一幅幅山水画吸引住了,然后,我就不知不觉地来到“画廊”,那里到处都是画,有的刻在木头上,还有的干脆把人的造型捏出来。第一幅画是在木头上刻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精致。可是,我感觉它非常像《清明上河图》。你看,民俗文化又特别,又相像。
然后,我们又去了三楼,在这里,我大开眼界,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电话,还看到以前竟然有两个镜头的照相机,真是应有尽有!可是,一个大大的家伙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心想,这家伙,这么大,还有一个自行车一样的圆圈,真奇怪!原来,它是古代的电影设备啊!你看,古代的东西也很新奇哦!
但是,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该回去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历史博物馆,心思还在那有趣的博物馆。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5
更就应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参观不仅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
祖国而努力学习。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此刻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此刻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潜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完美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此刻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必须是我们的.! 参观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xx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那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向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阿!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那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那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向到大年三十每一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十分感谢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礼貌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6
20xx年5月26日,我们集体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马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充分感受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通风设施好,装饰古朴典雅,给人凝重、舒畅、清新之感。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序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黄河巨幅彩照,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20xx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铜器260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类,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个大的展览厅中,可以感受到陕西汹涌、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馆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一举跨越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现代社会。通过一件件的文物,我们无声的与古人默默对话,感受着几千年甚至数千年劳动技术结晶所带来的冲击。思想接受着历史大浪的冲刷,历史推着我们的好奇发笑。通过这次活动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文化也会有新的体验和理解。
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仍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让我们每一个参观的同学怀着对中国璀璨文化历史的感受和理解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学习和实践,继续革命前辈们奋斗终身的事业,积极发挥现代大学生团员的特色,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篇7
今天,晴空万里,天气宜人,学校组织我们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一起去历史博物馆游玩,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到了那里,我兴奋无比,梦寐以求的地方我终于到来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多达375000件,储藏量居全国第一位,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顺着每个展馆转下来,从远古时代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就如同翻开了古长安的活史书,仿佛又回到古时代,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二个展厅,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
第一个展厅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第三部分是《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第二个展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第二部分是《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第三部分是《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时间很快过去了,虽然这么匆匆一转,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觉就像时空穿梭一样,领略到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发展变迁,游历史博物馆让我们再次想起了身上肩负使命,我们要从历史中总结教训,展望美好的未来。
去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