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作文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灵魂的舞蹈,在文字间自由翱翔与畅想,每一篇作文都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承载着心灵的故事,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名人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名人作文5篇

历史名人作文篇1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借阅抄书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读书排遣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华罗庚——读书就猜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批注读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重视原著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历史名人作文篇2

我是一只鱼儿,遨游在历史的长河里,在这里我懂得了吕后“巾帼不让须眉”的尊严;我看到了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我品到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巾帼不让须眉——吕雉

经过楚汉相争战火洗礼的吕雉,巾帼不让须眉,在历史上第一个站出来向皇位男性传统格局叫板,勇于在男人垄断的政权世界里角逐争锋,斩韩信,剁彭越,临朝称制,开外戚专权先河,变刘家江山为吕氏天下,呼风唤雨,让男人们低下高贵的头颅,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她俯视众须眉,雌威伏万民,无为治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掌国家大权、政绩卓著的巾帼枭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权、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战,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的“火烧赤壁”之计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惜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出生在一户佃户家里,少年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青年时代正遇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亲眼目睹了北宋灭亡的悲惨史实和中原的沦陷。他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的压迫、收复故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历史名人作文篇3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01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历史名人作文篇4

众所周知,盛唐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整个唐诗的发展就像是一首“行行重行行”的乐府诗歌,自有它的起承转合。这期间有一位诗人,在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就是自号“四明狂客”的唐朝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

贺知章是离别家乡五十多年后才终于再次回归故里、落叶归根的。他的一句诗“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可见贺知章和“诗仙”李白都是出了名的爱喝酒,有多出名呢?杜甫取法魏晋“阮咸尝醉,骑马倾欹”的典故,专为这事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饮中八仙歌》,开首前两句写的'就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杜甫说贺知章喝醉了酒后,骑马都像坐船一样摇摇晃晃的,以至眼睛昏花掉到井底,而且竟然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真是名副其实的“酒仙”啊!

贺知章和诗人李白之间还有一个“金龟换美酒”的故事,天宝元年,比贺知章小四十二岁的李白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李白到著名的紫极宫道观去游览,碰见了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仰慕李白,这次偶然相逢,他们就愉快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他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贬谪下凡的诗仙呀!”于是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楼刚坐下,才想起身上没有带钱,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了下来,充当酒钱。

李白赶紧阻拦说:“这可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您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不料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你不是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嘛。后来,贺知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皇帝也早已久闻太白大名,于是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从此步入仕途。

杜甫的诗中曾写道:“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贺知章因为一口吴侬软语被一些北方同僚取笑过,当下写了一首通俗易懂的诗给他们。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贺知章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他书法作品《孝经》和《龙瑞宫记》享誉海内外。当时任翰林供奉的李白还曾为书法做过宣传;吴道子也曾特意拜访学习书法;诗人刘禹锡赞“壁上笔纵龙虎腾”。温庭筠曾评价贺知章的书法:“知章草书,笔力遒健,风尚高远。”

历史名人作文篇5

中国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很久之前的古代也有许许多多名人。

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勇有谋的赵云、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机智爱国的晏子,等等。我们要从小学习这些古代名人的良好品质,逐渐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

学习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蔺相如是春秋时期的赵国人,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都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虽然廉颇对蔺相如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但蔺相如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和廉颇明争暗斗。相反,他一直以国家利益为重,把自己利益暂时放在一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以集体利益、大局利益为重。

学习廉颇的知错就改。当廉颇对蔺相如有了错误认识以后,便说出:“如果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他好看”这句话。于是,蔺相如请病假不上朝,但廉颇没有明白蔺相如的用意。最后,在他恍然大悟后,亲自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并和蔺相如一起保护赵国。廉颇在之前虽有错误,但他认识到错误之后,及时向蔺相如请求原谅。所以,犯错并不可怕,犯错之后要主动承认错误,学会知错就改。

学习晏子子的随机应变。机智爱国的晏子子是一位齐国大夫。面对楚王的刁难,晏子采取随机应变,反倒当面侮辱了楚王,讽刺了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他的机智灵活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一切言语都体现了晏子子的爱国情怀。他的随机应变和机智爱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虽然古代离我们非常遥远,远的遥不可及,但古代名人的精神和良好品质值得我们当代每个人学习,我们要善于学习古代名人的好品质,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做好的自己。

历史名人作文5篇相关文章:

《名人传》读书心得5篇

历史教师教学总结5篇

历史教学总结推荐5篇

历史论述心得5篇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5篇

历史教学总结精选5篇

名人传,读书心得最新5篇

历史老师年终总结参考5篇

《名人传》读书心得推荐5篇

学科历史工作计划5篇

历史名人作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