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类的作文最新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启发我们的创造力,促使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灵感,读者在欣赏优秀作文时,往往会被激发出更丰富的思维与灵感,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类的作文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类的作文最新7篇

数学类的作文篇1

星期六晚上,妈妈下班回来,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进门就对我说:“乖儿子,妈妈带你去吃大餐。”我很惊讶,平时都是很节省的妈妈这次怎么这么大方呢?我就问:“妈妈,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呀?”妈妈得意地说:“由于近期工作比较努力,赢得老板的认可和赞许,这个月开始给我涨工资了。”

过了会儿妈妈神秘地问:“儿子,我考你个题目,我比爸爸工资高,我们两人月工资加起来是5300元,相差500元。你说我一个月能有多少工资呀?”听了妈妈的话后,对于平时喜欢数学的我顿时开动脑筋想了想:可以把爸爸的月工资先考虑和妈妈的一样多,那么他们的月工资和就是5300+500=5800(元),再平均分成两份,5800/2=2900(元),求得妈妈的月工资是2900元。我把想法写成算式,计算出结果给妈妈看,妈妈满意地说:“还算不错,不过你还能不能再找到另一种方法算出来了呀?”我立即回答说可以,可这次花了半小时都没能找到另外的计算方法,只能向妈妈求救了。妈妈笑着说:“其实另外一种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反过来算,假设妈妈的月工资和爸爸一样的,两人的月工资和是5300-500=4800(元),平均分两份,得到爸爸的月工资就是4800/2=2400(元),那妈妈的月工资就是2400+500=2900(元)。”

我茅塞顿开,也理解了妈妈是想告诉我,学数学不能太死板,要学会正反思考和举一反三。生活中也充满了数学应用,我以后更要好好地学习和探索!

数学类的作文篇2

在生活中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可能会令人难以忘怀,因为它也许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事情就发生在昨天。那是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在教室安安静静的考试,我拿到卷子刚开始做时,觉得不难,就很放松,可后面发生的事,谁也没有想到……

当我的卷子还剩下四分之一的时候,老师说:“快点啊!时间不多了。”我听后顿时感到毛骨悚然,看到自己还有三道比较麻烦的题目是,更是不安。不过,还挺幸运,时间够了,可我还是遇到了“拦路虎”。在我写到倒数第二题时,心慌了,我有点做不到了,于是我绞尽脑汁,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列出了一个比较合逻辑的算式,但答案却被我算成了分数,我心想:“怎么可能是分数,难道别人还卖半袋不成!”想到这,我又把我辛辛苦苦想出的答案改了。这一改不要紧,可把我的正确给改掉了。

收卷后,我问周围的同学答案是多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120.我怕不准确,就又问了一个我的“死党”,她的答案一样,120.我之后又追问算式,她充满肯定的说:“1/(1/200+1/300 )”我微微的怔了一下,和我原先想了的答案一模一样,我当时后悔及了,为什么去我没有再算一次,而是怀疑算式列错了,真不应该呀……

从那件事以后,我明白了:面对一些事情时,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要因为一些外界的语言和一个小小的“失误”而放弃了自己本身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个放弃可能会令你后悔莫及。

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要怀疑从根源上的错,需仔细判断,慢慢分析,终会以完美落幕……

数学类的作文篇3

我们学校举行了“乡村少年宫”活动。每个星期总有那么两天是有少年宫活动的。

我参加的是数学探究,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做一些开发智力的题目,不懂的,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题目变得非常简单。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少年宫活动

铃一响,老师走进来。“今天我们要练习的题目呢,跟我们这学期学的内容有关,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说着,把题目放在投影下,“你们知道,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在哪吗?”同学们积极举手,老师叫到坐在第二组第二排的那个同学,说:“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我觉得最容易错的地方在算表面积的过程中,因为步骤比较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算错,而这种题目,一个地方错了,那接下来就都错了!”这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老师鼓鼓掌,表扬道:“这位同学说得没错,这些题目考的就是你们能不能静下心来去做,能不能仔细的去做,同学们要注意起来,那就开始吧1我想,这题应该难不倒你们。对吗?”“对!”大家异口同声,信心满满地回答。

“刷刷刷”,尖与书本摩擦时,发出的声音。“有些同学已经做好了,为了等一下那些做得比较慢的同学,做好的同学去仔细检查一遍。”老师看着同学们。等大家都做好了,老师仔细地分析给我们听,很快我们已经会了。

当有些题目很难,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老师会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然后还是会耐心地讲解。

这就是我参加的少年宫活动,我热爱它,我们学校的活动多得很呢,有体育运动、十字绣、腰鼓队……太多了,你看完了,有没有心动呢?

数学类的作文篇4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让学生选择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中有的说六支铅笔长,有的说五把尺长,有的说有八支钢笔长,也有的说七个信封长……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须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后,便可让学生围绕“在唱歌等评比活动中,各个评委给同一参赛者打的分不一样,怎样确定其最后得分?”等实际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使学生通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数学类的作文篇5

今天晚上,我瞅着桌上的20块糖,馋的直流口水,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想吃糖啦?”“嗯。”“那我们先来玩个游戏,你赢了你就吃吧。”我想都不想,直接答应了。

妈妈把糖放到我的面前,说:“这里有20块糖,每次最少拿一颗。最多拿三颗,看谁能拿到最后一颗谁就赢。”“好啊好啊!”我好不容易把目光从糖上移开,“一言为定,我先拿!”我们两人你拿一次,我拿一次,每次都是妈妈拿到最后一块糖。

“怎么每次都是你拿到最后一块?”我特不服气的说。

这时在旁边观战的爸爸忍不住发话了:“你妈妈每次都拿到第16块糖,所以肯定能拿到第20块糖啦!你没有注意到是有规律的吗?”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每次我拿一颗,妈妈就拿3颗;我拿两颗,妈妈就拿两颗,我拿三颗妈妈反而拿一颗,我和他每次一共拿4颗,照这样算,妈妈稳稳地拿到了第四,第八,第十二,第十六,第二十!我不输才怪!

经过老爸的提醒,我终于想通了。“不公平!这样每次都是后拿的人赢!”

“这次你先拿!”我想吃糖的心依然不改。“愿赌服输,再说睡前不吃糖,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学,上床睡觉吧!”我恋恋不舍的看了糖最后一眼,睡觉了。

数学类的作文篇6

20xx 年3月8日 星期一 阴

二一班 马天

今天,妈妈买了9个苹果,妈妈说:“马天,你分给我们3人,一人几个苹果?”我说:“好吧!”我先给了爸爸一个苹果,又给了妈妈一个苹果,我拿了一个苹果。接着又给爸爸了一个苹果,又给妈妈了一个苹果,我再拿一个苹果。我一看剩下3个苹果了。我说:“那当然是每人3个了。”妈妈说:“马天真棒!”我问妈妈:“您知道这叫什么分吗?”妈妈说:“不知道。”我说:“这叫平均分。”妈妈说:“马天现在知道得比妈妈知道的还多呢!” 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这是马天自己写的,下面是我帮他修改过的,希望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今天,妈妈买了9个苹果,笑着对我说:“把这些苹果分给你和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分呢?”我想起了我们今天学的平均分的知识,自信地说: “我分分看吧.”

我先给爸爸妈妈每人一个,又拿一个放在了我的面前,学着老师的语气说:“怎么样,一人一个,不偏不向,没有意见吧!”爸爸妈妈看着我,抿着嘴笑着,等着我继续分。就这样,一人一个,直到把9个苹果分完。

“您知道这叫什么分吗?”我今天就过把老师瘾,故意严肃地问妈妈。妈妈的头摇的像波浪鼓,直说不知道。我说:“告诉您吧,这叫平均分。”妈妈说:“马天现在知道的比妈妈的多得多呀,马老师真了不起!”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上课的时候,我还要认真听,把老师讲的知识都学会,还要当妈妈的小老师!

数学类的作文篇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我眼中,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在我的数学启蒙老师郑征的灵活教导下,我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

其实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例如:你去文具店买6本练习本,每本5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42位师生去游乐场游玩,门票每人5元,带300元够不够?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儿瓷砖?

我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就学会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测量身高。我给自己量的身高是146厘米,也可用学过的小数的知识表示为1.46米。我还给爸爸、妈妈量身高,分别量出的数据为175厘米(或1.75米)和165厘米(或1.65米)。我还通过测量我的一步长度,学会了用步子大致估算户外某个运动场的面积。长=一步长度(0.4米)×步数,宽=一步长度(0.4米)×步数,运动场的面积=长×宽。看到家里的正方形地板砖,我也用尺子量出了它的边长是80厘米。我很快算出一块地板砖的面积就是80厘米×80厘米=6400平方厘米,而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所以6400平方厘米=0.64平方米。我的卧室一共铺了16块,那面积就可表示为0.64平方米×16=10.24平方米。

通过实际动手测量、计算,加深了我对米、厘米以及小数和面积的理解,巩固了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快乐。

我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太紧密了。我知道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让数学真正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王国的奇妙和乐趣吧!

数学类的作文最新7篇相关文章:

自我成长类的作文精选7篇

遇到挫折类的作文7篇

感悟生活类的作文精选7篇

感悟生活类的作文优秀7篇

温暖类的优秀中考作文7篇

中考成长类的满分作文7篇

读书成长类的作文模板7篇

销售类的劳动合同最新8篇

教育类的读书心得体会最新8篇

介绍类的演讲稿最新8篇

数学类的作文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