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思考和评价,通过观后感,观众可以了解到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之处,增加他们对作品的好奇心和欣赏度,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血战观后感5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血战观后感500字篇1
傍晚时分,迎着欲颓的夕阳,操场上,林荫间,都被静谧与安详所笼罩,就在这与诗意共存的时空里,我们也穿越时空,与历史亲切地交谈了几番——全班一同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令人荡气回肠的革命影片。
本部电影主要描述的是红军各团、各营、各连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成功掩护红军一、二纵队成功渡过湘江的感人故事。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有史以来的第“五”次围剿。由于联合国军事顾问李德独揽了红军的指挥权,对新苏维埃联合主席所提出的建议一律否决——怕其撼动自身的地位,以及他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的结果却是牺牲人数突飞猛进,付出了重大代价,也没能攻破敌人的围剿,处处被动挨打,反而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好在,在紧急关头,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湘江,攻克贵州省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集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确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
此次战争是中央红军反围剿的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大转折点,更为处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谱写了壮烈的一章。蕴含其后的,是那些生而平凡,却伟大地奉献出自己珍贵年华的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伟大的情怀,才让这残酷、险峻的长征路最终拥入了“胜利”的怀抱。
在前进的途中,有数不胜数的动人细节:
将自身所携带以及朱总司令所给予的仅有的金鸡纳霜全部分给了战士们,每当有人阻拦时,毫不犹豫的说“他们比我更重要。”
不是红军的四娃子只是为了能够有一天可以真正地穿上红军服,在战争中英勇战斗。当顺利渡江后,他听到说自己父亲与三个哥哥全部牺牲了并询问是否失望时,虽眼眶里溢满了泪水,但并没有使其顺着眼角流淌下来,只是笔直地挺立着,坚定的说:“春伢子(三十四师师长)说了,我是一名合格的红军,并且父亲总是警告我,红军没有失望。”
……
看这部影片时,可以说是“哭过、笑过、难受过、心痛过、愤怒过……”,红军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为了遥远的所想象的未来而奋力战斗,不畏牺牲呢?
我驻足深思,在我脚下这片神圣的土地里,革命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汨汨流淌。这部影片使我找到了答案,也许,这就是那令人不可思议的爱国情怀,就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奋斗与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原因吧!
血战观后感500字篇2
最近,公司党委号召大家进行党史教育,我认真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50多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敌人设置了多道封锁线,在湘江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但勇敢的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一定要冲出重围。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战士就不可能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守在战斗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各级指战员就不会对在面对李德和博古同志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还满分作文网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没有坚定的信念,二纵队的官兵就不会在没有得到命令前,不放弃任何一件物资,用生命保障“辎重”安全;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就不会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续努力把我们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血战观后感500字篇3
电影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深受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央红军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虐,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血战观后感500字篇4
1934年,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战略转移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这场战略转移中,湘江一役,出发时队伍有八九万人,经历渡河之后只剩两三万,代价可谓惨烈。
影片中,战士牺牲前那扶正军帽的小小请求,是信仰的力量。冲锋号手那坚定视死如归的眼神,是忠诚的力量。老人把三个儿子都送去前线参加红军,是信任的力量。背起受伤的战士,把自己的药分给前线,与战士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是模范的力量。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战争和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流血和牺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在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不断纠正错误和总结经验教训中成长成熟起来,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充分了解我党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辨明是非、坚定信念,不忘航空报国初心,牢记航空强国使命,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光芒!
血战观后感500字篇5
?血战湘江》主要讲述了红军与国民党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战争。红军与国民党苦战七昼夜,最后成功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防锁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由于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转移。
无数渴望平等自由,盼望翻身做主的父老乡亲,无数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英勇献身,无不是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无数先烈和平凡人的付出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美好的国家,人们享受的自由、和平和幸福。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怀有一颗爱国与感恩之心。
伟大的长征史实和永恒的长征精神,孕育了《血战湘江》这样“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原本八万多的红军,成功渡江的却只有三万,多少红军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中的高谈阔论。如今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月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让我们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如今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逝者已去,愿烈士们被人们铭记,被历史铭记,我们的亮剑时刻到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会早日实现!
血战观后感5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