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好书后,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将其中的感动和启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力,读后感是我与书中人物共鸣的体验,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病毒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病毒的读后感篇1
从前,有一个国家叫“卫生国”,他们很爱卫生,从不生病。可最近,卫生国里来了一个“禽流感病毒镇”,这下,卫生国麻烦大了。
自从禽流感病毒镇来后,卫生国就糟到了巨大的破坏。街上开始有了许多垃圾,成了苍蝇、蚊子和老鼠的天地。市场上的蔬菜开始不新鲜,快发霉的菜多的是。卫生国开始有了传染病,他们开始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可禽流感病毒镇的人民却不以为然,继续制造垃圾,破坏卫生国的美好环境。国王忍不住了,对他们镇的人民大声喝道:“你们快走,我们这里不欢迎你!”但禽流感病毒镇的人们却比以前破坏得更厉害了。
国王拿他们没办法,只好使出绝招——用高科技。他查了查电脑,终于找到了。原来,卫生国的人民是得了“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是一种h7n9的病毒。“哦,原来是这样。”国王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除了禽流感的病毒镇,卫生国的人民都到齐了。国王清了清嗓子,说:“你们现在得了传染病,这种病叫“h7n9禽流感”。如果要控制传染源,你们应按肠道传染病常规隔离至起病后3周。”国王停了停,接着说:“如果要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搞好饮食卫生,保护水源,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如瓜果应削皮食用,蔬菜加热后进食,听懂了吗?”
“听懂了!”全国人民齐声喊到。从那以后,人民便开始注意卫生,把街上的垃圾打扫干净。卫生国又变回了原来的样了,病毒镇的人民受不了这种干净的环境,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禽流感病毒镇的人民走后,卫生国的传染病慢慢地没了,他们高兴得一齐欢呼起来:“传染病没喽!传染病没喽!”国王也沉浸在这种快乐的欢呼声里面。从此以后,这个卫生国的人们就像以前一样再也没有人生过病了。
病毒的读后感篇2
?当病毒打开神秘面纱》——冠状病毒肺炎的阴霾下
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数字已进入万时代,超过了非典,每天新增确诊人数在以数千的量级攀升,死亡病例和治愈病例你追我赶,齐头并进。
医学知识浅薄,固有概念里以为病毒就是细菌,从《病毒星球》里才得知,病毒和细菌两码事,病毒更小更简单,也更暴力,由95%的蛋白质和5%的核酸组成,这5%的核酸可了不得,就是基因dna,病毒入侵人类细胞,就是利用基因控制细胞完成复制,让宿主发病,然后人类免疫系统启动,在抵抗病毒的过程中会记住这段基因,进而结合,不断进化,于是一种病毒便存活在了身体里。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人类从古猿向人漫长的进化史上,正是病毒携带的基因的多样性,造就了人类的多样性。每一次新的病毒入侵,人类的免疫系统感知它,抵抗它,接受它,直到最后的和解融合,于是新的基因片段就镶嵌在了人类dna上,不断叠加,造就物种优化。都知道现代人身上有成千上万种病毒和谐共存,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就是和无数种病毒的恋爱史,不过恋爱并不轻松,每次与新欢的融合,都付出巨大代价,伴随规模庞大的死亡。公元前的雅典大瘟疫,杀死了四分之一的希腊人,对这个病毒有免疫的斯巴达人重创希腊文明;800年前的14世纪,一场被俗称为“黑死病”的腺鼠疫席卷了欧洲,大概在全世界杀死了2500万人。欧洲人抵达之前,美洲印第安人的总数已经超过1亿,他们面对天花、麻疹、白喉和腮腺炎这些旧大陆的病毒时毫无抵抗能力,几乎绝种。
历史上还发生了无数次瘟疫,但都不像现在这样,有先进的医学科学干预,于是过程很惨烈,用数量庞大的死亡换来。淘汰掉免疫系统低下体弱多病的人群,活下来的机甲加身涅槃重生,完成进化继续繁衍。结核疟疾麻疹天花腮腺炎黑死病艾滋霍乱鼠疫埃博拉莫不如此,在艰难的拉锯战中,人类免疫力不断被屠戮磨练。蝙蝠在这一点上,显然比人类更优秀。
但是,如果再往深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足够发达,医学科学无底线的介入,使得近些年,非典,埃博拉,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各种h几n几等等,包括当下的冠状病毒肺炎,刚刚向人类伸出爱情的小手,便被扼杀在摇篮里,各种疫苗和药物被迅速研制出来,阻断了新病毒带来的新基因,错过一次又一次免疫系统优化和进化,人类的基因将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就是在倒退,人类最可怕的倒退就是基因倒退,那是在敲响物种消亡的丧钟。多少年后,任何潜藏的小病毒就可以轻易攻破人类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免疫系统。发达的医学和科学,还有强大的政治,这到底是文明带来的福音还是灾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见分晓。
在瘟疫笼罩下的一个个悲情城市里,写下这样的文字,如此格格不入,冷冰冰,毫无人性的温暖和人文关怀,更显得可笑和杞人忧天,和那些逆风而行,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同胞相比,如此渺小和可憎,希望多少年后上面的忧虑被证实那只是谣言。还是选择道德正确和政治正确吧,这更合时宜,加油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
病毒的读后感篇3
春节是一家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时间,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喜气洋洋的春节变得紧张起来,疫情的“幕后黑手”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的原体是一种前所未有在人类中发现的病毒,它已被列为国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步出现出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严重表现。
众志成诚,共渡难关,疫情就是命令,安全重一切。钟南山院士、医生、护士、战士、警察、干部都早早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坚守在那里,我们呆腻的家就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他们就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我们要向抗战一线的白衣天使、警察、战士、干部们致敬。
疫情的“幕后黑手”,导致许多白衣天使“逆行”,一封封请战书承载了一位位白衣天使承担的责任;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变成了战斗中的牺牲品;那一双双整天反复消毒的手,不再白嫩,裂开了血口;为了一件防护服最大限度的完成使命,白衣天使每天都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看到她们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的样子,我的泪悄然落下……这都是源于疫情的“幕后黑手”。
听说很多的科学家和医学家们正在研制疫苗,相信过不了多久,新型冠状病毒就不再延续,就要“屈服于人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要听钟爷爷的话,宅在家里,尽量不外出,若必须出门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回到家首先要消毒,牢记六步洗手法,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时刻为战胜“幕后黑手”准备着……
我坚信有白衣天使的"逆行",有医学家的付出,有战士、警察、干部的守护和排查,疫情的“幕后黑手”很快就会束手就擒,我们一定会战胜它们的!
病毒的读后感篇4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在疫情面前,依旧有许许多多的勇士,不怕自身被感染,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一线。
许多的医务人员今年临时接到通知:“支援武汉”的消息,他们立刻放下了回家的包,再次穿上了那一身雪白的外衣来到工作岗位上。武汉一位出租车司机接到一位特殊的乘客,这名护士是主动请缨到金银潭医院救护前线的。他们原本可以团团圆圆和亲人在一起过一个幸福年。可现在,国难当头,他们放下了心中的思念,放下了身上的疲惫,放下了回家的行李,奔赴抗击病毒的大前线。几天几夜不合眼,只为多救治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是最美的天使,最帅的英雄!
一位快递员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护士打开盒子,里面是热心群众送给医务人员的干果,里面黄色的小纸条上写着:“平安,加油”。我们没有那么专业的医护知识,我们是平凡人,所以只能尽我的平凡之力,保护我们的医护天使!
有一次,我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上面讲的是一位老人来到警察局门口,放下了一个小纸袋后就匆匆离去。可这个画面让拍了下来,就这样找到了老人!那个小纸袋里放着一万多元钱,还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为武汉抗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我们知道了老人是村里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和他的老伴都是环卫工人,而捐的一万多块钱是他们攒了好几年的钱。尽管现在我们无法帮助祖国,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长大后学业有成,成为祖国的建设者,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不要畏惧寒冬,因为暖春总会来临,依旧有一群人在温暖着我们。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帮我们过关。隔离病毒,绝不是隔离爱。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挺过这个病毒肆虐的寒冬!
病毒的读后感篇5
一见到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因为书名是“花冠病毒”。花冠代表着华丽与美好,病毒却代表着丑陋、恐怖与死亡。这两个词语并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感觉冲击。
故事讲述的是201n年一种可怕的瘟疫病毒“花冠”突袭燕市,一时间,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亲临一线的病理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燕市全城戒严、人心惶惶,拥有心理学背景的美丽姑娘罗纬芝临危受命,亲临抗毒一线采访,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并阴差阳错的拿到了于增风教授的遗物。遗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依靠神秘人李元赠送的神秘药粉,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各方利益集团角逐的对象。为了人类和病毒决战的最后胜利,罗纬芝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最终取得了抗疫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役中,美丽的姑娘罗纬芝也收获了至死不渝的炽烈爱情。
小说开篇“燕山市花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100,抗疫指挥部公开发布数字为25人”,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越来越严重的疫情,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使读者也高度紧张,这和2003年得sars疫情何其相似!这也使得这部“不软不硬的科幻小说”充满了现场的真实感和危机感。
小说中说,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病毒的,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人类是无法消灭病毒本身的,因为它的出现得要比人类早得多,没有人类的时候,它们就是这颗蓝色星球的主人了。这些远古生物长眠在南极和青藏高原的雪山中,全球变暖,这些病毒就会重返人间。真会是这样吗?想着都觉得很可怕。随着人类活动领域不断扩大,远古以来就沉睡的病毒很有可能冲出江湖,使某些动物或者植物感染,随着人类滥食而被感染,也有可能对牲畜的家庭集体化的养育方式而感染病毒。比如一头牛因喝了含有病毒的远古雪水而毙命,在自然条件下,这头牛死在荒原不致病毒快速蔓延,但我们如果集中喂养,一些不良牧场主会把得病的牛尸焙干、粉碎,搀在饲料里,这就使得牛因蚕食同类的尸体而染病,进一步将病毒带给人类。居安思危,人类违反自然规则的行为或许真会导致病毒蔓延,或许,人类和病毒的这一战真的不可避免,胜负又有谁知呢?看现在环境污染、滥用抗生素引起细菌、病毒变异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人类啊,别让近期利益蒙蔽了双眼,千万不要自掘坟墓啊!
书中对原子不灭观点的描述颇俱浪漫情怀,“每个生命都是原子构成,生命结束后,这些原子袅袅飘然离去,开始新的轮回,新的组合。有好事者计算过,每个人身上多达10亿个原子,当生命溃散后,这10亿个原子与其它原子重组,可能是海里的水,也可能是拂面的风,可以使沉重的`铅,可以路边的一株树……”这些描述使我顿感因缘如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亲人虽然逝去,但亲人的原子还在,温暖的亲情还在。人的形体,在浩瀚的宇宙里是多么渺小,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里又是多么短暂啊,但构成我们的原子是永恒的,它们徘徊在这个宇宙里,永远不会消失。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叙述一场冒险,一场战役,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爱情等话题。在女主人公罗纬芝得知自己的恋人逝去,在冰窖向恋人的遗体告别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罗纬芝希望自己在此地冻裂,她已然做好了准备,承受生命坠落时的崩碎,和李元一起化为原子。现世离得这样近,化为原子的时候,一定也是肩并肩唇齿相依。到那时,一切悲伤都不复存在,他们在天空任意飞舞。飞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他的氢和她的氧,会变成一滴清澈的露珠。她的碳和他的碳,会变成一块甜美的蛋糕,他的锗和她的锗,会变成一株峨眉的灵芝……,此刻,罗纬芝最想让自己变为一粒小小的太阳,沾染到他的唇边,熔化那里已开始凝聚的冰晶,再享受一次销魂的深吻……人生要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安详,和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天堂……”。这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具有一种豁达的情怀,在这里,除了炽烈的爱情,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洒脱。人的一生太短暂,如果将自己融入到浩渺的宇宙中去,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
书的最后,作者借李元的母亲之口说,“对逝者最好的悼念,不是哭泣和黑纱,是柔和与温馨,甚至是满怀诗意的追思,因为我们从根本上来说,是不朽的”。是啊,我们的原子是永恒的,我们也便是永恒的了。
毕淑敏老师的小说多以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来探求幸福、死亡等终极关怀,而在本书中中,毕淑敏老师却聚焦心理灾难。这也许是要在灾难来临之前,先给人类提个醒吧!
病毒的读后感篇6
在移动互联网大卫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诚然,移动互联网带给了人们很大的便利。足不出户便可远程购物,在家中随时了解世界各地时事,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如同就在眼前……这些都是拜移动互联网所赐。
然而,就是由于它的好处,使人们做一件事情可以随时“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件事的途中还可以顺便完成其它任务,**提高了效率,真是这样么?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一切都被碎片化了。这也导致人们在准备施行一项进程时,刚进入状态即被打断。这样子不仅降低了总体质量,反而也降低效率。
古人看书,常常要静读数个时辰,将眼中所见经过一番思索最终变为腹中知识。然而,若是现代人,每日的安排中除吃饭、睡觉之外,很难抽出哪怕一个小时的完整时间吧?还没完全沉浸入读书的氛围,就被打断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是不可能读好书的。
同样,不仅仅使读书,几乎所有以前要花费一大段完整连续的活动,都被碎片化。看上去一天的生活多姿多彩:学习、弹琴、运动、阅读……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忙到晚;可就是由于碎片化,很难在每一个方面都有所进步。就如同广泛涉猎,但都不精,并无长处,最终也没什么用。正如谚语所说,“一个猎人同时追两个狐狸,最终一个也抓不到。”
这个现象所带来得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人人都知道自己没足够时间把一件事做的充足完美,于是索性就“浅尝辄止”,不投入,胡乱了事,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做病毒呢。当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时,整个社会将进入一个浮躁的状态。沉不下心来工作,做任何事都没经历,长此以往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然而,这全是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碎片化时间造成的吗?这种情况更像是恶性循话,即碎片化以及人们的浮躁共同造成的。
总的来说,移动互联网给人带来了便捷,毕竟科学时用于服务人类的,而且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有弊端。关于它究竟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怎样利用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病毒的读后感篇7
?花冠病毒》是毕淑敏的鸿篇巨著。这本书是为班上学生推荐的。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300万多字。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血玲珑》,就对她丰富的医学、文学、心理学知识而折服,后来在试卷上也常见她的文章。有的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要注意毕淑敏、余秋雨的文章,作为中考阅读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从此便对毕淑敏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看到了这样的介绍:“这本书包含着我对已经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我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内容介绍说这本书是写的是人们与花冠病毒之间的一次战争,一次生与死的较量。于是就推荐了这本书。
趁假期,我也看看这本书,不想一看就不想放下。
看完后有对环境的担忧,有对医学界的科学家的崇敬,有对作为作家参与抗疫战争的罗纬芝的敬佩之情,有对大难时期政府虚报数据的无奈的理解,有对少数人、利欲熏心的愤恨,有对作者的精妙构思、丰富的文学和心理学知识而叹服。
罗纬芝作为作家深入第一线采访,了解花冠病毒的过程中,为了解于增风教授因感染花冠病毒殉职后的遗言,不顾危险,打开了于增风的遗物,结果不幸被感染了花冠病毒,在被病毒侵蚀的过程中,病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如何被毒魔一口一口地吞噬,如何胆肺寸断而决而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恍惚中,在本能的求生欲望中,在想到母亲病危的过程中,还记得临上阵时有一名神秘男子名叫李元的给了她一种药,叫她遇到危险时就吃一点药粉,那叫1号药的粉末居然就是灵丹妙药,让她起死回生了。
因感染了花冠病毒的人越来越多,火化的机器都忙不过来了。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最后政府不得不命令原来贮存葡萄酒的窑库改成了停尸库进行冰冻。李元为了研究出花冠病毒的抗体,需要得到活的毒株,罗纬芝冒着危险到停尸库去采样。当看到这些章节的内容时,头脑的想象空间就变大了,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家时,偶尔有风吹动窗帘动时,对面桌上的电来蚊器里的液体也好像丝丝缕缕地经受热蒸腾出来晃悠悠地直往上窜。这些与书中的情节、头脑中的画面一吻合,实在是有些吓人。身体里有一种东西在躁动,血液在加快,自己也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这时如果缺乏控制力和注意的转移的话,很可能会发出尖叫声的。
当看到罗纬芝在郝辙的强势进攻下将要产生性欲的内容时,我有些后悔给学生介绍这本书了。怕给学生不良的影响,后来因罗发现自己咳嗽吐出一丝血,更加明确自己的病情,为了不把病传给郝辙,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郝辙的要求。整观全文,也有对此内容表示理解的心情。人有七情六欲,在优秀者身上同样会体现,而且有些东西还比普通人更强烈,如果不写这些体现人性的东西,也许罗纬芝这个物形象就太完美而显得不真实了。
当李元、凌念他们想把研制出来对花冠病毒能产生抗体的预防药推而广之时,无奈他们是化学博士,无医生资格,政府不答应。
为了达到要求,凌念们迫不得已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带有花冠病毒的风筝飞到市长家的花园里,为了让市长家里的人得病,引起市长重视,得到医疗通行证。不料却被市长陈宇雄的宝贝孙子陈天果拾到了。陈天果患病了,在生命垂危之际,李元与罗纬芝说服市长,罗输血给天果就救了孩子的命。然后天果的妈妈也传染了病,市长传令让罗纬芝留下,不顾罗的身体虚弱,让她继续输血给天果妈妈苏雅,在救天果之前,罗因服了“白娘子”1号药后康复产生了抗体,在电视里讲过康复后有抗体。因媒体的宣传,让罗遭受了郝辙预谋的车祸。在罗昏迷状态下抽她的血。市长为了孙子及家人,也要抽罗的血。看到这些内容时,觉得人心险恶,有的人自私自利,有权的人可以利用权利,无权的人明的来不了,就来暗的。实在应该提高警惕啊!
文章结尾处,故事情节更是意料之外,李元、凌念竟然是双胞胎,他们的父亲就是于增风,他们现在的导师詹婉英就是他们的母亲,而李元因救助一个病人去世的消息让罗纬芝肝肠寸断,然而詹婉英却告诉她李元没死,死去的是凌念,而李元却只能叫凌念了。
经过一番周折,罗纬芝与李元这对以病毒为媒人的年轻人终成眷属。一场与花冠病毒的大战也因李元的研究,政府的最终开化而胜利了。
看了这本小说后,我对灵芝的药用价值多了一份了解和认识。但文章最后也强调了灵芝的妙用还得依照医生的嘱咐,不得乱服。
病毒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