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模板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将教学重点做好突出,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理教学设计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6篇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1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标

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5、纬度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7、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

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

气候—时间长、较稳定

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

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

5、识读天气预报图

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

1、天气、气候的区别

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作业

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

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4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6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6篇相关文章:

初二地理下教学工作总结最新5篇

2023地理工作计划模板5篇

地理老师的工作总结模板8篇

初二地理上学期工作计划6篇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优秀6篇

培优补差地理工作计划6篇

2023地理工作计划通用6篇

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6篇

初中地理培训总结6篇

地理老师个人工作总结6篇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