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风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风优秀教案篇2
设计简说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瑰丽奇伟的想象,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本文我将摒弃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在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品析关键语句,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1、采用自读感悟式,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
2、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下位置交流意见。
3、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读文章,解决生字词,提出在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交流讨论。然后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
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2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第三板块: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板块
学用课文句式,段式,请学生畅谈流传在家乡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艺术。
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
(三)、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赞美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赞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那“元气淋漓”“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的人民。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抒情的技巧,也像那鼓声一样,震响在我们的心里。
(四)、布置作业
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熟读成诵。
风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幼儿通过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带插头的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线,直接引入。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
师:这是一段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的,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有了这个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才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就会发生危险。
二、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你们看,这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
师:这是插座,里面含有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以为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会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之外,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去碰电源。
三、讨论电的用处。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一些东西需要用到电呢?
幼:电灯,电脑,电视......(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的用处很大,但是如果不安全用电,就会发生危险。
四、认识用电的基本常识,逐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他们这样做对吗?
五、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安全用电应注意什么。
1、刚刚我们说了金属和水、人都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将手指伸进电源的插座孔里,不能用金属导电的东西接触电源。
提问:如果你们家里的电线破了应该怎么办呢?(用专用的胶布包裹)
如果看见电线段在路边了,应该怎么办呢?(绕过去)
2、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
要是在路边看到这个电的`标志了,就应该远离它,不要去触摸,更不要去靠近,也不能去攀爬。
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材料《小心用电》贴安全小贴纸。
活动反思:
上完了这节课,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至少孩子都能掌握其中的内容。课前的导入恰当,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开设这节课的时候,我没有多设想孩子的回答,毕竟孩子是纯真的 ,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也给我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可是当孩子说出奇异的答案时,我却没有及时做出回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作为一名新老师,这个就是需要我改进的地方。
风优秀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风优秀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风优秀教案5篇相关文章:
★ 风娃娃教案6篇
★ 风爷爷教案6篇
★ 神奇的风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