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江南语文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江南语文教案篇1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江南。
二、分析课题
这是古代的一首民歌。
“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可采莲田田鱼戏间西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
(4)齐读生字词。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
“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
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
小结。
3、第三至七行。
(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
(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象在游戏作乐。
三、巩固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田田戏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2、指导停顿。
3、反复练习朗读。
4、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江南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
十、作业。
江南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
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江南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 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
2.学习诵读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江南荷塘、鱼戏莲叶间。
教师口述:
1.教师引导: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景色如画。你们看,美丽的莲池中,莲叶茂盛,莲花飘香,莲蓬多么饱满呀!在莲叶下的水里,有很多小鱼。这些鱼可有趣了,它们在莲叶间玩耍,你追我赶,一会儿游向莲叶东面,一会儿游向西面,一会儿游向南面,一会儿游向北面。 诗人看到这种迷人的景象,把它写成了一首古诗。
2.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诗歌的节奏,走进江南水乡!(板书课题:3江南)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水乡采莲的欢快场景,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江南水乡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前鼻音“南、莲”,后鼻音“江、东 ”平舌音“采 ”等。
②识记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识记:想想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如“可乐”中“可”, 路牌上常见“东、南、西、北”表示方位的汉字。
偏旁归类来识记:如 “莲”,草字头代表植物,说明“莲”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
用熟字组成新词识记: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长江、江水、南瓜、南京、可爱、 可以、可乐、采花、莲花、西瓜、西面、北京、北方”。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长江、江水、南方、南边、可以、许可、采花、采药、莲花、白莲、鱼儿、甲鱼、东方、东西、西边、西天、北方、北京。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间(jiān jiàn)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鱼戏莲叶间。
这里的加点字“间”读“jiān”,意思是“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量词”还有一个读音是“jiàn”,意思是“空隙、隔开、拔去”组词如下:
间 jiān(中间)(时间)
jiàn(间接)(挑拨离间)
②读一读:
水从小孔中间(jiān)不间断(jiàn)的向外流。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7行,3句话。)
②把自己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2.启发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预设:
(1)莲叶茂盛,莲花盛开,非常美丽。
(2)一条条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感知课文的内容,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学习“会写字”
可 东 西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学习新笔画“竖勾”和“竖弯”。
“竖勾”从上到下行笔, 到起钩处向左上钩 出,下笔处和起钩处 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竖弯”起笔时稍重,从 上往下写短竖,再圆 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可:“口”写在竖中线的左侧,要写得小一 点;最后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 要写直,不同于弯钩。“口”字要写得小一些。
东:第二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转 折,竖钩沿着竖中线写,最后两点要左右 对称。注意撇折顿笔。
西:第一笔横较短,方框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最后一笔横封口。注意第五笔为竖弯。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在写好两种新的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指导书写,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们认识很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了解到江南水乡,莲叶茂盛,莲花盛开,非常美丽。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想一想,我们来到江南水乡,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板书:江南)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入课题,以问题引导,出示目标,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们来到江南水乡,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鱼儿嬉戏、姑娘采莲的江南风光。)
三、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诗歌。
出示(图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你知道“何”“田田”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何:多么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美丽的样子。(板书:莲叶田田:茂盛、美丽)
(2)阅读方法解密
师:看图解词语
本诗第二句“莲叶何田田”不太好理解,我们可以观察书中的图画,看一看莲叶到底有什么特点,我们也就能理解“田田”指的是莲叶长的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江南水乡是采莲蓬的好地方,莲叶多么茂盛啊!)
(4)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戏”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①“戏”是“嬉戏”。
②读了这些话,我仿佛看到了一下景象:鱼儿在莲叶间嬉戏。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③从五个“戏”你能体会到什么?
诗中一共用了五个“戏”字,虽然较多的篇幅写了“鱼戏”,但写活泼嬉戏的游鱼快乐、自在的同时,表现的仍是采莲人的心境。
④“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表现了什么?
诗中一共用了四个方位词——东、西、南、北,表现了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逗人喜爱的样子。(板书:鱼戏莲叶间(东、西、南、北):自由、快乐)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感受作者的表达的感情,感受采莲人的欢快心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朗读。
朗读中要做适当停顿。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2.江南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江南莲叶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快活地游来游去,江南风景美丽,让人感到自由、快乐。
3.拓展阅读
(1)阅读古诗《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听读《小池》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了解夏天的美景,并试着背诵下来。
(2)资源链接“汉乐府”。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总结全文,拓展阅读,学习传统文化,积累经典佳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阅读视野。】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板书:喜爱、赞美)
六、课堂小结
?江南》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蓬的情景,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七、主题延伸
如果有人想去水乡旅游,你能给他制作一个旅游小贴士吗?
景点推荐西塘、乌镇
最佳季节春、秋季
必备物品洗漱用品、换洗衣物
特别提示不要单独外出;不要太靠近水边。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件39)
莲叶田田: 茂盛、美丽
江南
鱼戏莲叶间(东、西、南、北):自由、快乐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不论多么小的孩子,他们都有自主做事的愿望,太多的帮助就是束缚,所以教师放手让他们合作自学生字,自己找识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词,给他们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还通过打拍子读、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赛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让孩子在充分地展现自我、释放自我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健康、快乐地学习。
不足之处:有几处觉得还有待加强,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级的孩子控制和组织能力还不强,这样的自学如果刚开始没有落实到位,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我们的确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生字,所以还有待教师深入地指导和监督。第二,是入学儿童的课堂常规,本节前二十五分钟左右还可以,后面就有些躁动,所以这也是教师工作的方向,必竟没有课堂纪律、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高效课堂是无法实现的。
江南语文教案篇5
?桃花扇》事情带作家孔尚任的血泪之作,历经十栽,三易其稿,被称为是清朝戏曲压卷之作。他虽然以爱情为主线,却打破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爱情”在这里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更为深刻的思索。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幻灯片2)
课前准备
下面我来看看同学们语系的情况(学生介绍孔尚任、写作背景、本课的文学样式、剧情)
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解说。
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哀江南》与《桃花扇》的关系吗?可不可以说《哀江南》就是《桃花扇、余韵》?(幻灯片3)
2、看”哀江南”三个字,“哀”表现的是什么?“江南”具体指的哪里?为什么要哀江南(南京)?不用急于回答,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3、请同学们看宾白部分。我来找三位同学份角色朗读。
4、xx你认为从宾白部分能得到哪些信息?苏昆生都到了哪些地方?以什么为顺序?(幻灯片4)
5、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并思考七支曲子,是怎样照应宾白中提到的地点的。
6、刚才我们读的曲词以描写什么为主?(板书“景”)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板书“衰”)仅仅是在写衰败的景象吗?(板书“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板书“哀”)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什么?(板书“(寓情)”)
7、第七支曲与前六支曲在抒情方式上是否相同?(板书“(直抒)”)不论是哪种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同一种情感——(板书“亡国之痛”)
8、如果刚开始就表现“亡国之痛”不免有失中国人曲径通幽的什么习惯,所以要先铺垫,奠定情感基调,这就是[北新水令]中的一句唱词的作用。在预习课文时,有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挑”该读几声?下面我们一起考证一下。(幻灯片5)
感谢同学们成为我求知的动力,让我又一次认识了教学相长。你们是我的一字之师,同时也为我们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而鼓掌吧!
研读品味
1、(幻灯6)残军是虚写溃逃时的情形,是由废垒产生的联想;瘦马是实写眼前所见,更显凄凉。寥寥几个字,真切的呈现了南京城郊经历战火后伤痕累累的萧条景象。体现了语言的凝练生动特点。我们以前熟悉的一首小领与之有相似之妙。(《秋思》)
2、(幻灯7)采用了对偶修辞,描绘了明故宫墙倒宫塌,破败不堪的景象。上下句配合,增强了表现力,节奏也更为鲜明。
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声情并茂的展现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3、(幻灯8)战后秦淮河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成了荒无人烟的空巷,再好的美景也无人欣赏,只能任白鸟自飞,绿水自流,黄花红叶空自娇艳。更深切的表现了悲凉之感。景物本无情,是什么原因我们能体会到其中渗透着的情感呢?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有哪句也有同样效果?(花自飘零,水自流)
4、(幻灯9)仔细观察,这段曲词有哪些字是押韵的?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5、除了刚才我们赏析的这些句子,还有哪些你认为能表现亡国之痛的?请你读出来并简要赏析。
6、同学们会发现刚才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思路或者答的不全面,没有条理,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回答。(幻灯10)
7、根据这些角度,找出本文体现的写作特点。
8、下面我们来尝试用才雪到的方法来对比赏析《乌衣巷》与本文的写作特点。
总结:
苏昆生含泪蘸血的声声悲歌,气薄云天,情撼山河,回旋激荡,不仅是为侯方域、李香君爱情悲剧的感伤,也是对土崩瓦解的大明帝国的凭吊,更是“五十年兴亡看饱”的人生感悟。《哀江南》是封建末世无可奈何的一支挽歌,也是警醒世人的一曲爱国主义强音!同学们,今天我们赏析《哀江南》,只是借此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戏剧的大门,那些优美的韵律、如诗的语言、省情并茂的表演,就巷一杯香茗,还需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精华。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我希望大家能在这45分钟里有所收获。
江南语文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健康教案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