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质的教案促使大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教师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师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教师节是所有老师的节日。
2、初步学习如何采访想了解的人。
3、愿意将自己做的小礼物赠与他人。
二、活动准备:
卡纸、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所需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9月10日是教师节,是所有老师的节日,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你们都认识吗?你们知道幼儿园里都有哪些老师吗?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提议去参观幼儿园内各岗位老师的工作场所,并让幼儿想一想除了观察外,还可以向老师提问哪些问题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工作?引导幼儿讨论,确定采访的问题。
问题示例:老师,你都做哪些工作呢?每天几点来幼儿园?什么时候能休息呢?
2、参观、采访
参观保健老师晨检、老师们上课、保育老师清洗玩具、厨房师傅做饭等各岗位老师工作的场景。让幼儿去采访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的老师,深入了解自己身边的这些老师。
3、交流心得
回到教室进行总结,让每个小朋友就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交流总结。
4、制作小礼物
教师:老师们为了照顾好小朋友们、保卫好幼儿园是很辛苦的,我们来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将准备的材料分发给小朋友,并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礼物。也可以用平时奖励幼儿的小红花代替,相信收到礼物的老师一样会很感动。
5、赠送礼物
让幼儿将小礼物送给自己采访的老师,提醒幼儿送完礼物后别忘了给老师说一声:教师节快乐,老师辛苦了!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扮演幼儿园老师、医生、厨师的活动,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多姿多彩。
幼儿教师教案篇2
老师的节日教案适用于中班的教师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老师的节日教案吧。
老师的节日(社会、语言)中班 上学期
活动目标: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
3、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纸、水彩笔、胶水。
2、教学音带《我为老师唱首歌》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引出教师节的话题。
(1)提问:歌曲里说了什么?今天是什么节日?
(2)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节日。老师在这一天都会和快乐,因为有很多的人会祝福我们。
2、幼儿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事例。
(1)老师平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
(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还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播放教师平时工作的课件,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老师的辛苦。
4、幼儿制作礼物。
(1)请幼儿讨论:你想做什么礼物?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礼物。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礼物。
5、幼儿送礼物。
(1)在歌曲《我为老师唱首歌》的音乐中,请幼儿为老师送上礼物并向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
活动建议与提示:
将幼儿制作的礼物布置成展示角,大家共同欣赏。
活动前可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老师的辛苦。
可鼓励幼儿将礼物送给园长,其他班的老师或保育员。还可以组织庆祝教师节的全园大型活动,请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花语,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礼物。教师对幼儿的祝贺白哦是感谢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小百科: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
幼儿教师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图,并对图画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讲述。
2、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3、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小朋友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
2、准备字卡:浪花、大地、边、语??
3、准备字条:教师节
4、准备空白纸,制作贺卡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教师节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
(2)师:“教师节快到了,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提醒幼儿说话要完整。
2、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页,
(1)“请你说一说图画中从左到右都有什么呀?”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注意说话完整。
(2)“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你猜猜他们说了什么?”
3、听诗歌
(1)教师先朗读一遍诗歌,请幼儿用手划指欣赏。
(2)“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3)“诗歌中谁要感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浪花感谢大海,松树感谢高山,小苗感谢大海,羊群感谢海洋)
(4)“老师好象谁?”“老师和我们一起干什么?”(老师好象妈妈,就在我们身边;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画画语言……)
(5)“什么像白云飞上蓝天?”(歌唱老师的歌儿,像白云飞上蓝天)
4、欣赏、朗读诗歌
5、制作贺卡,做一件好事庆祝老师的节日
幼儿教师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 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幼儿教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画、数字1-6、符号、-、=。
2、人手三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开火车
1、教师:以前我们玩过数字4、5的开火车游戏,今天老师带大家要玩数字6的开火车游戏。
2、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的火车5点开。(集体、个别)
二、情境感知
1、看图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法
教师: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新建的小区里,一共有7个小区,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小区,
听说小区里有许多美丽的花,这么漂亮的小区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
2、这7个小区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
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小区。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
3、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1)提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几号小区的?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花盆里有5朵红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
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分别请到其他小区的小朋友来讲述
(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3)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个小区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4、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教师: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7个小区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
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1)交代幼儿操作要求
(2)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
(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4)除了用这3数字列出一道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
幼儿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1=7、7-1=6、7-6=1。
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
三、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2、小结:1+6=7、6+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
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
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
3、练习互换,老师拿出题卡。
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
1+6=7(6+1=7)、7-1=6(7-6=1)
四、活动结束
幼儿教师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