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活动外教案优质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该注重课程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需求,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户活动外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优质5篇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和同伴探索橡皮筋的多样玩法。

2、初步能边念儿歌边跳橡皮筋,有一定的跳跃能力,增强节奏感。

3、愉悦身心,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口哨一只、2、人手一份3米的橡皮筋、一个篓子、小椅子若干。3、节奏明快的音乐和舒缓、优美的音乐各一段。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做准备运动,为活动做准备。

1、教师带领幼儿听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进场

2、听哨声进行队列队形的训练。

3、听音乐做“我是小小运动员的准备运动。(主要活动腰、下肢、脚腕等部位。

二、幼儿玩橡皮筋,探索橡皮筋的多样玩法

1、第一次探索橡皮筋的玩法,自由玩出花样。

师:看,今天我们的'玩具是什么?咦!橡皮筋可以怎么玩呢?

(1)幼儿自主玩橡皮筋。(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供帮助)

(2)讨论、交流各自的玩法。

师: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觉得谁的方法好玩?选择2~3种幼儿感兴趣的或小组或集体模仿学一学。

2、第二次探索橡皮筋的玩法,能合作玩,有一定的跳跃能力。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的,你能和好朋友合作玩吗?场地上还有一些小椅子,想想怎么玩会更加有趣呢?

(1)幼儿找同伴合作玩。(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供帮助)

(2)讨论有趣的玩法

师:你和同伴想了什么有趣的玩法?谁来试一试?由孩子评出“最佳搭档”。

3、第三次学习老师的玩法,幼儿有一定的节奏感。

师:刚才小朋友开动脑筋,和自己的好朋友想出了很多种橡皮筋的玩法,真不错!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

(1)教师第一次示范:边说儿歌《马兰花》边跳橡皮筋。看完后提问:老师的叫是怎么跳的?除了脚的跳法和你们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

(2)教师第二次示范。(幼儿仔细观看)①幼儿尝试练习。②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重点从儿歌的节奏和腿部跳跃的协调性来评价。③幼儿再次尝试。

(3)迁移运用创编新的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师提出挑战:除了马兰花,你还会配什么儿歌?除了这些脚部动作,你还有不同的脚的动作吗?①幼儿结伴探索。②讲评幼儿的探索结果。

三、幼儿放松自己

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运动员真了不起,小脚累了,让我们好好放松一下吧!

1、围坐在教师身旁听音乐敲打腿部肌肉,也可以跟同伴互相放松。

2、一起整理器械回教室。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发音准确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丰富幼儿的词汇:田野、拔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用拍手的方法来稳定幼儿情绪,组织教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挂图:最近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好长时间不下雨了。你们看,出现了什么结果:花园里的花儿渴得闭上了嘴巴,鱼池里的鱼儿渴得不要尾巴了(不动了),田野里面的苗儿渴得不长了。

尝试一、你有什么办法,他们才不渴了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下雨,花儿、鱼儿、苗儿喝了水以后他们就不渴了。

小朋友们,下小雨的.时候,小雨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小雨点,沙沙沙。”

3、展示下雨时的情景,请幼儿观察花儿、鱼儿、苗儿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尝试二 (1)“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花园里)花儿怎么样了——(笑了)乐花儿乐得怎样——张嘴巴(花儿开了)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2)“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鱼池里)鱼儿乐得怎么样了——摇尾巴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3)“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苗,地里)苗儿长在庄稼地里,一大片的庄稼地就是田野(重点强调)。

苗儿乐得怎样——向上拔(长高了)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4、看图,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尝试三 为诗歌起个名字《小雨点》

分句教幼儿朗诵,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5、扮角色,戴上那个头饰,表演朗诵诗歌。

6、启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下雨时,小雨点还能落在什么地方?(幼儿园,树上,房屋上,河里,山上……)大自然非常美,启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篇3

活动背景:

歌曲《捏面人》,把说和唱巧妙的结合起来,孩子们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捏面人、吹糖人和画糖人是我国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它们以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内容为制作题材,用不同的形式来刻画。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深刻地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我设计了《糖人》的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糖人造型的饱满和线条的匀称,并尝试用胶枪画糖人。

2、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糖人艺术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应学过歌曲《捏泥人》,并对我国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充电式安全儿童胶枪、金色胶棒和垫板人手一套、有关画糖人的视频、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主题。

(1)师:最近我们学了一首关于捏面人的歌曲,歌曲里捏面人的师父捏了哪些人物?

(2)师:捏面人是我国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一种艺术样式。除了捏面人还有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关于食糖的制作。想必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肯定见过“画糖人”。

2、了解画糖人的作画内容。

(1)播放视频。

视频里画的是什么糖人?

(2)出示图片,教师介绍。

师:一般大多数画十二生肖的会比较多,还会画其他的一些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内容也会进入糖人的世界,如自行车、小猪佩奇等,有时还会用糖画字。

(3)提问:你觉得糖人的线条是怎样的?

(饱满、匀称)

3、介绍用胶枪画糖人的方式。

(1)出示事先画好的“糖人”。

师:这是我画的糖人,猜猜我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师:由于我没有画糖人师傅那样的工具,所以我找了胶枪来帮忙,把金色的胶棒放进胶,用溶解出来的胶画了一个糖人,是不是和真的糖人很像?

(2)播放视频,了解用胶枪画“糖人”的方法。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糖人”的每一个部位都要连在一起。线条要粗,以免撕的时候断掉。画好后,将糖人从垫板上撕下来,在糖人的背面滴上胶,把木棒粘到糖人的背面。

(3)回顾制作方法。

画糖人(每个部位都连在一起)——撕糖人——粘木棒

4、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慢慢挤胶枪。

5、作品评价,活动结束。

将幼儿作品插在泡沫上进行展示,并请部分幼儿介绍。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开展“奇妙的力”这个主题活动将近两个多月了,孩子们的兴趣依然浓厚。每次活动,他们都用心观察、积极探索,我常常惊讶于他们的发现。

在自由活动中常常看见孩子们摆弄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们这种无意识摆弄,引发了我设计此次活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当孩子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能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的摆弄,变成带着问题去探索与感知。此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取材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自信。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

3、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发现利用辅助材料可帮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稳,从而激发幼儿对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并积累有关经验。

二、活动准备:

1、材料:雪花片、厚薄不一的书、熟鸡蛋、各种形状的棍子、粗细、长短不一的吸管、哑铃、不同的铅笔(尖的、平的、长的、短的)、磁带及磁带盒、牙签、各种筷子。

2、辅助材料:杯子、橡皮泥、橡皮筋、装着沙子的杯子、绳子、积木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引入活动。

(二)、找找能站起来的'东西。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哪些东西能站稳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让幼儿将站得稳的东西与站不稳的物品分放两处展示。

(三)、帮它站起来

1、不用辅助材料帮它站起来

(1)、请幼儿动脑筋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起来。

(2)、幼儿操作与相互交流。教师观察指导、鼓励。

(3)、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2、利用辅助材料帮它站起来

(1)、鼓励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再次想办法使站起来的东西站稳。

(2)、幼儿操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自信,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3)、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办法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起来的。

(四)、延伸活动

小结后,鼓励幼儿回到家里继续探索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稳,提出新的问题“本来不能站起来的东西,我们帮助了他以后为什么能够站起来。”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篇5

教学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反思: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大班活动舞蹈教案5篇

游戏活动教案大班及反思5篇

幼儿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反思5篇

幼儿园户活动总结优秀7篇

幼儿园户活动总结模板8篇

幼儿园户活动总结参考8篇

水和洞科学活动大班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篇

大班大班游戏教案优质7篇

大班心理教案教案优质7篇

大班户活动外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