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需要灵活,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准备教案是为了确保教学进程流畅,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美术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篇1
?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
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用有方向性的线条表现雨滴。
2、遮挡关系的处理。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雨点儿落下来了,街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避雨的?
2、请学生表演雨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遮挡关系
3、下雨时,我们的城市是怎样的情景?
4、下雨时,你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事是什么?
(二)欣赏图片
看看书上的图片,选你喜欢的一幅说几句话?
二、发展阶段:
(一)启发想象,激发情感
1、听故事并补充完整(挂图拼贴)
热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白云没精打采地飘来飘去。明明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哎呀!天空怎么突然暗下来了?呀!下雨了!……
谁来添画落下的雨点儿?
想一想,明明怎么办?或者你怎样帮助明明呢?
2、请学生为明明添画雨具。
(二)观察分析:
明明穿上了雨衣,看起来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
(三)鼓励创作:你想画雨中的什么呢?
(四)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下雨时的情景,画名叫淅沥的小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涂色。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你喜欢谁的画?
五、课后拓展:
谁知道,天上落下的雨点儿到哪去了?
六、宣布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篇2
教材版本: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
*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观察。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奇特的建筑。
兴趣点:
*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
*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联想。
作业内容:
*异想天开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几座奇妙的建筑。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与平时我们所见的不同)的建筑。
*较高要求:造型奇特,表现的较细致。
*个性探究:构思与众不同,线条、色彩表现细致丰富。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教学课件、纸材、彩笔、油画棒、教师示范作品若干件。
水果卡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水果名称命名,如:苹果组、桔子组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堂准备
今天,这节课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水果卡片,这就是你们的组名了。
分小组,讲要求组合成各个小组
课堂导入
展示悉尼歌剧院图片,直接导入课题
欣赏大师建筑的美
课堂发展
*播放幻灯片:一系列建筑图片(附文字介绍)
了解大师建筑的历史、背景等,.
增长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图片:
1、这些建筑美吗?
2、美在哪里?
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各抒己见。(给小组加分奖励)
通过观察建筑的外形与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板书:
外形
建筑美 线条
色彩
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样的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归纳美术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美术概括能力。
1、习题:我们来猜猜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来源,请你连线。
神圣家族教堂 玉米
悉尼歌剧院 贝壳
美迪斯尼乐园 蜘蛛网
慕尼黑体育馆 球
2、是不是只能做这样的联系,还可能来自于什么事物的外形呢?
请每个小组完成习题。
不是,像悉尼歌剧院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海上的帆……
拓展思维
设计构思:
1、假设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呢?
2、你的建筑具有怎样奇特的外形?
积极发言,表达构思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表达设计意图
展示若干设计图稿,引导学生设计时,大胆想像。
受启发,更大胆的运用仿生概念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师准备的设计样稿用于启发学生,要注意鼓励学生更开阔的运用各种自然、生活中的事物设计,而不要受到老师范画的限制。
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适当意见。
小组讨论,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师生评价
给予肯定意见,说出需要改进的意见。
自评与他评、组评相结合。
从构思、线条表现、色彩表现等方面。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课后延伸
世界奇特的建筑还有很多,它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你们在平时要多看多想,希望将来你们中间会有人设计一些漂亮奇特的建筑。
课后学习和观察。
进一步了解有关于建筑的知识。
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教师)相关图片或工艺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质最为常见。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
2.欣赏秦始皇陵陶俑:(课件图片展示)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 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件:秦始皇陵兵马俑总体分布图。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
播放《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断,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3)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
秦俑的艺术特色: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已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
仔细观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态、动态、衣着上有什么异同?
选择喜欢的陶俑分组讨论:跪射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立射俑。
每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
老师小结补充:课件。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谓匠心独具。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个发髻,髻根用朱红色带束扎。足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从一鞋底外露处可以看到,鞋底的针脚因为人着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曲折飘浮。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上身挺直,臀部紧贴左足跟,从而使身体的体重落在右膝、右足和右足尖上。当射击时,则重心稳,用力省,容易射中目标。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神态威严的将军俑。
将军俑是目前俑坑中级別最高者,在战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秦俑坑中将军俑非常少。将军俑和军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区别是:将军俑头戴雕冠,军吏俑头戴版冠和云长冠,一般士卒则没有以上两种帽子,只是戴介帜或束发挽髻。将军俑除以上特点外,还身材魁伟、高大,上身戴有领花、肩花。
将军俑穿的铠甲的主要特征是甲片小。制作精致,色彩艳丽。褐黑色的甲朱红色的联甲带;甲衣周围的花边在白色的底上绘着绚丽的几何形图案花纹。前胸及后背、双肩,有几朵彩色花结,华丽色彩,显示了等级的尊贵。
(4)赏析铜车马。
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铜车马的知识。
老师补充小结:
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约7米多深的地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 ,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该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
3.学生练习。
(1)作业要求:尝试用浮雕的方法临摹一个自己喜欢的武士俑的面部或防止一件喜欢的兵器。
(2)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
4.课后拓展。
(1)欣赏缩小的陶俑工艺品。
(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器。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千古之谜。
(4)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欣赏各年代的陶俑,收集关于陶俑的邮票。
小学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认识、了解桥的用途,感受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学习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教学准备:放大范图若干张。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启发谈话:
桥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人类造桥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在我们北京也有几座很著名桥,这就是卢沟桥、玉带桥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也是一个重要审美对象,杜甫的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语也还有“烟柳画桥”,意思是说:在春的景色里,有桥有树的自然景界,就像画一样好看。
1、欣赏巧的图片学生观察
2、读画: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桥是里面重点勾描的对象,围绕桥发生的事情是画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见,历代的中国人曾对桥作过多么深人的审美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具有悠久造桥历史的我国,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启发谈话:
今天的桥从样式上花样更多了,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从功能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高架桥……各式各样的桥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桥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优美,不少还成为当地的一道著名风景。与传统上的桥相比,现代的桥往往更宏伟、更有气势,用途也更广泛。你还知道生么样的桥?
学生回答
三,作画步骤:
(1)先划出桥的基本形,用简笔画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作简单概括。
(2)添画出鞘的结构,桥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也可只用线描方式完成。
第二课时
七、组织教学
八、导入
九、讲授新课
1、评述上节课作品
2、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自己设计一个桥
3、学生讨论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4、教师总结
十、学生设计
十一、欣赏评述
十二、板书设计
北京的桥
小学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过程与方法: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二)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提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新授
(一)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二)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范式教学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弓:动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2.点水渗化开来..3.覆盖纸张,轻抹。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复谓移穑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学生作业
(一)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二)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3.教师。
小学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好孔雀的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孔雀的特征,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概括孔雀的造型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彩卡纸、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剪刀、双面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去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关孔雀的光盘、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的范作。
施教时间:3月24日——3月26日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请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孔雀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了解孔雀的品种、生活习性。
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和翩翩的舞姿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了“孔雀舞”,世界上不少的美术家也用它的形象来做成装饰画。课件出示法国约瑟夫.雅南德室内装饰孔雀。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孔雀翩翩》。
活动二:
再次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引导学生观察孔雀的外形特点、概括出身体各部分的形状、色彩,尤其是羽毛的特点。
欣赏范作及书上的图片,请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来制作孔雀。每一组说一种,并说说都用了那些材料,如何将孔雀的形象巧妙地进行表现的。
总结:可以使用的方法有:绘画、剪纸拼贴、折纸、纸塑等等。可利用的材料有彩纸、吹塑纸、羽毛、金属纸等等。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纸塑的方法,它将纸通过卷、折、刮、压、层层粘贴,塑造出立体或半立体多变的效果。(教师简单示范这几种纸塑技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技法运用到其它材料的改造上。)
活动三: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来做孔雀。
鼓励学生用羽毛、橡皮泥、彩纸、废布料等材料通过拼贴、捏、折、剪、卷曲等多种方法做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孔雀。
作业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做,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形式或画出展开的尾巴后再用剪或折的方法做的身体贴上。
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协调以及孔雀尾上花纹的排列。
活动四:
展示作业,放音乐《小孔雀》,学生互评作业。
教师根据歌词提示学生不光要在外表、打扮方面攀比,更重要的是要比学习、纪律等等。
札记:
由于二年级一班的二课特色是“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是每人折了一只纸鹤,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把它“改造”成孔雀:有的把纸鹤的尾巴伸开,剪成很细的条,并用铅笔进行卷曲;有的在纸鹤的尾巴上粘上五颜六色的纸条甚至是羽毛;在纸鹤的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在纸鹤的身上画上美丽的羽毛……同一改造对象,竟然展现出了六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小学美术教案篇7
课题:添画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0、布置、展示作品。
六、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胆添画。巧妙运用图片上的内容,让画面新奇有趣,效果好。
小学美术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