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有关鸟的教案推荐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借鉴和分享其他教育专业人士的经验和最佳实践,教案可以用来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育团队合作,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有关鸟的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推荐7篇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会用一种洗涤用品洗脏手绢。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洗涤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带到幼儿园布置成“洗涤用品展销会”。

2、脏手绢每人1条,装水的盆若干。

活动过程:

3、组织幼儿参观“洗涤用品展销会”,启发幼儿讨论各种洗涤用品的名称、特点等。

2、引导幼儿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教师出示肥皂,让幼儿摸一摸,认识固体的块状洗涤用品。

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教师出示洗衣粉,让幼儿摸摸、看看、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能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出示洗衣液,让幼儿观察,并将其放在水中搅拌,教师总结出:洗衣液是液体洗涤用品,它也能溶解在水中。

(4)鼓励幼儿到“洗涤用品展销会”中将洗涤用品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5)引导幼儿讨论洗涤用品有哪些用途。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延伸和渗透:

家园共育:提醒家长让幼儿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袜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帮助幼儿认识家中的各种洗涤用品。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活动反思

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分的部件组成。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有关简单机械的认知,认识到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的机器,这些机器应用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分的部件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用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自行车的研究方案,写一份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任务、拟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记录表格、分配研究任务以及工具的准备。课后每个小组交一份初步的研究计划,教师批改,指导。第二课时学生拿着经过修改的研究计划,分小组观察研究自行车的结构,做好记录,下课后上交研究报告。教师批改,看看同学们较集中的问题,下节课讲解分析。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对重点的掌握比较透彻。而且将课室搬到课室外,把自行车这个实物搬到课堂,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这种教学手段很受学生欢迎,收效较好。不过如何管好学生在室外上课的纪律,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在研究自行车而不是在玩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日历。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与幼儿讨论:

1、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2、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3、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4、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三、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四、评价。

1、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2、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3、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4、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小百科: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黑色食品营养丰富,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喜欢探索新事物的创造性情感特征。

3、形成幼儿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多样性的高灵活性人格特征。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黑木耳、黑米、黑豆、紫菜、海带、黑芝麻、黑枣及其他食品,并布置一个食品展。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挂图内容如下:

华华在家吃早餐,妈妈拿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和鸡蛋,华华看了看芝麻糊,皱了皱眉头说:"我不吃这黑糊糊的东西,我要吃鸡蛋。"

2、老师问:"小朋友,华华不喜欢吃芝麻糊,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探索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芝麻糊属于黑色食品。

3、分组讨论:吃过哪些黑色食物?这些黑色食物可以制成什么点心和菜肴?

4、让幼儿参观食品展,并分别把属于黑色类的食品挑选出来。

5、引导幼儿互相探讨"我的黑色食品",谈谈自己篮子中黑色食品的名称,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6、游戏:学做小厨师。发挥幼儿的独创性,鼓励幼儿把黑色食品配成菜肴。

7、评选搭配得营养丰富的菜肴。

各领域渗透

美术:学习创造性地画黑色食品及食品搭配。

社会:参观农贸市场。

生活中渗透:鼓励幼儿不挑食、不偏食,黑色食品及其他食品都要吃。

环境中渗透:在活动室内外粘贴各类黑色食品的图片。

家庭中渗透:要求家长多带幼儿到超市认识各类黑色食品,在家中多煮黑米粥、紫菜蛋花汤、黑芝麻糊等营养丰富的黑色食品给孩子品尝。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欣赏乐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能随着乐曲表演。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花灯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花灯图片。

3、学习歌曲《大家来看灯》。

①跟着音乐的节奏,念歌词。

②随着教师的琴声,一句句地学唱歌曲。

③分组演唱。

4、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大胆想象,通过各种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延伸:请幼儿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长听。

大家来看灯(音乐)二

活动目标:

在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创编歌曲,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仔细参观花灯展,认识各种花灯,了解它们的名称,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灯。

活动过程:

1、回忆歌曲《大家来看灯》

2、引导幼儿回忆花灯展,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些花灯,为什么。

3、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4、幼儿讨论。

5、请幼儿回答。

6、请幼儿试着把歌词中花灯名改成自己喜欢的花灯,并唱一唱。

7、小组演唱。

8、找好伙伴演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延伸: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快速、连贯的唱给家人听。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幼儿需要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快乐,并能够快乐的学会歌唱。平时孩子们见到花灯的几率不高,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就对孩子们布置要求,去街上看花灯,可以的话自己也可以买个花灯回家玩一玩。

在上社会课时拎出元宵节,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所以在进行这课时时,孩子们已经非常了解。已经可以知道并报出许多花灯的名字。比如:“兔子灯,荷花灯等等”花灯名。

所以这课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掌握了歌词,在钢琴伴奏的同时孩子们渐渐的学会这首歌曲,并且能够愉快的歌唱。第一段,我教授歌词。第二段,有意让幼儿进行创编,把原先的花灯改换自己喜欢的花灯,孩子们很有乐趣有:“小马灯、小羊灯、母鸡灯”各色的花灯,闻所未闻,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想象,还是让我感觉很高心。

短短的一首歌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下课了,孩子们扔饶有兴致的在唱着:“小哥哥呀小姐姐呀……”

课后我也进行了延伸:比如元宵做花灯、吃汤圆。让孩子们体验自己做元宵的快乐。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经常会听到小朋友说,今天谁和谁结婚了。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间,经常会分别由一些男孩和女孩扮新郎和新娘,甚至还会要求老师也来参加。还有的小朋友说要跟老师结婚呢。有个小朋友最有意思,他每次都要生活老师做他的新娘,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生活老师经常给他洗衣服。显然,孩子们并不知道"结婚"的含义。专家称:对"结婚"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我们不必过分紧张,不能粗暴地制止,也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而是应该把这个时机当作一个有利的可教时机。我就针对了孩子们的喜好和心理特点,并选择了适合大班孩子的内容!

活动目标:

1.知道结婚是一件喜事,了解婚礼的基本习俗。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婚礼的见解和感受。

3.感受婚礼中幸福喜庆的气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婚礼进行曲》、结婚过程的视频、婚礼现场布置的ppt学具准备:各种喜糖、请柬、红包、喜字、胸花、纱巾、门楣、撒花、气球、红双喜香烟等实物,婚车、灯笼、捧花、烟花爆竹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知道结婚是一件喜事。

1.认识红双喜教师:大家看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这个喜字很特别,两个喜字并排在一起,叫什么呢?(红双喜)你在哪里看见过?(婚礼现场、房间里、车子上……喜字贴在黑板上)

2.知道结婚是一件喜事教师:为什么要贴喜字啊?(因为结婚是一件喜事)

(二)感受结婚时新郎新娘的幸福与甜蜜。

1.知道新郎和新娘。

教师:那是谁和谁结婚啊?结婚那天男的叫什么?女的叫什么?(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结婚)(出示结婚照)

2.了解结婚的含义教师:他们为什么要结婚啊?(他们相爱了)爱就是非常非常喜欢。那喜欢他的什么呢?(样子、爱劳动、勇敢、温柔……)

3.感受新郎和新娘的幸福与甜蜜。

教师:婚礼那天你觉得谁最漂亮?谁最帅?为什么呀?(打扮得漂亮)他们穿的什么呀?(穿的婚纱和礼服)还有穿的什么衣服?(中式的旗袍)他们的表情怎么样?(结婚这一天他们最开心,他们和相爱的人结婚了,结婚是人生当中最幸福的一件事)教师:等你们长大了,和心爱的人结婚,你也会成为最幸福、最漂亮、最帅的人!

(二)了解婚礼的基本习俗

1.幼儿自主观察交流结婚用品。

教师:结婚要用到哪些东西呢?请你去看看然后告诉大家。(看实物和图片)

2.集中提问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

红包:有什么用?(贺礼,祝福他们)那可以说什么祝福的话呢?(白头到老、永结同心、永远幸福、早生贵子、永浴爱河、天天快乐、结婚快乐……)请柬:有什么用?谁发出的请柬?邀请谁?来干什么呢?(喝喜酒、为他们送上祝福)婚车:你怎么知道是婚车啊?这婚车用来干什么的?

婚戒:是几个?(一对)红双喜:代表红红火火喜糖:甜甜蜜蜜烟花爆竹:什么时候放的?感觉怎样?

2.播放ppt,幼儿交流表达婚礼现场、婚房的喜庆氛围。

教师:你们参加过婚礼吗?感觉怎样?

教师:婚礼现场布置得怎么样?(看ppt)红地毯、拱门、舞台有什么用?

除了现场很漂亮,还有哪里也很漂亮?(婚房)你怎么知道是婚房啊?

教师:有人在室内结婚,还有的人在外面举行婚礼呢!

教师:结婚都是成双成对的,喜字是一双,看爱心也是两个,用好听的词就是心心相印!

3.播放婚礼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婚礼程序。

教师:东西全部准备好了,人也到齐了,婚礼开始了,新娘走上红地毯慢慢走向新郎,和新郎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还互相为对方戴上结婚戒指,这是证婚人在为新郎新娘证婚,他们还倒了香槟,香槟表示结婚以后相敬如宾,幸福地一起生活,在音乐声中大家鼓掌并为新郎新娘送上自己的祝福。(边看视频边解说)

(三)表演游戏"结婚啦!"

1.以游戏的形式请一对男女幼儿扮演新郎新娘,并分配婚礼现场其他角色。

教师:大家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婚礼的游戏?那需要一位新郎和新娘,那请谁做新郎新娘呢?点兵点将,点到谁就请谁做新郎和新娘。

2.新郎和新娘简单打扮,幼儿合作布置婚礼现场。

教师:这里是舞台,地上需要铺什么呢?新娘新郎从哪里过来啊?还要一个什么?那怎么布置呢?(大家商量)我们大家一起帮新娘新郎布置,好吗?

3.在《婚礼进行曲》声中玩结婚游戏。

教师:婚礼要开始啦!看,还需要谁?(撒花蓝)我们一起来为他们鼓掌,送上我们的`祝福!(放婚礼进行曲和背景ppt)今天我们了解的是结婚的仪式,冬令用品店也要开张了,那又要准备什么呢?怎样举行呢?我们回家先去了解下再和大家说说好吗?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其他仪式的了解,如商铺开张啦!

活动建议:

1.孩子们在看了婚礼所需用品的实物和提片后交流时,他们说到哪样东西,老教师就出示的话可能效果更好。

活动反思: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大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婚俗习惯。中国人把婚姻看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结婚的仪式有很多讲究,十分复杂。教师能够大胆地选择"结婚"这个内容来进行这次社会活动,选材比较新颖,而且煞费心思地进行了筛选。

本次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多感官学习.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用红双喜字导入,引出哪里会用到这个喜字,从而引出结婚的话题,因为孩子们对于喜字最大的感受就是结婚,孩子们通过回忆已有经验来说出哪些地方有喜字,接着通过观察两张中西结婚照来了解结婚的服饰特点以及新郎新娘的表情,然后通过许多实物和照片,孩子们知道了结婚需要用到哪些用品,这些用品的用途是什么,教师还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看了婚礼现场的ppt,不仅有室内的婚礼现场,还有婚房以及室外的婚礼现场,内容丰富,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后来还看了精心剪接的婚礼视频,通过这一系列回忆、看、摸、欣赏等多种感官刺激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2.多角度阐释婚礼中牵涉到许多社会化的东西,有的东西都是无法用成人的话来解释给孩子听的,如何来阐释,需要技巧,教师通过简单又巧妙的提问,把涉及到的婚礼的含义、婚礼物品中蕴含的含义都解释得很清楚,如是一男一女结婚,为何要结婚?那是因为相爱,爱什么呢?不仅是外表,很多都是内在的,婚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和心爱的结婚是幸福的,老师想要给孩子传达的这些积极的想法都无形中让孩子们接受了,而且非常自然。婚礼中的所需用品蕴含的寓意和物品的用途,比如喜糖是甜甜蜜蜜,香烟是红红火火,婚戒是一对的,请柬是送给谁的等等,也通过一个个简单的问题一一解决,而且很多都是孩子们自己回答出来的。

3.多方位体验婚礼是喜庆的,结婚现场是热闹的,漂亮的,如何体验?从一开始的红双喜就把孩子们带入了体验的氛围,接下来的结婚照、婚礼进行曲、婚礼现场的照片,婚房的布置、结婚需要用到的礼炮烟花等已经让孩子们感受了结婚是很热闹的,结婚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是喜庆的,结婚是成双成对的,是幸福的象征,最后的游戏让孩子们的体验到了高潮,这些多方位的体验使活动动静结合,更加丰富多彩。

4.多方面渗透本次社会活动中不仅是社会风俗的一种了解,其中还渗透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说祝福的话,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技能,还有最后的游戏中孩子们如何协商,如何合作完成布置,这又是合作能力的一方面,都巧妙地进行了渗透,使本次社会活动更饱满。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篇7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风和水教案推荐5篇

大班对与错教案及反思推荐5篇

大班跑的游戏教案推荐6篇

水果大班教案推荐8篇

幼儿园大班关于布的教案推荐6篇

大班凑十游戏教案推荐6篇

大班语言《听》教案推荐5篇

与灯有关的作文400字推荐5篇

有关风的作文400字推荐8篇

大班语言《聪明的乌龟》教案推荐6篇

大班有关鸟的教案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