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教案精选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要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地修改教案以满足特定的教育要求,教案的制定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与子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父与子教案精选7篇

父与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一样意境。

2、初步理解诗歌资料,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1、两段不一样风格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摇篮曲》)。

2、图片若干(小蝴蝶、小猪、小狗、小鸭、小猫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入室(播放《森林狂想曲》)

今日活动室除了来了那么多客人教师,还来了两个特殊的小客人。

2、出示图片太阳

(1)教师:小朋友们好。幼儿:太阳公公好。教师:我们的宝贝可真有礼貌,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你们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小朋友们都去幼儿园,一齐做游戏了,白天真热闹!

3、出示图片月亮

教师: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小朋友们好。

幼儿:月亮好。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小朋友们要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大家都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二、看图理解儿歌

1、分别出示太阳和月亮,提问: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看一看谁醒来了?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样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

教师:我们能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齐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

6、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样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

教师:我们能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宝宝们跟教师念“夜晚静悄悄”。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听一听(教师朗诵)

2、请小朋友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和教师一齐来读一读。

教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那我们看着动画片一齐来边看边念。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教师:对了太阳出来了,白天真热闹,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来念。我们一齐来试试读读这一段。

幼儿和教师一齐念。

4、小朋友们读得可好听了,那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

指名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轻轻的声音来念,我们一齐来试试。

幼儿和教师一齐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此刻我们一齐连起来读一读,注意太阳出来了要用响亮的声音来读,月亮出来了要用轻轻的声音来读。

6、孩子们读得真好,听得教师心里真高兴,如果加上动作来读会更好听的,孩子们我们站起来配上你喜欢的动作来试试吧,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7、师幼共同完整地用动作来表演、朗诵诗歌

四、创编诗歌

1、咦,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指名说。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用“醒来了”“睡着了”说一句话。)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听的太阳公公和月亮姐姐都咪笑,还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醒来了的,有的是睡着了的';等会你拿到以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如果是醒来了的就贴在太阳的身边,如果是睡着了的就贴在月亮的身边,孩子们我们一齐去把它们请出来吧。

3、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

4、小朋友帮太阳和月亮找的朋友都想编进诗歌里,请你们帮帮忙好吗?那我们一齐来读给客人教师听。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夜晚

1、太阳和月亮都十分喜欢你们,想和你们一齐玩,你们愿意吗?(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并说太阳出来了,我们一齐做着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一齐做游戏吧。之后播放音乐《摇蓝曲》,并说月亮出来了)

2、再次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教师:哇天亮了,太阳又出来了,宝贝们,我们一齐去外面做游戏吧。

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月亮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小花睡着了,

小树醒来了,小草睡着了,

小朋友醒来了,小朋友睡着了,

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

父与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

(4)分别出示本课多音字“卜”和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父与子教案篇3

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

章良忠(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

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 (糯米、芝麻、黄豆、红糖)2.

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

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

能融在一起。

2.癍团曾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

来看一举

(2)章沸黯碰:锄一部分米团矽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涟动体』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

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章:

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三)小结。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

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

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父与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认认、读读,培养幼儿正确的解音能力,学会正确的发音。

2、复习字“迪西”,学习新字“丁”、“波”、“拉”。

3、初步培养幼儿对汉字认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天线宝宝胸卡若干;大字卡一套;小字卡若干;天线宝宝玩具。

活动过程:

1、打电话引出课题。

师:今天,天线宝宝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看看谁来了?

2、 看认认读读

??、放幻灯片1,问:“谁来了?”(幼儿回答)

??、放幻灯片2,一起认读汉字“迪西”。

??、依次认读汉字“丁丁”、“小波”、“拉拉”。

3、游戏“捉迷藏”

你们知道天线宝宝想和我们做什么游戏吗?(捉迷藏)天线宝宝藏在字宝宝后面,小朋友念对了,天线宝宝就会出来了。

出示字卡,幼儿集体认读,念对了,出示相应的天线宝宝。

4、游戏“找朋友”

①、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拿出天线宝宝的胸卡,先看看是谁。然后听好老师的口令,老师说:“丁丁”,如果你的胸卡是丁丁就站起来,看谁站得快。

②、让幼儿看字卡玩“看谁站得快。”

③、帮天线宝宝找到相应的字宝宝,把它贴在字宝宝的下面。

④、大家一起看看有谁找错了。

5、看碟片与天线宝宝一起跳舞。

父与子教案篇5

作品分析:

本活动选自儿童心理专家鲁杰的《魔法数学故事屋》。一只孤单的小刺猬为了打发时间,把一些彩色的豆子按照一定的顺序编了项链,小刺猬用这条漂亮的项链找到了好朋友。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间接排序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

活动目标:

1、 利用绘本中的情境,帮助幼儿掌握间接排序的经验。

2、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编规律,并按照规律排序。

3、 让幼儿体会到助人为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小刺猬的项链》ppt,

2、彩色珠珠,绳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学习间接排序的规律

教师讲述: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他浑身长满了刺,你们说是谁?(刺猬)(出示图一)这只小刺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拉亚。拉亚总是孤单的一个人,因为它浑身都长满了刺,所以它经常紧紧的缩在一起,小动物看见它就跑!每天。拉亚都是一个人玩,一个人吃饭,有一天,小刺猬拉亚从院子里摘来了许多豆豆。

1、提问:小朋友看,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样呀?(颜色、大小)

2、拉亚看着这些小豆子,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提问: 猜一猜,它会用这些豆子做什么呢?(幼儿讲述)

3、听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刺猬把豆豆变成了什么?教师讲述拉亚拿起小豆子穿呀,穿呀,穿成了一条项链。你觉得拉亚的项链美吗?你能不能说出拉亚项链的秘密?你觉得项链美在哪里?

(幼儿发现红绿规律)一个红、一个绿。。。。。原来这条项链是用一个红、一个绿。。。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4、第二天,拉亚戴着这条美丽的项链出门了。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拉亚的项链会是什么反应呢?瞧,小动物什么表情啊?这次为什么没有躲开呢?(幼儿讲述)

教师讲述故事:(小动物们看到拉亚的项链,都在想拉亚的项链真好看,他们也想有这样的一条项链!拉亚看到小动物们不再害怕他了,还想跟他做项链,心里很高兴。于是拉亚说:“走,我带你们去捡豆子,它们可以做成美丽的项链哦!”拉亚带着小动物去树林里捡豆子去了,他们回来之后也做了项链。)

设计思路:

故事是最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把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在不经意地融入到精彩的故事里。在色彩丰富的画面,有趣的童话情景中,幼儿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数学知识,就不会被动的学,不会学的枯燥。

二、大胆尝试

1、小动物们捡了好些豆子准备大展身手了。他们已经开始了。看小兔子第一个做好项链,我们去看看小兔子的项链是怎样穿起来的呢?(图片三)

(幼儿发现红黄绿规律)项链里面有颜色的秘密。我们一起来说说秘密: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绿,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绿……

2、过渡:小兔子的项链穿好了,真漂亮!可是旁边的小猴子着急了,我们来看看小猴子遇到什么麻烦了?(出示图片四)

(引导幼儿观察不完整的项链,幼儿说出规律)

3、老师这儿也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串项链用的红、黄、绿豆豆,你们能按照规律,帮小猴子穿好项链吗?

小结:小朋友可真厉害,一起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好吗?真的每个小朋友串的项链都和它的一样诶!小猴子太开心了,他感谢你们。

在一旁的小鸭子着急了,吵着也要一条漂亮的项链,你们愿意帮忙吗?

设计思路: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一直就是孩子学习知识的规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先让幼儿找出规律,让幼儿快速发现规律,再按照开头接着往下穿,让幼儿下意识的形成先找规律,再操作的解决问题思路。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想看,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规律帮小鸭子做项链?

(教师示范:请幼儿说第一个先放什么颜色?第二个、第三个……)

小朋友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放规律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排放规律,出示在黑板上,再说说有什么不同的规律)

设计思路:

自主设计,动脑有动手,开发幼儿的思维,锻炼动手能力。 检验了幼儿掌握程度。

四、情感升华,体验互帮互助的快乐

小鸭子在大家的帮助下有了一条漂亮的项链,你帮助了他,你快乐吗?幸福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幸福(播放幸福拍手歌音乐)

设计思路:

助人为乐是幼儿的一种天性,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即听了故事,又学会了按规律排序。

父与子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要点,80%的学生能完成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脚背正面踢球练习,发展速度、协调、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勇敢、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线助跑、击球部位

?难点】

击球时机与上下肢协调用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你说我猜”抱团游戏

方法:所有学生以教师为圆心围成一个圆进行慢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回答字数进行抱团,如教师提问“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学生回答“北京”。学生根据回答答案字数进行两人抱团。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导入

我会以提问进行导。“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是谁?为什么?”,导入本节课内容:脚背正面踢球。

2.示范

教师进行正面与侧面示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3.讲解

动作要点:

直线助跑,支撑脚位于球侧,脚尖朝向出球方向,踢球腿膝盖位于足球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摆动,用脚背正面击球后中部,击球后做随前动作。

4.练习

(1)原地口令模仿练习

组织形式:学生以四列横队体操队形站好,教师一口令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纠错:个别学生出现随前动作不充分,教师在以口头提醒的方式进行帮助。

(2)两人一组踢地滚球练习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利用脚背正面踢球技术传球,传出的球经过跨栏架下部进行传球。

(3)两人一组踢高空球练习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利用脚背正面踢球技术传球,传出的球经过跨栏架上部进行传球。

纠错:击球部位不准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人踩球一人踢固定球练习。

(4)多人不定向传球练习。

组织形式:学生以同质分组的形式,围成一个圆进行不定向传球。

纠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以口头提醒的方式进行帮助。

(5)纠错:大家在练习的时候会出现击球部位不准确,上下肢不协调,随前动作不充分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以示范和口头提醒的形式帮助学生改进。

4.检验—游戏展示

(1)游戏:“z”字型传球接力。

游戏方法:全体学生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进行“z”字型传球接力。

(2)评价:表扬获胜小组,鼓励其他小组,并让获胜小组分享胜利经验,互相学习。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足球场地一块、录音机1台、磁带、足球若干、跨栏架若干。

五、?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父与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加强默读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教学用具:

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师: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有一个小朋友给水下这座桥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

(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闭目静听,一边想象画面。

看到了什么?

2、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同学根据生字的形、义相互提问

五、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把生字带入课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内容。

六、指导书写

1、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

2、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写好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他的家乡到影子桥那里看看吧!

二、细致阅读课文,感受文章含义。

1、默读课文,你喜欢哪?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有重点地解决以下问题。并有重点的指导朗读。

1)风儿吹来,水面好像,起了好多好多皱纹。

2)拓展想象: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呢?书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3)鱼儿在桥下做什么?拓展想象:鱼儿还会在桥下做什么?换词: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

4)别人来钓鱼,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换词:只要有人来钓鱼,我就大声吆喝。

三、结合自己的感受,美读课文。

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四、拓展练习:

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

师轻声描述:夜晚,周围多么安静啊!青蛙在呱呱叫,小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唱歌。月亮也慢慢的升上了天空。看到了吗?

学生根据想象自由描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夜色中的影子桥描写下来,或画下来。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父与子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2023年村党支部半年工作总结精选7篇

2023学校后勤处工作计划精选7篇

党活动工作计划精选7篇

七上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精选7篇

新员工周总结报告精选7篇

商场2023工作总结范文精选7篇

部编二年级上册工作计划精选7篇

2023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精选7篇

2023春季工作计划精选7篇

董事长2023工作计划精选7篇

父与子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