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实际的教学能力有清晰的认知,优秀的教案可以使课堂变得精彩有趣,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体育游戏找对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掌握双手传球的方法。
2.能控制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胯下传球。
3.能与同伴相互配合,体验合作的乐趣。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双手传球的方法
难点:能控制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胯下传球
活动准备
小蚂蚁头饰,球,大筐1个,小筐4个,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都来扮演小蚂蚁,跟妈妈一起学本领。天气真好,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2、幼儿排成一路纵队,跟随教师绕场大圆走跑交替3~4圈
3、师幼随音乐做“蚂蚁操”,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游戏“胯下传球”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幼儿站成直线,排在最前面的幼儿双手持球,弯腰,让球在自己的胯下穿过,站在后面的幼儿伸出双手往前接球,并用相同的方法把球传到后面幼儿的手上,最后一名幼儿接过球后,持球跑到队首,重复传球。
2、幼儿找2~3名同伴组成一个小组,自由练习“胯下传球”。
3、请一组幼儿示范“胯下传球”,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传得又快又稳?
4、幼儿自由组合再次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全班幼儿组成一条直线,集体进行“胯下传球”的游戏
三、游戏“小蚂蚁运粮”
1、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小蚂蚁分成四组要把粮食运回家。每组小蚂蚁前面都有一个大筐,里面有许多粮食(球)。每组第一只小蚂蚁用“胯下传球”的方式把球传给后面的小蚂蚁,最后一只小蚂蚁接到球后把球放在自己旁边。哪组小蚂蚁最先运完“粮食”就是冠军队。
2、幼儿游戏一次,熟悉游戏规则。
3、幼儿进行运粮食比赛2次
四、放松活动“欢乐舞”,结束活动。 教师:粮食全部运回来了,你们高兴吗?大家一起跳个“欢乐舞”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孩子们兴趣很高,游戏时能遵守游戏规则,玩的很尽兴,很开心,“胯下传球”的方法掌握的很好,目标达到了,但是孩子们存在着个体差异,个别幼儿动作不是很协调,活动实施过程中,没有对他们给予特别指导,这是我的失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控腿动作,提高幼儿腿部控制能力。
2、能大胆尝试,创造性的表现飞行的各种动作。
3、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能坚持控腿。
难点:自由想象表现飞行。
活动准备
1、椅子人手一张。
2、神六飞天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飞行员锻炼身体(热身运动)
1、教师:“你们知道飞行员有什么本领?”“中国第一个飞上天的宇航员是谁?”(出示图片)
2、教师:“你们想做飞行员,开着飞机上蓝天吗?身体棒棒的人才可以做飞行员的,让我们一起来先来锻炼一下吧。”
3、原地从上到下活动头、手、腰、脚等部位。
4、游戏“开飞机”:高高飞、低低飞、侧身飞、慢慢飞、快快飞等。
二、探索在椅子上做飞行动作
1、第一次尝试:在椅子上做飞行动作。
2、第二次尝试(提高要求):在椅子上两腿离地且不碰到椅子做飞行动作。
①幼儿探索,教师督促并启发幼儿做两腿既不碰到地面也不碰到椅子的飞行动作。
②交流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腿伸直开的飞机神气还是两腿弯曲的飞机神气?
3、第三次尝试(再次提高要求):学习控腿(两腿伸直,绷脚尖)做飞行动作。
四、游戏:“开飞机”
1、介绍:玩法:飞行员站在椅子上做准备动作,听到指挥官说“起飞”后跳下椅子四处飞行。飞过高山(从斜坡上跳下),飞进树林(绕椅子飞),飞进迷雾(原地旋转),准备发射(在椅子上做控腿飞行动作)。
2、游戏2——3次。可根据幼儿情况增加控腿时间。
五、放松谈话活动:
教师:“我们也要好好学本领,长大了也当个小小飞行员。”(幼儿搬椅子出活动室。)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篇3
设计思路
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地里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于是我们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系列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各种筛子、干沙、湿沙、泥等。
2.各种颜色的沙子标本。
3.各种瓶子:塑料的、玻璃的、易拉罐等。
4.沙画、画纸、双面胶、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这个环节,幼儿操作兴趣很浓,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幼儿描述说:沙子像水一样流出来;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沙子就可以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来的沙子是碎沙子。)
活动二:有趣的沙
1.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入沙子,用小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在杯底,沙子变湿了。)
2.请幼儿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底部都有小孔的塑料瓶子里,分别装上沙和土,然后倒入同样的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装土的瓶子里有少量的水流出,部分被土吸收;装沙的瓶子里,部分水流出,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有过盐、糖能溶于水的经验,以为沙也能溶于水,通过实验,发现了沙子不溶于水,只能吸收很少的水,而泥土吸水性很强。沙子吸水后,颜色变深了。)
3.引导幼儿观察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动手操作:干、湿沙的流动及可塑性。(幼儿操作比较后发现:干沙的颜色浅,能流动,不可以塑造;湿沙的颜色深,不能流动,可以塑造。)
(自评:幼儿操作很投入,用湿沙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车、小花、小树、生日蛋糕等。)
4.请幼儿将粗沙、细沙、干沙、湿沙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倾听、比较发出的声音。(沙的多少不同,声音不同;容器相同,沙子不同,声音不同;容器不同,沙子相同,声音也不同……)
(自评: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致特别高,他们复用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分别装入粗、细、干、湿不同的沙,摇一摇,听一听,再与同伴交流。幼儿发现了许多不同:同样的沙子放在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最响,在玻璃瓶里最轻,而在塑料瓶里比在易拉罐里发出的轻,但比玻璃瓶里发出的要响。粗沙、细沙分别放在同一容器里,粗沙发出的声音比细沙发出的声音响,等等。孩子们描绘声音也有声有色:有时像小雨、有时像沙球……)
活动三:会变的沙
1.教师出示沙画,激发幼儿制作沙画的欲望。
2.请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沙,让幼儿感知沙子不仅有白沙、黄沙,还有红沙、黑沙、紫沙等。
3.幼儿讨论:“怎样让沙子变得五颜六色?”并动手在干沙里分别注入水彩颜料,使其变成各色彩沙。
4.幼儿自主合作制作沙画。
5.沙画展览,请幼儿说一说制作沙画的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自评:以上活动环节,幼儿的情绪又进一步高涨,首先被五颜六色的沙画深深吸引,然后又自己动手制作彩沙,再与同伴合作制作沙画,尽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
6.讨论:“沙子越多越好吗?”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沙尘暴现象,以及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自评:在这一环节,幼儿萌发了环保意识,对沙子的探索兴趣更加浓厚,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打下了基础。)
活动延伸
1.讨论:“沙子能种植吗?”
2.让幼儿尝试用沙土进行种植,鼓励幼儿进行沙、沙土、泥土种植的比较实验。
3.幼儿描述种植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4.引导幼儿用记录的方法比较沙土种植与泥土种植的生长速度。
效果自评
在“好玩的沙”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各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宽松的活动空间。在自由玩沙过程中,每个幼儿都积极动手动脑,神情投入,观察细致,交流自然。整个活动,幼儿是在玩中学,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在不断地操作探究中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合作的乐趣。延伸活动“沙土种植”又使幼儿产生了新的兴趣,又将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左右手练习投准,发展动作的准确性及目测力。
2、发展奔跑速度及灵敏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废纸篓4个、小木房、皮筋2条、纸球每人2个、线。
活动过程
一、“饲养员”学本领
1、幼儿扮演成“饲养员”每人左右手各拿一个纸球作为“饲料”,走成圆圈,在圆圈中间放一个大盒子。
2、“饲养员”分左右手各向盒中投一包“饲料”,投完后各自捡回自己的“饲料包”继续练习,看谁投得准。
二、到农场喂小猪
1、“小饲养员”来到“农场”门前,排成4纵队准备好,幼儿依次进入“农场”,
钻过“农场门”
跳过“小河”
投“饲料”喂“小猪”
跑出“农场”。
后面的“饲养员”依次到“农场”喂“猪”。
2、指导重点:看准“小猪”再喂,不要着急。
要求:左右手各喂1次,能力弱的可越过投掷线。
三、放松身体活动,结束游戏。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篇5
目的:
1、 提高幼儿反应的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2、 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集中的注意力。
准备:
若干只圈(不超过幼儿人数的一半);铃鼓一只。
过程:
1、 教师将圈四散地放在场地周围。
2、 游戏开始,教师用手摇动铃鼓,幼儿在场地周围自由奔跑。当教师用手拍铃鼓"两下"时,表示一只圈可以站两个人,幼儿应迅速去抢占圈,这时教师改为摇动铃鼓。待教师铃鼓一停,若还没有占圈的幼儿则为失败者。需暂停一次游戏。然后继续游戏。
3、 3、当教师拍"一下"铃鼓时,表示一只圈只能站一个人。若教师拍"3下",则表示一只圈可以站三个人。
4、 一名、二名、三名在前面游戏中胜出的幼儿复赛中产生。
规则:
(1) 在占圈时教师用手摇动铃鼓,幼儿必需在场地周围跑,不得停下来或绕着一只圈跑。
(2) 幼儿只需有一只脚踩进圈内,即表示已占了圈。
(3)当教师尚未发出占圈的人数之前:幼儿要保持安静。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人数与圈的.数量来确定几人占圈,也可以随时调整圈数,以便适应游戏的需要。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追逐、躲闪能力。
2、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平坦较大的活动场地
游戏规则:
若"鼠"连钻数"洞"未被捉住,则轮换。若被捉住,停止游戏一次。
活动玩法:
多个儿童手拉手向内围成一圈,一个儿童站在圈外扮"猫",一个儿童在圈内扮"鼠"。游戏开始,大家齐唱"一月一,早来!二月二,早来!……"一直唱到"九月九,逮住咬一口!"此时,"鼠"自圈内窜出,"猫"趁势追捉。
活动反思:
随着儿歌“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笼,咔嚓一声抓住你”,民间体育游戏《笼》开始了。我带领幼儿围成大圆,手拉手搭成一个大大的笼。做笼子的幼儿大声念儿歌,“”不停地从“笼子”里钻进钻出,当儿歌念到“抓住你”时,小赶快钻出“笼子”,扮演“笼”的小朋友赶紧蹲下。没有钻出去的“小”就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幼儿,就去做笼,没有被抓住的“小”继续游戏。在进行此游戏之前,我先组织了两次活动,一是认识,
二是认识笼,知道是坏东西,要消灭。在活动中,经常有胆小的幼儿在扮演的时候,当儿歌快要念完,他们就在笼子外不愿再钻进笼子,以至于总是抓住很少的。另外扮演笼的幼儿在抓的`时候,老是向中间挤拢,笼就变得很小,不规则,幼儿还容易摔跤。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都是正常的为了烘托游戏气氛,我也加入了游戏,扮演一只“大”。加入了游戏,我才体会到做“”的不易,生怕被“喀嚓”一声抓住,小班的孩子人矮,搭的笼一点点,要蹲着钻过去,所以我钻得很仔细小心。这时,有的小朋友有意见了:“老师,你不钻不能当的!”是啊,玩游戏就是要玩得开心尽兴,不要那么拘谨,就放开了钻来钻去。于是我便穿梭在孩子们的笼子里。等到喀嚓”一声把我关在笼子里面的时候,小朋友的欢呼声比任何时候都大,我呢,也和他们一样开心。虽然累的满头大汗。
我发现今天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开心尽兴,他们把我这只“精明”的“大”抓住了肯定很有成就感,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鼓舞。想想平时孩子们在玩的时候,老师分配好角色就在一起拉着手念儿歌,看有没有谁不遵守规则,好像是一个旁观者。但一旦你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进入了游戏,你的感觉和所产生的效果就大大不同了。让孩子们觉得你和他们一样小,一样爱玩,并把这种感觉带入民间体育游戏,相信对民间体育游戏师生互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体育游戏找对教案6篇相关文章:
★ 体育幼儿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