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教案是每一位人民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案是帮助活跃课堂的关键,对于它的制定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篇1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了解并学会求助他人时要用的文明用语,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困难,忘带画笔。这一小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向同学求助。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爱心互助,行为辨析
通过“忘带水杯”a、b两组情景剧的辨析,“一把雨伞”小组讨论后的几种不同做法与结局,进一步明确“求”要有礼貌,“助”要尽我所能。
活动(三)——情感热线,升华道德
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爱爱鸽”做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交流,说出助人后的快乐和被人帮助后的幸福,被别人帮助和助人后的感受,只是表述出来才能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
活动(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儿歌,表达了被人帮助后的快乐感受,通过吟诵儿歌,既把本课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课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题。最后老师推出“爱心花”,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帮助别人的事添入每一片爱心花瓣,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教学反思: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通过创设“忘带画笔”这一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到生活,回到课堂、回到身边。增强了学生兴趣,体验到“爱”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忘带水杯”两组情景剧表演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感悟,辨析小品中两人言行,展示出学生对别人的爱心,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音乐、班队、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同学共同填写“爱心花”图:把每天为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篇2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⒉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⒊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⒋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救国之路
⒈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⒉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⒊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⒋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⒈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⒉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⒊把感受写在日记中。
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⒈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⒉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⒊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_,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⒋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⒈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⒉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⒊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⒋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
第二课时
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⒈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⒉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⒊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⒋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_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⒈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⒉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⒊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⒋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⒌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⒍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
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⒈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_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⒉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⒊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⒋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
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⒈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_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⒉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⒊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
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
⒈哪些人是共和国的?
⒉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⒊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篇3
目标要求
1.了解文明家庭的评议流程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
2.懂得现代社会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文明家庭的条件与评议流程,懂得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2.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3.初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收集各种文明家庭的资料与文明家庭的故事。
2.自己家创文明家庭的特色(可选取照片配合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回家,你们梦想中的家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
1.联系生活,忆文明家庭。
师:我们关注自己的家,社会也很关注我们的家。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课件:“文明家庭”牌。)
师:通常在哪里可以见到这些“文明家庭”的牌子?
2.讨论不同时期文明家庭评选要求。
⑴板书:文明家庭。师:文明家庭有什么评选要求?这些评选要求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⑵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已经非常注重家庭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了。文明家庭以前被称为“五好家庭”,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播放录音“五好文明家庭的由来”。)从学生原有对家庭的认识导入学习。
⑶师:我们在一些小区的住户门前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文明家庭的牌子。(教师出示课件:“五好文明家庭”和“特色文明家庭”。)谁来说一说“特色文明家庭”?
师:,杭州市提出了“特色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使文明家庭的评选更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出示课件:“特色文明家庭”。),杭州市又进行了“和谐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教师出示课件:“和谐文明家庭”。)
⑷师: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对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不尽相同。为什么?
全班交流。
小结:现在的评选要求更注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的要求。
3.文明家庭评选过程。
师:文明家庭到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呢?教师出示“评选流程”。
师:许多社区专门布置了宣传栏,表彰被评选出的文明家庭的光荣事迹,有些地区还进行文明家庭故事的演讲。(教师出示课件:“文明家庭故事演讲”。)杭州望江街道不仅张榜公布,还把“五好文明家庭”的喜报送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家乡。(教师出示课件:“文明家庭光荣榜”。)
4.交流文明家庭的故事。
⑴师: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文明家庭,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文明家庭的故事,走访了一些文明家庭,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⑵师:我们来看一看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杨利伟一家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杨利伟一家”。)
⑶师:如今,落户在中国的一些“洋居民”也被评上了文明家庭。(教师出示课件:“洋居民”当选“文明家庭”),展示北仑5户“洋居民”当选“文明家庭”。
师:“洋居民”被评委文明家庭的故事其实早就不稀奇了,诺扬?罗拿先生是上海长宁区文明巡访团团员,家住古北新区西郊花园,他家多年被评为“五好居民”和“文明家庭”。
⑷师:我们班也有许多同学的家被评为文明家庭。(教师播放录像:“家庭特色介绍”。)
师:每个文明家庭都有各自的亮点,你家的文明特色是什么?学生配合照片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板书:文明、科学、健康的家庭生活。
总结: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有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我是文明家庭的一分子,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拓展
1.评一评。
师:让我们动手给自己的家庭评一评。(学生课后与父母一起完成教科书第17页“自勉篇”。)
2.想一想。
师:对于改正家里的不良生活习惯,你有什么建议?
3.师:请对家中的学习情况做个小统计。(学生课后完成教科书第19页“图书室”。)
4.总结:打造“生活品质之城”需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我们的家是文明城市的一分子,我是文明家庭的一分子。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和努力方向。
2.懂得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课前准备学生:对家庭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很多书。(课件展示家庭藏书照片。)
2.学生交流“家庭学习情况统计”状况,教师做出评价。
二、学习
1.介绍好书。
师:书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文明家庭建设必须重视学习。你看过哪些好书?你能介绍给大家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好书。教师点击好图书。
2.开展“学习进我家”的活动。
师:我们来为自己的家庭制订一个学习计划。
建议从四方面入手:
⑴订阅报刊杂志以及购买图书量;
⑵学习时间安排;
⑶家庭学习交流安排;
⑷定期收看“开心辞典”“动物世界”等竞赛以及专题介绍节目。
3.学生交流制订的计划。
三、拓展
1.针对家庭中存在的其他的陋习,自发开展“文明家庭”的活动,根据自查结果设计一项或数项可开展的活动。例如,“健康进我家”“节电进我家”“节俭进我家”“护绿进我家”“禁毒进我家”。(教师出示课件:开展“文明家庭”活动。)
2.总结:愿我们携手努力,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学会处理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邮票、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我最关心的问题
1、教师:环游世界一周,你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是不是更感兴趣了呢?
2、提问:你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
3、生答。
二、从衣着开始认世界
1、分小组研究各国的衣着为什么不同?
2、组员一起讨论研究计划,也可参考书上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领略异域风情认世界
1、教师提示学生搜集一些邮票、图片等,合作办一个“世界风情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异域风情,了解世界。
2、各小组讨论、探究更多如何去了解世界的方法。
四、计划去旅游
1、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某洲、某国家你最感兴趣的事物,想想用什么办法来了解?
2、小组商议,确定最佳旅行路线,安排行程。
五、活动——世界真奇妙
▲抢答赛1:
1、你知道这些国家的别称吗?
泥泊尔——高山之国(泥泊尔是当之无愧的高山之国,大部分土地都位于世界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马尔代夫——无猫之国(马尔代夫人认为猫是祸根,从不养猫,以至于国内的老鼠又大又肥,成群在大街上乱窜。)
墨西哥——仙人掌之国(在墨西哥,随处可见仙人掌。在墨西哥的国旗、国徽和货币上,都可以见到仙人掌图案。仙人掌以成为墨西哥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梵蒂冈——无理发店之国(梵蒂冈国内有高大的教堂、宫殿和电台,可却没有一家理发店,人们理发,需要到外国去。)
泰国——千佛之国(泰国是佛教王国。泰国男子成年后,必须削发为僧一次,否则,将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及家人的冷淡。)
冰岛——冰与火之国(冰岛是一个冰川广布、气候寒冷的国家,可就在这样一个国家,却又有着众多的火山与温泉,形成一道别致的景观。)
(芬兰——千湖之国瑞士——钟表之国新西兰——绵羊之国
法国——葡萄之国荷兰——风车之国塞内加尔——花生之国)
2、小组合作交流:给国家取别称。
▲抢答赛2:
1、分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本组知道的“世界之最”。写得多而且正确的组为优胜组。
2、小组交流汇报。
▲我是小导游
1、了解该国信息资料互作交流,注意小组团队合作。派代表导游对组内最向往、最了解的国家作解说。(包括风土人情、动植物、自然风貌……)
2、说说,写写,画画旅行感受。
3、小导游上台展示。
4、选取“最佳小导游”
三、活动小结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是啊,世界真奇妙!让我们学好本领,期待着亲身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吧!
四、课后延伸
好节目推荐:中央8套《世界各地》
中央1套《综艺大观》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