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准备教案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科学类的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分类活动,了解物体立起来与接触面的关系。
2、大胆探索使物体立起来的多种方法,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3、交流探索结果,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设计意图: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将书平放在桌上认真的看图说话,而有个孩子却将书打开撑在桌上,双手没有扶书跟着小朋友一起看图说话,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本次活动就是抓住幼儿的这一“小聪明”,以“平时不能在桌面立起来的物体,使之能够在桌面上立起来”,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立在桌面上,为什么有的物体不能立在桌面上。从而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增强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知识经验:知道各种物体的材质,了解物体立起来的原因。
幼儿知识经验:了解各种物体的名称及材质。
2、物质材料准备: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体:瓶盒铅笔水彩笔积木书纸吸管(粗、细)羽毛、
(2) 记录表每人一份。
(3) 录音机,磁带。
3、环境的准备
(1) 活动区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皮筋、剪刀、等。
(2) 活动前一周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物体(盒子、瓶子、羽毛等物体)
活动过程:
1、将物品分类。
(1) 观察:哪些物体可以站立?哪些物体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动:将篓子内物体分类,并做好记录。
2、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站立,有的物体却不能站立。
3、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使纸立来。
(2) 在使纸立起来的 基础上,利用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其它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3) 幼儿讨论:为什么利用了这些东西就能使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4) 小结:只有物体接触面大才能使物体立起来。
4、游戏:糊涂的餐厅老板
有个糊涂的餐厅老板总是记不住客人点的菜,他想请小朋友帮他想想办法,让他能够记住每位客人点的菜。每组幼儿通过现有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餐桌号牌。
5、成列展览,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课后找出家里坏掉不能立起来的物体,通过这个活动也能帮助它们立起来。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悦耳的声音,知道刺耳的声音就是噪声。
2、了解噪声污染源及噪声污染的危害。
教学过程:
1、引入师: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能听到哪些声音?
2、教师讲解:
噪声泛指人们不需要的、有害的声音。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是世界的三大公害。噪声大体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音波,然后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音在音乐里,可分为“乐音”与“噪音”!
在生活里,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平均水平1993年为57。8db(a),1996年为56。8db(a),超过国家一类区标准55db(a),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超过60db(a)的城市占10%。有70%左右的城市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处于轻度污染的城市不超过20%。有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据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交通噪声占30%,社会生活噪声占47%。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最广,是干扰生活环境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3、讨论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表明,50分贝左右的噪声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它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症状最明显,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劳、爱激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许多证据表明,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4、讨论:怎样控制噪声污染源?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
1、教师提出尝试: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等。)
2、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实验
1、教师提出尝试: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2、幼儿试验,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3、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六)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教学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卵生动物、胎生动物。
2、通过大小、颜色等办法区别不同蛋的特征,知道鸭蛋、鹅蛋、鸡蛋、鹌鹑蛋的主要特征。
3、通过探索操作,能够区分部分卵生、胎生动物,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鸭妈妈头饰、各种动物的图片。
2、实物(鸡蛋、鹅蛋、鹌鹑蛋、鸭蛋)、框子。
3、幼儿操作动物图卡,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鸭妈妈来我们班找他的小宝宝,这是鸭妈妈第一次当妈妈,她在草丛里生了一个蛋,刚生完,她就急急忙忙去找朋友分享她生蛋宝宝的喜讯。糟糕的是现在鸭妈妈想把宝宝带回家,但是她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宝。嘎嘎嘎,这里有好多蛋宝宝啊,但是这些蛋宝宝到底哪个是我的宝宝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宝宝吗?
二、帮鸭妈妈找宝宝。
1、区分鸭蛋宝宝。
师:每一组桌上都有4个蛋宝宝,鸭妈妈也给每个蛋宝宝都标上了记号。 请你仔细观察哪个是鸭妈妈的宝宝,请你记住他的标记等等告诉鸭妈妈。
师:但是鸭妈妈还有一些要求,我的蛋宝宝是很容易怎么样的(狠容易破的。)那就要请小朋友怎么样啊?(请小朋友小心一点。)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观察每一个蛋宝宝,不能抢着看。 等等还要请小朋友们来告诉我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我的宝宝。
2、幼儿操作。
师:音乐开始就请小朋友们到后面进行操作,音乐结束时请全体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3、送鸭宝宝回家。
师:你们都找好了吗?觉得几号是鸭蛋宝宝啊。你是用什么办法的?
师:请每一组的一号小朋友来帮鸭蛋宝宝送回家。
师小结:一般的鸭蛋都是淡青色的,椭圆形,不大也不小的。
4、送其他宝宝回家。
师:现在鸭妈妈找到他的宝宝了,但是还有一些妈妈没找到自己的宝宝,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师:这是什么动物?(举起鸡妈妈、鹅妈妈和鹌鹑妈妈的框子。)
师:刚刚我们都已经仔细观察过了,现在请红色组的②③④号去自己组每个人拿一个蛋把送回妈妈的怀抱。(接着每一组都送过去。)
师:好,现在我们都送好了,说说你送了什么蛋?(我送的鹅蛋。)
师:是这一筐吗?(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鹅蛋宝宝的?(鹅蛋白又大。)
师:还有送不同蛋的吗?(我送的是鸡蛋。)
师:是这一筐吗?(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鸡蛋?(鸡蛋是肉色的。)
师:哪些小朋友是送这个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蛋吗?(鹌鹑蛋。)
师:鹌鹑蛋有什么特点?(最小了,还有身上有斑点。)
师小结:鹅蛋大而且白、鸭蛋是青色的,比鹅蛋小。鸡蛋是肉色的、鹌鹑蛋最小,还有斑点)。
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认识卵生和胎生动物。
师:因为要感谢大家的帮忙,所以鸭妈妈就请他们来家里做客,请了那些小动物呢?
师:嘎嘎嘎,这时鸭妈妈又生了一个蛋,顿时大家都围着讨论起来,鸭妈妈生下来的是蛋宝宝,这里哪些动物生下来也是蛋宝宝的呢?
师:还有好多动物没有被点到名,那他们生下来什么样的呢?
师小结:妈妈生下来是蛋或者卵的就是卵生动物,如果生下来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小动物就是胎生动物。
2、幼儿探索操作、分类。
师:我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那他们到底是胎生还是卵生的呢?需要小朋友们来帮忙分类。
师:操作之前请听清楚要求:每一组都有10个动物卡片,每个小朋友拿两张。自己认真思考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想清楚后把他贴在图表上。
师:请每一组的⑤号把图表交上来,看看别的组合和我们贴的有什么不同的,是谁不对呢?
活动延伸:
师:除了上面的一些动物以外,动物世界里面还有很多的动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哪些是胎生的,哪些是卵生的。明天回来和我们讨论一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对于大班下册的'小朋友来说时间太短了。同时目标2、通过大小、颜色等办法区别不同蛋的特征,知道鸭蛋、鹅蛋、鸡蛋、鹌鹑蛋的主要特征。这个目标对于大班幼儿太过于简单了,这个目标应该适用于中班。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胎生动物、卵生动物,我前后环节的着重点没有把握好。在后面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这个环节可以再加点,这样或许可以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到卵生动物的整个发展,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同时延伸环节也可以换成认识特殊的动物像卵胎生之类的。
这是一个科学活动,我在活动中说了生蛋的动物就是卵生动物,所以导致有些幼儿弄不清楚像蝴蝶、鱼之类产卵的动物是什么动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今后我会很注意的。
这一个活动我利用标志使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小朋友们举手发言也很积极,师幼互动的也很好。
关于科学类的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