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光和影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光和影教案篇1
一、通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字的音、形、义,会用生字组词;课后第三题读读写写中的词要会写、会讲,会用,能看拼音写出这些词语。
二、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中心思想。
五、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和渔夫神态、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桑娜的心理活动)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桑娜的心情变化。
七、试着说说你对本课结尾的理解,想一想这样结尾的好处。
八、查阅有关本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加深对作者及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一课一练
一、正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对勾)
汹涌澎湃(pēng péng ) 勉强(qiǎng qiáng ) 倾听(qīng qǐng ) 魁梧(wú wǔ )
自作自受(zuō zuò ) 仍旧(réng rēng ) 模样(mú mó ) 蜷缩(quán juǎn )
二、形近字组词:
阁()顷()参()澎()霉()
搁()倾()惨()膨()悔()
卷()惜()昔()悟()奏()
蜷()借()措()捂()揍()
倦()错()醋()梧()凑()
三、多音字组词:
qiáng ( ) mú( ) zuò( )
强qiǎng ( ) 模 作
jiàng ( ) mó( ) zuō( )
四、填空组词语:
汹()澎() 狂()怒() 心()肉()
自()自() 又()又() ()()不安
自()自()
五、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三个各造一个句子:
1、沉思:
2、沉默:
3、抱怨:
4、顾惜:
5、忐忑不安:
6、非不可
六、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写渔夫的妻子()和她的()不顾自家生活的( ),收养邻居()的两个()的故事。
七、中心思想填空:
本文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宁可自己(),也要帮助()的高尚品质。
八、仿照课文第九自然段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断。
光和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不同的音色、力度来表现歌曲中不同的角色形象,并能用相应的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2、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春天到》
2、自制歌曲图谱;春雨和种子的教具和头饰。
活动过程:
1、感知春雨和种子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种子头饰;我们种的种子都开始发芽了,野外很多种子也发芽了,是谁在帮助它们呢?
出示春雨头饰;春雨和种子是好朋友。春天来了,春雨轻轻地唤醒种子,帮助种子发芽、长大……
2、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清唱歌曲《春雨沙沙沙》一遍。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春雨是怎么唱歌的?种子是怎么唱歌的?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春雨落下来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小种子很着急、很调皮,唱的歌是跳跳的。
教师完整演唱歌曲(或播放歌曲录音)。请幼儿仔细听听春雨和种子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学唱歌曲。
跟唱第一遍,讨论分析:怎样把歌曲唱好听?(春雨部分可以唱的抒情、优美,种子部分可以唱的短促、有力)第二遍,完整跟唱第三遍,分角色演唱。(如女孩唱春雨,男孩唱种子……形式多样)
4、添画。
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5——6页“春天的歌”,看看春天里小雨点、种子、花儿都变成了快乐的小音符,唱起了春天的歌。
小朋友,现在请你把它们变成音符,添画在符干下。再看一看、想一想还有谁会唱歌,也把它变成音符,让它们一起唱春天的歌。
光和影教案篇3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搭配方法,做到有序思考,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食堂。
师:漂亮吗?再过几天,我们也可以到这么漂亮的食堂享受午餐了。为了让大家能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食堂的叔叔阿姨想了解了解你们喜欢吃什么?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荤菜,这些都是素菜。你们说了那么多好吃的,为了让你们吃得既美味又健康,食堂师傅准备把这些菜进行合理的荤素搭配,(板书:搭配)你们想自己来配一配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当一回营养师,给自己的午餐配配菜。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cai出示情景图)
师:请看大屏幕,食堂师傅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要求?
生: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师在黑板上贴图)
师:星期一准备了那些菜呢?
生: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
师:星期一的菜谱中有个荤菜?几个素菜?
生:一个荤菜,两个素菜。
师:按照一荤一素的要求,想一想可以怎么搭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自己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
生独立活动后汇报:(在黑板上展示)
生1:我有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肉丸子配白菜,肉丸子配冬瓜
生2:肉丸子白菜,肉丸子冬瓜,。
生3:肉丸子 / 白菜
? \ 冬瓜
师:他们都找到了这两种不同的搭配,其他小朋友有别的搭配吗?你们怎么不用白菜配冬瓜呢?
生:因为白菜和冬瓜都是素菜,我们的要求是一荤一素。
师:真不错,你们把师傅的要求记得很清楚!刚才几位同学虽然选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几种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第三种,这种更简单,更清楚。
师:老师也喜欢第三种。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就喜欢最简便的方法。
2、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谱
师:星期一的菜谱有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按照一荤一素的要求,我们找到了2种不同的搭配,还用多种方式把搭配结果记录了下来。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星期三的菜谱配配菜吗?
(课件出示星期三菜谱)
师:星期三食堂师傅为我们准备了哪些菜呢?
生:荤菜有:牛排、鱼,素菜有:豆腐、油菜。
师:几个荤菜?几个素菜?
生:2个荤菜,2个素菜。
师:和星期一的菜谱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个荤菜。
师:多了一个荤菜,还是按照一个荤菜配一个素菜的要求,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你们会搭配吗?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用信封里的学具摆一摆、连一连。
生活动后交流。
生1:有4种配菜方法
牛排/豆腐鱼/豆腐
??? 油菜油菜
师: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有顺序,思路很清楚。(板书:顺序)
生2:豆腐/牛排油菜/牛排
鱼鱼
生3:(出现重复、遗漏的搭配方法)
师进行纠正,板书:重复、遗漏
师: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板书:不)
生:像刚才两位同学一样,按一定地顺序去搭配,有序地思考。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按一定地顺序去搭配,有序地思考,所以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那这两种搭配方法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
生:第一种:搭配时先用其中一个荤菜去搭配所有的素菜,再用另一个荤菜去搭配所有的素菜;第二种:搭配时先用其中一个素菜去搭配所有的荤菜,再用另一个素菜去搭配所有的荤菜。
师:同意吗?谁还想来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师:两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就有4种不同的搭配,搭配时只要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有序地思考,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活动三:搭配星期三五的菜谱
师:通过星期三的配菜,我们学会了有序地思考,你们有没有信息挑战更难的搭配?请看星期五的菜谱。(课件出示: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豆腐、冬瓜)食堂师傅又给我们增加了一个素菜现在是2荤3素,那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谁知道?
生:6种。
师:是6种吗?哪6种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你的搭配记录到草稿本上。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生:有6种配菜方法
豆角 豆角
肉片 茄子牛排茄子
白菜 白菜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能干,通过刚才的配菜不仅学会了简单的表示方法,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按顺序搭配的方法,还发现了搭配中的规律,看来搭配中的学问还真不少。(板书:中的学问)现在我们都能利用画搭配路线图的方法来帮助食堂的叔叔阿姨配菜了。
三、练一练
师: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搭配,搭配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
1、搭配路线
师:瞧,淘气要到动物园去参观(出示图)这就是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为了记录路线时简便,我们可以用字母来代替文字,比如:从学校到少年宫有两条路,上面这条路我就可以记作路线 a,下面这条记作路线b。从少年宫到动物园又有几条路呢?
师:从学习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
生:6条。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6条的?
生:路线a分别与路线c、d、e搭配,路线b分别与路线c、d、e搭配,2个3所以是6条。
生:其他孩子同意吗?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是哪6条路线。
指名指,师课件演示
acbc
adbd
aebe
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2、搭配衣服
师:笑笑要去朋友家做客,不知道穿什么好,你们能帮她搭配搭配吗?(出示图)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衣柜里有两件是上衣,叫上装,两条裤子和一条裙子叫下装,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要配成一套衣服可以怎样搭配呢?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生:6种。
师:是6种吗?请你和同桌一起试着配一配。
学生试着搭配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后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
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搭配的方法。
花上衣 白上衣
蓝裤 花裙 红裙
师:虽然只有2件上装,3件下装,但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找到了6种不同的搭配。搭配适当,会使我们生活更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配菜的活动一起研究了搭配中的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光和影教案篇4
目标:
1、 在绘本的共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生活。
2、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的预测和推理。
3、 能仔细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准备:
课件ppt,大钟1个
过程:
一、引出话题:
1、 你们是大几班的小朋友?
2、 你们幼儿园毕业了要到哪里去了?
3、 蚯蚓的小学是怎样的呢?请看……
二、绘本共读:
1、 出示p2:开学第一天,会遇到什么新的事情?
(1) 这些蚯蚓是谁?
(2) 你认为蚯蚓弟弟还需要什么东西?
2、 出示p3、p4:蚯蚓在上什么课?
(1) 语文课学什么?学会认字有什么用?
(2) 音乐课学什么?你们会唱什么歌?
3、 出示p5、p6:下课啦,蚯蚓们在干什么?
(1) 什么叫下课?
(2) 下课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4、 出示p6:晚上蚯蚓弟弟几点睡觉的?
(1) 你从哪里看出时间的?
(2) 这是几点钟?
5、 出示p7:蚯蚓弟弟考试成绩好吗?
(1) 什么叫考试?
6、 出示p8:蚂蚁和蚯蚓弟弟说什么了?蚯蚓弟弟的小学叫什么名字?
三、延续思考:
1、 你希望你的小学是怎么样的?你希望你的小学要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和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制作汉堡,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2、复习、巩固对圆形的认知。
活动准备:
1、圆形的面包、火腿片、黄瓜片、胡萝卜片若干。
2、盘子、牙签、消毒的湿毛巾若干。
3、自制的`汉堡一个。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
请你说一说自己吃过什么样的汉堡?
二、教师展示自制汉堡,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观察教师制作的汉堡是什么形状的?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老师制作的汉堡是圆形的,是用圆形的面包、火腿片、黄瓜片、胡萝卜片做成的。
2、教师演示制作步骤。
三、鼓励幼儿尝试制作汉堡。
1、幼儿先用消毒的湿毛巾擦手,按秩序地取盘子并选择制作材料,(教师提醒幼儿要选两片面包)到指定的地点动手制作汉堡。
2、幼儿动手制作汉堡,教师巡回做适宜的指导。
四、请幼儿品尝汉堡,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变式:教师根据当地的制作材料,可以选择馒头片、煎饼、煎鸡蛋一级其他的蔬菜制作中式汉堡。
活动延伸: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引导、鼓励幼儿在家中敢于尝试自己制作不同种类的汉堡。
光和影教案篇6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前学情
1、 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合作搜集钱塘江的大潮的文章或者图片,互相交流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 读读p5页的“资料袋”,了解钱塘江的秋潮。
3、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课文,补充暑假的预习本(含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
4、教师:ppt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时
安排2个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5分钟)读第一组课文的导语,问学生:这个单元是一组关于什么内容的文章?自然奇观。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ppt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广州有好几千里。如果说广州的白云山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查字典)
理解“观”----“奇观”——“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1、理解“观”“奇观”“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词语教学)
2、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5分)1、 交流预习情况:多音字“号”,“薄”,“称”;难写的生字:笼罩,蒙,昂
2、 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3、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板书:
天下奇观 (景象)
号,称,薄 总写潮的壮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笼,罩,蒙,昂 (1) (2) (3-4) (5)重视预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重写第3、4段;初步介绍写作方法(不仅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
三、读通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20分)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a、(据说;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江边(文中的第一幅图);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b、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写声音)
c、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写形状和声音)
d、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号,恢复
2、边听边读(悠悠课堂,情景动画)课文读流利,读顺畅
理解并且积累重点词语
板书设计1. 观 潮
天下奇观 (景象) (看)
号,称,薄 总写潮的壮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笼,罩,蒙,昂 (1) (2) (3-4) (5)
作业布置1、 参考第17页,家听课文中的四字词语。(2号课文本)
2、 熟读第1课,背诵第3、4段。
3、 字贴第1课。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听读词语课堂练习本,两组词语,当堂检查,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写,两组词语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次性听多个词语,听一遍。)
1、 表声音: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 表形状: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漫天卷地复习巩固,积累词语。
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分类词语盘点
二、研读3、4段,突破重点1、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2)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两个视频)
2.领悟表达方式。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熟读背诵。
再读从大潮来时到潮头西去这一部分,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1、想像说话,创意表达
2、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指导朗读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三、创设情境,运用语句;小训练1、《黄》第七题,当堂讲评。
2、老师说词义,学生说成语(口头练习);填空。ppt读写结合,运用词语
板书设计1.观潮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潮来时 天下奇观 !
山崩地裂 一堵水墙
作业布置1、 认真完成《黄》第1课。
2、 摘抄默写第3、4段和自己喜欢的其他句子,写写体会。(读书笔记本)
3、 结合第9页资料袋的内容和图片预习熟读第二课。查找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光和影教案篇7
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优美的诗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转变为绘画造型的能力。
2、启发幼儿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并且引导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内容:
联想创作画,画唐诗《悯农》
准备:
各种材料的纸张(生宣纸、水粉纸等)、笔(水彩笔、水粉笔、毛笔等)、以及各种辅助材料。
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是谁辛勤耕种出来的?
(农民伯伯辛勤的耕种出来的……)
二、启发幼儿说出《悯农》这手势格,并且和幼儿一起进行朗诵,向幼儿介绍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大意。病情幼儿说一说每句诗中都说了些什么?
三、向幼儿介绍怎样用油画棒与国画色结合绘制出一幅画,(先用油画棒图小面积,再用水调稀点颜料渲染背景)。
四、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1、启发幼儿大胆画出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与《悯农》相关的内容,如:爱惜粮食等……
五、讲评幼儿作品,鼓励用色大胆,内容丰富的幼儿。
六、结束
光和影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东西溶于水。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物品。
说一说:碗内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粉末状、颗粒状、固体状)
2、指导幼儿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三个小碗中,观察哪种糖化得快。
(2)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温水一个加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碗里的糖化得快。
(3)让幼儿就以上问题交流、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开水中溶化的比
温水快。懂得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请幼儿说一说其他可以用开水冲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点(如果珍、泡腾片)
(2)组织幼儿用各种开水冲泡的饮品配制好喝的饮料,并交换品尝。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样子的?
光和影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