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一份出色的教案应当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同时,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导致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许多幼儿就遇到了同伴关系的强有力挑战。因此我班开展“有朋友真好”的主题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品质。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向家长说明开展此主题的目的、意义与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到家园教育同步。活动过程中,重点指导家长让幼儿积极参与交往、学会交往,在交往中理解自己与集体、与别人的关系,从小养成热爱集体、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一:

一、活动内容:我有好朋友了

二、活动目标:

1.在老师、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自己寻找好朋友,学习初步的交往。

2.感受到有朋友的乐趣。

3.向老师、家长和同伴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三、活动准备:

1.取得家长的配合,引导幼儿与家附近的小朋友做朋友,并拍下与好朋友的合影照片。

2.布置用于贴合影照片的专栏。

3.《找朋友》的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四、指导要点:

1.放《找朋友》的音乐,让幼儿自己寻找和选择好朋友。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及合影照片,鼓励幼儿尽量多的向他人介绍。

3.将“好朋友”的合影照片布置在专栏里。

4.与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个节目。

活动二:

一、活动内容:打电话

二、活动目标:

1.给好朋友打电话,告诉好朋友自己最愉快的事,体会与人分享快乐的幸福。

2.给老师打电话祝贺新年,初步学习使用礼节性的交往语言。

三、活动准备:

1.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外出游玩,以丰富幼儿的交谈内容。

2.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3.与好朋友互换号码。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开水的温度,了解大火的威力。

2、通过活动,了解防烫防火的基础知识。

3、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让每个幼儿都了解防烫防火的基础知识。

难点:烫伤烧伤后该怎么办?

活动准备

一锅开水,一烧着的木炭,两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1、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初步了解开水和火的危害。

①谁来说说开水有什么特征?

②谁来说说火有什么特点?

③老师小结:开水和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是我们的.好朋友,但也要注意安全使用它们。

2、演示教学

①把一只老鼠扔到开水锅里后,给幼儿看看结果。

②再把另一老鼠扔到烧着木炭盆里,又让幼儿观看结果。

3、组织幼儿讨论

①如果烫伤或烧伤了怎么办?

②出示相关图片,让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动物作为教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让他们对开水和或有一定的了解。平时也能注意安全。但在讨论的环节可能准备不够充分,应该多留点时间给他们发言。希望我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秋风起,树叶飘,飘来飘去像舞蹈,沙沙沙沙唱歌谣”。秋风中舞动的大小、颜色各异的树叶总是最吸引幼儿的目光。不同大小的树叶在风中“唱歌”的声音是不同的,而不同大小的风吹来时,树叶“跳舞”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如何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挖掘各种树叶在风中“歌唱”、“跳舞”时蕴含的音乐元素,让幼儿在看、听、说、唱及游戏中充分感知音乐旋律及其音的强弱、高低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树叶唱歌”。

?活动目标】

1.在观看手饰演示、分段听辨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轻快、柔和和缓慢、沉重的唱法表现小、大树叶随风飘落的形象。

2.能积极参与游戏,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树叶在不同的风中的舞动姿态。

?活动准备】

1.布制大树叶一张。

2.手饰:小树叶(颜色浅黄绿),大树叶(颜色深黄绿)。

?活动过程】

1、游戏“风和树叶”,初步感受音乐变化。

(1)出示折叠的布制树叶,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拉开看看,是什么?

幼:布做的大树叶。

师:如果一阵风吹来,树叶会怎么样?

幼:会抖动起来。

(2)倾听“微风音乐”(音乐附后),集体游戏“微风和树叶”。

师:风吹来了,我们来听一听是一阵什么样的风?(钢琴伴奏)。

幼:温柔的、轻轻的微风。

师:微风吹来的时候,树叶会怎样晃动?

幼:会轻轻地动起来。

师:那我们听着音乐,让树叶轻轻地动起来吧!

师生一起拉着“树叶”的边缘,听音乐以小碎步慢慢行进,边抖动边旋转树叶,表现树叶在微风中飘动的情形。

(3)倾听“大风音乐”(音乐附后),集体游戏“大风和树叶”。

师:听,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听是一阵什么样的风呢?

幼:大风。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是大风?

幼:因为音乐是重重的、低低的、快快的。

师:大风吹来啦,树叶快快地飘动起来!

师幼一起拉着“树叶”的边缘,随着音乐抖动“树叶”,表现树叶在大风中飘动的情形。

(4)交替倾听“大风音乐”和“微风音乐”,游戏“风和树叶”。

师:仔细听音乐,风是怎样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的,我们让树叶随着风快乐地跳舞吧!

师幼一起随着音乐的变换,表现树叶在大风、微风中不同的飘舞情形。

评析:通过游戏“微风和树叶”、“大风和树叶”、“风和树叶”,充分调动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及其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为下一环节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特点的两段歌曲。

(1)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树叶唱歌的声音。

师:树叶被风一吹,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沙 沙 | 沙 沙沙 | 沙-‖。

师:它发出的声音,还有节奏呢!谁会像树叶一样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幼1:沙沙 沙沙|沙—‖。

幼2:沙 —|沙 沙 |沙沙 沙沙 | 沙—‖。

师:树叶的声音就像我们人说话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我们一起学学树叶唱歌的声音吧!(教师或个别幼儿唱出不同的节奏,幼儿模拟演唱。)

评析:幼儿在创造性的交流、练习、表现中,不仅初步感知歌曲的相关内容,更有效地感受了语言节奏这一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

(2)完整欣赏,学唱歌曲。

①借助手饰,感知、理解歌曲。

教师左、右手分别戴上大、小树叶手饰,进行表演:

小树叶和大树叶相互打招呼:小树叶遇见了大树叶,它连忙有礼貌地用它那清脆的声音打招呼:“沙沙!我是一片小树叶!”(声音高、细)。大树叶见了小树叶也用它低沉的声音热情地说:“沙沙!我是一片大树叶!”(声音粗、低)。小树叶和大树叶就这样认识,在一起快乐地唱歌。

②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

在手饰演示下,教师分别演唱小树叶、大树叶的歌。

师:我们听一听,是谁在唱歌呀?

幼:小树叶。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是小树叶在唱歌?

幼:小树叶唱歌的声音是高高的、细细的,象小朋友在唱歌。

师:听听大树叶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大树叶唱歌的声音感觉是低低的、粗粗的,象老爷爷在唱歌。幼儿教育网

评析:树叶手饰的演示能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师形象的演唱,使幼儿能更好地感知大、小树叶的不同形象特征,有效地化解理解和演唱歌曲的重、难点。

③幼儿分段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树叶唱歌吧!

教师以手饰等方式提醒幼儿注意小树叶、大树叶唱歌声音的不同:小树叶的歌声是轻快、柔和的,大树叶的歌声是缓慢、沉重的。

3.游戏:“风和树叶”,进一步感受、表现音乐。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分别表现树叶随大风、微风“跳舞”的姿态。

评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不同变化,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合理地体现了音乐活动动静交替的原则。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精妙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巧妙诱趣。我们以拟人化的方式,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生态式、情景化、游戏性的音乐教学环境,幼儿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为支持,融入活动中,使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巧用音乐。虽然活动中出现了四段音乐:微风音乐、大风音乐、小树叶的歌 、大树叶的歌,但细听音乐会发现其旋律结构其实是相同的,只是在调式、速度上作了变化处理,这样有效地减轻了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负担,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3.巧化难点。在活动过程中,以大、小树叶手饰让幼儿形象地感知音乐的不同性质,各音乐元素被充分地挖掘,幼儿多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如在模仿树叶发出歌唱声时,幼儿不仅节奏感得到了锻炼,对音的高低、强弱等也有了一定的感受。

4.巧设环节。我们采用了游戏的手段,从开始部分利用布制的大树叶做“风和树叶”的游戏,到中间部分借助树叶手饰学唱歌曲,再到最后部分幼儿独立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大风、微风跳舞的情形,活动环节巧妙生成、有序开展、层层递进,体现了活动设计的独特匠心,使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演绎。

附音乐:

微风音乐:

1=c 2∕4 轻快柔和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 ||

大风音乐:

1=a 2∕4 缓慢沉重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 ||

歌曲:树叶唱歌

小树叶的歌

1= d 2∕4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4 5 | 2 2 | 2 4 3 2 | 1 — ||

沙 沙 我是 一片 小树 叶 沙沙沙沙沙 沙 沙 沙沙 沙沙 沙

大树叶的歌

1= a 2∕4

1 1 | 2 4 3 2 | 5 5 5 | 5 6 4 5 | 2 2 | 2 4 3 2 | 1 — ||

沙 沙 我是 一片 大树 叶 沙沙沙沙沙 沙 沙 沙沙 沙沙 沙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4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反思: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穿着大鞋在不同器械上行走。

2.敢于挑战有难度动作,培养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长凳、梯子、轮胎、人手一块垫子、一双爸爸的大鞋、干湿毛巾。活动前,换好大皮鞋,小鞋子“靠岸”。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在地面初步体验穿大鞋走路的感觉。

师:朋友们,今天我们很特别,穿上了爸爸的大皮鞋,可一定要小心,别让它离开小脚哦。

师:走,穿上大皮鞋,散步去喽。(慢慢走、快快走、小步走、迈开大步往前走。)

师:穿上爸爸的大皮鞋有什么感觉呢?(大大的,好像要掉了……)

师: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大鞋跟着我们的小脚呢?(用力用脚尖勾住走……)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脚尖勾住,走喽,跑一跑喽,再来跳一跳吧,跑跑,跳跳,走走。

2.幼儿听教师指令,尝试穿大鞋与同伴合作在一定高度的`长凳上进行简单运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发指令)

师:朋友们,长凳邀请我们穿着大鞋,两人一起站到长凳上。(当心哦,踩在它的肚子上,它就不会伤害到我们了。)

师:哦,长高了,变矮了;好朋友,抱一抱;做个小风车,转起来了;变矮了,长高了;跳下来了,跨一跨;坐上小马驹,驾,驾……

二、“走小路”游戏

1.引发活动兴趣。

师:开心吗,还有好多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游戏,看看这里还有些什么?(轮胎、竹梯)

师:器械宝宝请我们穿着大鞋和朋友一起把它们铺成几条小路,别忘了,长凳也想参加哦。

2.幼儿自由铺路,教师观察、提醒。如:这样铺,穿着大鞋走,行吗?

3.交流分享(边参与边提问)师:朋友们,你们用什么材料铺了什么路?(轮胎路、梯子路……)

4.游戏“走小路”。(重难点:穿着大鞋在不同难度的路上行走)

师:你们铺了这么多的路,请你穿好大鞋在各种路上走走吧。让我也来感觉一下。

5.师:朋友们,来,我们到垫子上休息一下。(提醒幼儿擦汗、脱衣。)

师:刚才你们在那条路上走,有什么感觉呢?

师:原来每条路走的时候感觉都不一样,你们刚才每条路都走过吗?请你们再去走走。这回请你走走刚才没走过的路。

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走不同难度的小路。

6.幼儿再次活动,互换玩法。

三、放松运动

1.师:朋友们,大皮鞋玩累了,小脚丫也该休息一下了,来垫子上坐坐吧。小脚丫,出来透透气喽,你来揉揉我,我来揉揉你,小脚小脚弯弯腰;脚尖脚尖碰碰;脚跟脚跟碰碰;脚底脚底亲亲。来找好朋友喽,(与幼儿互动)嗨,你好你好!咱俩亲一个吧!换个小脚亲亲!来,对对脚好吗?(念童谣,玩游戏。)

2.师:小脚舒服了,好,跟爸爸的鞋拜拜。现在我们先换上自己的小鞋子,爸爸鞋靠靠岸,然后一起帮忙把器械送回家,好吗?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想象丰富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大胆表达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动画片—蝴蝶

2、图片—制作蜘蛛网

3、趣味练习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进程

一、导入

1、出示蜘蛛网的挂图,引导幼儿想象。

蜘蛛织完网后,它会在网上做什么?

2、趣味练习变成蝴蝶的过程观察:幼虫—卵—蛹—蝴蝶通过观察图片,幼儿相互交流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知识经验。

3、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蜘蛛和蝴蝶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展??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树上的鞋子是谁的?

2、幼儿边看挂图边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大家为什么喜欢蜘蛛坐的皮鞋呢?

(2)蜘蛛老鞋匠做鞋的时候,毛毛虫在干什么?

(蝴蝶的演变过程)

(3)为什么蝴蝶不认得树上挂的是自己的鞋子呢?

3、交流讨论,故事主题。

提问:你从故事中了解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蝴蝶由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三、结束观看动画片—蝴蝶引导幼儿边看边交流:美丽的蝴蝶故事:树上的鞋子在一张抖呀抖的蜘蛛网上,蜘蛛老鞋匠在那里钉鞋子呢。蜘蛛是一位手艺很好的老鞋匠,他能用小野果壳上削下来的皮,做成一双双精致的小皮鞋,走起来还会"的咯的咯"响。

小虫虫们都来请蜘蛛老鞋匠做小皮鞋。

蟋蟀穿着小皮鞋去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蚂蚱穿着小皮鞋去参加时装表演,就连蜜蜂也是穿着小皮鞋去采蜜的。反正,不管是谁,只要穿上了小皮鞋,就特别有派头哪。

蜘蛛老鞋匠可真忙坏了,每天"笃笃笃,笃笃笃"地钉着鞋子。

这天,小毛毛虫也来了。

"蜘蛛老伯伯,给我也做一双鞋子,好吗?"毛毛虫的声音细细的,很胆怯。

"你?"蜘蛛老鞋匠很吃惊,那意思就是说,你这么难看,也想穿皮鞋?

毛毛虫说:"是的,我也想穿'的咯的咯'响的小皮鞋。"蜘蛛老鞋匠看了一眼毛毛虫那六只又粗又壮的肉脚,说:"唉,你的脚板也太大了……"蜘蛛老鞋匠又叹了一口气,说:"唉,好吧好吧。不过,你得等我做完了这蜈蚣先生的四十二只鞋子,才轮到给你做呀。"天哪,四十二只!蜈蚣先生的脚也太多了!

不过,毛毛虫还是很高兴:"谢谢蜘蛛老伯伯,我愿意等着。"毛毛虫迈着轻轻的脚步,爬到旁边一根小树枝上,静静地等着。

"笃笃笃,笃笃笃。"钉鞋子的声音不断地传过来。

起先,毛毛虫觉得这声音很好听,可听到后来,就打起瞌睡来。

风儿吹在毛毛虫身上,好冷啊,她打了好几个寒噤。

为了保暖,毛毛虫吐出丝来,结了一个茧,把自己包在里面。

"我在茧里等着吧……"毛毛虫这样想着,睡着了。

蜘蛛老鞋匠终于做完了蜈蚣先生的四十二只小皮鞋,接着,他就开始给毛毛虫做。很快,给毛毛虫的六只鞋子就做好了。

不过,这六只鞋子不像别的鞋子那样小巧玲珑,而是胖鼓鼓的,像没盖没嘴的茶壶似的。

"咦?毛毛虫哪儿去了,怎么不来拿鞋子呢?"蜘蛛老鞋匠等了一会,又等了一会,最后,只好把鞋子串起来,挂在树上。

"毛毛虫来了,会看到她的鞋子的。"蜘蛛老鞋匠这样想着,收起摊子,回家去了。

好几天过去了,鞋子还挂在树上。

毛毛虫在哪里呢?她还在她的茧里面睡觉呢。

终于有一天,毛毛虫醒来了,重新从她的茧里钻出来。可她已不再是毛毛虫了,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长着一对漂亮的翅膀和细细长长的六只小脚。

蝴蝶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挂在树上的六只鞋子。

"哟,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真漂亮。"蝴蝶自言自语地说着。睡了这么长一觉,她已经忘记自己曾经是毛毛虫,也忘记了自己曾经多么想穿上"的`咯的咯"响的小皮鞋。

蝴蝶朝树上的鞋子看了好久。

"它们在风里晃得多轻松自在哪!"蝴蝶这样想着,向那些鞋子飞过去。她在每一只鞋窝窝里,都产下了一些卵。"让我的宝宝睡在里面吧,这是最好的摇篮啦。"蝴蝶说着飞走了。她想去给自己那六只美丽的小脚找鞋子穿。"最好是会'的咯的咯'响的小皮鞋。"她想。

树上的六只鞋子,还在风里面轻轻地晃着、摇着鞋窝窝里的那些小宝宝。将来,等这些小毛毛虫出世了,他们会不会知道这六只鞋子是怎么来的呢?

"笃笃笃,笃笃笃。"又传来钉鞋子的声音,蜘蛛老鞋匠不知又在给谁做小皮鞋哩。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的学习是充满游戏趣味的。老师很讲究教具的设计,把乌龟藏在一个草丛里,只露出一个乌龟壳,不仅巧妙地激起了孩子们帮助狮子找朋友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孩子们尝试学习根据动物的局部特征猜测动物的方法。

老师的衔接语很自然地设计了一个狮子与乌龟对话的情境,让幼儿积极地尝试用粗粗的、轻轻的声音、有礼貌的问话或者慢慢地说话四种不同的方式学说狮子和乌龟的对话。所以,学说对话的过程真是溢满了乐趣与情趣。

老师把猴子图片藏在了一棵大树下,只露出一点卷起的尾巴,增加了猜测的难度和趣味,符合孩子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同时也避免了单调的重复,让故事处处充满惊喜。

有了第一次的对话练习的基础,孩子们已能主动尝试用故事中的对话句型模仿学说狮子与猴子间的对话。因此,为了让第二次对话练习照样“粉墨登场”,让孩子在学说的过程中再次强烈地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于是,教师巧妙地引导幼儿边模仿猴子跳到树上,翘着长尾巴、低着头看大狮子等动作,边学说对话。所以此环节的对话练习过程真是动感十足,趣味浓浓。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7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有帮助家人或同伴的经验。

2、《小蛇散步》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

1、师:“身上花花绿绿,走路弯弯曲曲,没有手和脚”。下了很长时间的春雨终于停了,外面的空气真好啊!小蛇要出门去散步。(出示绘本封面)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助人为乐的情感

1、(观看图1)师:“小蛇爬着爬着,咦!路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水坑。该怎么过去呢?谁来帮小蛇想想办法?”(个别幼儿说说)

2、(观看小图)师:“那让我们一起看看小蛇是怎么过去的。小蛇想‘这点小事难不倒我只要这样……它先把脑袋伸过去,弓起身体就像什么?(一座小桥)然后把尾巴缩回来就行了。”

3、师:“突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请等一下、请等一下”是谁呢?幼儿猜一猜(观看阴影图猜: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他们想过去它会对小蛇说什么?(个别幼儿说说)“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它是怎么说的?

4、师:“小蛇帮助了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集体说说、鞠躬道谢)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开心)小蛇会说什么呢?小蛇说“能帮助你们,我就很快乐”。那么小朋友你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心情是不是和小蛇一样呢?(是)

5、师:这时又有人要过大水坑,是谁呢?“汪汪汪请让我也过去吧!是谁啊?原来是大狗。小蛇说“可以,可以”。(看书第三页)大狗嗒嗒嗒的从小蛇背上走过,你们看小蛇的表情怎么了?它的眼睛为什么要张得大大的?

6、师:“瞧!大狗后面还跟着谁?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猜谜语:脑袋大、胡子稀,头发蓬松不梳理,又凶猛、又暴躁,经常吼叫发脾气”(狮子)狮子也想从小蛇背上走过去,如果你是小蛇,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让我们看看故事里的小蛇是怎么做的。(看书第四页)小蛇最后还是让狮子咣咣咣的从它背上走过,小蛇怎么样了?

7、师:“咚咚咚后面还跟着一位动物朋友,是谁?(长鼻子大象)大象说:“让我也过去吧!”大象竟然也想从小蛇背上走过去。大象那么重,小蛇会不会让大象过去呢?为什么?

8、(观看书第六页)师:“看,现在小蛇怎么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小蛇呼的吐了口气,终于缓过了劲来,竟然没有受一点伤。小蛇棒不棒?

9、小结:师:“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最后还有大象)

三、迁移内化

1、师:“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你帮助别人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等分的含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两只笨狗熊》

2、圆形,正方形若干图片

3、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活动之前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两只笨狗熊》。

2、教师简单重复故事内容。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

如果给你一个圆面包,你会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对吧!

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师:有什么方法证明你分的两块是一样大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分出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

并且引导幼儿把分开的两份中的一份与原来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来的要小。

3、幼儿操作等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能把这些图形都分成两等分吗?

(1)把这些图形分别发到每个孩子手里,每人一个,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幼儿操作。

4、教师总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三、引导幼儿学习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1、教师:刚刚我们把正方形的面包分成了两等分,就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

如果有四个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分呢?

2、刚才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一个物体,分给两个或者四个小朋友,

现在呢,老师这里呀有些糖果,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一下,怎么分呢?

班上有这么多小朋友啊,怎么办,老师想每个小朋友都分一点,你们来帮帮老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小结。

(1)把糖果分别装到盒子里。(盒子里的糖有多有少)

(2)把幼儿分组,每组请一个幼儿来拿盒子,其余小朋友从盒子里自己拿糖果,

每位幼儿只能分两颗糖果。

(3)鼓励幼儿介绍平均分的意思,并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4)请幼儿相互检查是不一样多,对了就鼓励,不对就请其余幼儿帮忙。

(5)教师小结:平均分就是把一个或者一盒整个的物体分成一样大小或是一样多的物体。

活动延伸

请幼儿品尝糖果

1、向幼儿介绍糖果的好处和危害。

2、告知幼儿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垃圾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安全假期安全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918活动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放寒假前安全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教学教案及反思8篇

幼儿园中班活动游戏教案推荐8篇

幼儿园中班蒜的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中班水语言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中班伞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