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安排好课堂评价和反馈的时间和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份实用的教案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好孩子幼儿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好孩子幼儿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孩子的"任性"是令家长头疼的事情,而成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孩子的任性,用威胁和打骂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能使幼儿暂时有所收敛,但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使幼儿情绪愉快减少任性,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力。
本次活动教师通过采用幼儿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说说、听听、讲讲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懂得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应该怎样做?"的环节中,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以达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活动准备:
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
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
3、"谁对谁不对"教学课件、图片及笑脸娃娃、哭脸娃娃36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任性,任性是不好的行为,应该改掉这一毛病。难点是初步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习惯。
二、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怎样做?"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事?
2、教师小结: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四、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
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
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五、结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
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六、歌表演《好孩子不任性》。
最后,活动以自娱自乐的形式结束,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任性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好孩子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早睡早起和午休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学习制定起居计划,养成按时起居的好习惯。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动画《淘气的小黄莺》。
2.图片两幅,内容为:
(1)一个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
(2)一个长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仪一台,自制钟表。
4.“我的作息时间表”上有姓名、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三栏。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动画故事《淘气的小黄莺》,理解故事内涵。
师:小黄莺的歌唱得怎么样?它为什么没得到大奖?(引导幼儿明白小黄莺没得大奖是因为它迟到了。)
师:小黄莺心里怎么样?第二次小黄莺参加比赛有没有得到大奖?为什么?
二、幼儿对比观察图片,感受按时起居和不按时起居对身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师出示图片一):这个男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长得又矮又瘦?
师:(出示图片二):这个小女孩长得怎么样?为什么小女孩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师小结):按时起居的好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讨论入睡和起床的合适时间。
师:(出示自制钟表):你们觉得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上什么时间起床合适呢?
师:(小结):晚上大约8点上床睡觉,早上大约7点起床,这样比较合适。
四、幼儿学习制订自己的起居时间表
师:以后你打算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呢?请在表格中的钟表图画上指针表示时间。(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制定情况。)
五、延伸活动
要求幼儿将制定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床边,请家长督促幼儿按作息时间表睡觉和起床,用笑脸图谱和哭脸图谱对幼儿能否按时睡觉和起床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做按时起居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开展这一活动以来,我班孩子迟到现象逐渐减少,幼儿游戏时也非常活泼,专注。部分家长和我进行了沟通,说孩子基本能按作息时间表进行起居和休息,同时,家长们表示深受教育,自己平时不太注重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其实,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好孩子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都要有好的行为。
2、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学习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好孩子”统计表一张。足够数量的红五星。
活动过程:
1、出示统计表,引出主题。
(1)这是一张“好孩子”统计表。老师吧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会做的事用红五星标出来了。看到我们小朋友自己会做这么多时,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家里小朋友是不是自己做这些事情,老师不清楚,请你们自己把它标出来。
(2)表格内容说明以及幼儿操作要求。
2、幼儿把自己在家的表现用红五星表示出来。贴上红五星的项目表示这些事在家也是自己做的,否则就不贴。这个过程教师不干预。
3、比较并鼓励家园表现一致的幼儿。
(1)找一找,哪些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做的事,在家也会做。
(2)在上述小朋友的序号旁加上红五星。
(3)请那些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特别是在家不如在园表现的幼儿)谈一谈为什么表现不一样,怎么改正。
4、对家园表现一样好的幼儿再次表扬并希望他们能坚持,对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也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自己,同时提出希望,要求他们尽快改正,和其他小朋友做得一样好。
活动反思:
昨天,学校临时要听我的研究课,而且指明了要听一年级的课。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小,课堂常规还有音乐水平不是很好,所以我的研究课大多是在五年级进行的,我想领导们是要考验考验我,看看我的真实水平,于是才会选了一年级。
教学进度正好到了一节活动课,歌谣《做个好娃娃》。做个好娃娃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其中四分休止符是本课的知识点。休止符是音乐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符号,它非常抽象,不是能用声音表现出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看到这个符号时,能有意识和有心理感知的能力。因此,我在课上用红色和绿色的纸片儿做成信号灯,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如果看到四分休止符的时候我就举起红灯。一开始学生需要看着我手中的信号灯来判断,过了一会儿,等他们熟练了,完全不用看我的指挥,而是自己看着大屏幕上出现休止符的时候会自动停止。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加深他们的印象,让他们收到比较不错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歌谣的时候我选择用分句教学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整个歌谣,带领学生一字一句地进行认读,因为是一年级的同学,有很多的字,很多的词语不理解,我就一一的向他们解释。开始我们师生用拍手跺脚等声势活动,共同念歌谣。等他们都熟悉了自己就能一边拍手跺脚,一边念歌谣。为了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打击乐器也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道具,我们用碰铃、响板、双响筒为歌曲进行伴奏。但是由于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控性不是很好,因此有的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注意力全都被桌子上的.打击乐器所吸引,而无心上课,造成了学习效果不是很好,这是我应当改进的地方。
在这节课的歌谣当中出现了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因此我决定在最后进行歌谣表现的时候加上一些表演的动作,让学生们的感官动起来。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没有将事先安排好的动作直接教给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进行编创,让思维活起来。多数的同学都能准确地用动作来表现小动物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将整个歌谣的的动作串联起来,进行自主表演。
然而这节课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打击乐器,课前还是用时分发的问题上,我考虑的不是很周全。再比如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钟,然而一节课有四十分钟,因此在后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很多同学的注意力完全已经不集中,有做小动作和说话的情况,教室里的纪律非常的差,而我又缺乏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安静下来,于是后半节课就变成了我和学生比嗓门儿的表演。自己在课上也有些泄气和无奈。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要想把整个的课程流畅完整的进行下去,需要良好的课堂纪律,在课堂的常规方面,我的要求还是不够的。所以在今后一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中我会将课堂常规训练好,将课程再设计的更加有趣,争取把一年级的音乐课上得更好。
好孩子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说话要诚实,知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指导幼儿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知道知错,能改是好孩子的行为。
教学难点:
怎么才能引导幼儿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
活动准备
1、好孩子要诚实的音乐。
2、好的行为图片例如:讲卫生,有礼貌,知错能改。
活动过程
组织教学 感受音乐
1、 听音乐入室:让幼儿以小鸟飞的动作,有次序地飞入课室。
2、让幼儿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站好做一些简单放松的动作。
3、师生问好(表演唱)
头儿点点,(点好)手儿摆摆,(招手)
我们对你 说一声:“老师你好!”(鞠躬)
4、让幼儿逐一欣赏图片,分别利用图片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教师提问:你有没坐过这样的事情?
请幼儿回答,从谈话的过程中,引出教学幼儿做事要诚实,导出课题。
5、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放音乐)听一听,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幼儿感受音乐,并学会领悟歌词大意。
6、学习歌词:随老师拍手一起读歌词。可分组、分角色朗读歌词。在语言中能 加点花样变化。把学歌词当成一种游戏进行。让幼儿乐于参与其中。
7、跟随伴奏,有感情地跟随老师演唱歌曲。
8、结束部分:让幼儿开火车离开课室。
9、延伸活动:请幼儿自由谈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做错事的时候,做错事后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好孩子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有关灭火的录像,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
“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好孩子幼儿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判断对错,并说出为什么。
2.教给孩子判断事情对错的方法,并学会正确处理事情。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快乐。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注意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难点;通过活动让孩子明白正确的目的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
活动准备:
ppt课件 熟悉故事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教师; 课件出示画面图像,引导孩子观察,图中发生了什么事儿?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边看边听老师讲故事《好孩子》,引导孩子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二、基本环节
老师提问,引导孩子思考;
嘟嘟是好孩子吗?(嘟嘟是好孩子)
强强是好孩子吗?(不是)
强强哪里做错了?(强强把嘟嘟的城堡推到,还咬了嘟嘟一口)
你们喜欢嘟嘟还是强强?(嘟嘟)
嘟嘟应该怎么做呢?(嘟嘟应该请老师过来帮忙)
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相互交流
还可请孩子讲讲自己跟小朋友闹矛盾的时候怎么做的?
三、结束环节
老师告诉孩子;以后在活动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如果不小心影响别人把小朋友辛苦做好的东西搞坏了要向小朋友道歉,并帮助小朋友做好,不能像强强一样搞坏嘟嘟的东西不但不道歉还咬人,这样大家都不喜欢,要做一个懂礼貌的乖孩子!
最后请配班老师一起编排情景表演,让孩子观看并能说出对与错。
教学反思:
上课前,应组织孩子换一个方式来听,大家围坐一个圆圈,应该要好些,这样孩子注意力相对集中,还利于相互交流!
好孩子幼儿教案6篇相关文章:
★ 雪孩子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