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课前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而必须准备的重要材料,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保持冷静和灵活性,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开放题的教学
学习资源
挂图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9月24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做了一盘鱼。(出示图片)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盘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想去打气球。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5-2=3+2=4-4=5+0=
4-0=5-3=4+1=3+0=
问题指向
预习先行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2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学会恰当地使用形容词,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学习课文,了解秋季的迷人景象,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通过抓住田野、果园等周围景物的变化,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秋天
秋①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句导读:课文开头直接写出秋天到来的特点是小草和树叶都变黄了。]一阵阵凉②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③飘落下来。[句导读:“一阵阵凉风”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段导读: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④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句导读:这是个比喻句,把稻子比作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⑤的笑脸。[句导读:“吐”“露出洁白的笑脸”把棉花比作人,生动形象。]红玛瑙⑥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⑦”![句导读: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高粱熟了,表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田野里稻子、棉花、高粱获得了丰收。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句导读:这是一个拟人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苹果熟了。]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⑧的葡萄,红彤彤⑨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句导读:“水灵灵”“红彤彤”“清香”说明葡萄、枣在秋天获得了丰收,显得格外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果园里的丰收景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秋天美丽的景象。
打谷场⑩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句导读:这句话把堆起来的丰收的粮食比作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句导读:“来回奔跑”更具体地写出了粮食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句导读:“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写出了农民喜获丰收,欢快无比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秋天打谷场上的丰收景象及人们的欢快心情。
字词导读
①秋: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②凉:温度较低;微寒。
③纷纷扬扬(fēnfēnyánɡyánɡ):课文指落叶飘洒得多而杂乱。“扬”不要写成“杨”。(例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④黄澄澄(huánɡdēnɡdēnɡ):金*。(例句)黄澄澄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一样,一望无际。
⑤洁白(jiébái):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过的白色。
⑥玛瑙(mǎnǎo):矿物名,颜色美丽,质地坚硬耐磨,可以做装饰品或研磨用具。
⑦美丽:漂亮。(例句)西湖的风景总是那样美丽迷人。
⑧水灵灵(shuǐlīnɡlīnɡ):鲜美多汁。“灵”本音读“línɡ”,在这里重叠变读līnɡ。
⑨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形容很红。“彤”本音读tóng,在这里重叠发生音变读tōng。
⑩场:这里读chánɡ。
○11到处:各处;处处。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变化。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秋天的美好。
生字、新词投影;课件1(表现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课件);课件2(和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一致的课件);课件3(表现秋天景物变化的课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
2.播放课件3。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走进秋天,欣赏秋天迷人的景色。(板书课文题目)
二朗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采用随机认读或者开火车认读的形式)
(2)生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生字的记法。提示:“汽、苹、纷、粮”是形声字;“阵”和“陈”是形近字;“李”加一撇就是“季”字)
2.出示词语投影,认读词语。
秋天丰收季节公路汽车苹果一阵阵水灵灵纷纷扬扬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请同学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哪里的秋天。(田野、果园、打谷场、公路、田间地头。教师随机板书)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出秋天带来的变化
1.秋天到了,我们周围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1)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草、树叶黄了;凉风吹过;树叶飘落。
3.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纷纷扬扬。)再次播放课件1,观察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3句。)
2.分别朗读这三句话。思考:秋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稻子熟了、棉花吐絮了、高粱红了。教师随机板书)
3.田野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板书:丰收)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谈话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2.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天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秋天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秋天来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生字、新词投影;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果园、打谷场等景象)。
一复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词语连读”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用最洪亮的声音读准投影中出现的词语。
投影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词语。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世间的万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田野,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景象。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到其他地方去寻找秋天吧!
2.打开书,认真地读课文,找一找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到秋天。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果园的美丽景色
1.出示表现果园秋景的课件。提问:请大家仔细欣赏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果园中丰收的景象:苹果、石榴、葡萄、枣。)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
投影出示填空练习:
的苹果的石榴的葡萄的枣
3.学生自学后汇报:
(通红)的苹果(咧开嘴)的石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
4.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果园看到了这些水果,你会想些什么?(水果丰收了,心情十分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秋天粮食丰收的景象
1.过渡: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秋天又来到了哪里呢?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秋天来到了什么地方。(板书:打谷场上公路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打谷场:麦子、高粱、豆子等农作物收割后脱粒的地方。
(2)田间地头: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3.秋天来到了这些地方,带来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来到了这些地方,带来了丰收。打谷场上,粮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公路上,送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次默读全文,完成填空练习:秋天是的季节!(多彩、丰收、喜悦)
2.教师总结全文。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庄稼丰收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打谷场上、公路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六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秋天来到了美丽的城市,来到了我们的校园。它给这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请你试着说一说。
2.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1.对要求会写的字,要认写结合,先认后写。不管是以前认识的还是在本课认识的,都要注意复习巩固,要求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识,单独出现也能认识。让学生通过组词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分析和数笔画来记住字形,通过范写指导学生写端正、美观。
2.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朗读示范,另一方面要借助画面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1.填空。
(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2.你喜欢秋天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
一秋季的气候特征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初秋,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的“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强,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
二秋季谚语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学生自由发??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同学。
2、喜欢( )颜色的人最多?喜欢( )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 )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 电影 新闻
做一次统计
动画片 体育比赛 电影 新闻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买 气 球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 √ √ √
√ √ √ √
√ √ √ √
√ √ √
√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多+
拿走_块少-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17-6=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