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个体差异的教案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梦想的力量》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梦想的力量》教案篇1
课题: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2.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插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0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
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设计意图: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③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
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
《梦想的力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板书:梦想:
师:梦想是什么?
生:梦想是指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来说一说,交流交流。
生:(老师、科学家……)
2、师: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将它化作动力,在你的生活中不断激励你前进,并且能创造出无法想象的美好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梦想的力量》。(补完课题)
二、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词。
3、解决不理解的生词。
三、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最后打出了30口井,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
四、读自读提示,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自读提示,说说自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要求,要解决什么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2、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
生: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师:文章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生答:课文第一段)
师:你们觉得瑞恩的梦想怎样?
生:伟大……
师:是啊,是什么让瑞恩会产生这种梦想呢?
生:(课文第16自然段)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师:是啊,对非洲人来说,水,就是生命。(全班齐读这句话。)
3、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叙述顺序去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在旁边做批注。
4、全班交流。
(挣70元钱、筹2000元钱、筹钱买钻井机、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
5、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到文中找。
生:2001年3月,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为非洲的8个国家挖了30口井。
师:瑞恩当初只是想帮助非洲小朋友打一口井,而现在却为他们打了30口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生:因为有很多人帮助了瑞恩。
师:为什么会帮助他呢?
生:因为他们都被瑞恩的行为所感动。
师:他感动了哪些人?在课文中找一找。
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他们呢?
《梦想的力量》教案篇3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②认识6个生字
学习重、难点: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
2、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3、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4、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成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板书)完成课题。
5、“读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6、“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现在就请你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畅、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的理解)。
②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了相关句子,(理解瑞恩梦想的层层升级、变大)。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生自由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4)体会产生梦想原因
三、交流实现梦想的过程
①自由读文,思考(组织交流)瑞恩的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梳理瑞恩实现梦想的过程。
(1)为了攒够买水泵的70元钱而做家务(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片断,大声朗读)。
(2)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3)在攒挖一口水井所需的20xx元和买钻井机时,因精神感人而得到了捐助。
②瑞恩得到哪些人的支持?人们为什么会支持他?
明确:瑞恩的同情心和爱心感动了更多富有爱心的人们。
(5)当瑞恩决定攒钱买钻井机时和他决定攒20xx元时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与开始相比,后来的瑞恩已体会到了攒钱的不易,但他仍坚定。
(6)组织讨论(小组讨论):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得以实现?
明确:极大的爱心和同情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点拨:瑞恩的梦想之所以会实现,除了他本人的努力外,还离不开更多富有爱心的人的帮助。
四、感受梦想的力量
1、组织交流:当瑞恩来到安格鲁村时,他受到了怎样的接待?他的梦想为安格鲁村带去了什么?(13—15)
感受梦想的力量——梦想让一个小小的孩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引导体会: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会流泪?
明确:为梦想的实现向而流泪,为梦想的力量而流泪。
3、提问:“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的时候瑞恩多少岁?这时他的梦想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4、组织讨论:梦想的力量还体现在哪里?
交流:认识到小瑞恩的梦想不仅激励着他本人,同时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也是梦想力量的体现。
板书设计:
梦想的力量
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瑞恩的爱心、同情心——许多人的爱心、同情心
不懈努力 小爱凝聚成大爱无疆
梦想的力量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6个生字。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3.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方法
导学法,读、思、议相结合。
教学准备
准备非洲缺水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钻井机流泪 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五、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一、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梦想之因
1、谁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交流朗读。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坚定) 指名读、齐读。
3、瑞恩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梦想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4、拓展想象: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这样的生活情景让瑞恩心痛了,听了老师的话,他是怎么表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瑞恩的表现,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1)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迫不及待冲字表达瑞恩内心无比的急切。)
(2)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一整天,70元钱一口井一直在瑞恩的脑子里转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下定了决心。(体会瑞恩内心的坚定)
齐读。
三、实现梦想
人不能仅有梦想,否则这梦想只能被称作胡思乱想的梦而已。那么瑞恩又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他做了些什么?(他做额外的家务活。)
2、他做了哪些家务活?(比如为地毯吸尘、擦窗子……省略号在这的作用是什么?)
3、他在劳动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4、当他得到70元时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
5、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是的,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赢得了家人、邻居对他的帮助,但这70美元能实现他的梦想吗?(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一口井需要2000元。)
7、当听到需要2000元时,瑞恩是怎样说的?
出示: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8、他为什么那么兴奋?怎么读?
9、瑞恩是怎么筹集到2000元的?请大家自由读第9至10自然段。
(他的行为和毅力感动了一位阿姨,阿姨通过媒体帮助他募捐,很快2000美元就凑齐了。)
10、2000元打一口井需要20个人干10天,太辛苦了,工程师告诉瑞恩需要买钻井机。
当听到需要一台钻井机的时候,瑞恩怎么说的?
出示: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11、他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小,但是又那么坚定?
12、谁来读一读?
13、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是什么让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14、当瑞恩和父母去看打的第一口井时,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4至16自然段。
出示: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谁把它改为陈述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包含着作者的、包含着瑞恩的父母的、包含着非洲孩子的、包含着非洲的人民的、也包含着我们这些读者的情感。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一幕,你想对瑞恩说什么呢?如果你是非洲人民中的一份子,你又想对瑞恩说些什么呢?而瑞恩又会怎么说呢?
四、梦想力量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唤起人们的爱心,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
五、拓展延伸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六、师总结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为自己鼓起了前进的风帆,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记叙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校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而执着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菲人民的友谊。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从质疑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然后通过读、思、议、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使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a、课文写了谁的梦想?b、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c、这个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 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
②他们不应该……
③我想让非洲的……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语论“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元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课文时按社么顺序来学这一过程的?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a、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b、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c、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梦想的力量
给人的动力
创造奇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8篇《梦想的力量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梦想的力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
3、引导学生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课上与同学展开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
流泪
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
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
净的水”募捐项目再到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做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梦想的力量》教案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梦想成真。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本组教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这三篇课文,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到那令人震撼的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通读感知大意,细读体会感情品读领悟方法)
从这三篇课文中你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叙事抒情相结合、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首尾照应……)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表达方法来读一读第17课,共同去感受梦想的力量,看看从中又能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个六岁男骇为了实现“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心。板书:“要挖一口井”)
2、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瑞恩的井”
过渡: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将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创造了奇迹。那么,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
三、读文交流,体会情感
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导读”部分,看看它向我们提出那些要求?
(整理后出示要求。)
刚刚我们在初读课文时已经解决了第1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后两个问题,运用学习前几篇课文的方法一边读,体会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作以批注。因为课文比较长,同学们可以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四、交流、感悟
我们共同来交流好吗?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1、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段描写,体会瑞恩心灵的美好。)处理“……”除了文中列举的事情,引导学生想象瑞恩还会做些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扫院子、洗衣服……)现在,请你带着这种理解回到文字中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段话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事例)请你选择瑞恩做过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展开想象,细致描绘。过渡:在这个6岁的孩子心中,为了实现“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美好梦想,不但放弃了自己玩耍的机会,而且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文章还从哪儿体现“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2、当他听说挖一口井要2000元钱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抓住“兴奋”体会瑞恩当时的天真、幼稚,通过语言来感受他的善良。)
3、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从“兴奋”到“坚定”,能体现出瑞恩怎样的变化?从这两处描写中,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
4、除了瑞恩个人的努力外,他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为什么瑞恩的想法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呢?
师:正是由于瑞恩的坚定、执着,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才使得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建成了。两年后,瑞恩和他的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我们一起读读他们和非洲孩子们相见的情景吧!(学生齐读)
5、此时此刻,你能体会到瑞恩的心情吗?(激动、高兴、兴奋……)出示“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⑴齐读这句话,读到这,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⑵“如此大”究竟多大呢?能联系课文说说吗?
师:瑞恩的这个梦想,不但是他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还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像瑞恩一样的具有善良、热情的人的帮助,他更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希望!这种善良,这份爱心,一定会使所有的人流泪的!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指板书)
再次有感情齐读。出示资料,感受瑞恩的贡献。
五、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瑞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怎样表达这一人物形象的?
2、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的人物形象。从而使人物鲜活起来,感动了你我。希望同学们能将作者的这些表达方法运用于我们自己的写作中,使得我们笔下的人物熠熠生辉。
3、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吧!能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心中都揣着美好的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同学们,向瑞恩一样带着你的梦想扬帆起程吧!
《梦想的力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感受小瑞恩的善良,懂得关爱别人,做事要有目标、执著的态度。
2、知识目标:读懂文章,认识一些词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具准备:
图片
学具准备:
关于非洲的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1教师伴书“梦想”。
2请同学谈谈什么是“梦想”。
3你的梦想是什么?
4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完成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指读阅读提示
2结合阅读提示读文。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2)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理解课文
1解决阅读提示的两个问题。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交流:
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教师顺势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立起来。
畅谈体会
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还可以扩展开去。
领悟文章表达方式。
放手让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学生畅所欲??
自由读文。
回答:本文主要写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的事。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梦想的力量》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