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以情感真挚的叙述,让人物的品质和行为感染每一个读者引发共鸣,在评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时,事迹材料能够提供客观、具体的数据支持,使评估更为准确和公正,下面是报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篇1
1928年3月,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3年,周永开进入化成小学读书。
周永开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小的时候就感受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国民党的乡长下乡,骑着马,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背枪跟着,不可一世。当时遍地土匪和鸦片,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不仅帮父亲戒掉了鸦片,还教了他很多知识。自此,革命的种子便在周永开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化成小学背后的山坡上,周永开在老师王朴庵的见证下,高举紧握的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年我17岁,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要为穷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绝不当叛徒,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讲起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时,周永开如是说。
周永开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他的党员身份曾一度连妻子吴应明都不告诉。
巴中是革命老区。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高高的石壁上,“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在崇山峻岭中格外引人注目。
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他出资近万元,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錾刻而出。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年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七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过往之人,无不驻足观望。
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周永开还自费组织拍摄了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了系列丛书《热血》,倡议修建了英烈园,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
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篇2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顶着压力查办案件,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践行“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
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18.9万余元,连续10余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用品。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
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篇3
老党员周永开17岁入党,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开展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心造福百姓,被群众称为“草鞋书记”;古稀之年他扎根深山,植树造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只要有时间,老党员周永开就会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上红色教育课。虽然已是94岁高龄,但每每讲起革命故事周永开依然精力充沛、滔滔不绝。
周永开说:我不怕老。只要能为党和人民多做一点事情,我心里就高兴。我还会一直走下去!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大巴山下的一户农家。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根据地。1945年初秋的一个黎明,17岁的周永开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忆起入党的光荣时刻,周永开依然激动不已:“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这一生最关键的时刻,也是确定我这一生最根本的、正确的道路。”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这是周永开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坚守一生的信仰。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敌人的刀口下坚持地下斗争,在达县及周边发展起7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上千人的党员队伍。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永开先后担任中共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务。那时候,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穿着草鞋、两手是泥的周书记,因此大家都喊他“草鞋书记”。
上世纪80 年代,“草鞋书记”周永开被任命为达县地区纪委书记。几年里,他先后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其中包括轰动全国的李作乾案、新中国成立以来达县地区涉案金额最大的蒋光荣贪污案等。
“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多大,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要把他绳之以法。不然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周永开说,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干啥事都有底气。
担任领导干部几十年,变换多种工作,他始终兢兢业业,恪守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1991年,周永开离休了。家人劝他在家颐养天年,他却说,“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
1994年3月,万源县境内的花萼山发生森林大火。看着昔日草木茂盛的大山变得面目全非,周永开心疼不已,他决心把绿色还给这片红军抛洒过鲜血的大山。不久,年近七旬的周永开拉上村民李如银、楚恩寿等人上山植树。此后20余年,他们带领群众育林1300多亩。
那时候,周永开他们白天在石头缝里植树,晚上就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巡山路上,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因为山高气寒,几位老人都落下了腰酸腿痛的毛病。
20余年来,周永开带领群众,在花萼山护林400余亩,育林1300多亩。
植绿不易,守绿更难。周永开走遍花萼山区11个乡镇、30多个村,宣传植树护绿知识,组织护林志愿队伍。2006年,78岁的周永开拄着拐杖巡山,不小心摔下近3米高的石坎,昏迷不醒。村民们把他送进医院,家人们既心疼又生气,劝他不要再上山了,但是他不听,伤还没好,又上去了。
除了植树护绿,这些年周永开在花萼山区还积极组织修路通电、办校助学。周永开的邻居乔盛茂说:“他心里想着的是人民,没想到自己。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对家人就很抠门。”
绿水青山恢复了,他又整天想着怎么让村民富起来。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在听取专家建议后,周永开提出通过规模化种植萼贝为村民打开一条致富路。他自费出钱请专家、送种苗,几年里,从一家到几家,再到上百家,这里的萼贝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项家坪村还成立了萼贝专业合作社,年产值数千万元。
繁茂的大榕树掩映着红星亭,这里是周永开的家。老屋不大,简单而朴素,屋里最多的就是书。有人问周永开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周永开总是回答“清淡、有为”。
2021年6月,中共中央授予周永开“_”。
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篇4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既是周永开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真心为民的生动写照,他把群众当亲人,几十年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蒋宁聪是周永开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童年时期的蒋宁聪,因为视力的原因,只能看清几米远的地方,周围的人都说他是个没有出路的盲人。就在蒋宁聪暗无天日的时候,周永开带着他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只是高度近视。周永开便掏钱给他治疗,配了眼镜。
“当我戴上眼镜那一刻,虽然有些眩晕,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街道对面的人,甚至能看到香樟树叶上的纹路。”蒋宁聪说,周爷爷是那个为他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也为村里孩子带来了希望。
后来,蒋宁聪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他立志,自己也要成为和周爷爷一样的人。
为资助困难师生,周永开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20余届,先后奖励师生近1000人。2018年,他一次就向奇章中学、化成小学捐赠奖学金10万元。
新冠疫情暴发,捐献10万元支援疫情防控;多次主动交纳大额特殊党费……多年来,为了公益事业,周永开累计捐款上百万元。
很难想象,这么多捐款,都是周永开夫妇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省出来的。夫妇俩都是离休干部,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家具都非常老旧,一套搪瓷杯、搪瓷盆一用就是四十多年,一部小电视、一台挂式空调才让简陋的房间稍显现代感。周永开孙女周婧说,“爷爷是在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篇5
在担任中共地下党巴中中心县委的组织委员、巴中县委书记期间,组织了当时巴中县的以“抗丁、抗粮、抗捐、抗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革命运动及解放战斗。解放后,周永开曾担任巴中县委委员、副书记、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务。1991离休后,他每年都要长驻梁大湾村,帮助当地村民致富。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90岁生日,周永开出资近万元,先后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錾刻在该镇梁大湾村的一座山崖上。每个字高 9米,象征党的90岁生日;宽7.1米,寓意“七?一”建党节,站在远处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这7个气势磅礴的大字。
在悬崖錾刻“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同时,周永开还与另一名老党员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用手抄的方式完成了一部《共产党宣言》长卷。该长卷长90米、宽7.1米,同样也象征着党的 90岁生日和“七?一”建党节。当地文管所所部门介绍,规模最大最长的《共产党宣言》手书长卷,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教育意义。
周永开坚持离休不离志、离岗不离党,长期在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方面传递正能量,展现了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良好风貌。
1995年,周永开组织发起“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离休后,周永开来到万源市花萼山,与另两名退休老同志自发组成义务护林队,扎根花萼守山护林,一干就是20多年。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主动加入义务护林员行业。20多年间,他在花萼山义务植树造林1500多亩,硬是把荒山变成了绿林,这些山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清风林”。2007年4月,花萼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起,周永开带领花萼山村民们修建通村公路,帮助最偏远的项家坪村告别不通电的历史;动员家人、朋友为贫困户捐钱捐物,修缮破旧的校舍;引进经济作物萼贝,使村民们平均每年增收4万多元;先后资助10多名孩子上学,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20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款、交纳特殊党费1.3万元;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和老伴捐款10万元;2015年以来,他3次交纳特殊党费20.7万元,以行动诠释了老共产党员的淳朴品质。
2024年01月,周永开向“花萼永开”基金捐赠了首笔公益款15万元。
周永开先进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