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是一种榜样,激励我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成就,优秀的事迹是一种激励,激发我们拼搏奋斗,不断向前迈进,以下是报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7篇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1

xxx,汉族,男,1985年3月生,中共党员,2003年他高中毕业,背井离乡出门南下打工,在外打工5年,他学到一手过硬的电子制造技术及企业管理技巧,尽管后来外面收入可观,但他依然怀揣梦想返乡,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汉中胜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运行短短7年时间,在洋县已经设立了4家社区工厂,2017年7月,他个人被评为洋县创业之星,2018年3月被评为陕西省创业之星。2020年10月,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汉中市脱贫攻坚带贫益贫先进个人”。

长路漫漫打工路

洋县地处秦巴山区汉江盆地,人均占有耕地少而且坡地居多,丘陵地区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传统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逐渐崩溃,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政府也为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多种引导和服务,于是农民高度依赖打工收入的城市导向型增收模式在洋县被固定下来。针对这种增收模式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虽然“打工经济”不可持续,然而由于农民增收乏术,只能将不可持续的“打工经济”持续下来。

2003年,xxx毕业于洋县中学,以一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选择复读,他觉得实用技术更能是他发挥特长,在强大的压力与思想斗争下他随着打工嘲选择了南下,开始了自已的打工求术生涯。

他去过鞋厂、玩具厂、电子厂……为了尽快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每天上班十五、六个小时,节假日从来没有休息一天,他也有很多的不适和辛酸。“只要勤劳肯干,到处都能挣到钱”,凭着踏实肯干和聪明好学,xxx很快升到了技术主管,管理全厂的产品质量和电子机械的维修。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家里房子盖起来了,手头也有了积蓄,然而,与亲人的长期分离,却成了他心中的痛。而在工作中,他看到村里的男人都外出打工,而留守妇女都闲了下来。闲置妇女劳动力多了,返乡致富,让农民工既能挣到钱又能家庭团聚,成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2008年,xxx义无返顾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在洋县开办了第一家电子厂。但因所选电子产业为高技术产业的一个环节,加之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当时拥有工人20人,因为所有工人都是生手,生产产量只是目标产量的1/3,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远远超出预料,第一年xxx赔了将近十多万元,他再次南下打工求技。

2009年,他将多年积累的钱积极投入专业技术学校学习,通过刻苦钻研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他创新发明了耳机喇叭电子点胶机,解决了点胶拉丝、滴胶不均匀等技术瓶颈,自动化电子点胶机样机制作出来,经过中试验证,点胶机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他计划将该技术转让的过程中,他的思路和技术创新成果引起了洋县政府人员的关注,通过各级领导的人文情怀关乎,他心情愉悦的返乡再次筹办“社区电子工厂”。

怀揣“金钥匙”返乡开办“社区工厂”

2014年,xxx怀揣自动化电子点胶机设计方案这把“金钥匙”再次回到洋县,他首先将自动化电子点胶机申报了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2件专利,有了专利这把“金钥匙”,得到了亲朋和和领导的认可,大家积极帮助他筹措资金,开展“社区工厂”选址,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开办了2家“社区工厂”。

万事开头难,第二次创业,xxx并没有气馁,他很细心的观察每个工人的动作和手法,亲自给她们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果然很有效果,她们的积极性,速度,产品的质量都有所改善,这让他更加有了信心。经过技术升级,苦心经营, 产品赢得了客户信赖!2014年公司已经拥有80多个工人,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2014年10月他又在洋县李家村移民新区开了第三个工厂,2015年6月在洋县贯溪移民区开了第四个工厂;开的这些工厂都把地点选择在了移民区,因为这些从山里移民出来的人没有庄稼,没有收入,又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她们的上班时间都无法符合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要求。于是他选择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给她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她们可以按学生上下学时间来上班,星期天还会给她们放一天假,让她们自由安排。这样即利用了她们的空余时间,又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还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补贴家用,员工们披此之间还可以交流感情,交到更多的朋友,有困难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2018年,他进一步扩大规模,采取“社区工厂十扶贫车间十贫困户”经营模式,吸纳了159名当地贫困农民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人,人均年增收2.2万元,使他们当年走上了的脱贫致富之路。xxx和他的“社区工厂”,他首先想到的吸引在外地打工的同胞兄弟姐妹和留守妇女在他的工厂做工,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优先录用贫困户到他的工厂来上班,并且从工作上,生活上,以及他们面对的种种困难上,xxx都会把贫困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去处理,先后以捐赠、奖励、资助等方式捐款达。

他把“社区工厂”转变为搬迁扶贫中对迁移后农民的一种后续脱贫措施,他创新尝试把“社区工厂”建设成为回归农村导向型增收的新模式,建设一条有幸福感的农民增收之路。

经过十年的发展,他的公司已经具有一定实力与良好的客户资源,定单稳定且繁多,发展良好。产品多销往广东、深圳、福建、珠海、上海等地,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在发展过程当中,拥有一群团结奋进的优秀员工,及不断引进先进机器,创造更高效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不良损耗,提高了企业利润,增加了员工收入。

随着“社区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个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鼓励,他说:“社区工厂是个大家,我们是一家人,能够为家庭收入创收,为洋县的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最大的荣耀!”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2

张春朋,现年27岁,我于2011年5月份创办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位于泰丰数码科技城d区。

2009年毕业后,张春朋被济南泉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录用。起初本以为大学毕业之后就可以做办公司,享受办公室职员的待遇,工作后才知道新毕业的大学生各个方面都比较匮乏,在没有父母的支持下是如此的无助,就这样在泉华公司打杂了半年,于2011年初决定辞职。

后从济南与大学同学一同回到青州,自2011年3月开始找工作,直到2011年5月决定开始自主创业,期间多亏父母的支持与帮助,开始工程造价的工作,直到今天。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很直接,不会用抒情的语言介绍自己艰辛的历程,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总之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没有买不起的房,天道酬勤。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3

微风吹过,庄浪县层层叠叠的梯田地埂、沟坡塬峁,果树成行成带,果林繁盛茂密,如绿波起伏荡漾。

在卧龙镇苏山村的种苗培养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专心培育脱毒林果苗木。他,就是返乡创业的xxx。这位“90后”青年在家门口脱毒扩繁种苗,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广袤田野 蕴藏机遇

2012年从海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xxx曾在海南、浙江、山东等地从事种苗培育工作,特别是在山东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种苗培育经验。

“十年磨一剑”,返乡创业,不是xxx一时心血来潮。“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庄浪县重视人才返乡创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xxx说,果业发展西移是大势所趋,加之果苗供货商大都在新疆、河南等地,回甘肃发展种苗种植生产,物流成本等也可大大降低。

起初,xxx依靠家里的5亩地,建立了脱毒种苗工作基地。去年,他注册了甘肃佰益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果树种苗脱毒扩繁。

“你种的是啥菜?”“噢,是果树苗?”“苗子为啥放在房子里?”村里人路过xxx的大棚和实验室时,总是很好奇地问。

由于村民对于科技含量高的脱毒种苗培养知之甚少,以至于xxx一时难以招到工人。好在表弟支持,招来了几位工人。

虽然人手问题解决了,但有的工人认识不到全程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不按规定流程步骤操作,导致种苗污染而作废。于是,xxx在每一筐种苗上都注明了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日期,以便溯源查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在超净工作台进行组培苗无菌化接种的柳云云说:“能每天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的!”在这里上班的工人,都是和柳云云一样的家庭主妇,她们在照顾老人小孩之余,还能有份挣钱的工作。

今年7月,xxx新注册了庄浪佰益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周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吸纳并带动周边26名群众就业,发展壮大脱毒育苗项目。

庄浪县委县政府和卧龙镇党委政府给予返乡创业者大力支持,对xxx的生物技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400元/平方米的标准补助,建设冬暖大棚项目,以保证冬季种苗供应的生产需求。

拓展产业 大展才华

在庄浪县,马铃薯产业独树一帜,马铃薯脱毒种苗及种薯研发繁育已形成气候与特色。庄浪也是苹果产业大县,全县种植面积达65万亩,然而很少有人将脱毒技术运用到果树种植,近年来果树老龄化、品种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xxx深谙脱毒种苗对果树提质增产极具重要作用,在实验室内,他向记者展示了脱毒苗和被污染的组培苗的长势,透明容器里的脱毒苗枝叶翠绿,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而被污染的组培苗叶片发黄,茎叶枯萎。

“脱毒苗木其实就是基于植物脱毒技术研究,在苗木的组织培养过程和整个生长周期都进行无病毒、无毒化处理,这样培育出来的苗木原种没有带病毒也没有遗传病毒。通过脱毒处理,也能大大提升苗木的繁殖能力。”xxx介绍。

xxx培育的脱毒苗木由苹果苗扩展到樱桃苗、草莓苗、桃子苗,涵盖了林果、药材、花卉等。据悉,脱毒樱桃苗与普通樱桃苗相比,产量高出约30%,樱桃苗在组培室内生长约一个月后,就能移植到温室大棚里,再生长35天便可销售。

勇于创新 打造“芯片”

记者在脱毒苗木繁育大棚里看到,集约化育苗车间里,同一阶段生产的苗木整整齐齐,长势一致、标准一样。“这样便于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果园。”xxx说。

xxx不断探索创新,在脱毒苗木繁育中申请到5项国家发明专利。

“市面上95%的培养容器都是玻璃瓶,而玻璃瓶每次回收利用,都需清洗并且消毒,费时费工,成本较高。”xxx介绍,他尝试定制了适合苗木生长的耐高温耐高压塑料袋和塑料盒,只要把控好容器的透光性、耐高温程度等,就可替代组培室里的玻璃容器。仅培养容器改进这一项,就降低成本20%。

xxx每年培育出数十万棵脱毒种苗,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他十多年里积累了稳定客源,遍布新疆、河北、山东、云南等地,稳定的客源和不断增加的老顾客,也印证了他培育出的苗木品质。

“组培苗和脱毒苗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实际种植中,脱毒苗抗性强、生长快,果实品质高。”xxx说。创业一年,他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利润约20%,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看好。今年,他培育的种苗订单已被预订一空。

在“植物工厂”里,xxx经常钻研到深夜,进行科研攻关。他希望通过脱毒扩繁技术,对稀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并建立植物种苗数据,打造种业“芯片”,改变家乡、造福乡亲。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4

王驰,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曾在世界100强外资化工公司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平凡的90后,可是平凡的他却有着不平凡的农业梦想。在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后,他毅然辞去世界100强外企工作,回到了老家周至,当起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农民。

作为新农民,他善抓政策与市场两只手

2015年是王驰创业的起点,也是他接触农产品的第一年。当时他看到有乡党用冷冻的荠菜包饺子,便有了将秦岭荠菜销往外地的想法。在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之后,他选取了秦岭荠菜、野生洋槐花等投资小、竞争低的产品,并在周至县电商微商联盟的帮助下,迅速销售一空。在获得了第一桶金后,他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家乡。“如何让这些好产品走出家乡,帮助农民获得收益,也让远方的朋友尝到不一样的秦岭味道?”成为了这个年轻人每天思考的问题。

2016年起,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着手打造了“不平凡梦想农场”:五个瓜果大棚,一个花卉大棚,十亩苗木,十五亩猕猴桃和两亩果桑园,与团队尝试种植的“童年味道”西红柿—普罗旺斯,走进了扶贫超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王驰团队加入周至县电商联盟,瞄准了洋槐花、婆婆丁、香椿等秦岭特色季节性产品和猕猴桃、樱桃、水蜜桃、黑布林等周至特色农产品,帮助10户农户销售黑布林8万余斤左右,帮助30多农户销售猕猴桃65万斤左右,创造了超过8000小时的劳动机会,更帮助15人走上了水果电商之路。

作为新农民,他善把科技和产业融合在一起

在一边学习种植、一边摸索电商的过程中,他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这三个问题的实践让他成长为一个新时代农民。

返乡创业的王驰,先后获得首届西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大赛创业组第一名;第二届西安市农村双创大赛三等奖;第二届西安市丰收节第二名;周至县农广校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导师;陕西省技能大赛职业经理人组第一名;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创业事迹入选农业农村部网站。

王驰说:“公司制定了萌芽期、成长期、稳定期和扩张期阶段性成长目标。在发展初期以农产品电商营销为核心,拓宽产品销路,打好经济基础,这一萌芽期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处在成长期,即以农旅结合为核心拓展业务,建设第一产业,探索第三产业。”

作为新农民,他善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王驰以种植、电子商务、观光采摘培训等为抓手,研究政策和市场,带动影响周边人,以2019年为例:他的“铁杆”客户数量增加到1000个,带动人群数量超越5000人,全年销售额185万左右,合作团队8个,活跃代理30多个,5个线下店铺。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积累超过了3000名有效客户和30多条营销渠道,带动600余户农产品销售,使100多脱贫户持续受益,2021年实现收入203万元,实现净利润65万元。

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涌现出来很多爱家乡、爱农业、爱学习的青年,他们用热情、真诚和智慧努力拼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价值!

新农民,新农村,新希望。

随着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我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定会迅速壮大,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全省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让我们一起,共同为孕育更多的新农民培植沃土,见证陕西高素质农民红遍三秦大地,建功新时代的高光时刻。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5

在紫阳县高桥镇,xxx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

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xxx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2012年,xxx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在高桥镇建成了融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紫阳县开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公司成立以来,xxx围绕“硒”字做文章,逐渐发展成为以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龙头企业。

园区以农户种植玉米和本土黑猪养殖为载体,将原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其农业园区、产业联合社、订单农业,都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通过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黑猪养殖、工厂上班、园区务工6种方式,带动高桥镇10个村的群众共奔小康。

这两年,xxx及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经过技术攻关,还自主研发了“紫阳味道——深磨坊玉米营养餐”系列产品,目前可年产“黄金米”5000吨、“黄金米线”200吨、冲调饮品5000万杯,年产值达到两亿元。

目前,200余名农民成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xxx还与6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玉米订单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谈到今年的发展规划,xxx不紧不慢地说:“新增的两条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与全县5万农户签订玉米生产订单协议,覆盖贫困户两万户。”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6

杜晓晨,现为集宁区蝶恋花文具礼品店经理。蝶恋花文具礼品店总面积220平方米,主要经营文具、礼品、饰品、体育用品等。面向就近的工农路小学,集宁五中以及中小型企业,实现办公文具礼品自选一体化,以最实惠的价格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新便捷的商品。

杜晓晨于2014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他生活比较简朴,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得不做各种兼职工作。大学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创办了大学生生活用品专卖网站,该网站针对于大学城学生买东西难,买东西贵,建立了第一家便于学生及居民的网上购物,经营范围包括各类生活用品、健身器材、以及节日礼物。2014年7月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创办了蝶恋花文具礼品店,从事文具、礼品、饰品的经营。尽管工作方面的事情很多,但是他还是尽量挤出时间看书学习,进行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新动态,为以后经营发展方向做铺垫。

该店已经经营了两年,两年来,凭靠用心经营,店铺收益情况良好,并且杜晓晨同志的家庭生活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杜晓晨同志正在申请创业贷款,计划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做出自己的特色。

他的工作才刚起步,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他会不断学习,不断地磨练自己,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商家。

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礼品店的发展谋求更多的机会。通过宣传,提高礼品店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为礼品店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篇7

鄂州市“90后”大学生xx,回到家乡汀祖镇,创办杨凤养殖场,带动解决周边65名农民与8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2021年5月,他本人还获得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鄂州选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据了解,xx,1991年8月出生,系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经管系学生,现为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杨凤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鄂州市山禾生态农业旅游股份公司总经理。

2012年06月返乡创业,创办鄂州市杨凤养殖场,创业之余,他积极钻研农业技术,合作社还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技术管理与市场渠道对接,同时带动解决65名农民与8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并保障了其生活来源。

2014年10月,杨凤养殖场申报了湖北省现代农业人才项目,杨凤养殖场每年为市场提供商品猪2000头,优质种公猪精液3000份,年产值达300万元,为乡村振兴服务。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xx于2018年04月创办鄂州市山禾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以推动完善合作社多元化经营,推进合作社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高效发展。同年8月xx成功申请鄂州市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工程培训对象,同时参与鄂州市汀祖镇杨王村关于鄂城区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十个一批”项目的申请工作。

在历时半年的市场调研及对本村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的深挖,xx于2019年5月在鄂州市汀祖镇杨王村开创“白雉山鸡田园客厅”项目,同年12月参加鄂州市返乡创业大赛,荣获优秀奖。2020年7月获得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在“封城”后的第一时间,xx线上组织发起了线上抗疫捐赠公益活动。抗疫捐赠工作期间,他共组织了鄂州市近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位参与本次防疫捐赠活动,捐赠抗疫物资20多万元。

据悉,2021年5月,xx荣获得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鄂州选拔赛第二名;6月,他获得2021年度湖北大学创业扶持项目扶持政策;2021年12月经团市委推荐,xx还参加全省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富民示范培训班学习。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7篇相关文章:

抗洪个人事迹材料示范文7篇

防疫员个人事迹材料精选7篇

德育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000字7篇

学雷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2024年防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2024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7篇

创业创新事迹通用8篇

创业创新事迹8篇

消防嘉奖个人事迹材料6篇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566